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

讀後感1.2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1

我們同是年少瘋狂:一個,十八歲時便一個人背起行囊;另一個,十四歲獨自去了香港,獨自闖蕩世界,想來自由快樂,實則不然。外面的世界變幻莫測,有冷有暖。十四歲獨自去了香港的人是我,我的經歷雖與十八歲的主人公的遠行有所不同,但這讓我對《十八歲出門遠行》這本書有了理解和共鳴。

旅行的一開始我們總是滿腔熱血。

當知道了可以去遠行時,十八歲的他”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

我也終於擺脫了家裏”做這個“”練那個“的生活。”我自由啦“”我可以隨便玩手機啦“”我可以離開爸媽的嘮叨遠走高飛了“”爸爸媽媽,bye——bye“……各種快樂已經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了。而爸爸媽媽他們是一夜未眠,擔心焦慮,一大早還留給我一個條子,千叮嚀萬囑咐一些”小兒科“的話:不要和陌生人講話、不要答應陌生人帶東西回大陸、不要在刷卡時讓人看見密碼……

儘管一路上有小插曲、阻礙,但仍我們熱情洋溢的去衝破,興奮地向前走去。

”公路高低起伏“,前面的路綿綿無盡頭,雖覺得前方有旅店的機率越來越小,但小說中的青年仍”沒命奔上去看旅店“,而且”次次都是沒命地奔“。

正如我想的那樣,在出發去香港的機場裏,的確發生了一件令我焦慮的事。我在機場裏遇見了同學,便將行李及放着手機的包包統統塞到爸爸手裏,去同學那兒”串門“。當我回到出入境辦理的門前時爸爸不見了。這下我着急了,沒了命似的打電話,跑來跑去,驀然回首,老爸卻在,麪館飯桌旁。但當這一小風波過去後,我還不是雄赳赳氣昂昂地進軍登機口,爸爸再三的”注意安全“”要有禮貌“還不是當了耳旁風,有什麼好猶豫、害怕的!

也許這就是青春的沸騰與澎湃。年少的我們在瘋狂時,什麼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前進的腳步。青春無退縮!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2

本以爲這本書是介紹某個人在18歲出門旅行的過程,令人意想不到的卻是:這是由於11篇短篇小說構成,每一篇都貼合我們生活更多的關注是青少年的成長足跡。

青春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最珍貴的東西,可往往越珍貴的東西,我們越容易丟失。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們會變得飛揚跋扈,有時又變得沉默寡言,又愛與朋友們瘋狂。正如這本書所寫,青春期的到來會讓我們有所改變,變得獨立,個性張揚,甚至有些叛逆。但這或許只是對於成人而言,因爲時代的鴻溝,我們總愛與同齡人交流,而不願與父母溝通。正因爲如此,很多事情你懂而父母不懂,父母知而自己不知。可是成長卻總有一個過程,我們會從懦弱中走出來,變得堅強。阿來的《格拉長大》敘述了十三歲少年的成長,他並沒有重點關照青春期少年的叛逆心理,而是探討了青春期少年如何完成對生命起源的感悟以及如何獨立承擔起生存的重負,格拉用勇敢、善良捍衛了自己的尊嚴。由此可見,青春期的少年不僅僅具有所謂的叛逆,更重要的是成長。

十八歲,已經算是成年了,意味着長大成人——擺脫幼稚、走向成熟,而《十八歲出門遠行》所展示的冷漠的,難以把握的世界則令我們驚恐、惶惑。曾在《青年文摘》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是關於大人和孩子不同的自我。主持人問了大人和孩子同樣的問題“如果能改變身體的一部分,你想改變什麼?”同一個問題,大人和孩子的回答截然不同——孩子們想要的是能讓自己滿意的自我,而大人們要的是一個能讓別人滿意的自我。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成長會改變我們所擁有的原有本質,但我們或許本就該歷練歷練,十八歲,出門遠行,完成成人禮。小時候總想趕快長大,因爲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對它存在新鮮感,可長大後又懷念兒時的天真,《十八歲出門遠行》會帶你重回青春期,體驗成長帶來的不同感覺,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律動。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3

足跡,我讀了《十八歲出門遠行》這本書,讓我有狠毒偶的感悟和啓迪。

讀了《十八歲出門遠行》,我認爲作者可能用象徵的手法來描述一個剛剛成年的人走進社會的心路歷程。我想這段成長的路程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後期,而貫穿其中的就是象徵着理想與追求的“旅店”。

初期的熱情,爲了遙遠的理想而執著。剛滿十八歲的“我”懷着憧憬獨自上路。告別童年,告別過去,是成長的第一步,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路上,一直問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覺得在旅途中不能沒有旅店,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覺得人生不能沒有理想。年輕的我們總是帶着理想出發,並試圖在某個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憊,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不斷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將遇到的折磨,爬上高處再滑向低處,如此循環,他始終看不到旅店。於是,他的熱情逐漸冷卻,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憊和困惑。因此,當他看不到旅店時便選擇了汽車。現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麼地方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車馳着,那就馳過去看吧!現實的安逸讓心靈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暫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拋在一邊,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這樣的生活將把自己帶到何處。

後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人總要接受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尋找自我安慰,學會坦然。就像每個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着將來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但真正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所以只能學着坦然面對。

讀《十八歲出門遠行》這篇小說,感覺是在一個夢境之中,但這個夢有時那麼地真實;不知道它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但又在無形中與我們的心靈深處相契合。筆者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於人生哲學的意蘊所觸動,也是因爲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覺得像現實中的自己。

《十八歲出門遠行》,雖然是一本書籍,可是,我彷彿在《十八歲出門遠行》中看到了我們自己。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4

“成長”是面對挫折時的欣然挑戰,還是會在各種各樣的逆境中展翅高飛?無論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挑戰、奮鬥、反抗與迷途,有一個答案總是肯定和唯一的,那就是成長。

成長是獨立。一個人若是無法獨立,就無法成長。去實踐,去嘗試,去享受自己孤身一人所面對的一切,因爲成長是無需要求結果的。

成長是挑戰。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無論是思想,精神,抵抗或是肉體的挑戰,都是一種經歷,一種過程。然而,我們會在這充滿動力的挑戰中成長,無論是佈滿荊棘,還是輕而易舉。

成長是珍惜。對身邊的一切,我們都要學會珍惜。不懂得珍惜,就無法明白、擁有。對情感的珍惜、時間的珍惜、身邊人的珍惜,甚至是對痛苦、悲傷、挫折的珍惜。好與不好,我們都要珍惜,因爲,也許痛苦的過程,就是成長的經歷,會讓我們擁有更多,明白更多。

成長是面對。面對背叛、挫折,沒有多少人能夠選擇坦然面對,而是選擇一味地去逃避,找個藉口繼續苟活,找個理由隨波逐流,卻不知,逃避只會令自己更痛苦。爲什麼不學會面對,面對痛,面對苦,在逆境中展翅高飛保持憤怒,或勇敢前行,掙脫阻擋我們前進的一切。只有選擇坦然面對,我們纔會釋然,從而懂得什麼是艱辛,什麼是不易,懂得什麼纔是成長的意義。

也許成長就是學會直面自己一直不敢面對的東西。因爲我們害怕的一切不會是虛幻的,它總有一天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直到我們敢面對、不會再不堪一擊的'時候,就是我們真正長大的那一天。

也許成長就是一條不可拒絕的路。因爲路上有獨立、有挑戰、有珍惜、有面對,還有那艱辛的步伐。每個人都能夠在成長中擁有斑斕的色彩,擁有無常的滋味。成長,是光芒;成長,是美好;成長,更是人生的初端。沒有成長,我們的星空將會黯淡,我們的生活,將會無味。正是成長,才讓我們擁有了強大而精彩的人生!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700字5

懵懂的我們,現在還在凝望窗外,那水霧朦朧的世界。迷茫的眼神,鼻樑上架着的眼鏡,世界,是不是像童話中說的那麼美好?是什麼,讓稚嫩的心靈第一次有了青春的煩惱,是什麼時候,布娃娃悄悄退場?花季,輕輕來了……

看了《18歲出門遠行》,心中波瀾起伏,是的,我們,不也有那樣的期待,出門,擺脫父母的嘮叨,去看看那別樣的世界。小時候問過媽媽∶“外面是什麼樣子的?”媽媽說:“外面很黑……”沒有耐心去聽後面的大道理,只看到母親眼中的滄桑在魚尾紋中蔓延。黑?在大白天還黑?

是啊,現在才知道,白天,也可以黑。才知道,最疼的,不是被利器傷害後的傷口,而是那被人欺騙後傷痕累累的心。也許那些欺騙過我的人,在曾經昨天,是否也被欺騙,在晚上躲在牆角無助哭泣……揹着那充滿希望的包袱,我們充滿鬥志的上路。也曾像小鳥,在風雨中顫抖。媽媽的手,不再爲我伸出,我自己加油。一不小心,被人傻傻的騙走了行李,無奈的跌倒在前進的路上。天依舊是藍色,只不過不再晴空高掛。綠色的爬山虎在山腰上迎風微笑,他們立下佈滿山頂的誓言。我苦笑,愛上咖啡的滋味,想站在海邊高喊∶“我不是小孩。”心中,浮現母親的笑靨,再一次站立,我要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

穿高跟鞋,卻不小心扭到腳,小時候的我,多希望一夜長大。不知何時,驀然回首,時光已從指縫間溜走,劉海下的我們的眼神,有一點點叛逆。旋轉木馬上,許下的願望,我要永遠17歲。突然發現,我是如此膽小,害怕長大。花季就像一個蘋果,青脆欲滴,卻讓我害怕,會不會像白雪公主一樣閉上了眼睛?

友誼,死黨,我們像桃園三結義般立下誓言,在回家路上打打鬧鬧。城市的化妝舞會,面具下的人兒,是我看不清的表情。希望像媽媽那樣,有一雙清澈的眼睛,但我知道,我遲早要離開母親。所以現在,躲避無用,成長的挑戰,我要放手一搏。雖然我無法預料過程,但我知道結果——那就是我擁有了一顆更加堅強的心。

花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