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培根隨筆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66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培根隨筆讀後感15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

四季輪迴,花開花落。我們總是把友誼高高捧起,像歌頌聖潔的天使那般去讚揚它,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比如一顆赤誠的心、”心有靈犀“、”善解人意“等)都賦予它,讓它成爲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東西。誠然,我也喜歡歌頌友誼,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任你依靠的肩膀······這些確實讓人心中充斥着溫暖。我曾做過一篇名爲”朋友“的演講,中心大意是讓同學們珍惜彼此的友誼。卻殊不知,這些東西,被包上了華麗的外表後,人們所見到的,根本不是本質。一味地褒獎,照樣會使人迷失。

這篇名爲《談友誼》的文章,彷彿給我潑了一盆冷水——以前那麼多書和文段的耳瀆目染之下,心中把友誼看得極爲浪漫和轟烈,總覺得友情也會轟轟烈烈,而一段友誼的聯結者也總會得到一個完滿的結果。可是文章中舉出的幾個例子,那些和我一樣把友誼看得十分偉大卻被所謂的友誼所傷的那些歷史名人後,總有些不寒而慄的感覺。培根說:”看到偉大的君王對我們所說的的友誼的成效評價多高,真令人感到奇怪。“

看到此處,滿心歡喜地以爲培根會在這篇文章中大力誇讚友誼的我像是被人毫不留情的諷刺了一般一樣,臉悄悄的紅了。他話中含的諷刺意味我看出來了,我在心中暗暗的告訴自己:以後遇見一件事情,一定要自己去體驗去分析,不然這次只是看書時被”嘲諷“了一通,下次可能就被人當面批評了!

一切的一切,自己親自分析體驗纔是上策!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3

在《培根隨筆集》這本書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最適合我這種不喜歡讀長篇大論而又想得到多點東西的人看了。雖然只是:"論""說""談"但是,我讀起來卻覺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爲寫的都是人生的哲學。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還是覺得無論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讀這本書。因爲《培根隨筆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自己沒有錢,沒有權,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點厄運也無妨。因爲厄運當中也蘊含着一份讓人亢奮的幸福啊!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爲怡神曠心,二爲增趣添雅,三爲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說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纔可以嚐到甜頭。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是好比一本史書、詩、數學、物理、倫理、邏輯推理般讓你明智、靈透、精細、精細、莊重、善辯。

培根隨筆讀後感4

我讀了《培根隨筆》一書,讓我的議水準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我最喜歡的是第十九章《論狡猾》,因爲裏面說的那些我的身邊都有,讓我明白議論文需要語言真實。"如果一個人想要破壞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別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圓滿解決的話,那麼最好是裝自己也希望它成功,並且有自己親自提出來,只不過提的方式是爲了引起人們的反感,以達到相反的效果"議論文的語言不一定要多華麗,但要恰到好處,給別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第二十三章《論貌似聰明》中說"有的人說起話來很神祕,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肯把他那些貨色痛快抖摟出來,除非是在暗處,似乎想永遠把它藏起來。他們用這種方法談論自己並不太明白的事情,人家還以爲他們心裏有數,就是嘴上說的不太明白"沒錯,頭腦空空者

爲了扮成聰明人比任何一個破落戶爲了撐門面玩出的花樣還要多。貌似聰明的人也許能騙取別人的好感,但是論起做事來,即使是一個有點荒誕不經的人也不假正經的人要強。

《培根隨筆》中有很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作者認爲,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並且全書的開篇就是《論真理》,探討人們如何對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書中的美學思想也非常深刻,儘管作者並不是一位美學專家,但是後世的美學書籍常常引用培根關於美學的有關論述。有了對於人性真善美的謳歌,作者的教育思想也十分先進,作者認爲教育的真諦就在於怎樣讓人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隨筆讀後感5

《培根隨筆》爲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耳熟能詳話就出他之口。這本書分爲《談學問》、《談旅遊》、《談虛榮》、《談野心》、《談運氣》、《談憤怒》等數十篇隨筆。

在衆多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論逆境》,我讀了又讀,每次它帶都給我不一樣啓示。“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篇中給我啓示最大的兩句話。我認爲,這是這篇隨筆的濃縮精華。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爲人生中的不幸,因爲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爲人生中的萬幸,因爲逆境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了人的意志,還磨練了人的心智。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鄧稼先研究原子彈。一次,兩次,上百次,上千次。面對諸多失敗的考驗,他沒有選擇放棄研究。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貝多芬也同樣如此,雖然自己雙耳失聰,但是他始終認爲“誰也無法超越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最後,他譜下了《月光曲》、《第九交響曲》等傳世名作。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與報怨,最終墮落;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中學會堅持,得到勇氣。

培根隨筆讀後感6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爲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爲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爲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培根隨筆讀後感7

《培根隨筆》在政治、人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辯證的討論,面對身邊的社會問題,他尖銳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裏行間表現出他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急於改變黑暗的夢想。一個愛國、平等、正義、熱愛生活的形象在我們眼前逐漸高大着,我們的內心也強大起來。

其中有幾篇文章對我有較大感觸。在《論帝王》中,面對這個崇高而不可觸犯的`人,他並沒有畏懼,也沒有花言巧語。他用客觀公正的態度談論了帝王的原則與做法。他主張約束君王權力,限制帝王慾望,同時對帝王的下屬進行了分析闡述。他的侃侃而談無時不讓人爲他的智慧所屈服。

在《論美》中,培根的看法更是獨特。不管是當時還是現代,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消退,不少人對外貌不滿,甚至爲此失去信心,但培根說:“天生容貌勝過粉黛胭脂,而優雅之舉又勝過天生容貌。”培根喜歡一切自然的事物,認爲做善事使人更美。這對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很大啓發。

厄運是人類最恐懼最厭惡的東西,但培根在《談厄運》中卻提到厄運的好處。“厄運中也不乏種種慰藉和希望”,經歷了一生大起大落的培根,被挫折磨練得更加成熟勇敢,厄運會給一個人帶來好的一面,與厄運鬥爭過的人,善的德行更顯著,被打磨後的人生纔會露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芒。

培根隨筆讀後感8

近段時間,閱讀了《培根隨筆》,它是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冶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西斯、培根的重要著作,該書1657年出版,至今300多年了,讀來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它包括《論真理》、《論消費》、《論財富》、《論讀書》、《論司法》等46篇隨筆。

在《論讀書上》中培根說到“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使人聰明智慧,明事理,長見識,是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的前提條件。

在“論養生”中,培根說到“在吃飯、睡覺、運動的時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是長壽的最好祕訣之一”,又告誡年輕人在年輕時要愛惜自已的身體,他說到“因爲少壯時代的天賦的強力可以忍受許多縱慾的行爲,而這些行爲等於記在帳上,到了老年的時候,還是要還的。”培根雖是幾百多年前的人,但他關於健康養身的觀點在今天來看仍不過時。現代人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與培根的精神愉快的觀點是相符合的。

現代的年輕人,生活在資訊發達的網絡時代,自已不能藥束自已的人許多,整夜熬夜的有之,大吃大喝的有之,整天不運動的有之......過度的透支自己的身體,到了老年的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這四十多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幸運“,在這篇隨筆中,培根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幸運與否主要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人從都可以成爲自己的幸運建築師”。我們常說,某人真幸運,須不知,別人是在該讀書時吃的了苦,是同年人的佼佼者,優質的資源加上自已的勤奮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使他們成爲社會的精英。他們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的幸運命運。

培根隨筆讀後感9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他是一位人生閱歷豐富的智者,是一位科學研究和社會理論的真正的始祖。而他所創作的文章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無知愚昧的靈魂。《培根隨筆》,在我閱讀前聞所未聞,但是當我觸碰過這本書以後,才明白它就是人們知識文化的瑰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因爲這本書我對其有着濃厚的興趣。它像是未知的森林,而我就像是探險者,我渴望着征服這片無盡的森林。

《培根隨筆》分成了好幾篇隨筆,如《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每個篇章都告訴我們重要的人生道理,語言簡潔,但不失精煉。短短的一小篇就讓我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論美》這一篇章。是一篇談論“美”的著作。它教會了我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區別。就像一棵小草,雖然它外表看起來弱不禁風,但是體內缺隱藏了巨大力量,即使被人踐踏過無數次,也能毅然決然再次挺拔而起。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無知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爲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中秋節作文

所以只有把美貌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人才能展現出真正的道德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國本土原來沒有隨筆這體裁,但由於培根寫隨筆的示範,這一寫作形式開始在英國植根。後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此隨筆成爲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一。

隨筆能充分自由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帥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摯的精神境界。

向讀者坦露自己的靈魂,它真實的反映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絕矯揉造作,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爲文,提倡真實再現,真切反映、真誠表達、真率爲文,意到筆隨,言盡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

書中富有詩意的簡短的語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作者發自內心的召喚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書,值得一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11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過:”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以看出求知學習能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因爲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隨便抱怨自己外表的缺陷,那內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內在美重於外在美,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美麗的光。文中說道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那在現在,大部分的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的美,是這些人雖然具有外在的美貌,但是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由這本書、我知道、只有內在美才是真的美、所以內在美勝過外在美!

培根隨筆讀後感12

對於這一本書,我還很陌生,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本書,所以這一本書,我是懷着一種好奇的心理去閱讀的,而再讀過這一本書之後,我從這一本書中獲得了很多,其中許多語句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本好書,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感覺。

這一本書所涉及的範圍非常的廣,語言簡潔,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驚醒,在驚醒過後,往往能夠引發我深深的思考,這一本書有這非常多的分類,<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單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一本書所說的內容範圍之廣,而且這些只是這本書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書目分佈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不同的警示,所以這本書着實適合我這樣的人去閱讀,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學生在閱讀完這一本書之後,都會受益匪淺,從中能斬獲非常多的道理,同時能夠下意識地與我們的生活作比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方法,從而讓我們乾煸一些生活習慣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這是一本好書,所以,這一本書可以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散發着那特殊的,不可改變的光輝,一直在影響着後人,不曾改變。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讀完之後給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這一本書也會影響的我的生活,讓我更加註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一本書,也給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雖然在我的一生中,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這一些道理在這個事件所給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書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憶的回憶錄,這是一本好書,無可爭議。

培根隨筆讀後感13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配更的隨筆集,文集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愛情、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值得我們閱讀和思考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挖掘出其思想精華,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還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性意義。而且培根的文筆非常優美,讀起來也非常賞心悅目。

在文集中,培根寫出了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們認真賞析:

作者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文字是對讀書和學習的總結與思考,概述了閱讀歷史、詩歌、數學、科學等學科對人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上的提升,對我的感觸很多。可見,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文學,就得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

“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十分感觸,培根透過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對妻子和婚姻做出了總結,對妻子這個身份在人生中扮演者什麼角色給予了深刻的思考。

在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爲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爲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讀後感.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這句話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觀點,而這些思考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嫉妒之心,而這些心理是人們對自身缺點的安慰罷了,但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心態,需要摒棄,學會包容和揚長避短。

培根隨筆中的文字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將用一個哲人的思考來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幸福和快樂!

培根隨筆讀後感14

培根是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當我翻開他的隨筆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麼短的文章能寫出些什麼道理來呢?可當我耐心讀下去的時候,一點一點的驚奇慢慢蔓延在我的心頭:他寫的每一個字都好像有着自己的價值,每句話都好像在訴說着一個哲理。

在他的隨筆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談美》和《談友誼》。

美,是自古至今人們談論的永恆話題之一,而每一個人對於美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所以培根也寫了一篇《談美》。培根把美分爲了內在美和外在美,他說:“論及美,容貌美勝過膚色美,文雅得體的舉止美又勝過容貌美。”我想,在培根心中,外在美勝過於內在美,當一個人雖容貌不如人意的時候,他的德行舉止卻位於人上,那麼,他就是美的。而現在更多的人只注重於外在美,用形形色色的化妝品把自己的外表包裝的光鮮亮麗,但卻不注重於自己的行爲舉止是否文明,那麼即使他的外在如同仙子般美麗,那他也稱不上是美的,所以,讓我們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時,也注意提升我們的內心修養,讓我們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而《談友誼》這一篇中培根提出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在自己角色演不好的情況下,要是再沒有朋友,那他只好下臺了。”的確,一個人,如果沒有朋友,那麼,孤獨、寂寞只有自己承擔,快樂也只是自己獨享。當碰到困難時,沒有人激勵;失去信心時,只能等待着徹底被擊垮。而有了朋友,你可以把快樂向他們訴說,讓快樂加倍;你可以把憂愁向他們傾吐,將憂愁稀釋。這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嗎?

《培根隨筆》如同一杯值得讓我細細品味的好茶,讀熟它,讀透它,對我們的人生將不無裨益,也將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培根隨筆讀後感15

《培根隨筆集》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他在教導父母怎麼對兒女時,頗有見地地指出:“父母對子女在管教上要嚴,在錢財上宜鬆,這纔是上策。”他在教導父母怎麼教兒女最好時告誡人們:“人們(父母、教師或僕人無不如此)往往不夠明智,慫恿子女在年幼時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時兄弟失和,家無寧日。”培根認爲,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長宜及時爲他們確定將來從事的職業並加以培訓。也不可過分

遷就兒女的心願,以爲他們會爲早年的愛好而奮鬥終生。如果子女有強烈的愛好和超人的天賦,則不妨順其自然。培根還說“子女是父母的辛勞苦中帶甜,也給他們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對生活的憂慮,卻也減輕了父母對死亡的恐懼。”只用了兩句話就把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說得那麼透竊,難怪雪萊評價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一動人的美感,他的論敘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啓迪”。他在指導人們怎麼讀書時,頗有見地地指出:“有些書可只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致瀏覽,有少量書則須通篇細讀,並認真領悟。”他在指導人們讀什麼書最受益時告誡人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認爲,讀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連身體上的各種痛苦,都可以透過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