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

讀後感3.1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

好熱的一天呀!

我讀的是《弟子規》裏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一個小故事《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那年,有一次家裏人在一起吃梨。哥哥姐姐都上前去拿最大的梨,只有孔融沒有上前去搶。被站在一旁的父親看見了,父親讓哥哥姐姐拿走的梨放回盤子裏,讓孔融來分梨。哥哥姐姐們都問:”爲什麼讓他來分梨呢?”孔融在盤子裏撿了兩個最大的梨分別給了父親,母親。最後,又把大梨,好梨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們,把一個最小的梨就給了自己。父親問:”你爲什麼把最小的梨留給了自己?”孔融說:”我年紀最小,所以應該吃最小的梨。”哥哥姐姐們聽到了,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我真佩服孔融,年紀很小,就知道孝敬長輩,把好吃的東西先讓長輩吃,最後自己才吃。我以前做得不夠好,從今天開始,我應該像孔融學習,孝敬父母。好吃的先讓爸爸媽媽吃,自己再吃!

媽媽後記:孩子從古到今,孝敬長輩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媽媽希望你越做越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2

下課了,我坐在我的位子上看書。我看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故事裏面說:有個叫孔融的孩子,他有5個哥哥和1個弟弟。有一天,爸爸買來一筐大鴨梨,洗了一大盤放到桌上,孔融的五個哥哥爭先恐後的拿走了5個大鴨梨。該孔融挑梨了,他挑了一個最小的鴨梨吃。他的爸爸看見了,連忙問:“你爲什麼拿一個最小的梨呀?”孔融說:“因爲我最小,所以我就吃小的,把大的給哥哥們吃吧。”爸爸又問:“可是,你還有個弟弟呀。他不是應該吃最小的嗎?”孔融說:“不,因爲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讓着他,所以他也要吃大的。”爸爸說:“好,從小就懂得謙讓,長大了一定是個好孩子。”

我們要向孔融學習,懂得謙讓,這樣社會會更和諧、更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講給我聽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的,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有個小孩的名字叫孔融,每個人都說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母親把梨端上桌時,母親把最大、最甜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自己卻吃小的。

這個故事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回憶了以前的種種事物。孔融毫不猶豫的把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每次都挑三揀四的。比如:媽媽買了一盤新鮮水果,我見了就欣喜若狂,都沒有洗手就把水果一掃而空了。媽媽見了說:“你應該像孔融那樣,別老是把我們當做空氣。”而我呢?把媽媽的話當作了“耳旁風”。現在想想也有點後悔了。

每次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有人站在那,站到腿發軟,而我呢?我就坐在那,看着別人站着,自己卻在譏諷別人。現在懂得了,應該像孔融那樣,學會讓着別人,不應該去嘲諷,譏笑別人,要學着謙讓別人。

孔融這種尊老愛幼的行爲值得我們學習,他教會我要謙讓着別人一點,別人才能更加的謙讓着你。孔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4

今天,當我再一次翻開《孔融讓梨》時,我的'心在震撼。“謙讓”,一個簡單的詞,卻有着多麼豐富的涵義。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有一位叫孔融的文學家,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孔融四歲時,媽媽買了幾個梨子回來,父親讓孔融先挑。可是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見了,感到很納悶,就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道:“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還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是哥哥,所以弟弟要吃大的。”聽了孔融的話,大家都誇他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看完全文,我自慚形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謙讓,而我呢?我已經上五年級了,可是我從來沒有真正的謙讓過。今天,我終於感悟,謙讓是多麼的偉大啊!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5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而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

以後,我一定要像孔融那樣,尊老愛幼,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6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他分梨子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聰明好學,大家都誇他是奇童,他四歲時,已經能背很多詩句了,而且懂得禮節。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子給大家。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剩下的按年齡大小的順序分給兄弟們。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的應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高興,又問:“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回答:“因爲比我小,所以我要讓着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中國,我讀完這個故事後在想:“我有沒有謙讓兄弟呢?”希望大家向孔融學習,尊重長輩,謙讓兄弟。孔融是我們的榜樣,我更加希望我們身邊有更多的孔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7

孔融讓梨是個衆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聽過,但以前太小,只是聽一遍就過了,現在長大了,回想一下,還是有不少感悟。

在文中,年僅四歲孔融就懂得讓梨,別看這個小小的舉動,更能顯現出的是一個人的品質,連四歲的孔融都懂得讓梨,當時的中國成爲“文明禮儀之邦”也就不足爲奇了。再看看現在的中國,雖然科技發達,但“文明禮儀之邦”的稱號早已蕩然無存,在一次學校組織韓國考察的活動中,校長和學生在經過一個地方時,看見一塊牌子上用中文寫着:請不要隨地吐痰。這讓大家都很生氣,於是去找來了當地的負責人,負責人告訴他們,因爲韓國人很少隨隨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國人。還有一件事,也讓中國人擡不起頭,在某個小學舉行完升旗典禮後,整個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處是果皮紙屑,讓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幾千人在開完會後,整個場內沒有一點垃圾,引人注目,這就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所以文明禮儀是中國要面對的一大難體,所以08奧運會有一句話: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們應該深深體會這句話,我就體會到了黨對我們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門都應該講文明。

讓我們一起努力,再度成爲文明禮儀之邦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8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故事書,叫做《孔融讓梨》。

這本書講述的是:古時候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把大的都讓給哥哥弟弟們。他的這種懂得謙讓和分享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中,一本好看的書,如果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着看,我會覺得更加有趣精彩了。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也要懂得分享和謙讓。有一天,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其中一個夥伴哭了,我們大家一起鬨他開心,讓他別哭,把好玩的玩具都讓給他玩。最後,我們都玩的很開心!

兄弟姐妹之間,也要懂得互相謙讓,不能光顧着自己開心。有一天,我在哥哥家裏玩遊戲機。我一直連贏,讓哥哥很失落。舅舅發現原來是哥哥的手柄沒有我的好用,於是我和哥哥交換了手柄,哥哥開始連贏,雖然我一直輸,但是我們笑的很開心,我也玩的很開心!

我一定要繼續做一個懂得謙讓,懂得分享,懂得爲別人着想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9

人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不吃大的,吃小的,昨天我去採訪了他,他才告訴我真正的原因。

一、因爲孔融最討厭吃梨子,看見梨子就沒有胃口,當着那麼多人的面不好意思說,只好拿個最小的說一些大道理,其實他只喜歡吃蘋果。

二、因爲孔融知道,他家的梨樹出了毛病,大的能酸掉牙,梨越大,就越酸,梨越小就越甜,所以他義不容辭地選擇了個小的。

三、根據孔融豐富的經驗,他知道,大梨子裏有蟲,怕,所以呢,吃小的最保險,最放心。

四、因爲在前一天,他老爸對他說過:“你如果明天吃個最小的那個梨子,我就給你吃一大筐蘋果,再給你三十元零花錢,怎麼樣?”孔融心動了,就照辦了。

五、頭一天晚上,周公託夢來說,讓孔融吃小的,大的裏面個個有蟲,如果吃小的,不但沒有蟲,而且也會出名,還會大富大貴呢!孔融就……呵呵!吃了最小的一個!

好你個狡猾的孔融,如果我讓梨也會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連蘋果西瓜都讓了。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0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管是吃飯、喝水,還是落座、行走,都應該謙虛,讓禮,長幼有序!懂得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的道理。

話說孔融四歲那年,家裏人在一塊兒吃梨。哥哥姐姐們都上前去拿大的,只有孔融站在一旁。父親看見了,說:“快把梨放下,讓站在一旁的孔融來分梨。”孔融先把兩個最大的分給父親和母親,其次,孔融又把兩個大梨好梨分給哥哥姐姐們,自己吃最小的。父親見了問:“融兒,爲什麼不把最大的給自己,卻要最小的?”孔融說:“我年齡最小,所以該吃最小的。”哥哥姐姐們分別拿着自己手中的梨,慚愧的低下了頭。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知道了孝順長輩的美德,我們要像孔融一樣,孝順長輩!

媽媽後記:孩子,孔融的確很懂事。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懂得。現在的小孩子,道理從嘴巴里能說出一串串,但是行動上真正做到的卻不多。我們要向孔融學習,用行動來傳承咱們的中華美德,做箇中華美德好少年!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1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纔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說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2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媽媽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媽媽。媽媽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媽媽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她。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3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大家都誇他是神童。孔融很懂禮貌,父母非常喜愛他。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當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的一個朋友帶了一些梨,送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的弟弟先挑,弟弟挑走了一個大梨。父親讓孔融挑,孔融卻挑了個最小的梨。父親看後十分驚訝,問孔融:“你爲什麼挑一個最小的梨啊?”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你爲什麼挑個最小的梨?” 孔融說:“因爲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父親聽了很高興,誇獎孔融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要懂得相互謙讓、做事多爲他人考慮,養成尊老愛幼的美德!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4

今天,我做完作業後,閒得無聊,便拿起《美德故事》讀了起來。不一會兒,《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篇文章贏記敘了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的美德,讚揚了孔融是個好孩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孔融兄弟七個,他排行第六。有一次,全家人圍座在一起品嚐鄰居送來的梨。母親從中挑選了一個最大的梨,遞給孔融,孔融卻沒有接受,而是挑了一個最小的梨吃了起來。父親非常好奇地問孔融:“你爲什麼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呢?”孔融一本正經的回答道:“我年紀小,應當吃小的。哥哥們年紀大,理所當然吃大的。”衆人聽了,都連連稱讚,沒想到他這麼小便懂得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

看看孔融,想想我自己,我感到臉上一陣發熱。心裏很慚愧。平時,媽媽或爸爸買了好東西,我都吃大的,想多吃點,怕別人吃的多,我就快點吃。

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尊敬兄長、友愛謙讓,這種美德應該從小就培養。我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謙讓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300字15

我最喜歡的就是《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孔融讓梨》這篇故事讓我深深得忘不了。

有一天,孔融的爸爸叫孩子們一起來吃梨,別的孩子都跑到梨旁邊,就是最小的孔融坐在椅子上沒動。爸爸讓最小的孔融先拿梨,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爸爸問你爲什麼拿一個最小的?孔融說:“要謙讓。”所有在爭梨的兄弟們都臉紅了,他們都覺得很慚愧。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要互相謙讓,你讓着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才能走出正確的人生道路,使我們成長爲一個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