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優秀讀後感(通用8篇)

讀後感5.35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優秀讀後感(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做最好的老師》優秀讀後感(通用8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假期讀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書中每一章節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李鎮西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它讓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體會: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讀李老師的文章,爲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我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給我感觸很深。

沒看這本書之前,心想這本書可能跟某些教育專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論,沒有什麼能使我們靜下心仔細看的,但一看起來,就被吸引住了,這本書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學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他的語言和文字有着獨特的魅力——樸實形象而充滿激情、嚴謹智慧而不失幽默。他善於將理性的思考、真實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融入一個個發人深省、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案例之中,讓我們一線老師感同身受。

李鎮西老師是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更被譽爲“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在數十家報刊上發表各類教育文章數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就是這樣一位名師,到現在還堅持在一線,保持着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習慣。尤其是著名的“五個一工程”:1.上好一堂語文課2.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3.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4.讀書不少於一萬字5.寫一篇教育日記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無數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執着,他的激情所打動,更感覺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違了的衝動,從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師!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於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

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

現在我才領悟到,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我們每個老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這個學期,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爲《做最好的老師》,有一段話,很經典: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對於剛剛踏入教學工作崗位一年的我,在思考,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

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爲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前輩說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爲經常扣分,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不好,還是扣分,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做爲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守着他們,他們說不扣分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是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爲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着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老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卻絕大多數人當不上,這是爲什麼?難道說做最好的老師、成爲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爲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激情!

由此我也感到,作爲一名教師,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要正視心理健康並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感謝李鎮西老師,感謝這樣的一本書,讓我再一次疏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做自己心目中的最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說起讀書,它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讀書是一種學習,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能讓人保持平靜的心境,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前段時間,我在姚老師那借到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到目前爲止我也是隻讀了其中的一部分。今天就我所看到的內容和一些感受同大家做以分享和交流。首先讓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衆不同,這本書裏面容納了他的教學事例。以及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文章中沒有過多華麗的語言,句句誠懇,實實在在,每一小節都讓我很感動。

感動開始於序言——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這樣寫到:你也許不是最美麗,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好的教師。

感動體現於細節——他對工作的執着、對教育的深思。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每一個失誤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而不是忽略一個個教育教學細節,也不是滿足於現狀,更不是爲自己的失誤找理由。李老師就是這樣善於思考、善於學習,最終走向成功。

我覺得要做最好的老師:

一、必須是要有思想,做善於思考的研究型教師。

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應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爲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務必要有必須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資料。我們更多的是驚訝這些名人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們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下爲自己充電的機會。現如今,學校的讀書活動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要求孩子們每天讀書。我們也應該做到每天讀書。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纔會收穫多少果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對學生要有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班級一些突發事情,後進生的轉化等等,學會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和了,教育也就從容了。

二、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其實誰都渴望成爲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成功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他說:“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那裏,我想到了自己,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進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自己一定會進步。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夠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讓臺下的觀衆爲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也許不會成爲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一本《做最好的老師》引起我的注意,在讀過了李鎮西老師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個題目所蘊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邊的優秀教師層出不窮,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說最好的教師不大可能,帶着好奇我就去買了一本,讀過之後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觸動了我的心絃。李鎮西老師說“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對的,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他強調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是這樣闡述的,透過讀書我發現他也是這麼做的,我對他充滿着崇敬之情。

看到這裏我深有感觸,在我現在的工作單位從領導到老師每個人對教育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我來說他們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教育理論都是很優秀的,以前我對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師的這番話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原來一代教書天將也是從教學的基礎開始的,只要我多讀多思考,在教學的生活中不斷的反思自己並將它記錄下來,今天的我不斷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斷總結自己,我想我一定也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說到愛學生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聯繫我自己的教學實際我原本感覺我是一個很愛自己學生的老師,盧凱中午沒吃飯我會馬上買來麪包和飲料給他,孫靖的腿摔破了我會用備用的創可貼給他貼上,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給落下課的同學補課,我也會在課後真誠的給上課好做小動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給予忠實的告誡……,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學生有需要幫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所以我們班的學生很喜歡我這個關心理解他們的老師。但是看完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愛”這只是一種“小愛”,是一種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對學生的愛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爲沒有了愛就沒有教育,但有了愛不等於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愛也許是強者對弱者一種本能的愛護,因爲它缺少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的.深刻含義。而真正教育的愛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的貫穿與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潛移默化的浸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孔子說: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這些名言無不向我們道出這樣一個道理: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其實,人生就是由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更讓我對老子的話“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像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每天還能堅持做到,而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這些平時也做,但是並不是每天都能堅持過來的,特別是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更是讓我可望而不可即,一天讀那麼多字的書,哪來的時間啊,哪有時間再讀書啊?說實在的的,我也想堅持讀書,可是問題是找不出時間啊!可是李老師做到了。也就是這顆持之以恆的心態,讓他在這些平凡的細節中取得非凡的成就,他成功了,成名了,成了我們的榜樣與楷模。

這也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每天面對這麼多的繁雜而瑣碎的事情,李老師的時間從何而來啊?細細地思索,慢慢地品味,當我讀到李老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一文時,終於找到了答案,他在文中寫道:“對我比較熟悉的人常常驚訝我什麼會有這麼多時間來讀書,其實,我不過是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而已。每天晚上我都必須倚在牀頭至少看幾十分鐘的書,否則就會失眠。每次我外出開會或者旅遊,我必須帶上幾本書,火車上、飛機上、賓館裏都是我讀書的地方。”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所說的話:“時間是海綿裏的水,只要擠永遠都會有,我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是啊,名人之所以成爲名人,與他們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正是善於利用時間才把我們認爲難以想像的能做到的事而變成了現實。向李老師學習!

李老師善於從平常的細小事情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而我們卻達不到這種境界。在此我想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學生在下面寫作業,老師在講堂上批閱作業的情況,而且有時批着作業批着作業,筆就沒油或沒水了,我們就去向學生借,每每此時,我們就會享受着學生爭先恐後給我們遞筆的熱情,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當學生向我們借東西時,我們是否也親手遞到學生的手中。而李老師卻從中體會到師生之間的不平等,並由此寫了一篇文章《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師生平等與否,往往透過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表現出來,而且這些細節都是不經意,但也許恰恰透過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我們就正在爲未來培養公民或順民”。而且李老師還對自己進行反思:爲什麼學生向我借杯子時,我想都沒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她呢?而我向學生借筆時,爲什麼學生沒有對我說:“喏,文具盒裏有,自己拿吧”。這正是細微之處見精神,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反思見成長。

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信念揉進每件小事中,那麼成功便多了許多基石。切記: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有時並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正值暑假在家,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我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啓示: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啓示三: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五個一工程”。

我最欣賞的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師卻不覺得需要什麼“毅力”,他把這樣艱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績,並樂在其中,實在讓人佩服!

同爲教師的我們都清楚,這“五個一”做一天兩天還可以,但要長年堅持卻實在是不易。這其中的前兩個一即上好一堂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倒還容易,因爲作爲教師每天都會上課,批改作業並與學生接觸,只要存心上好課就可以把每節課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礎上有長進,只要認真解決學生的問題就必須瞭解學生,找學生談話,教育幫助學生。而後三個一即讀一萬字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和寫一篇教育日記要每天堅持的話,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別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記(他一般都是幾千字),要堅持則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鎮西老師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我感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勤奮”,會擠時間。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肯去擠,總是有的。”其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去擠的問題。有時,我們太浮躁,不能安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我們太拖拉,總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時,我們也雄心勃勃,但總難堅持。

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一顆童心,能夠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爲,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幫助,給他們一些心靈上的啓迪。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寒假的時候看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被他的深邃,他的激情所深深打動。書裏最震撼我的就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及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也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走上多年嚮往的三尺講臺,整整算起來也不過兩年半。在過去的兩年裏,我付出了很多,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兩年半,很平凡。很平凡的兩年半里,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更沒有人喝彩。顯然,這是一個很平凡的工作崗位。每天也只是上課,下課,備課,佈置作業,批改作業。

我教兩個班,一個化生班,一個史地班,我想,我是沒有什麼作爲了,化生班是個理科班,語文不會太好,史地班是個文科班吧,可還是個藝術班,差生又太多。果然,滿腔激情的我收穫了滿心的失落。我總是責問他們爲什麼做不好,有沒有用心去做。

在我的眼裏,他們從來不能很好的完成我佈置的任務,不能達到我的要求。工作沒多久我就得出一個結論:付出不一定有收穫。

於是每天我只是盡職完成教學任務,但從來不和他們交流什麼,也不會在意與學生的溝通。有的時候他們有什麼錯誤,我就大聲呵斥,從不想和他們多說什麼,我想啊,這些差學生啊,說什麼也不通,我真的和他們沒有什麼共同的語言。甚至有學生我還不能準確的叫出名字,或者叫錯了名字。久而久之,我發現,上我課他們很少講話。

上課了,我一個問題提下去,教室裏靜悄悄的,無論我怎麼鼓勵,就是沒有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我想這些學生真是太木樂。無奈,我就一人挑大樑,滿堂課都是我的聲音,學生乖乖聽就是了。有時我點名讓他們回答,回答得也很不錯,可爲什麼不主動說出來呢,我沒有深究,也許是害羞吧。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我沒有注意這些。

直到有一天,我發了一張試卷,和學生們討論上面的最後一條題目,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着,氣氛比較熱烈。我就說,今天的討論很好,希望今後就要這樣,爲什麼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呢?

只聽見一個很細微的聲音從教室的角落傳來:“我們不敢啊”。

聽着這樣的話,當時我沒有說什麼,甚至覺得自己的威信不錯。回到辦公室,我反覆想着這句話“我們不敢啊”,不敢什麼呢?是我平時對他們太嚴厲了?

第二天上課,我面帶微笑,學生回答錯了,我也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了他。回答對了,我就毫不吝嗇的表揚他。那一堂課,學生積極性很高。後來上課,我儘量用溫和的語氣和學生交流,有時也會幽默一下,不再那麼嚴肅了。有一次晚自習,有一個學生偷偷的寫字條給我說:“老師,以前我多希望你溫柔的目光能停留在我身上一秒鐘,你能表揚我一次……,現在好了。我覺得你就像我們的大姐姐。”我看了特別激動。後來的課堂我會和學生一起說,甚至多讓他們說,我努力當個掌舵的人。

學生的一句話,震撼了我的心,喚醒了爲人師的責任感:老師的愛,應該遍及每一個角落。

我們作爲老師應該都想過要怎樣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沒有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

書裏寫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非常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經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爲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不僅學生在校期間他盡職盡責,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應該就是這一種。

我們的一句話,可以造就一個人才,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才。我們看待學生的時候,常常會拿着放大鏡去放大他們身上的錯誤,而有優點都一眼掃過了。愛優生容易,愛差生難,爲人師不僅要愛“小天鵝”,更要愛“醜小鴨”,對學生永不言放棄,不應該吝嗇對學生的讚揚,我們的一句話,可以溫暖多少學生的失望的心靈。“醜小鴨”磨礪後也能變成“白天鵝”的。受到學生的信任是一種自豪,是教育的成功。

我和學生從純粹的師生關係,變成一種師生加朋友的關係,相處的很愉快,其實,他們真的也蠻可愛。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爲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也會不斷地提醒自己,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