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5篇

讀後感1.7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5篇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1

伴着蟬鳴,不經意的一瞥,桌角那本已閱讀完畢的《傲慢與偏見》再次讓我平靜的心湖激盪起層層波瀾。

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固然是幸福美滿的,細細品味,他們在愛情上又付諸了多少勇氣。如果達西在第一次求婚遭到失敗後從此不敢對伊麗莎白表達自己的心意,如果伊麗莎白在遭到凱瑟琳姨媽的百般羞辱後失去信心,如果達西不敢違背“傳統真理”:門第懸殊,身份差異……真不知最後結局又會生出怎樣的變故。

擁有一顆勇敢的心是每個人證明自己並不懦弱的最直白的表現。這也是每一位追夢者無論如何都必須具備的品質,那種爲了夢而不顧一切去拼搏、爭取的人才能獲得最終的幸福。如果在看似遙不可及的冰山面前屈服了,倒下了,那麼就只能在悲憤無奈之中度過一生;如果在漫漫征途中疲憊了,睏倦了,熾熱的心衰竭了,自始至終便只能望洋興嘆。

夢,就像曇花一現般。它就如一條游魚躍出碧綠色的水面,又忽地沉入水底;又彷彿一滴水珠滴落,濺起晶瑩的珠子,便迅速融入到汪洋中去了。一綻放它最美麗的英姿便迅速凋零,對於那些赤手空拳,一臉茫然的人它像泥鰍一樣抓也抓不住。而面對勇敢的,不屈的人,夢在他們眼中就像閃爍着絢麗光澤的藍錐礦,他們會在追夢之路上披荊斬棘,帶着滿腔的執着擁夢入懷。

透過那層薄薄的霜,放眼望去,大千世界,多少人憑着永不放棄的追夢之心在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岳飛滿懷壯志,一篇《滿江紅》洋洋灑灑“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貝多芬三十歲便聽力衰退,但他扼住命運的咽喉,九部交響曲震驚世界……崇高的夢想與打不垮的勇敢意志,成就了可歌可泣的人生。

勇敢,看似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兩個字分量卻如此之重,如果堅定了一個夢想,上天卻想盡辦法阻撓你,鞭打,饑荒……儘管軀殼被折磨,那顆熾熱的心卻依然熊熊燃燒,不離不棄,那雙堅定的雙眸依舊尋覓任何夢的蹤跡,那隻飽經滄桑而結滿老繭的手依然死死攀住斷崖絕壁,只因那株夢的奇幻草在雲崖頂端閃耀。當想放棄時,想想伊麗莎白和達西,想想名人們的英雄事蹟。

有夢纔有追尋,有勇氣纔有成功,追夢少年手執勇氣之鞭一路馳騁……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2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又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慮卻充斥在文字中。

伊麗莎白爲自己家人的行爲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的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在伊麗莎白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爲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裏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爲過,慷慨大方,助人爲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從這個發生在英國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兩人經歷了很多的悲歡離合,終於排除了以前的誤解,走到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什麼呢?--人性,尊嚴,愛情…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爲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不要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爲了幸福而勇往直前。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3

寒假在家終於讀完了早就想讀的《傲慢與偏見》。毋庸置疑,大部分讀過此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主要表達了“感情是婚姻的基礎”這一思想。正如簡在得知妹妹伊麗莎白已經與達西先生時,告誡她:“什麼都可以沒有感情,唯獨婚姻不能。”我看過這本小說後,除了感受到大家公認的這一主題外,還萌生了些許零零碎碎的小感受,然而回想起來讓我體會最強烈的一點,就是:人,惟優秀才可愛。

故事中貝內特家有五個女兒,最後有三個女兒出嫁了。大女兒簡溫和善良,相貌出衆,與賓利先生結爲夫妻;二女兒伊麗莎白伶俐可人,在經歷了雙方傲慢與偏見的種種曲折後,與英俊富有的達西先生終成眷屬;小女兒麗迪亞放蕩物無禮,與人品低劣的威克漢私奔,最後在達西的錢財相助下,威克漢才被迫娶了麗迪亞。當然,小說中不止這三樁婚姻,還穿插了貝內特先生的侄子柯林斯與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的婚姻。在這些婚姻當中,真正幸福美滿的,無疑是簡和伊麗莎白。她們的丈夫不僅能使她們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們獲得了一份真摯的感情。簡和伊麗莎白的婚姻在經歷了重重波折後,最終都衝破了門第的差異,打破了當時社會中婚姻門當戶對的慣例。但這並不能說明只要有愛情的婚姻就可以完全不用考慮門第的因素了。事實上,簡和伊麗莎白在婚姻上遇到的阻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們的身份地位和那些“粗俗的`親戚”。這一點,達西先生在第一次求婚時就很坦誠地說明了。

同樣是貝內特家的女兒,最後的歸屬卻截然不同。其實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個人的性格、特質所決定的。簡和伊麗莎白在素質不高的親友中顯然是優秀的、突出的。“優秀”的定義並非固定的、統一的,它並沒有既定的模式,也並非要取得多大成就才稱得上優秀。正如簡,除了擁有漂亮的外表,關鍵是有一顆善良慈悲的心,真誠地對待他人,總把人們朝好的方面去想。而我尤其喜歡伊麗莎白,讓我想起《簡·愛》中的簡·愛的自信,她知道自己吸引羅切斯特的是她那“明亮的眼睛,雄辯的舌頭,火做的靈魂和既柔和又穩定,既馴服又堅定,能彎而不能折的性格”。這兩者是何其相似啊。她們的共性在於擁有超出平庸之輩的品質和特性,她們良好的自我修養讓她們顯得與衆不同。正是這些優秀的個性,讓她們變得更加可愛。

我時常聽到戀愛中的人說:我願爲你,變成一個更好的我。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愛情使人們想要變得美好,因爲人惟有更優秀了,才能變得更加可愛。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4

對於奧斯丁這個人,美國文學評論巨匠愛德蒙。威爾遜說:“在英國文學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趣味的革命,唯獨莎士比亞和奧斯丁經久不衰。”因爲這個,我品讀了他的幾部作品……

我不得不感嘆的是,這個人留下的不僅僅是他本身讓人嘆懷的經典,更有他筆下鮮活的人物!

《傲慢與偏見》開卷第一句便宣稱:“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須要取位太太,這已經成爲了一條公認的道理。”其實這也就是說“每一位女士都要嫁給一位有錢的單身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折射出的是當代人被金錢的牢籠套住的實相,書中的人物更甚是如此!

整書讓我有所深思的便是主人公們對金錢的重視度,無論婚姻或幸福他們都和一定的金錢利益扯上關係,在那時的他們眼中,或許只有錢纔會給他們安全感。

因而村裏一旦來了一位有錢的紳士,母親們便認定他爲自己的準女婿。所以當班納特太太得知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後十分氣憤,責怪女兒不明智。以柯林斯的條件而言,可以保證伊麗莎白將來有安定的生活,在其母親看來,放棄這樣一棵“搖錢樹”是一種無理取鬧。在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透過婚姻來衣食無憂,現在她更有義務要求女兒們以此獲得“幸福”,沒有原因,這只是一種規律。

於是這便有了書中幾對男女的分分和和,當他們疲倦了與金錢的抗衡和追求,各自都放下了傲慢與偏見,作出了合乎自己的選擇。其實當他們放下的那一刻,他們就將幸福與金錢劃清了界限,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價值觀,但這一個個耐人尋味的篇章同時也是向讀者發出了許多發人省醒的問題:幸福和金錢是交錯還是平行?我們的價值觀是否有存在問題?

這一切在我合上書的那一刻便有了答案!幸福和金錢並不存在一定的交集,可一旦有人歪斜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的幸福就會建立在金錢上,但要知道的是,那種所謂的幸福只是被金錢的誘惑矇蔽了雙眼,當我們醒悟的同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犯下了多麼嚴重的觀念錯誤。

生活中,不要因爲事物的表相和外界的干擾而找錯了方向,相信自己內心的選擇,放下個人的傲慢與偏見,做出道德的決定,才能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金錢,利益只不過是過眼雲煙,能夠真正讓一個人擁有幸福的還是真實,擺正內心的態度,纔會有精彩的人生!

作爲又一代新生力量,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活出自己的色彩。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5

窗外,朵朵白雲飄過,金色的陽光灑到了我的書桌上。我捧着《傲慢與偏見》,讀完了最後幾頁。我不禁感觸頗深。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四樁婚姻:簡與賓利,是溫柔與優雅的結合;夏洛特與柯林斯,她只爲找到一個歸宿;莉迪亞與威克姆,是輕佻與放蕩的結合;而最令人稱讚的,就是伊麗莎白與達西的結合,他們擺脫了種種困難,將傲慢與偏見——他們的最大障礙,也透過努力慢慢地化解了。

達西起初因爲自己的傲慢使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後又因威克姆的一言以及達西向她求婚時又流露出令人厭惡的傲慢之情,從而使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更加嚴重。在受到了被伊麗莎白拒絕的打擊後,達西改變了自己,他不再傲慢,也慢慢使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好感,最終使兩人成爲伉儷。

就如同書中,因爲達西先生的過度傲慢使伊麗莎白對他懷有了偏見,而一旦被偏見矇蔽了雙眼,就不能公平地去看待、對待這個人,認爲別人給他的好的評價都是不正確的。比如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時,就認定他是個傲慢、自大的人,在接下來的接觸中,就很難改變伊麗莎白對他的看法,以至於後來伊麗莎白到達西的莊園去,女管家說達西是個性情和悅、溫和、寬厚的人,另伊麗莎白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多多少少地含有一些偏見。例如我們在街頭看到了殘疾人、有窮人在討飯,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些偏見,認爲他們不同與我們正常人。又如,班級上平日以來成績較差的同學有人會對他們產生偏見,他們如果在考試中取得了較高的成績,或昨日的作業做的全對,大家便會產生懷疑,不相信。

在書中,達西因爲過於傲慢、看不起人,所以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反之,文中的威克姆因爲談吐優雅,頗有紳士氣派,贏得了許多女士的青睞。可是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威克姆恩將仇報,達西對他的好他就用“惡言”來回報他,最後才發現其實威克姆是個十分虛僞的人。

文中,莉迪亞是個十分衝動的女孩。她沒有跟自己的家人打一聲招呼,便擅自與威克姆私奔,險些造成了不良的後果,還令她的親人爲她擔心了好久。

讀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其實偏見並不可怕,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所有的人,不要被偏見矇蔽了眼睛;我們還不能僅僅靠對人的第一印象就下定他是個怎麼樣的人,而要靠長久的接觸才能下定論。最後,還讓我明白了衝動是魔鬼,一定不能衝動行事。這本書讓我收穫了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