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2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讀後感範文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讀後感 篇1

好老師就是一本書,站在學生面前,將自己這本書開啟,讓學生讀懂這本書,讀懂什麼叫做真誠、幸福、崇高。老師的職責在於教書育人,通俗來講就是以教師的人格塑造學生的靈魂。該如何育人呢?我認爲,在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的時候,老師也要先做到。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們有的時候會發現,某些學生就是某些的老師的縮影,你會看到,如果一個老師是以某種要求對待學生,那麼他班級中的班幹就是那樣要求學生的。所以,老師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應只滿足於現狀,要有更高的追求,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有思考、有創造、有執行力的人。

做一名思考者。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如果你是一個不喜歡思考的人,那麼你看待事物的角度會是固定的。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那麼你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就跟別人不一樣。從我自身來講,本身資訊技術這門課就很特殊,它接觸的是最前沿的技術。我們要思考怎樣讓學生能夠理解這些不曾涉及的知識;思考如何以最佳的方式達到目標;思考在一些研究上,如何做到持續的推進,找尋創造點。

做一名創造者。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作爲一名資訊技術老師,我們所做的,都要經過思考,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是簡單有效的。學生在完成某個任務時,他們用到的方法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往下做,而我們要教授給他們的就是,如何讓這個任務富有效率的完成。同一個任務,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去改變,去創造新的做法。我們要有創造力,做出傑出的表現。

做一名執行者。任何事,只有做,纔有結果。如果只是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我們往往都有一種惰性,常常會拖延事情,到了必須乾的時候,纔會將它完成。如果是這樣,爲什麼不早點將事情辦好呢。

要想成爲一名好老師,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們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形象,做學生的楷模。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讀後感 篇2

“讓愛走在教育的前頭”是《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一書第五篇中的一個小章節的開篇語,我覺得這句話纔是這本書的核心所在,對我的啓示非常深刻。一直以來,我們都講立德樹人,都將以德育人。那麼,作爲教師,要如何立德?如果教師的心沒有溫度,沒有對學生深沉且細膩的愛,這樣的德,就等於是空中建樓閣,形同虛設。

老師的德行,是建立在有仁愛之心的基礎之上的,這纔是立德的關鍵,所以我非常認同本書作者說的讓愛走在教育的前頭這句話,於我而言,我也認爲這是我作爲一個初中政治老師立德樹人的基礎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條件,再多對個人德行的粉飾,修飾,都無濟於事。中國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需要老師的心和學生的心去發生碰撞,老師要敞開心門,接納學生,如果我們的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高喊立德口號,那是無法真正讓學生從小就具有培德的意識的,我們必須要自己有德行,躬身去做學生的示範,和老子說的那樣,厚德載物,我們才能去影響學生,在學生心中種下善的,美的,正能量的種子,讓他們以我們爲鏡子,而學到何爲真正的愛國情懷,愛黨思想。

古人說,師者,人之範也,老師,就是做學生學習範本的人。我們不否認,我們所教的學生,家庭因素複雜,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同樣的道德起點,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同樣的悟性和資質。但是,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找出學生之間的差距,透過課間的交流,去碰撞學生的思想,去感受學生的感受,而不是以一個教師的權威,去苛責學生,讓原本成績就不好的同學,更自卑,更沒有自信。

做人民教師,和修道無異,畢生面對的都是自省,學生們是一面面鏡子,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自己的心性,德行。面對一個政治成績非常不好的學生,我們能否穿過他試卷上的得分去了解他,傾聽他,這纔是師德的根本。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急速發展中的時代,它需要的是綜合型的建設人才,如果我們只有分數論英雄,看不見學生們蘊藏的人格鋒芒,看不到他們的優點,這就是教學上的失德,因爲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會特別功利,會產生極度慕強的心理。所以,讀這本書,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真正的師德?我該如何在學生面前立德樹人,我認爲,立德樹人的前提是我內心要有愛,一是熱愛我的政治教師這份職業,二是熱愛我的學生,我可以在課堂上,欣賞每一個學生,不是以他們的成績,分數,去將他們劃分爲三五九等,我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了平等,關愛,尊重,他們長大後,纔有能力,將同樣的尊重,同樣的關愛饋贈給整個社會,我們的這個社會,纔會在一羣高素養,高德行的未來青年人的構建下愈發地和諧,文明,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