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後感2.37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1

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語言通俗易懂,案例來源於生活。我本來不想寫讀後感,後來想想還是寫一下,以後回頭看看可以勉勵下自己,也可以給自己找找抽。本書重點緊扣書名解決“界限”問題,這個界限不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處在兩種角色上來看完這本書的。

本書開始先解決爲什麼要爲孩子立界線的問題,這個問題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打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以來,人都拒絕爲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擔責任。爲人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從內心生髮外界所需求的責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設立界限並堅守之,可並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確的要素,就會大有功效。

第二個問題孩子爲何需要界限,這個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爲人父母,就要協助創造孩子的未來,建立她應有的品格。這個品格簡單的概括下就是有愛心、負責人、能自立、知現實、會成長、願誠實、朝向卓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有3種主要功能:

1、監護(內在外在的危險)

2、管理(自律他律)

3、資源(自己的資源,孩子的資源,周邊的資源)。

同時我們也需要掌握3個方法:教導、榜樣、幫助孩子將界限化爲己有。

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今天我們成爲什麼樣的人有兩股力量,第一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第二是我們對環境做出的反應。每個問題兒童都不是憑空出現的,一般這樣的兒童背後都有一個有問題的生活環境和有問題的父母。

在這個爲孩子樹立界限的過程中有一個障礙就是我們害怕一旦跟孩子說“不”,就會失去我需要從他哪裏得到的愛?這點尤其是爺爺奶奶輩。這裏我在書中看到一句話: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這句話和《與神對話》裏的一句話(人的行爲動機只有兩種,要麼出於愛,要麼處於恐懼)相呼應。所以要求父母堅守自己的界限,訓練培養孩子的界限並化爲內在。

下面來是本書大篇幅都在介紹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別是:因果律、責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動機律、評估律、積極律、嫉妒律、主動律、顯露律。我透過自己的理解來簡概括下。

因果律:要讓孩子自主選擇,讓他負責,承受相應的後果,學會永遠的愛。讓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們的要求,乃是開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責任律:要讓孩子爲自己的生活、慾望、情緒、態度、問題負責人。他們需要知道他們的問題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車,不要指望別人幫他拉。同時做父母的也必須讓孩子知道你的軟弱和失敗事件好事,因爲他們要學習成人並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這是一個度的律,要讓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時要讓他承認並適應自己缺乏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觀察等候已經走入絕境的孩子來求援,我知道這很不容易,任何有愛心的父母都會因此心碎,但是這是唯一讓孩子知道他們需要支援和關愛的方法。

尊重律:讓孩子做到不傷害他人、尊重別人說不得權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夠接受別人與他分開、當別人的界限讓他無法得到想要的,他會難過,但是不會發怒,書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們在看案例的時候要感受下作者處理事情的口吻,從孩子角度出發,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爲。遺憾,最後堅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讓我們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爲兩件事改變現實,讓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後明白一個法則:這個世界不只屬於他們,他們必須與別人分享。

動機律:父母不只是要幫助孩子培養爲自己行爲做主的能力,也要幫助孩子爲正確的理由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爲了害怕處罰才做。動機有四個階段參見P127表格,父母要給孩子這樣的資訊,我愛你,但是你選擇了某些對你不利的事,幫助他看到他行爲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失控的長輩。

評估律:在爲人父母和生活裏的第一項功課就是“成長包含着痛苦”;第二課是“並非所有的痛苦都帶出成長”,不要讓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動,要讓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與好的痛苦結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現。

積極律:要樹立正確的反抗界限、主動迴應界限,並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靈性上及情緒上成熟的指標,在與有能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來作決定,我們生活上許多決定即以此作指標。(情緒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樣,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頁最後一段話和P168—169培養主動迴應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個嫉妒的人一直覺得很空虛,沒有什麼事情夠好,沒有什麼食物可以滿足他們。嫉妒和感恩是兩種心態,與一個人真正得到的東西沒有太大關係卻與他的品格有更大的關係,讓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邁進!孩子需要從父母中得到兩件重要的東西:滿足和挫折。懂得感恩(這我也要着重給自己抽一下)

主動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後積極尋找你所欠缺的來幫助你完成自我。從失敗和後果中學會何爲適當的言行舉止,體會到他的問題和需要必須自己去解決,培養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顯露律:直接了當地溝通,把關係裏面發生的任何事,完全開誠佈公。P205—206案例這和動機律相呼應,我是真的爲他人好嗎?還是出於恨而這麼做。所以我們父母必須活出孩子學習的榜樣,在你生氣和他們氣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說完了以上十律之後,接下來就是與孩子立界限的實踐,因爲孩子需要的不光是會談論界線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線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於知)。具體分6個步驟。

第一步:看到3件事實:

1、你的`孩子並不完美,他真的有問題,這個事實可能表現在很小的事情上。

2、瞭解問題表象底下真正的問題,P224表格實例,看實例更通俗易懂。

3、時間不是萬靈丹(逃避無用),這點要解釋下,就是不要認爲孩子現在有界線問題,長大了懂事了就沒事了,據我瞭解很多父母都是這種想法,我只能說這個問題永遠會存在,除非你去修補。

第二步:給自己通電,與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關係。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現在界線裏成長。P227實例

第四步:評估你孩子的情況及你的資源,做出一份計劃來處理問題。P228—231這個個人建議仔細閱讀。

第五步:提出計劃,讓孩子參與這個過程,並有效的執行。

第六步:要貫徹始終(很重要)

以上是本書所講大致內容,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案例與我所經歷的是多麼相似。在我身上反應出來的問題,書中都有講到,不過顯然我是幸運的,我看到了這本書,讓這本書很好的來鞭策我,讓我成長。更幸運的是我周圍有很多引導我成長,關心我,愛我的親戚,朋友。《爲孩子立界線》這本書,我想強力推薦給需要幫助的並且願意改變和能執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勵共同進步。

讀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自己要進步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標記着,希望回頭看看的時候能自信滿滿的說我做到了。同時我也憂心忡忡,因爲我的思維,我的邏輯實在是不敢恭維,30歲的我,而立之年,面對“立”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這裏也給自己一個承諾,腳踏實地,從點滴開始,慢慢成長。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的被情緒說控制,接受各種評判,各種抽。讓自己的內心變空,傅佩榮老先生曾經說過,內心空了,一點點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滿你心中的每個角落。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2

“生活的意義並非逃避吃苦,而是在於學習怎樣有益地吃苦。從小學會逃避痛苦的孩子,長大後會經歷加倍的痛苦……這些問題都來源於逃避暫時掙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遲享樂的痛苦。如果我們學會失去即時所需的東西,對於不能馬上實現的願望感到難過,而後適應困境對我們提出的現實要求,歡樂和成功會接踵而至。”這樣的話一直出現在生活當中。這次真真實實地出現在了書本里。作者克勞德,一位美國人。

誰都知道要讓我們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長。看過富翁假裝貧窮,讓孩子成長的故事,看過孩子自己獨立生活的故事,看過變形計裏的一幕幕……看過無數,卻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兒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輕人成爲新手爸媽,孩子如何去撫養,如何去教育,書本或許可以點播一二,這本《爲孩子立界線》或許可以有一點點幫助。

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爲社會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說我們喜歡一位有責任心的人,卻對孩子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孩子做了什麼,很多人會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這樣只是放縱。孩子,一個完整的個體,他必須懂得生活在這一個世界上的法則,需要學會擔起責任,就像書中第一篇所解釋——"孩子爲何需要界線",它描繪出有界線的成熟孩子看起來像什麼樣子;也描繪了有界線的父母本身,會有什麼樣的舉止及相關的事情。從本質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釋。

或許理論的東西太空洞,總是無法實施,那麼在書本的後面就列舉了實例。做爲一位心理醫生,克勞德用最真實的例子告訴我們如何成功完美得實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每一位朋友,請放下手裏的電子產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3

這是本值得堅持讀下去的書。也許,最初不那麼舒服,也許與自己養育孩子的觀點相背。讀這本書的感覺,於我,還是痛苦的。

小九(兒子小名)五歲的時候就買了這本《爲孩子立界限》卻一直沒有看。究其原因,大約是自己不太喜歡界限這個詞。雖然第一次遇到界限這個概念,但心存僥倖,覺得有愛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達自己傷心憤怒的孩子不會出太大問題。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不覺,自己愛叨嘮了。原來心甘情願爲他做的事情,隨着孩子的成長,再被他呼來喝去的時候,開始變得不耐煩了。就算那時,仍然沒有開啟這本書。覺得憑藉自己的經驗處理也一樣。可就出現了書中的忍耐和暴怒現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間激盪,在愛和管教之間晃來蕩去。不知道什麼情況該說是,什麼情況該說no。

會因不忍心看到他憤怒傷心,而不時妥協。有時候又會異常堅定。就這樣忽左忽右,孩子的順從也僅僅爲了不想讓媽媽生氣。我的每次堅持,他都像哄騙小孩子那樣,做些我希望他做的事。我心裏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爲什麼……

現在才懂得,是因爲我沒有界限。但即使這樣,我在孩子十一歲的時候立界限,也沒有晚,只是慢一點,困難多一些,就像敬月說的種什麼因收什麼果。我需要爲自己之前的選擇承擔結果。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樣困惑的姐妹們,有時間開啟這本書,找找答案。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4

讀完《爲孩子立界線》這本書,非常認同書中的一些理念,這是一本指導我們家長智慧地養育孩子的好書,感謝老師的推薦。

隨着孩子年齡越來越大,想法越來越多,想要的“自由”與日俱增,雖然總想着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面對越來越“狡猾”的孩子,經常覺得無可奈何,耐心也越來越有限,當大吼大叫或威脅均不能解決問題時,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少了一份困惑。

作爲父母,爲了孩子的將來,我們需要趁早行動起來,捲起我們的袖子跟孩子一起實行界線,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自律者方得自由。我們的今天已經由我們過去的.每一天決定了,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一個好性格、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增長見識和樹立責任意識?

本書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觀點和做法並舉出了許多的案例,便於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借鑑。我認爲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踐行以下兩個方面:

一、父母也要有界線要培養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們自己必須也是有個好品格的人。要培養孩子有界線,我們自己也要有界線。爲孩子立界線,先要自己立好界線,僅有口頭的教導是不夠的,父母還要做好榜樣,要成爲孩子的界線,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學成個什麼樣的人。孩子看見了你的界線,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線,他纔會意識到自己應該負的責任並學會承擔。立界線很重要的方面在於堅持執行所立的界線,不能輕易妥協,父母也需要在界線中成長,教孩子之前我們需要自己先學習,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壞習慣,比如,當孩子面儘量少看手機,不爆粗口,好好說話,少發脾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等,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客觀、理性、不帶情緒地和孩子討論他的行爲以及要承擔的後果,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教導孩子。

二、爲孩子立界線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沒有原則的“放養”很有可能培養出一個不守規則、傲慢不講理的孩子,如果沒有大人給他立界線來約束他,孩子就很容易爲所欲爲,孩子必需要有界線,不是很多老人所說“長大了就好了”,孩子不會長大了就會自動變好。四歲多的孩子,說給她聽的道理很多都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聽的進去,父母可以嘗試邀請她一起立界線,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破壞了規則要承擔什麼後果,幫助孩子學習成爲自己的小主人,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尊重和接受他們的個性,鼓勵孩子獨立,逐漸放手培養他們獨自料理生活的能力。首先在愛的基礎上管教孩子,多關注關心孩子,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再幫助孩子培養強大的內心,處理跟他人的關係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書中提到的界線十律:因果律、責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動機律、評估律、積極律、嫉妒律、主動律、顯露律,是孩子需要知道並踐行的。現階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要減少對孩子的溺愛,給孩子訂立界線,跟孩子共同遵守規則,相互監督,共同成長。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5

這本書的特點是教導父母要跨越對子女"對子女無條件的愛“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線。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問題產生於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線或是父母的界線不斷地被孩子破壞了。而界限的問題決定了孩子成年時是否能對自己負責,能對錯誤的行爲說“不”,也能接納被人對自己說“不”。

另外,這本書以大量的案例說明了爲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並且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教給家長如何爲孩子立好界限。書中有些很經典的,耐人尋味的話語,我做了一些摘抄及總結。儘管如此,看完這本書後,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些改變。我開始學習把許多對孩子的管教轉化成孩子本身對界限應負的責任。例如:守時、完成作業、金錢處理、管理時間、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啓發的一些話語和案例:

1、現在做父母的從沒想過未來,我們總是在處理手邊的問題:如果能安然度過一個下午,孩子不會令我們煩到想送他們去阿拉斯加參加青少年營會,就很了不起了!但爲人父母的目標,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來,因爲我們是在養育孩子成爲負責任的成人。爲人父母不只是要關心現在,更要預備孩子的將來,一個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運。如果他知道這個世界要求他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他就能夠學習活出這樣的需求,並且把日子過得很好。

2、誠實始於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樣,並要求孩子誠實,也提供孩子說實話的安全環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爲解釋爲對你行爲的反應。其實韋恩(一個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關作風來做迴應,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來行事。他知道媽媽無能也害怕衝突,所以吃定了媽媽的弱點,爲所欲爲;他知道爸爸會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發脾氣爲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個關頭,還是可以從爸爸專有的敕令下開溜,到別的地方去繼續他的不端行爲,因爲他爸爸多半不會追究結果,寧可回去看他的報紙,認爲已經“收拾”過孩子。“當小杰說“媽媽,你插嘴!”,而做媽媽的也沒有護着自己,誠心的迴應說“兒子,對不起,你說的對!”這時,孩子就學習到對大人所定的家規和事情,要帶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迴應的態度。如果媽媽辯說“小偉,你不瞭解,因爲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話,所以我非這麼說不可。”孩子則很有可能在遇到別人質問他時,對自己的行爲加以辯護和自圓其說。孩子的工作就是測試你的決心,最後學會了“現實”的功課;你的工作就是要經得起考驗,包括忍受他的怒氣、鬧彆扭、發脾氣,以及其他種種。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訓練孩子培養界限”之間來回掙扎。當孩子持續要求時,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緒化的後果,要施行現實的後果。生氣、內疚、羞愧並不能教導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電視的權利、失去金錢或玩電腦的時間所帶來的痛苦會教導他學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認爲自己是個受害者,一直要別人爲他解決問題。孩子需要知道他們的問題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你要教導孩子,任何時候他們有問題,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麼來造成那個問題。

4、孩子需要學會爲他所失去的完美傷心、接受他的失敗、並從中有所學習和成長。也需要幫助他不要有那種以爲可以控制別人的妄想。你爲孩子所定的目標,就是讓他放棄自以爲可以控制別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來控制自己。孩子進入這個世界時,幾乎沒有任何能力來控制自己,爲了補償,他會盡全力來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漸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減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別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確定是否要答應孩子的要求,只要簡單的說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記得,先說“不”之後有改變心意說“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說“可”,後來又說“不”的人,是個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們的爭吵。如果你替他們解決所有的紛爭,他們就學不會你不在身邊時所需要解決問題的技巧。有時候父母太嚴厲、太權威,或甚至暴虐,就會在孩子心中製造非常嚴格和不成熟的意識。有時候這些孩子會變得非常沮喪或有罪惡感;另一些時候,他們爲了反抗殘暴的父母,會議殘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對待別人。

6、受挫折是成長的關鍵之一。從未受過挫折的孩子就不會培養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應該好好判斷哪個願望是出自嫉妒,哪個願望是出自內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於嫉妒的那一個願望,幫助他得到那個出自內心的願望。

《爲孩子立界線》讀後感6

文中說的兩個母親對孩子同一個事件的處理態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後者就像妞媽和妞。

也許你家裏還沒有上學的孩子,所以體會不深刻。因爲家裏有兩個孩子,年齡相差11歲,所以對孩子成長中經歷的問題,妞媽我可能更有發言權。第一個案例,孩子兩個星期之後在即將交作業了才說膠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這裏,我就感覺這個作者在寫我家的事情,爲了避免因爲意見不一致爭吵,妞爸後來負責妞姐的學習,曾經妞媽看不下妞爸的過度寬容負責了一段,但是妞媽那時是個很急躁的人,當時又沒有好好學習,處理妞姐的拖延問題態度強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規矩,然後提醒,再然後就是吼,再後來就是厭煩,跟這個書裏寫的過程真是神似!記得某一次家長課老師說過,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從小催到現在,沒見她快起來要用正確的方法,方法是什麼,這本書裏說的就是正確的方法。父母要狠得下心讓孩子承受痛苦的後果。如果當初妞姐經常把飯盒,作業忘在家裏,我們沒有給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說好作業的截止時間到了,就不給她的作業本簽字;晚飯時間結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飯,等等。也許妞姐現在會是個更指導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爲妞媽態度強硬,發火的時候經常帶着自己的情緒,後來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負責學習了。妞媽自認爲有效的辦法執行不下去,曾經非常懊惱。妞媽我放棄了在妞姐教育問題上的某些權力,這是很錯誤的。也是透過這件事,在後來妞的教育問題上,妞媽意識到儘量跟妞爸在意見上達成一致,然後才能步調一致的執行下去。

妞爸曾經無數次在妞的問題上質問妞媽:爲什麼都得聽你的?!她不是你一個人的孩子!妞媽的回答都是:因爲我在學習怎麼跟孩子交流,你沒學,你不懂,所以要聽我的。哈哈我還是態度很強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問題上,妞媽終於意識到妞爸達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還是有怎麼溝通都不一致的時候,我們達成的協議是:在教育妞的問題上,有分歧儘量溝通一致,實在不能達成一致,以妞媽的意見爲準。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雖然有美好的願望,但是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學習的。

我覺得書裏的話說得真在理,現在孩子因爲錯誤的選擇承擔的後果和損失,要比她將來走向社會因爲錯誤的決定導致行爲承擔的後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時候就學會選擇做正確的事,還是不管理他,將來讓他去社會上在頭破血流中自己去補上這堂課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