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很多人都看過了,那麼要怎樣寫一份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呢?下面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文章,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吧?沒錯,這句話就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能與《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齊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我國古代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簡單來說是羣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以及司馬炎一統三國的故事

裏面的人物,我們都不陌生。有野心龐大的梟雄曹操,有仁厚愛民的皇叔劉備,有機智過人的軍師諸葛亮,還有敬賢禮士的江東孫權等等。他們都是《三國演義》裏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其中,我特別崇拜諸葛亮和曹操,諸葛亮在書中可說是一位最有智謀的軍師,甚至遭到了東吳周瑜的嫉妒,幾番陷害,卻被諸葛亮漂亮的瓦解,甚至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一話。

不僅如此,諸葛亮也在軍事上大放光芒,草船借箭,智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等,爲劉備打下了很多江山。而且,諸葛亮也是一位忠臣,自劉備三顧茅廬就一直跟着劉備,幫助劉備進行的復漢計劃,只可惜沒有成功便長眠五丈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十分佩服諸葛亮!

曹操按照大多人的評價來說,他是一位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漢室是一位奸臣。然而,我並不這麼認爲,他是一位梟雄是沒錯,有龐大的野心也對,但是,他是從一個貧窮的鄉下出身的,看慣了人民的貧苦,也看到了人民被羣雄紛爭戰亂的洗禮,他只是想要一統天下,還廣大人民一個安康的生活。曹操一統天下的第一步,就是挾持了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即使曹操不做,也會有第二個人會做。他建立了政權,頒佈法令,也適應了廣大羣衆統一,和平的願望。但是問題也沒有這麼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不過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挺佩服曹操的,他寫的詩我也很是喜歡,磅礴大氣,很有氣魄!

也許,有些人覺得,我們現在又不用打仗,瞭解這麼多軍事幹什麼?其實不然,策略謀劃並不只是能用在戰爭上,也可以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讓我們變得聰明,變得機敏,在遇到危險時,比平常人更冷靜的思考。難道三十六計就對我們沒有幫助嗎?但是,可千萬不能用這些計謀犯罪害人!

讀書能讓我們的詞彙量增大,能讓我們感到身心愉悅,能讓我們從書中學到更多知識和道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人物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如劉備的禮賢下士,曹操的龐宏氣魄,孔明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肝義膽,趙雲的赤膽忠誠,周泰的悍死衛主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書有很多,我們永遠都讀不完,我們應該孜孜不倦的學習,不管是國內名著還是國外名著,他們都有值得探討的價值,我也會永無止境的看書讀書體會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翻開那本放在書桌最角落的,書頁已經有些泛黃的《三國演義》,歷史的硝煙滾滾而來,而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畫面也不斷地涌現在腦海之中……

自統一了天下的秦朝滅亡後,楚漢分爭,楚併入漢,再到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天下得以再次統一。而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成三足鼎立之勢。也正應了《三國演義》開篇提到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國演義》的故事,就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到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

作爲一本出色的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不只是反應了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在其中也塑造了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而在那麼多的歷史人物中,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十分鮮明,他們或俠肝義膽,或赤膽忠心,或狡猾奸佞,或足智多謀。素有“虎癡”之稱的許褚,是驍勇善戰的勇者。對曹操忠心耿耿,多次救他於水火之中,而在曹操去世後更是哭到吐血,此等忠誠之心,着實令人佩服。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羅貫中在塑造人物時不單單去寫人物的正面或者反面,而是把人物的優缺點都加以描寫,從而塑造出一個個更飽滿的人物。就如曾經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一代梟雄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盡顯奸雄本色。他下手狠辣,陰險奸詐。但同時他也是一位明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唯纔是舉。胸懷大志,有着“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再如“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雖然勇武雙全,但卻也驕傲自負。在羅貫中的筆下,原本對我們而言分外陌生的歷史人物,卻彷彿出現在眼前一般真實。

除了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三國演義》中還多次描寫了硝煙瀰漫,氣勢磅礴的戰鬥場面,使人讀來熱血沸騰。而貫穿在其中的謀略也成爲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一大亮點。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在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雖沒有足夠的兵力對抗,但卻不慌不忙,開啟城門,自己則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則疑有詐而退兵。待到醒悟時卻爲遲已晚。

羅貫中並不只是單單的描述歷史,而是把這些歷史化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令人沉醉其中。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化的時代,看烽煙下,羣雄爭霸,無數人民爲了和平和統一參加這一場紛爭之中。

這是一部充滿“寶藏”的經典名著。然而在當今社會,現代文化不斷髮展,在發展的同時,很多人忽視了那些被奉爲經典的文學名著。像《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鉅作,有很多的人卻不願去讀,除了古言難讀以外,更多的是因爲這些名著很多人提不起興趣去讀,或者是讀到了一半便放棄。

然而,讀三國,不僅只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回顧一段歷史,即使如今硝煙再無,書中所展現的忠義,爲了和平與統一的奮鬥,以及這其中衆多的謀略和思想都是我們不能夠忘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化,一直在散發着屬於自己的最亮麗的光芒,等待着人們去發現,去發掘其中的魅力。

中華文化流傳至今,經典的著作也是相伴相隨。品讀經典,或許也是瞭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今日,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終於被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劉備和張飛、關羽一起桃園三結義,之後,他們又三顧毛廬請了諸葛亮,他當了軍師,就有了三國。分別是蜀、吳、魏,蜀國和吳國聯盟,在赤壁大戰中把魏國打地大敗,魏國的人落荒而逃,最後魏的領將曹操去世了,魏國也滅亡了。沒過多久張飛和關羽也死了,劉備悲痛過度日日夜夜都在哭,也倒在了土裏,最後,由諸葛亮管理蜀國,還要照顧劉備的兒子―――劉禪,諸葛亮病死了之後,劉禪治理不好國家,蜀國滅亡了.後來,吳國統一了中原發展成了晉國。

看完了這本《三國演義》,我心胸澎湃。諸葛亮的才能真是讓我有妒忌了。在舌戰羣儒的時候,他單憑一個人的智慧和口才就戰勝了吳國的所有大臣,還說服了孫權,讓蜀國和吳國聯盟,一起攻打魏國.還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能想到的東西,周瑜卻想不到,周瑜本想陷害諸葛亮,讓他在十天之內把十萬支箭造好,可諸葛亮還把十天改成了三天,周瑜聽了,他欣喜若狂,以爲諸葛亮要自投羅網了,周瑜還特意吩咐鐵匠把材料少些,速度慢些,好讓諸葛亮來不及,讓諸葛亮受罰,可他臨危不懼叫魯肅借他二十條船,每一條船上放十個草把子,還用鐵連結在一起,便去了曹操的水塞。那時,江上大霧迷茫,曹操只聽見了殺聲震天,曹操分不清虛實,就派弓箭手去射,結果,他們中招了了,在每隻船上有2000多隻箭,和起來剛好有10萬多隻箭這下子,時間也剛好三天,周瑜沒話說了,終於承認了:我終究還是沒有諸葛亮那麼機智啊!

劉備的憨厚和忠實使我不得不配服他,若不是劉備去請諸葛亮,不然的話,他還是一個賣草鞋的人.如把他換成我去三顧茅廬的時侯,我一定會等不及直接走諸葛亮進茅廬,怒氣衝衝地把諸葛亮叫醒,然後再狠狠得罵他一頓,等怒氣消了,再去和他商量。那麼諸葛亮一定會覺得我很粗魯,也一定會不當我的軍師,蜀國也不會存在了。可是,劉備他卻在外面安安靜靜的等待,很有耐心,連抱怨也沒有抱怨一聲,安安靜靜地了幾個時辰過去了,張飛已經耐不牢性子了正要去放火,燒房子的時侯,都被劉備給制止了,最後,諸葛亮醒了,他知道劉備在外等候多時,立刻叫劉備進屋商量,諸葛亮被劉備的忠誠給說服了,成爲了蜀國的軍師。這還不能說明他是個求賢若渴、忠厚老實的人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太有趣了!我要向諸葛亮學習他的機智和勇敢,還要向劉備學習他的忠誠和憨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忠。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麼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覺得我似乎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私自利了。這本書真是知識的源泉!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三國演義》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裏面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說:張飛、關羽、劉備、趙雲、諸葛亮等等。

在裏面,大家也許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他精通天文地理,能夠知道別人心裏想着什麼,非常厲害。

但我不喜歡諸葛亮,因爲他那些理論都是靠觀看天氣氣象而得來的,不是真本事。我喜歡關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還有水淹七軍。這些都是關羽最精彩的故事。他不僅有智慧,還有很強的武力。他在找劉備的時候,得向曹操告辭,但是他不知道要有通行證才能過去,所以他過了五個關口,殺了六個將領。這令我很震驚。

關於他也很講義氣。在華容小道上,曹操本來是要敗在他手裏的,但是因爲曹操以前對他很好,他又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所以關羽就沒有殺了他。你說誰會這個樣子,放棄了一個好的機會不去捉敵人,反而因爲“義氣”這兩個字而放棄了一個好機會,正因爲關羽很講義氣,我才喜歡他。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劉備的大兒子劉禪。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他竟然聽信奸臣的話,不管國家大事,只飲酒取樂,等敵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竟然投降了。投降了也罷,沒想到他在魏國看蜀國的歌舞表演的時候竟然還很高興,其他蜀國大臣的眼淚都嘩啦啦地流了出來,他竟然還沒有一絲傷心難過的神情!果真是個樂不思蜀的!蜀國有他這種人真是悲慘啊!

《三國演義》這本書展現了一幅精彩紛呈的歷史畫卷,裏面有很多故事讓我百看不厭,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真是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是在二年級的暑假,那時我剛剛八歲。

那時的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十分淺顯。記得當時看完後,只覺得這本書裏講的是打打殺殺的故事,我還不屑一顧地說:“這個叫《三國演義》的書寫的真是不好,不就是這個人帶一大羣亂哄哄的士兵去打另一個人帶的兵,或者是這個人用計砍了另一個人嘛……,誰寫的呀,沒意思!”我丟下幾句話就去玩兒了,那時的我,只對玩兒感興趣。

時光如流水,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長大了,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便有了新的感受。我看到了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感受到他們在故事發展中的心理變化,瞭解了書中每章故事的情節,領悟到了開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含義。這時,我才覺到這是一本多麼好的書啊。於是,我去買了原版,讀的就更加津津有味,樂在其中了。在書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同走馬燈般從我眼前依次走過,擡棺出戰的龐德,忠誠勇猛的趙雲,陰險狡詐的曹操,有勇無謀的張飛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好像就在他們身邊看他們一樣。

在這二百多個人物中,你要問我喜歡哪個,我絕對應聲答出諸葛亮。他精通兵法,神機妙算,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作者筆下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新野……每次當我覺得他已經陷入困境時,諸葛亮便和我開玩笑似的,略施計謀就解決了問題,比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好多了。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爲了幫“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征服天下,連夜勞累而吐血,真是鞠躬盡瘁。他還七擒孟獲,用最仁義的方法讓倔強的孟獲屈服。最後,諸葛亮因勞累病死在五丈原,我讀到這一段時特別傷心,我想五丈原的人們一定在蕭蕭的秋風中懷念讚頌他吧。

《三國演義》中的每次戰役也都描寫的各有特色,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而就各場精彩的戰役中,“火燒赤壁”是我最喜歡的了。這篇講的是東吳大敗曹兵的故事。周瑜對黃蓋用了苦肉計後,黃蓋帶着好幾十條蓋着柴草的小船向曹操詐降,這時,“知天文,曉地理”的孔明從七星臺上“向老天借了東風”,東風一吹,已被黃蓋點燃柴草的小船飛快衝進了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曹軍大船之中,藉着風勢,曹軍的戰船淹沒在火海中。黃蓋又率領一班人馬快速殺出,曹兵一下亂了陣腳,燒死的,淹死的,被東吳軍隊殺死的,相互踩死的士兵不計其數,江上一片慘景……,讀到這,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大片熊熊燃燒向着老天挑釁的烈火,還浮現出曹操驚慌失措逃跑的樣子,我不禁拍手稱快。

在品味故事精彩內容的同時,《三國演義》還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忠義勇猛的關羽卻因爲低估敵人實力而又驕傲自滿導致了敗走麥城,一代豪傑死在了孫權手下。這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驕傲自大,這樣就會導致失敗。是呀,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我就因爲驕傲自滿而“蒙受了損失”。“眼看明天就考試了,你還不復習呀。”客廳裏傳來媽媽的叫聲,而我呢,依舊懶洋洋地躺在牀上。“沒事沒事,我實力強着呢!”我不耐煩地說。第二天,我順利地答完了試卷,下午美滋滋地等着我的好成績,而現實卻不如所願。唉,我真是個現代版的小關羽呀!

好的名著是伴隨一生的,只要一提起“三國演義”這個名字,我的腦海裏就會出現那些生動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我終生難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96年間魏、蜀、吳三國間發生的戰爭故事,最後三足鼎立的格局又歸於統一。

《三國演義》的故事流傳廣泛,可把這本書讀懂讀透卻並不容易。書中的故事歷史跨度長,人物衆多,情節曲折複雜。我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三個國家的皇帝性格各異,魏王曹操老謀深算,蜀帝劉備寬厚仁愛,吳王孫權有時和劉備聯盟,有時又和曹操結交。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統一天下。

爲此,他們到處籠絡人心,招賢納士。尤其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充分說明他求賢若渴。

三個國家在他們的帶領下,強弱在不斷變化着,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基本上同意了北方;在赤壁之戰中,強大的曹操慘敗而歸,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彝陵之戰中,劉備的勢力由盛轉衰……

作者把大大小小的戰爭描寫的富於變化,有聲有色。一位位將領性格鮮明,甘寧、程普善於水戰,張遼、徐晃帶領的鐵甲軍戰無不勝,許褚武力過人,被稱爲“虎癡”,孫策在戰鬥中勇猛頑強,被稱作“小霸王”。呂布武藝高強,卻有勇無謀,還有的將領貪生怕死,蔡瑁、張允賣主求榮,最後落得個可恥下場……

武將們爭強鬥勝,文官們也鬥智鬥勇,魯肅、周瑜、諸葛亮妙計不斷,特別是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簡直就是神機妙算。

看完《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羽、張飛、趙雲了。張飛在許多讀者眼裏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但他在當陽橋略施小計——讓士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製造出疑兵之計,嚇退曹軍,這纔有了張飛使計——粗中有細這一說。關羽留給人們的故事就更多了:千里走單騎表現出他忠勇無比,單刀赴會刻畫他藝高膽大,水淹七軍說明他有勇有謀。但是他的弱點是致命的,由於驕傲,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關羽掛印封金、華容道義釋曹操的舉動爲他贏得了“忠義”的名聲,後人尊奉他爲“武聖”。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趙雲,他幾乎被作者刻畫成了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形象,穿着一身銀盔銀甲,披着一件白袍,騎着一匹白馬,手持銀槍,在長阪坡幾十萬敵軍陣中橫衝直撞、殺進殺出,連他的對手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威風凜凜的形象一次次在我腦海中迴盪……

《三國演義》給了人們很多啓示,就像一筆寶貴的財富,每當我捧起這本書,就彷彿置身於那動盪不安的年代,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令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啓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啓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爲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纔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爲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