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人生》讀書筆記

《人生》讀書筆記1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讀書筆記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爲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爲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

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人生》讀書筆記2

“當愛面對現實”——這是我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如果現實是一片海,高加林(以下簡稱“高”和劉巧珍(以下簡稱“劉”)曾經同在海的此岸,而黃亞萍(以下簡稱“黃”)和張克南(以下簡稱“張”)在海的彼岸,這兩對人在他們的世界裏書寫着愛的篇章。但隨着對現實的跨越,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在發生着激烈的變化。

當愛第一次面對現實,高選擇了劉,黃選擇了張,儘管高與黃之間曾有過懵懂的情感,但現實的鴻溝最終讓他們去面對眼前的愛情。轉折點出現在高的叔叔復員歸來,使得高有了到縣裏去工作的機會,也正是客觀條件的變化,爲高與黃再續前緣鋪平了道路,由此展開了高在劉與黃之間感情的碰撞。高所面臨的並不是兩個人的幸福,而是關乎四個人的未來。

當愛第二次面對現實,高經過心理鬥爭,選擇了黃。從此進入了四個人複雜的情感糾葛。高與黃的牽手,似乎是體現了八十年代青年勇敢追逐真愛,尊重個人情感。但這些是建立在背信棄義和劉與張痛苦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當愛第三次面對現實,高丟了縣裏的工作,而黃因爲愛情並沒有隨他回農村。可見,黃對高的愛是有現實前提的。但此時的劉已經在高離去後心灰意冷,嫁給了她並不愛的馬栓,一個一直深愛着她的老實的農村小夥子。而高不得不又再次面對感情和生活的泥淖。

小說的結尾,劉巧珍的愛再次照亮了灰色的現實。她求高明樓,能再讓高加林教書。可以說,劉的農村姑娘那種執著的愛和黃因現實而變的自私的愛,是本篇小說所要呈現給我們的兩種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對愛情不同的理念。

讀完本篇小說,很多人都爲高加林的選擇感到惋惜,對他沒有和劉巧珍成就郎才女貌的傳統婚姻結局而惋惜。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看清楚真正對你付出真心的那個人,不要在虛名的覆蓋下模糊了雙眼。

黃亞萍可以背叛張克南,難道就不會放棄你高加林嗎?

《人生》讀書筆記3

最近視力嚴重下降,週末兩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馬老師(馬雲)推薦的書,他說“《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沒錯兒,路遙的小說就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捨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縣城當了三年的老師。但沒想到被書記兒子頂替了教師職位,被迫回到了農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絕望。作爲家中獨苗,雖然是農民的兒子,但他從小也是被嬌生慣養的,沒有幹過農活,他自己也極度排斥當一個農民,因此感到絕望,每天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賣饃,作者對他內心的活動描述的很細膩,讓我們身歷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當時的困窘,難受,最終躲進圖書館短暫忘記這個痛苦。但天黑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把饃賣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見村裏的姑娘巧珍,巧珍熱情的幫他賣掉了饃(饃給她姨了,拿自己的錢給了高加林),後來美麗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覺自己應該就是一個農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跟心愛的人勤勤懇懇的生活着。

正當他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的時候,他突然被提升爲幹事去了縣城工作(因爲他叔叔退伍轉地方,有人爲了巴結他叔叔,私自給他走了後門)。重新回到城裏,當了記者,一次次優秀的表現,讓他很快脫穎而出。幹部子弟黃亞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亞萍更活潑,時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們有很多的共同話題,他動搖了,也最終選擇拋棄那個曾經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時,有點難受。

好景不長,他因走後門調動工作被舉報(任性的亞萍爲了和他在一起,拋棄了相處三年的克南,克南媽媽後來知道了這個事情,並且向縣紀委檢舉了高加林走後門的事。),他又被迫得回到農村去。讀後感·他和亞萍分了手,沮喪的回到了村裏,但巧珍已經卻嫁給了別人,儘管如此巧珍還一直幫他張羅着讓他去當教師,加林懊悔不已……曾經一度以爲自己自命清高,現在卻已經釋懷。

高加林不願意像父母那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當個農民,他有自己的夢想,他渴望去大城市發展,他究竟對錯,真的不好說。也許就像《人生》當中說的那樣,現實是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的,誰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讀書筆記4

爲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爲,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爲叔父回鄉當官,透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爲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爲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透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癡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很大,雖然我一度感覺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也是不屬於那個舊縣城的。但我卻在書中漸漸把自己融入。彷彿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癡情的劉巧珍,再一下變成了任性的黃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路遙的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臺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爲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爲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爲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我始終會承擔我選擇的人生之路。

《人生》讀書筆記5

《人生》這部小說中,擺在高加林面前有過無數個選擇,而他也就是在這些選擇中最後走向了悲劇的收場。不只是高加林,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也正是對問題不同的選擇塑造了我們一個個鮮活而各異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極力刻畫了激烈的矛盾與衝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中的掙扎刻畫的不夠,這也許是爲了讓讀者對高加林最後的決定不那麼的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學問、有抱負,這在當時的少女們心中應該是典型的白馬王子形象,這樣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愛慕這並不奇怪。然而對於高加林巧珍對他的感情他卻是在一無所有時才真真醒悟過來,他總是爲巧珍與他之間的感情塗抹上名利與階層的色彩,如果不是因爲教師職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對劉立本和高明樓的報復,他是否會正眼瞧巧珍,是否會心甘情願的與鄉下沒讀過書的巧珍在一起,這些都是未知數;即使在熱戀的時候,他也不忘劃清學問的自己和沒讀過書的巧珍之間的界限,他對鄉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黃亞萍出現時,他對巧珍徹底感到無話可談。他總是把讀書人和沒讀過書的人劃分的一乾二淨,標榜着所謂的讀書人的清高,實際上卻是他愛慕虛榮、自負浮躁的藉口。

高加林有遠大的抱負,不甘滿足現狀,一心進取,憧憬着繁華都市的美好生活,這一切都無可非議。然而在閉塞的鄉村,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運的擺弄,而他倔強的性格卻又絕不甘於接受命運,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貧窮,但他卻極度貧窮;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極盡風光,但卻總在人前丟盡顏面。這些都給高加林造成了無限痛苦。然而事實上,這些痛苦的締造者正是他自己,因爲他自命清高,他愛慕虛榮,他躁動不安,他對生活百般挑剔,他過於倔強而少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應變能力,他只願過一種生活而無法接受和適應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現有生活中處理得當、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現狀,任憑慾望無限度的膨脹,但卻又少了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勇於承擔後果的決心。他智商雖高,可惜情商不足,一個不會應變、不負責任的人,他能有什麼大本事呢?而與高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對他滿心歡喜、對他無限依戀的巧珍,巧珍專一、勇敢、堅定,她善良、寬容、堅強、豁達,她從不曾用金錢和地位衡量過愛情,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特別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後,她承受着內心巨大的創傷卻依舊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既沒有因爲高加林的拋棄而尋死覓活,也沒有因爲別人的流言蜚語而對當初的選擇有過任何遲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職查辦後依舊不改我心,爲他做着利於他而又不逾規矩的事情,她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決定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負責,即便在高加林撤職後重回故土,她也不願舍馬拴而重回高加林懷抱,因爲她知道既已作出決定,便覆水難收。

人生的確是矛盾的,試想如果我們處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們敢保證我們會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確的選擇嗎?當我們作爲鄉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視時,我們就能保證自己仍能保持內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熱的舉動來嗎?恐怕到時候我們也會感嘆悔之晚矣吧。人生的選擇本就無關對錯,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難的是我們對每個決定負責的勇氣。有些道理總要跌過跟頭纔會真正記在心裏,人生總要面對挫折、失敗、無奈等種種不如意,可貴的是面對這些仍能保持內心的清亮,儘快調整心態,學會自省和思過,最重要的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的勇氣。《人生》不過是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中某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縮影,該作何種選擇,該負責還是該逃避,我們就用我們的人生來回答吧!

《人生》讀書筆記6

讀路遙的《人生》,我深刻領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讚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後能再擁有像金秀這麼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慾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着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於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遊的邂逅,只是春天裏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爲“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書筆記7

讀了路遙的《人生》,主題思想與《平凡的世界》相似,是一部描述農村生活的和人物的小說。講了主人公高加林,戲劇性的起起落落,高考落榜到當民辦教師,後被村幹部兒子頂下來,又做了農民,在他感覺最苦悶痛苦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姑娘巧珍來到他身邊,用她熱烈、細膩、純真的愛情,給高加林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那段農村愛情情節的描寫,在我的腦海中也形成一個美好的田園風景畫,一幅是他們一起從城鎮沿着鄉村的小路,推着自行車回家。一幅是巧珍站在樹下,遙相看着田坎下的高加林,還有最美的,竟然是,老叔、高加林和巧珍趁着月色拉着兩個糞車進城去掏糞的場景。那個時候,兩個熱戀的青年和一個心中藏着一段愛情故事的老人。在田野的月色下,構成美好的畫面。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生活,所以。對於路遙描述的這些人物和場景,除了故事的情節,更有一種童年場景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常讓我感到,幸福,不僅僅是在你得到了什麼,擁有了什麼,而是你用心的愛,並感受着別人對你的愛。

之後命運的轉折,高加林從有了機會到縣城工作。立刻他的才華得到完美的展示。做記者、寫報道、攝像、很快他成了縣城的受人關注的名人,加上他的英俊和心存的遠大志向。他高中的曾經喜歡他的在播音臺工作的同學亞萍,離開了老實本分的亞男,追求了高加林,用來追求的砝碼是:一、她的博學能夠和加林討論一些有關科技和政治的大問題;二、是她優越的家庭背景,可以將加林從小縣城帶到大城市,南京。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大城市,是極具吸引力的。

讀這裏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人的志向如果控制的不得到,就會變成野心。不是人走向成功的動力,而成爲走向歧途的誘因。凡是透過正當的努力,正當的途徑實現的目標,叫志向,而把實現的過程寄託於其他的方式,哪怕是婚姻,都會埋下悲劇的種子和不幸的禍根。加林選擇離開的善良、美好的巧珍。和亞萍走在了一起。這樣的決定,給巧珍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爲她是那麼的愛她的加林哥,但,她卻很理解的離開了她。痛苦過一段之後,她又重新回到她的土地,她是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並且她勞動,熱愛她生活的土地,熱愛田野的鮮花和藍藍的天空。爲這些,她覺得自己應該繼續的活下去。幾天後。她接受了一直追求他的老實的一個加林的學生,同樣的一個不識字的莊稼人。

而縣城的加林和亞萍也陷入了新一番的戀愛中,這裏,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更深的美好的圖畫,小資的愛情是路老先生不太擅長的,或者就根本不欣賞的。所以,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短暫的相處,也存在着一些衝突,還沒有完全的展開,他們的感情就又經歷的考驗,加林被人告之後,又要回到農村當農民。

這個時候,亞萍需要選擇是愛情還是當農民。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選擇當農民的決心。加林也終於明白,他和亞萍並不能真正的生活,他理智的主動與亞萍分手,再次回到農村。這時他才發現,他心裏更喜歡巧珍,可惜,他已經錯過和失去了這最寶貴的感情。

是啊,真正讓生活感覺幸福的,還是愛。沒有欣賞和愛作爲基礎的婚姻是枯燥兒無味的,經不了太多事,新鮮感一過去,或者目的一達到,就會感到無聊或者失望。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中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人生》讀書筆記8

在哈爾濱開往海口的火車上,我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從哈爾濱到海口,我跨越了整個中國,從最北方來到了最南方。這一路看着高加林一次次的選擇,我也在思考自己的選擇。這列飛馳的車將會把我帶往哪裏?我未來的人生又會是怎樣的?

在《人生》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加林。在某些層面上,我們很像。同樣是不屈服於現在的命運,自命不凡,總期許着有一天生活的世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通向上層社會,成爲一名風雲人物。但在看過他所經歷的一切之後,我似乎理解了很多,卻又無法用語言形容。只能說他一直在抉擇,不停地抉擇,每一步都牽繫着命運,關聯的命運。而這其中羈絆住的又豈止是他一人。

他有夢想,有能力。當他從民辦教師上退下來時,高明樓雖有一番權勢,但仍對他有所忌憚。這說明高加林要想改變命運是可以的,只不過是當時沒有出路可以讓他去走。當他選擇當農民,選擇喜歡巧珍時,他似乎甘於在農村呆一輩子。可這真是他心中所想嗎?不,絕對不是!如果他心中真這樣想,他不會一去城裏後總躲着巧珍,也不會後來和黃亞萍在一起而將巧珍拋棄。他不明白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外漂泊一場後,失去一切又重回原點,也傷害了巧珍這許多人。

留村,去城,兩種方向,兩種人生。對於高加林來說,如果他肯拋出一切雜念,從一而終,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可他貪念太多,過於急功近利,最後將一切都失去。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會遇到許多的十字處。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也許只是一個抉擇,方向就此改變,人生也就在此刻開始不同。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看人,看事。路遙最後讓高加林一無所獲重回那片荒野。可若是故事由另一個人書寫,高加林或許就可以和黃亞萍雙宿雙棲,真正過上城裏的生活。我們無法準確地評判高加林是對是錯。他拋棄巧珍,從道義上說是錯的,可若不這樣,他又怎麼能在他所向往的縣城一直工作下去呢?又怎麼去規劃和構建更高遠的未來呢?人生的路太過遙遠且又迷霧重重。我們只能看清腳下的岔路,而不會知曉這個方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要做好的只能是現在。但這並不是爲高加林開脫,他是自私的,可何人不自私呢?但自私的前提是不可以傷及他人。否則最後也會像他一樣,害人害己,一切歸空。

如今的我還算幸運,可以站在大學思考我的人生。路遙給了我很多啓迪,貪念不可有。人要有追求,追求可以等同與夢想,但夢想絕不同於貪念。自強的我們可以爲追求夢想奉獻自己的一切,但若這夢想的實現必須以犧牲他人爲代價,我們是不是要思考一下這個夢想是否真的有意義?我們真正的追求是什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何在?

馬雲曾說:“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一本好書帶來的啓迪確實能讓人受益匪淺。人生的路途一直繼續,所以處在人生十字處的抉擇也會一直存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茫然無措的時候,不如停下腳步,問一問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許答案不言而喻,順從本心吧!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有人知道下一塊的滋味會是怎樣。只有親身經歷,甘苦才自知。而這時,面對一切的得與失,心中的無奈悔恨會少很多吧,更多的應是淡泊與坦然。畢竟這是心的選擇,既然這一步已跨出,那就無法回頭,只好平心向前。

人生的路途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於我而言:不求一世功名利祿,只願此生坦蕩無悔!

編輯點評:巧珍與黃亞萍,農村與城市,在高加林面前展開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在這兩種人生當中遊移不定,也就是在這樣的遊移之後,他失去了那麼愛他的巧珍,也失去了自己心心念唸的城裏人的生活。高加林的人生在他的選擇之後成爲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或許每個人都會面對那麼一兩次改變人生的選擇,在這樣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做出怎樣的決定,而是在選擇之後便不再後悔。畢竟,人生不是舞臺劇,可以彩排之後再上演。

《人生》讀書筆記9

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是以高考落榜青年高加林的工作、生活、愛情起起落落描寫的,讀後引人思考。

小說是描寫一位叫高加林的青年,高考落榜,回村教了三年書後,由於村書記的兒子三星高考落榜無事可做,而把高加林擠下來,不再教書回村務農。這對於高加林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因爲他的理想是遠大的,根本就不在農村!現實的生活讓他鬱悶,使他有些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慕他多年的姑娘劉巧珍向他發出了愛的信號。雖然劉巧珍不識字,但是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對加林的愛戀和對愛情的執著感動着加林,他們之間有過一段對於巧珍來說終生難忘的、刻骨銘心的愛情!

然而正當巧珍憧憬着美好的愛情的時候,加林的生活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了巨大的轉折!原因是由於加林的二叔從部隊轉業回來工作,二叔手下人馬佔勝爲討好高加林二叔,弄虛作假爲加林悄悄地辦了工作去城裏。

高加林到城裏工作了,他積極主動,能吃得了苦,這時候他的才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然而這時候,他遇到了曾經愛慕他的,而他也愛慕着的高中時的女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的追求或者說還有要帶加林去大城市的誘惑下,高加林便作出了與劉巧珍分手的決定!迅速與黃亞萍開始了熱情浪漫的愛情。

可能是應了“樂極生悲”吧,正當高加林工作有起色,愛情正熱烈之時,高加林工作弄虛作假的事情暴露了。原因是高加林與黃亞萍熱戀,黃亞萍的前男友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了高加林的事情。她認爲是高加林搶走了黃亞萍,他要報復高加林,她要讓高加林身敗名裂。這樣導致高加林工作和愛情一無所有,再一次回到農村。

當高加林回到農村,知道巧珍已經匆匆地出嫁!直到這時候高加林纔想起將黃亞萍與劉巧珍進行對比,這時候已經很明確自己心裏真正愛着的是劉巧珍!是啊,往往是透過對比才能知道誰更適合於自己,可是高加林爲什麼沒在提出與劉巧珍分手時慎重考慮呢?當時他爲了虛榮而拋棄了生活的原則,受到了生活的嚴厲懲罰。小說在結尾德順老漢幾句富有哲理的話語,讓高加林又對生活有了信心,他要堅強的活下去!

高加林的性格:他在挫折面前,萎靡不振,甚至和自己慪氣;當處於順境時候就忘乎所以,這是他的性格缺點;但是高加林在教書時候腳踏實地教書,到城裏工作受到重視時候,他的才華和那種吃苦耐勞全部展示出來。這就是一個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現象。德順老漢對高加林的真誠開導和教誨,讓我們每個年輕人都受益匪淺,可以說,作者筆下德順老漢很可敬,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老人家。

《人生》讀書筆記10

人生有時是那麼的戲劇性,上一刻可能還是平步青雲,下一刻可能跌落至人生低谷。人生這條路,起起伏伏,迂迴曲折,還是該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

看完這本書,腦海中揮不去巧珍哭着求高明樓再讓高加林教書的模樣,高加林沉痛的呻吟還震動着我的心。命運真是和高加林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沒能考上大學的高加林剛適應了教書的日子,村裏的“大能人”高明樓走後門讓自己的兒子頂替了高加林的位置。高加林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用一種近乎自虐的方式發泄內心的怒火,任雙手鮮血淋漓,任身體精疲力竭,這也是他對權勢壓迫的無聲的無力的反抗。然後沒有多久,命運再次垂青了高加林。他的叔父轉業回鄉,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爲了一名通訊幹事。這個滿腔激情與活力、才華橫溢的俊朗小夥很快在城市大顯身手,成爲一介名人。然而,命運又一次的捉弄使他徹底被判回了黃土地,這一次,他失去了前途,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

高加林本來受過高等教育的薰陶,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同時又有勤實,堅毅,聰慧的心性,他應該擁有一個大的舞臺來發揮他的才能。然而,複雜的社會、錯綜的利益關係是他這個沒有背景和權勢的的愣頭青應付不來的。他踏入社會還不久,雖然已體會到了競爭的殘酷,社會的不公,但身處那樣落後的時代,貧瘠的農村,他根本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感到欽佩;對於他的職業生涯,我感到惋惜;對於他的結局,我感到同情,但他的愛情讓我看到了他的自私和勢利。在他被趕回農村,失落失意的時候,是巧珍,這個純真熱誠的女孩給他安慰和希望,讓高加林走出失業的陰影,重新燃起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即使村人之間傳出了他們的種種難聽的緋聞,即使自己的父親極力反對,即使高加林回到城市工作,她都從來沒有過一句對高加林的怨言,一直爲高加林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即便是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的時候,她也是強忍着淚默默接受了;即便是嫁給馬栓後,她也袒護着高加林。用德順爺爺的話說:“巧珍,那就是一塊金子吶!”直到最後高加林才後悔沒有好好珍惜這樣一個善良的女孩。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站在岔道面前,當作出決定時,要記得在失意時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

標籤:人生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