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精選8篇)

讀後感1.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精選8篇)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

《我的大學》是文學巨匠高爾基所著的。這是高爾基上“社會大學”時批評沙皇統治黑暗的一本最佳的書。在這部長篇自傳體小說中,作者力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爲主線,塑造出一個努力探索生活的意義、尋找新的生活道路、內心充滿了激烈衝突的人物形象。

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裏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高爾基(1868—1936年)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

高爾基的爸爸是木匠。高爾基童年喪父,從小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就開始獨立謀生,高爾基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貧窮和受人欺負的家裏度過的。

苦難、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爲別人做保姆時,勤奮學習,次被主人罵;有時差點油燈被眼睛薰壞。

是啊!只有讀書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2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步入象牙塔內,我也時常翻閱《我的大學》,雖然他們的時代早已結束,但他們的精神卻熠熠生輝,鼓舞着我、激勵着我。

阿遼沙16歲抱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牀板,在碼頭、雜貨店等四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和祕密團體的成員以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甚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十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我的經歷和他的人生歷程相比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那麼渺小,我們都是平凡人,但他卻能在不太平的年代,表現的那般不平凡,他樹立了堅定的信念,他學會了正視自己,學習了他人之長,磨礪了不可摧毀的意志。

對未來,他有清晰的打算,從當下、從眼前他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勤于思考、持之以恆;對過去,他無怨無悔,因爲他曾全力以赴。

面對艱難的生活,他在書中寫到:“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施捨,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鍊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這讓我知道,在任何環境、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放棄就等於失去,但是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說明自己還有機會。

去奮鬥吧!在屬於自己的大學時光裏,用笑臉和勇敢去迎接一切痛苦、挫折!告訴自己“我能行”!我的大學,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將積極學習,學會與人相交,學會讀書,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爲了充實地度過三年的大學生活,我會統籌規劃,列出自己三年的時間表,將大的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並盡全力去完成,最終爭取人生階段性目標的實現。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3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的;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友好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着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不能吃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着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着,奮鬥着;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

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學”裏學到了許多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是啊,司馬遷就是憑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騒!”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爲科學界的天才。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第一,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信心,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4

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叫《我的大學》。

這部裏有《來到喀山》《雜貨鋪老闆》《當面包師傅》《到鄉下去》這幾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懷着一點上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但是,他想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不能實現。希望破滅後,阿廖沙爲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裏,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麪包房的時候,聽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上了一隻拖船,離開了喀山,來到了裏海地區……

讀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想,在當時的蘇聯、俄羅斯有多少像阿廖沙這樣的青年,歷經重重困難,卻沒有上到大學,還經歷了可怕的事實: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消息,多無法讓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最好的伴侶,是最關心阿廖沙的,是本書裏最光輝的人物之一,可她卻去世了,爲什麼好人死得快,壞人活命長呢?

還有,我還喜歡阿廖沙堅強的品質,他做事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質、性格,反正,和壞沒有關係,只和好有關係。而且,他並沒有放棄那一絲的希望,經過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後,來到了裏海地區,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偉大的、最讓人受益的大學了。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5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我的大學》。這本書是高爾基寫的人生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告訴我們: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成功!

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在17歲時,闊別了他的家鄉尼日尼以及最疼愛他的外祖母,帶着不可破滅的決心和希望來到了喀山上大學,高爾基原本以爲能在大學裏過上舒心、安寧的好日子,但是命運好像要故意和高爾基作對,但高爾基並沒有被命運所征服,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戰勝了悲慘的命運,衝破了了強大的阻力,成爲了著名的俄國的作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震撼了,高爾基的命運是如此的悲慘,但是他頑強的與命運打“擂臺賽”的精神竟是如此的偉大!

真應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6

高爾基上大學這個想法來源於一個叫尼.葉夫列伊諾夫的中學生。他是一個帥氣可愛的青年,他的眼神如女人般柔和,原來住在高爾基的閣樓上。他常看到高爾基手上拿着書,引起了他的關注,慢慢他們就熟了,沒多久他就讓高爾基相信自己“頗有科研天賦。”他告訴高爾基,隨便考好幾門,就能得到大學的獎學金,再過五年就成爲一個學者。

高爾基來到了喀山,來上大學,到了喀山,現實生活爲了避免餓肚子,常常找點活計。而跟我們現在比,高爾基的生活很艱苦,而高爾基熱愛讀書,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

有一次,高爾基的小木棚着火了,他們把裏邊的油一桶一桶搬出來,但高爾基的書還在熊熊大火中,他當時很着急,於是就一本本的搬下來,但時間來不及,有一部分書,被燒掉了,讀到這,我都想幫他一塊去搬書。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高爾基有着上大學的夢想,但現實生活他上大學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是最後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成爲了有名的作家。讓我知道,無論條件多麼艱苦,通往夢想的路不止一條!必須堅持不懈。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7

《我的大學》是描寫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本書。作者透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寫,生動真實地再現了他們那一代人的成長經歷。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沙俄專制下的黑暗與罪惡是他成長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也鑄造了他獨特的成長方式。

小說敘述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着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不久就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附近流浪,和搬運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向工人們傳播着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罷工等,這所特殊的大學——社會爲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新天地。

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他會很早發現這位可憐的媽媽的廚房哲學,分給他的每一塊麪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決定“出去找點活兒幹,自個兒養活自個兒”。在暴風驟雨的日子裏,躲在廢墟底下的大地洞裏,他頓悟“上大學——美夢而已”,而他又動情地寫道:“這個地方令我永生難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學”。

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個成長片段。面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希望。他知道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己說:“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了,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高爾基從小就受苦,但是他沒有放棄,我向我們應該學習他,雖然人生的道路有長有困難,但是隻有我們有決心一定會給自己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8

我讀完了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我的大學》。這部作品是高爾基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透過對作家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和坎坷的命運的描寫,給我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

《童年》反映了阿廖沙(高爾基)的父親去世後,在外祖父家裏度過的歲月。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嘔的醜事,舅父們爲了家產而吵架鬥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等等。但同時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講的故事的薰陶,使他對文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人間》主要說了阿廖沙四處打工,也有時揀寫東西賣錢、捕鳥、摘野果,並在打工中學習。生活中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不爲環境所屈服的人。他是懷着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去喀山讀書。

《我的大學》寫了青年阿廖沙新的人生。他讀大學的夢想破滅了,但是懂得了社會纔是真正的大學這個真理。這個時候,阿廖沙已經成長爲一個意志堅定、任何苦難都無法打垮的青年。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佩服和敬佩高爾基,因爲他從小就因爲家庭的原因,飽受屈辱和欺凌,但並沒有打消他對讀書、對學習的渴望,反而使他有了強烈的社會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不放棄追求,最終成爲了享譽世界的作家。

和他比起來,我真的自愧不如。我的生活環境比他好很多,但有時還因爲看電視、玩電腦的原因,而把學習推到明天,或是更遠;家裏的每一個人都對我非常的疼愛,而我還有時和他們發脾氣。現在想起來,實在是太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