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

讀後感3.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

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1

讀過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後,我對湘西有了更多的瞭解。雖然我從未去過湘西,但卻在書中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湘西。

生在南方的我,對湘西的瞭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個充斥着原始神祕的地方,那裏有神奇的巫術、蠱毒、趕屍術等,神祕莫測,奇幻怪誕。在地理書上接觸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貧瘠,礦產豐富。有人說千百年前的陶淵明寫下的《桃花源記》,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時候的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條件大爲改善,但在現代的經濟技術高速發展的條件下,湘西的生產,建設,教育,文化還是遠遠落後的。

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記錄着他在船上的所見所聞,他由武陵過桃源時,了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這位朋友是一個漁夫,但是卻戴着一頂價值昂貴的帽子,這是能引起了婦女們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對這個的印象較爲深刻,他是一個粗俗中又帶着些優雅的漁夫,很有特色。這個戴着水獺皮帽子的對一切滿不在乎,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說野話的人,但他卻是真xing情,懂得的道理也多。雖然這個水獺皮帽子僅三十五,但是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想,這是讓我覺得值得關注的。

在《湘西散記》中,引起我的關注的還有那些水手和妓女。水手們不畏懼生死的精神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常年漂泊在外的讓人不禁黯然,離開人,在江河上與水共生。他們常年在外頭漂泊,缺乏寄託,便對吊腳樓上的妓女產生了深深的情意。

在第五章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中,我看到了那位水手和那位婦人的,這是讓人卻又感嘆的一段相遇。水手和婦人糾纏之後,在婦人的身上,水手得到了感情的撫慰,婦人亦是如此,或許他們從此便無法再次遇見了。但他們也願意各自交付了一把與一把埋怨。

想到這些眼淚與埋怨,如何揉進這些人的生活中,成爲生活之一部時,使人心中柔和得很!這些婦女的癡情亦讓作者感慨萬分。我亦如此。

第二天早晨,另一個的水手開始叫着各種野話,因那位多情的水手還未下來,仍然留戀在婦人身邊。不多久,傳來吊腳樓上的婦人銳聲的呼喊,正如同音樂中的笙管一樣,超越衆聲而上。這位婦人提醒着着這位水手不忘她的深情,婦人如此這番多情,讓人不覺生出愛憐之意。

生生,冷呀!你不怕冷嗎?我這裏有核桃,你要不要吃核桃?從水手這言語中,可見他的淳樸善良。水手贈予沈從文一袋婦人贈予的核桃,沈從文回贈四個蘋果給這位水手,水手便拿着蘋果飛奔而去,回到吊腳樓,將蘋果獻給婦人。他並未想自己享用這些蘋果,而是將蘋果送給對自己有恩情的吊腳樓婦女。他們這種卻又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動。

沈從文的《湘西散記》帶我領略了不一樣的湘西,讓我瞭解到了湘西有一羣依賴着河流爲生的人,他們善良淳樸。他們是如此平凡卻偉大的人!

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2

讀罷《湘行散記》,我不僅感受到沈從文先生和妻子張兆和熾熱的感情,還了解了湘西淳樸的民風,領悟了湘西獨特的風土人情,更感受到了湘西那秀麗的山水、別緻的風景孕育出的沈從文先生細膩通達的內心。

湘西被羣山包圍,人們的生活自然多了幾分與世隔絕的古韻。在這裏,有錯落的吊腳樓,有哭嫁的新媳婦,有愛說“野話”孔武有力的水手,還有縈繞的情歌與號子……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要爲了生計勞苦奔波,但他們的質樸令沈從文先生不禁感嘆出:“他們生活的單純,使我永遠有點憂鬱。”

我相信,湘西人“生活的單純”,一定是依託於他們背後的山水。就拿水來說吧,平靜時“水則透明如無物,小船用兩個人拉着,便在這種清水裏向上滑行”;洶涌時“水吼得嚇人,浪打船邊艙板很重”;湍急時“可同一股火樣子,太熱情了一點,好像只想把人攫走。且好像完全憑自己意見做去”……這隨性質樸的河水,滋養了包括沈從文先生在內的千千萬萬湘西人。於是先生髮自內心這樣讚美故鄉的河:“它同都市相隔絕,一切極樸野,一切不普通化,生活形式、生活態度皆有點原人意味。”這讓我想起了先生墓碑上“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的銘文,先生包裹在慈悲與謙讓中的一顆赤誠之心,應該就是在這清秀山水中滋養出來的,這也正是“智者樂水”的真實寫照。

對故鄉河流的眷戀,令沈從文先生對河街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河街不是普通的街,而是雨後漲水能被淹沒的街的總稱。這一頗具湘西特色的景象,深深鐫刻在沈從文的心中,以至於他在描寫河街時用了《河街想象》這個題目。他筆下的河街簡單而美好:有悄悄說話、用烘籠烤手的婦人,有賣紙錢的鋪子,有插着白旗的小衙門,還有從視窗喊船的人……河街上縈繞着的歌聲,“簡直是詩”。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的故鄉常德,這是靠近湘西的小城,曾經也有河街的盛景,可是歷史的原貌只能留存於祖輩們的記憶裏了,戰火的洗禮、城市的變遷,讓古老的河街化爲了時間的塵埃。幸運的是,故鄉的河街已被再建,每每徜徉於那仿古的建築羣中,吹着愜意的河風時,我心中就會飄過沈從文先生文字裏的“極好的歌聲”,這是鄉土的歌謠,也是歷史的迴響。

“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溫暖的愛着。”這樣的文字就像是純美的童謠,流淌過我的內心,給我帶來安寧和溫暖。

先生說“真的歷史是一條河,使我觸着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哀樂”,那就讓我們乘上他文字的小船,在歷史的歲月中感悟那流淌千年地純美和愛。

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讀後感三篇3

作爲一名湘西生湘西長的土家族姑娘,從我記事起便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湘西之美在沈從文的書裏,黃永玉的畫裏,宋祖英的歌聲裏。沈從文先生是上個世紀我國的著名作家,他年少投身行伍,隨軍輾轉川黔湘邊界。閱盡黑暗之後開始投身文學創作。

沈從文先生雖學歷不高,但是憑藉着自己對文學的喜愛以及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受人喜歡的文字。他的筆觸浪漫而又細膩,描繪了一幀幀或恬靜或充滿生氣的畫卷,常常令人忍不住捧書遐想,沉醉其中。

本書選取了沈從文先生三個時期代表作的集子,包括散文和書信兩部分。其中散文爲我們呈現出一個有着秀美風景的連軸畫卷,映射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變遷,將那些我們生活中的普通小事,都歸入了民族歷史空間予以關照。

初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湘西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也有聽過之後就再也無法忘懷的櫓歌。在那個並不那麼和平的年代裏,光從沈從文先生的視角里,就有那麼多居無定所的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因爲戰亂而死去,有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然後孤獨地等待老去。也有那麼多在悲慘命運裏苦苦掙扎着求生的人們,在之後的某個平凡的日子裏相遇,但卻不再相識。

我以爲我是在讀小說,但細細品味之後才能發現,這更是沈從文先生人生經歷的縮影,斟酌體會之後不禁令人淚眼婆娑。

在《水手們》一信中,沈從文先生寫到:

三三,想起我們那麼好,我真的輕輕的嘆息,我幸福的很,有了你,我什麼也不缺少。

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溼潤了,沈先生對妻子的愛戀如此真摯,可見其殷殷深情。如果遠方的妻看到這幾句,應該是嘴角含笑但眼中卻帶淚吧。

描寫沿河景色時,沈先生寫道:

兩山翠碧,全是竹子,兩岸高處皆有吊腳樓人家,美麗到使我發呆。

現在的湘西,依然保留了部分文中描述的名爲吊腳樓的建築。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上面是房屋,下面由四根柱子支起。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以及淺淺的,清澈見底的河水。婦人們在河水邊拿着洗衣棒拍打着衣服,小孩子們在旁邊扔石子,大笑着跑來跑去。或許就是這如畫的美景如詩般寫意的生活造就了沈從文先生浪漫的性格和細膩的寫作風格吧。

沈從文先生在本書中既描寫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苦,透過他們的悲歡離合,感悟人生的莊嚴,又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幅青山綠水的畫卷,令人心生嚮往,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