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塵埃落定》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讀後感2.6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塵埃落定》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塵埃落定》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塵埃落定》讀後感1

慾望起塵埃,時間歸羅定。在喧鬧人世,我們是如阿來《塵埃落定》中的主人公一般做一個聰明的“傻子”還是讓自己的聰明展現出來呢?我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但於我而言,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遠比“深藏不露”要來得更有意義。

當今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但機遇往往給了有準備的人,而有準備的人無疑是聰明人,而非隱藏自己聰明的“傻子”。一個人遮遮掩掩,不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示人,而是整天裝瘋賣傻,那麼這個人得到他人欣賞而遇見機遇的機會微乎其微。

那麼,是什麼讓那些原來聰明的人選擇了隱藏自己的聰明呢?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信奉槍打出頭鳥,擔心太過招搖而被人嫉恨。要我說來,這類人的擔心純屬多餘,畢竟現實不是電視劇,羨慕肯定有,嫉恨卻是遠遠達不到的。其二,覺得在某些人面前不需要展現自己的智慧。這類人往往狂妄自大,認爲自己的聰明已經凌駕於世人之上,在他人面前展露智慧並無多大用處。其三,一個字,懶!擔心展現出聰明後,會有大堆事務找上門來,打擾自己悠哉遊哉的生活。

展露聰明,意味着更多的機遇,展露聰明,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鍛鍊的機會。而隱藏聰明,意味着你將與無數機遇失之交臂,意味着你將逐漸失去本有的聰明,最終泯然衆人。喧鬧人世,何不讓此喧鬧爲你而鬧?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做最真實的自己!

《塵埃落定》讀後感2

讀完《塵埃落定》,尤其喜歡的是作者塑造的傻子的形象,因爲一個"傻"字,從而使主人公更加自由。

他可以和阿哥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多年,避免了相互殘殺;他可以和奴隸或自由人輕鬆的聊天、做朋友,消除等級差別;他可以率性而爲,自由的做自己。而這些是土司家族的正常人、聰明人所做不到的,因爲他們受束縛,喜歡金錢,愛好權勢,有些無窮的慾望併爲之瘋狂的追求着,併爲之揹負着包袱和代價。大智若愚是我對傻子的評價,真正的傻子是不會預測未來的,他表明麥其家要種糧食而非,把麥其家族的勢力不斷擴大,不盡如此,他還在西藏開闢了市場經濟的新天地,這是一個聰明的傻子。傻子是西藏土司制度繁榮與衰落的見證者,一步步看着塵埃終於落定,風雲變化的時代終於定性。

讀完這本書去逛貼吧,發現大多數讀的人都有一個疑問:傻子本可以殺了兩個復仇者的,爲什麼要留着他們的性命置自己於死地呢?我想說,傻子的想法本就異於常人,當這樣的設計出乎我們的意料時,正好切合了主題,更好的塑造了一個傻子形象,這是其一;其二他的死象徵着土司家族的終結,貫徹塵埃落定的主題,其三就是使文章情節波瀾起伏,增加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本書不僅富含豐富的西藏文化氣息和神祕色彩,而且具有強烈的現代意義。透過少數民族的事情揭示了人性的善惡、美醜和慾望。適度的慾望會促使我們奮力向前,努力拼搏,改變自己的人生向更高更絢爛的方向發展;貪婪的慾望是得不到滿足的,反而會扭曲人性,認不清自己。對於即將走向社會的當代大學生,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傻子的爲人處世,他懂得怎樣與人相處,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當我們看到他從麥其邊界回官寨的時候,他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和讚揚,被人民高高舉起,一個傻子折服了自己的人民,更折服了那個搖搖欲墜的土司時代。紅色漢人的進入象徵着土司制度的瓦解和滅亡,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政權,土司制走向滅亡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契合人民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

隨着時代的進步,人民得到解放,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學習傻子的睿智和虔誠,更多的去思考“我是誰,我在哪裏”的問題,認清自己想要走的道路和正在走的道路,從而時時警醒自己,莫在塵埃落定之時又悔不當初。

《塵埃落定》讀後感3

對當代文學,我接觸的時間很晚。在其他同學讀完了當代所有作家的作品時,我還像個六年級的小學生那樣,驚喜地徘徊在當代文學的書架間。當代作家寫下的作品,其數量與古代作家流傳下來的作品旗鼓相當,這時我才知道有當代作家作品的存在這回事。

這一點也不奇怪,我出生於一個閉塞的小山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村子裏一戶相對富裕的人家纔買進了第一臺電視機。我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與文學作品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環境的閉塞是一方面的原因,我們那裏流行各種盜版武俠小說、言情小說,而我對這些小說一向很警惕,老師也不許我讀這樣的“閒書”,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是對武俠、言情小說不聞不問,無法排遣內心那種焦慮——爲功名而讀書,絕不讀“閒書”的戒條一直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家境貧寒,買不起書(連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錢買書),讀書無非是爲了考上大學,於是除了課本,就沒有別的讀物。

等到我終於考上大學,解放了,當其他同學痛痛快快談戀愛、沉醉在網絡遊戲中的時候,我向圖書館發起了進攻,似乎是要補償少年時代的不足,要閱讀個夠——當然,也是抱着解開心中困惑的目的去讀書的。

我的一位舍友,也是同班同學,他有一本《塵埃落定》,放在他的書架上。這位同學很有趣,他本人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卻再買了一套鼠標、鼠標墊、耳麥,卻常常邀幾個同學去網吧打遊戲。他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沒錢,所以從不拉我去網吧。可見窮也有好處,不會跟着他們混,沒有能力去空耗光陰。當我發現這本書後,向他借閱。他很高興,同意了。於是我一口氣將《塵埃落定》看完。

看這本書之前,我看完了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小說《喧譁與騷動》,所以在看《塵埃落定》的時候,認爲這是受到《喧譁與騷動》的影響後,寫出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還抱着這種觀念。直到最近,我才終於將這個觀念糾正過來。現在我認爲,並不能因爲福克納比阿來先出生,先寫出《喧譁與騷動》,就認爲阿來受了福克納的影響,而是我這個讀者莫名其妙將兩位作家牽扯到一起了。

爲何?《喧譁與騷動》寫了一個白癡班吉。《塵埃落定》寫了一個白癡土司的二兒子。《喧譁與騷動》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塵埃落定》寫的是西藏土司制度的輝煌、沒落、滅亡,也是一部史詩。即,同樣的敘述角度,同樣是史詩,兩方面的類似,使我將兩部作品牽扯到了一起。

不同的地方是,《喧譁與騷動》用四個敘述角度講述同一個家族的歷史,這是這部作品特定的文字結構;而《塵埃落定》的敘述角度一直沒有變過,都是土司的白癡二兒子。

我甚至還想起了南非作家庫切的作品《邁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來,這本書同樣寫的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也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難不成我要說,庫切受福克納的影響?或許有可能。我相信,在庫切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恐怕鮮有中國人知道庫切是何許人也,庫切依舊身處那塊大陸,被中國擋在門外。所以,阿來也不可能受庫切的影響。

相互毫不干涉的作家,在不同的土地上,以類似的角度寫了類似的小說,難道不令人驚歎不已?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對近代文學的排序,即“魯郭茅,巴老曹”。當時我太年輕,無法讀懂魯迅,其他作家的作品,也很少讀(沒有機會讀到這些大作家的作品)。有一次,我看了巴金先生的一篇名叫《春天裏的秋天》的小說,講的是一名女子違背父親的意願,按照自己的想法,與一名青年自由戀愛,同居。後來日子過不下去了,被父親接回家,自殺了。男青年聽到這個消息後,悲傷不已。我讀完這篇小說後,很是失望。如果自由戀愛沒有好的結局,青年們的努力竟然得到這麼一個悲慘的結局,完全沒有希望,我們所有的青年差不多都要這麼病態地活下去了。後來又看了魯迅寫的小說《傷逝》。調子是壓抑低沉的,使人喘不過氣來。或許只有瞭解了魯迅和巴金所處的那個時代,才能夠理解他們的小說。

當我一口氣讀完《塵埃落定》後,內心竟然是無比暢快,充分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與之前讀《春天裏的秋天》這樣的小說的壓抑心境截然相反。阿來寫的也是死亡和沒落,爲什麼就那麼令人舒暢呢?當時我就想,《塵埃落定》這本書怎麼就沒有得什麼獎,廣泛流傳呢?這絕對是一本好書。後來才知道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而且被選入了中國百年百種文學作品。我認爲這與這本書達到的成就是完全相稱的。能夠閱讀《喧譁和騷動》、《邁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的我,同樣能夠從閱讀《塵埃落定》這本書中得到樂趣——一種心靈的震撼,被牢牢吸引住。

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塑造了一代病態的青年,比如“一從自己中意的女生身邊走過,就臉紅”,在現實生活中無能、懦弱,總將愛情搞成悲劇。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我想,這樣的青年如何存活於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我們就不能做一個正常人?

我似乎在說,當代文學中的一些作品比近代文學的一些作品要好。我這話足以引起諸多前輩的鄙夷目光了。不過我認爲文學作品不但有摹寫現實的能力,而且還有塑造新型人格的能力——這在現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郁達夫小說描寫的人物使得我們這些讀者覺得,那些人物比現實中的人物還要灰暗。作家們怎麼都是那麼軟弱,那麼無能,都要餓死、被現實逼死?爲什麼不自強,好好活着?

《塵埃落定》裏寫的這個白癡,竟然比一個正常人更能適應生存,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白癡死的時候也相當冷靜,他知道新時代來了,他死得很坦然。

我想,這與阿來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有關。阿來處在這個有希望的時代,所以歡歡喜喜地埋葬了土司和土司制度,迎接新生活。土司的權利再至高無上,再神氣,也消失不見了。土司部落之間的戰爭,利益衝突,寫得那麼真實,絲毫沒有人工化的痕跡。我用語言無法準確描述出它的種種妙處。我甚至認爲,如果不是身處這種文化之中,如果不是考察了很多的資料,根本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來。它是對過去歷史的再現。人物的生與死、愛與恨、對與錯,都隨着歷史遠去,當我們面對這段歷史時,有的只是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如果前輩們說我淺薄無知,只知道講好聽的話,根本就不具備批評家的素養,我會恭恭敬敬加以承認。對我寫不出來、又只知道它種種好處的作品,除了從心底表示欽佩之外,我還能怎麼辦?

只有在我學習了某種文藝理論,才能如批評家所願意看到的那樣評論這部作品。也是,如果沒有一種理論作爲指導,批評從何開始?作爲一名讀者畢竟要簡單得多。我是虔誠的讀者,不是批評家。我只是寫出我的讀後感而已。

《塵埃落定》讀後感4

當我讀了矛盾文學獎獲獎書系之一的《塵埃落定》時,便被作者阿來筆下神祕的世界吸引住了,也有很深的感觸。

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着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爲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神目光,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祕。

老麥其土司有兩個兒子,大少爺聰明勇敢,被視爲當然的土司繼承人;二少爺天生愚鈍,很早就被排除在權力繼承之外,成天混跡於丫環僕役的隊伍之中,耳聞目睹着奴隸們的悲歡離合。

麥其土司在黃特派員的指點下在其領地上遍種。很快暴富,並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爲土司中的霸主。

眼見麥其家因鴉片致富,其餘的土司用盡心計,各施手段盜得了種子廣泛播種,麥其家的傻少爺卻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議改種麥子,於是在高原地區漫山遍野花的海洋裏倔強地生長着麥其家的青青麥苗。是年風調雨順,小麥豐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鴉片供過於求,阿壩地區籠罩在饑荒和死亡陰影下。大批饑民投奔到麥其麾下,使得麥其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臨絕境之時,卻傳來二少爺開倉賣糧,公平交易的喜訊。這足以看出這個所謂的傻瓜少爺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爺的官寨旁邊出現了一片帳篷,酒肆、客棧、商店、鋪門,應有盡有。在黃師爺的建議下,二少爺逐步建立了稅收體制,開辦了錢莊。這樣,在古老封閉的阿壩地區第一次出現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商業集鎮雛型。這位二少爺雖然被人們認定爲傻子,但他爲阿壩地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認爲他應該是一位英雄。

可是這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這樣,一場家庭內部關於繼承權的血雨惺風又悄然拉開了帷幕。後來,在解放軍進剿國民黨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彌了,一箇舊的世界終於塵埃落定。說來也有趣,傻少爺揹負了癡呆的名聲,卻擔當着智慧的化身。或許這個世界本身就對智者和愚者有了錯誤的區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識時務者爲俊傑",常人眼中的傻子卻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人,終將被碾得粉碎。對於這個所謂的傻子,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爲他的形象過於誇張,有些脫離現實的軌道;而有人則認爲正是有了他的天馬行空,才使這部小說有了開合自如的氣度。在我看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正是有了這個名不副實的傻子存在,才讓小說裏種種怪誕和荒謬成爲了故事裏激動人心的轉折,才讓這曲繁華落盡的末代哀歌有了絢麗的光彩。也正是這位傻少爺帶領着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潰前的最後情景,見證了兩個時代交替的喧囂和動盪。我忽然覺得,阿來的《塵埃落定》,是一支用心歌唱的曲子。於是,我閉上眼睛,彷彿真的聽到史詩般的旋律,抑揚頓挫地飄蕩開來。

《塵埃落定》讀後感5

這是一片”骨頭把人分出高下”的土地,土司制度下的自由民、奴隸,讓”當一個小小土地上的王者”成爲一種至高無上的夢想,而作者以一個被”骨頭”賦予了至高權力的”傻子”的視覺,來讓讀者觀察到許多”聰明人”的做法,不過是相信土司制度下保護層,也明白到了故步自封,自以爲是終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而”傻子”正是有一種大智若愚的前瞻性,他說:”人其實是害怕真實的”所以父親害怕傳位給他,”聰明人”哥哥害怕他的競爭,因爲他就是真實,而”聰明人”們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虛空中,而不能直面不去”憂天”。

他真實的情感,愛一個人到”骨頭裏面有泡泡”,他的爲政以德,用換位思考的慈悲來真正讓隨從順服,而不只是封建地奴役他們,他關注那些”爛在舌頭裏的話”願意聽民意,還體現在紅色漢人來炮轟寨子之前做出讓所有人成爲自由民的決定,這是他走的更遠的原因,值得學習。塵埃落定”也是應了”傻子”心裏想的很多次那個塵土紛飛石頭寨子的土崩瓦解,也是證明土司制度的化爲烏有,從此土地上就沒有大大小小的王者了。

《塵埃落定》讀後感6

用多半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三十一萬字的小說,速度說快也不快說慢也不算慢。畢竟這是一本小說,也就沒有那麼深入細細的去品味。讀完之後心中才有了,一種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感覺。

在讀這本書時,我一直感覺像是在重讀《巴黎聖母院》,只不過與《巴黎聖母院》相比較起來,這本書顯得更好懂些。

《塵埃落定》中作者以麥其土司甲一個傻瓜兒子的視角兼用寫實與象徵表意的手法,輕巧而富有魅力地寫出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續了多代的沉重生活。作者以對人性的深入開掘,揭示出各土司集團間、土司家族內部、土司與他的人民以及與軍閥的鬥爭。作者阿來在小說中給讀者營造了一種濃厚的藏族氛圍。

令我驚奇的是在全書中,竟然都沒有提土司“傻瓜”兒子的名字,或許這也是作者有意爲之。但是這個傻兒子做的事情都是那麼的順應人心,具備領袖應有的心胸與膽魄。卻在一些平常的事中盡顯愚態。如果從書中的“我”的心理描寫來說,“我”並不傻而且是異常的聰明,只不過在做一些事情時腦子就不夠用了。最後也對他的死感到惋惜,但是這也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

如果不是在這個朝代更迭,戰亂動盪的時代,或許他也會是一代傑出的土司。但是任何事物只能順應歷史的潮流。

《塵埃落定》初版於1988年3月,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塵埃落定》讀後感7

很久以前開啓了這部書的閱讀,斷斷續續地讀着,只是把它當作一部消遣的小說看着,可是看着看着,這部書的文字也好,構思也罷,會把你自然地拉入史詩般的深淵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去看阿來的文字吧!很久沒有讀到這般簡練而又深邃的文字了,你會覺得敲出這些文字的人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天生具有的,而不是後天習得的。再來說故事構思吧,由於他把故事安排在一個距離我們不近不遠的年代裏的異域之地——西藏的偏遠地區,主人公又是一隅之地的人中之龍土司的兒子,可惜是個“傻子”,所以你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時我去找來了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來看,看了兩集,就棄劇了,繼續看書吧,看書時,你就是編劇,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隨你去感受,故事的發展隨作者去創作,不過不得不說,我喜歡這部小說的開頭,卻討厭它的結尾,結尾紀實的痕跡太明顯了,爲了揭示土司這一特定階級隨着歷史的變遷而消逝,硬是把小說寫成了歷史書,就像十多年前餘華創作的《兄弟》,上部故事性很強,下部就開始拼湊和影射社會熱門,讓人讀來都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隨着故事的結束,我發現一系列人物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物,作者持單純的態度進行褒或者貶,包括主人公“傻子”,作者都設定成圓型人物,帶有複雜的情感,所以就無從喜歡或者討厭哪個人。只有侍女卓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傻子少爺應該是喜歡卓瑪的,也只有卓瑪是傾心於傻子少爺的,可是階級的關係,卓瑪從沒想過掙脫階級的束縛,最終嫁給了銀匠,又委身於管家,結局她是怎麼樣的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阿來在後記中說另一部小說要好好寫寫銀匠,那麼我就看看那部小說,希望它能給我一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卓瑪。

《塵埃落定》讀後感8

《塵埃落定》是一部讓人蕩氣迴腸的小說,它演繹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沒落到終結的歷史。簡單的敘述,卻有無限的張力,留給人無限的感慨。小說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個獨立完整的世界,一個存在着土司制度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裏,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種各樣的把戲,各種各樣的紛爭。

小說講述的了一個跌宕而迷離的故事:麥其土司是康巴衆土司中的一個,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衆人眼中的聰明人,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另一個是土司和漢人太太生的傻兒子,偶爾會道破天機的傻兒子。麥其土司因爲栽種了漢人黃師爺引種的鴉片而迅速富足,成爲了最強大的土司。後來,別的土司爲了像麥其土司一樣富裕,也都悄悄跟着種花。可麥其土司這邊,卻在傻兒子的建議下,改種了麥子,結果次年只有麥其土司的領地收穫了麥子,其餘的土司都只有,造成了麥子供不應求,麥其土司越發強大。其餘部落的缺糧災難讓糧食豐足的麥其土司家的傻兒子發起了賣麥貿易,建立起邊疆城鎮,茶馬互市。與此同時,兩個兒子關於吐司繼承權的爭奪也激烈地進行時。在這看起來似乎是麥其家輝煌鼎盛的時候,隨着漢人解放軍的進入,所有的東西隨着舊的土司制度土崩瓦解,一切塵埃落定,只剩下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我很喜歡小說的名字:塵埃落定。世間一切的繁榮與浮華不過是千千萬萬塵埃組成的,藉着風,在空中飛揚、舞蹈,可當風過雨後,塵埃落定了,便什麼都不存在了。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地間一粒飄忽不定的塵埃嗎?不論你是土司還是土司的兒子,不論你是傻子還是絕色美女,不論你在人生的舞臺,甚至於歷史的舞臺上扮演着多重要的角色,你對於整個浩瀚的歷史來說,終究也只是一粒塵埃而已。風輕輕一吹,便不留任何痕跡。所以,那些功與名、錢與權、食與色的追逐沒有太大的必要,生死沉浮也終究不過夢一場,何況是那些如雲煙的人生的起伏。一切都是浮雲,一切不過塵埃。

書中的傻子實在是諳熟這些道理的聰明人,他因爲傻(其實是真聰明),所以在一開始並沒有與哥哥爭奪繼承權,沒有想要過女人,沒有任何強烈的慾望追求,他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書中,他一直以“傻子”的名字出現,父母都叫他“傻子”,哥哥也時常拍着他的肩膀,叫他“傻子”,就連下人們也叫他“傻子少爺”。或許這個傻子什麼都不在乎,所以也常常自稱“我是麥其家的傻兒子?”但我並不認爲他真傻。他只是計較的太少,不像任何人那樣處心積慮地算計,謀劃任何事,不追求任何東西,只求活得開心和自在。他懂得寬容和體諒,懂得用愛包容恨。他傻,可卻用傻換得了在下人中的威望,得到了人們真心的親近。他的傻讓他活得沒有那麼艱難辛苦,更加瀟灑自在,也讓他躲過了很多傷害和厄運。傻子也常常做一些聰明事,在別的土司都種的時候,讓老土司種上了糧食;修建倉庫來儲存多出的糧食,用糧食誘惑其他部落的人民;以及在邊鎮進行貿易,成爲了遠遠富過他的父親的人。這一切,讓你覺得這個傻子似乎用很清醒的眼睛看着在這個舊制度下的世界,記得書在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到了他的眼睛,說那是一雙異常敏銳而深邃的眼睛——它“什麼都看得見,看見了今天,明天也都全看見了。”正是它,帶着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度在崩潰前的最後幻象,見證一個時代轉入另一個時代的喧囂與動盪。這個傻子也時常爲這個沒落的角落輸送進新的血液,但卻沒有想過改變什麼,其實他也無力改變什麼,一切不過都是歷史的必然。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太渺小了,傻子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過着自己瀟灑自在的日子,看着該來的一切來到,該走的一切自然而然的走掉。不強求,不挽留。所以在故事最後,土司山寨隨着解放軍的到來而倒塌的時候,他也靜靜地躺在牀上,安然地等着仇人來殺他。既然該到了塵埃落定的時候了,那就靜靜地等它落定吧。

讀完書之後,突然覺得我們每個人,我自己,不過是一粒會思考的塵埃而已,我們早晚一天會落定的。那在這之前,是不是不必有那麼多的爭奪,有那麼多的計較,在漫漫的人生歷程中,那些算什麼呢?生命已經夠渺小脆弱了,還是在塵埃落定之前,讓自己快樂自在的飛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