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有關小石潭記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1.5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小石潭記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石潭記讀後感(通用5篇)

小石潭記讀後感1

《小石潭記》,這是中唐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的一篇散文,在寫這首散文的前夕,被貶爲永州司馬,並被貶了十年。之後,心情就一直很鬱悶,無可事事,所以就遊山玩水欣賞自然風光來排遣心中的愁悶,寫下很多詩詞,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氣度寄託其中。《小石潭記》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小石譚記》全篇以寫景爲主,在一片茂盛的竹林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潭,潭中魚兒自由自在歡快的鬧着,看到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與我同行的幾乎都不在了,只剩下我淒涼的心境和這淒涼的景色融爲一體。

文章語言也很恰如其分,比如“皆若空遊無所依”用“空遊”兩字形象的寫出水的透明,又像“斗折蛇行”只有四個字,卻用了兩個比喻,寫出靜態和動態,言簡意賅,寫出了作者經過觀察後獨到的體會。

初讀這篇文章還有一個疑問,作者在倒數第二段寫出四周竹導語:面對人生,也許心中充滿感悟,但有時候千言萬語,也比不上一句簡潔的話。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1句話的人生感悟,希望大家喜歡。樹環合,寂寥無人,爲何又在最後一段專門再點明同遊的還有很多人?這豈不是互相矛盾了。再讀一篇,我似乎懂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寫得很巧妙。在這種淒涼的景色中,我忘卻了其它人的存在,從而來突出自己寂廖的心情。

這樣美麗的景色,開始令作者忘記了被貶的淒涼,隨着景緻的深入,小石潭的寂寞、悽清、幽涼令作者觸景生情,抒發了被貶後失意的情感。

從這段閱讀經歷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讀書過程中,要敢於疑問,再認真思考,不管後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沒,你都收穫了一個思考的過程。

小石潭記讀後感2

最近,我們學習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

構思新巧,結構嚴謹。作者以遊蹤爲序,採用移步換景、依序寫景的手法描寫了作者遊小石潭的過程。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

文章描寫了一個如同仙境般的世界。作者隔着竹林便聽到了水聲,於是便砍掉了竹子,看見竹子背後有一池小譚。池水十分清澈,裏面的百來條魚好像都在空中游動,似與遊者相樂。周圍的竹樹也迎風搖擺着。

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發現它的源頭曲曲折折、時隱時現,不知發源於何處。坐在小石潭旁,因爲這個地方竹樹閉塞了這裏的眼界,這個地方過於淒涼深幽,到處都充滿了悲慘淒涼的情感,於是作者“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了。

這時正是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這荒僻的南方州郡之時。由於他在政治上受挫,以及生活上的不習慣。他便寄情于山水,爲擺脫憂鬱的心情。此時過於冷清的環境更是讓他感到“悄愴幽邃”,還表達出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整片作品運用了極短的文字,卻清晰的記述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同時寓情於景,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引起後人的感嘆。

小石潭記讀後感3

《小石潭記》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時所寫的一篇散文。

柳宗元的一生大起大落。原本步步高昇的他,懷着一腔熱血蔘加了永貞革新,卻因爲觸範了皇家的利益,被流放到永州。他一心想報國,用自己的才華爲國家效力。他到了永州,一方面由於在政治上是一個獲罪被謫的人,要防止政敵們的偵察和陷害;一方面又受這一帶的自然景物的招引,就寄情于山水,浸遊境內,到處搜奇覓勝,遊山玩水,欣賞自然風光來排遣心中的愁悶。在此,他寫下了很多詩詞,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氣度寄託其中。

命運彷彿在玩弄他一般,朝廷一紙召書將他從永州召回了長安。好不容易回到魂飛夢繞的長安,又被另一詔書貶到了更偏、更遠、更荒涼的柳州。極度的欣喜和極度的失落在一瞬間轉換時,很容易讓人的心態徹底崩潰。這難以想象的落差將柳宗元推向了絕望的邊緣。無依與寂寞將他佔滿,他不斷地,拼命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價值。

魚兒,“皆若空遊無所依”,表面上寫的是水的清澈,細品卻又體會到他本人內心的無所依。他何嘗不是那魚兒!無依無靠,在永州,他格外地無助,內心無盡的淒涼。他思考着自己的價值,又迷惘着自己的價值。

《小石潭記》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他透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出自己孤寂清涼的思想感情,表現出對光明的世界的渴望,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充滿嚮往,也體現了他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安。

《小石潭記》中,柳宗元透過潭中的水、石、魚等的描寫,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善於融情於景,託物言志,用比擬的修辭手法,予以動態化,有血肉、有靈魂、有個性,不僅肖其形,而且傳其神。全文不到二百字,卻把這個小石潭的靜奇幽深的自然景色真實地描繪出來了,引起了後人的懷戀。

巨大的打擊接連地衝向他,他卻捂着傷口,緩緩前行,從未倒下。即使心已經被深深地傷害,卻仍然選擇兼濟蒼生……

小石潭記讀後感4

在小丘上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着樹林,可以聽到水聲。水聲滴答滴答的響着,這聲音清脆而響亮,這聲音好似翡翠碰撞的聲音。既然是水那就前去看看,好歹我也是人,我也要喝水。走近一看,下方不遠處有一小譚,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爲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這潭水清澈見底,水中有百許條魚,那可謂是人間天堂啊,要什麼有什麼。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再看看兩岸是犬牙般的.山脈,就感覺是在狗的嘴巴里一樣,感覺時不時就會被“它”給咀嚼了,越想越嚇人,這可能就是爲什麼古人說不能久留的一個原因吧。當然還有別的可能。

小石潭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難道說小石潭是這些石犬的飲水盆?不排除這種可能。不知溪水的源頭,但往上游走絕對沒錯,我倒想看看這“小石潭”裏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着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爲這裏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裏的情景就離開了,前往了上游。上游的風景確實沒有下游的那麼美,但是路上的風景也給我帶來了連綿不斷的驚喜。

再往上游走,這裏的花不知爲什麼逐漸變多了,溪水也逐漸地變多了,難道這不是一條小溪?是湖?繼續往上游走,視野逐漸開闊了起來,到達了上游的頂端,確實如我所說,不是一條簡單的小溪,也不是一條河,而是一座湖。這湖水就如翡翠一般碧綠清澈湖旁有着許多的花草樹木,這些花有着獨特的魅力,一種與世隔絕的魅力,就感覺花在說“請你來我們這裏吧,與世隔絕吧,我們這有着你需要的一切,起牀了!起牀了!”什麼等等?

起牀?不是吧?我沒聽錯吧?

“起牀了!快點起牀了!”

哦,不!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歸根到底是一場夢。要是這是真的那我豈不是真的找到了小石潭的祕密。唉,要是是真實的而且還是在古代那我真打算隱居在這美麗的“天堂”,畢竟我也是人類呀,我也不想看到戰爭,我也不想看到會死人呀,誰有不想看到美麗的世界,乾淨的地球,碧藍的天空。

小石潭記讀後感5

我讀了這篇《小石潭記》,覺得這是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永州,即今湖南零陵縣,地處湖南的邊境,和廣東相近,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很荒僻的地方。作者因爲跟朝廷關係不好,所以被貶到永州。

而這篇的作者柳宗元正是在這種環境裏寫下了“永州八記”。本篇使我看到的是一個被名爲“小石潭”的小潭。而且在小潭的周圍奇異清麗,具有充滿生機的景色,才使得他有這種追求曠達靜默的心境。我認爲這是一組連續性的描寫山水的散文,其中文章對潭中的游魚寥寥刻畫幾句,準確的寫出了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的清澈。

此外,本片文章中還寫出了潭中游魚的筆法及妙,作者卻一次沒有涉及到水,只是說魚則“空遊無所依”寫出了水的透明魚的生動都各盡其妙。文章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寂靜的景色和氣氛。在這種境界裏,流露出作者貶居生活的孤妻悲涼,這讓我們可以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和文人的痛苦心情,他在這短短的語句中表達了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的心境。

我認爲他跟我們上次學的陶淵明的詩有很多相似度地方,就比如在當時的生活場景中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生活的時期就十分的差不多,一個是爲了避開亂世,另一個則是被朝廷貶到了永州。但是卻造就了不一樣風格的詩句,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的風潮,而柳宗元寫的詩要我感覺到了一種濃濃的悲傷情懷在裏面。

這篇小池譚記好像不僅僅是在寫景,而是在烘托出作者的一種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