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1.8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10篇)

路遙人生讀後感1

最近利用晚上睡覺前的一些零碎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這部小說。小說不長,一開始很好奇,像路遙這樣的作家爲什麼會用“人生”這個看起來很大很空的詞來做爲一篇小說的題目。不過之前看過《平凡的世界》題目所用的詞也給人感覺很大。便看了下去,卻感觸頗多。

我是個看書很慢的,一般很多書都是堅持不下來的,不過對於《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這類發生在農村的小說卻能在不知不覺中很享受的看完。《人生》亦不例外,故事發生在西北農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選擇來展現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進而也對相關人物的人生產生了影響。

起初,高加林高中畢業做了民辦老師,這時,他想着轉成公辦老師。後來,村主任的兒子高中畢業就把他頂替掉了,苦悶的他回到地裏,斷掉了以前的種種想法,開始做個農民,這時一直暗戀他的未從認字的劉巧珍開始鼓起勇氣追求他,在自己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自己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最後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這時已經成爲成爲張克南女朋友的黃亞萍回到縣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對高加林的愛戀,毅然決然的和張克南分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裏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最後的人物關係是,張克南和黃亞萍分手,高加林和劉巧珍分手,而後,黃亞萍和高加林戀愛,最後,由於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黃亞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這時,高加林真正愛的劉巧珍已經在絕望中嫁給了一直追求她的馬栓了!

故事的發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選擇推動的!做農民是覺得自己是農民和不識字的劉巧珍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邊上極大的幸福;當回到縣城工作了,覺得劉巧珍說的都是村裏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雞毛蒜皮的瑣事,應該和黃亞萍這樣讀過書的談的來,而且可以去南京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結果從農村來又回到農村,而且可愛體貼的劉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結尾,劉巧珍攔下了要在半路上攔住回村的高加林爲她出去的母親和大姐,並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書再給高加林謀求一份民辦教師的工作。

故事有很多淚點,特別是高加林提出和劉巧珍分手的時候,對白不多,卻整個場面讓人心酸。

也許,作者將小說命名爲“人生”,是爲了說明,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選擇組成,而每一次的選舉是否正確將會影響我們接下來的人生道路吧!

讀完後,有兩個短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雞飛蛋打,不作死就不會死。

路遙人生讀後感2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爲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爲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爲《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峯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着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爲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說中加林到城裏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爲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着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

路遙人生讀後感3

好不容易纔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經沒有再反覆看上兩三遍的必要。畢竟,再重來一次,高加林還是會選擇愛上巧珍,還是會選擇以走後門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還是會選擇離開巧珍,離開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識分子的生活。人生的幾個重要抉擇,被深刻地記敘在《人生》裏。《人生》——無愧人生!

《人生》出自當代作家路遙之手。路遙用他獨具匠心的創作力,以改革開放初期的黃土高原農村生活爲背景,記敘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愛情、事業上的沉浮歷程,以高加林在許多人生關鍵岔路口上的艱難選擇,折射出那個時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國傳統文明的衝擊下,那一代青年的兩難選擇。最重要的是路遙先生在《人生》中設計的一個個人生岔道路選擇,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高加林這樣一個揹負了太多太多的角色。有人說他自私自利,有人說他忘恩負義……還是負面評價居多呢。但其實,高加林也還是一個上進有爲的年輕人。畢竟,被撤銷民辦教師後的他,還沒有消沉,還是一貫地追求着理想。只不過,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實在是少了一份底線。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離開土地!離開土地!所以,在有機會去城市的工作時候,他毅然地離開了土地,哪怕是透過走後門的方式,但他卻忘了當初被村長高玉德黑掉了教師資格的無限心酸。在有機會去更廣更遠的地方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離開愛他懂他的巧珍,跟隨亞萍,追求一個連他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現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沒有錯,加林錯就錯在丟失了本心,忘掉了鄉民的至善、質樸的本性。如果一個人忘記了自己來自何方,那麼就算他能走得更長更遠,又有什麼用呢?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孤獨的。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加林的根本就是紮在地裏的,離開了土地,他飄飄無所似。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個一個夢,逝去了。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名利的社會,人們心中私慾無限膨脹,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堅守卻微乎甚微。前不久,某某高官貪污被落網的消息頻頻傳出,我們嘆息。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國家,我們的選擇總是被這樣那樣的誘惑擺動着。在利益面前,我們內心最後的陣地顯得那麼脆弱、無助。我不知道選擇了這個或選擇那個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堅守了內心那一道道防線,我們纔是真正自己,而不至於變成慾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遠望,似乎每一個出口後邊都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但我會帶着自己初心,堅持我的本性,爲我的選擇,義無反顧,追求自己應該擁有的人生。

願君勿忘初心。

路遙人生讀後感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秒。

在大山裏面,有一個心懷大志,一心向往城市與自由的年輕人高加林,還有一個樸實善良,腦子靈光但沒上過學而略顯低文化的年輕姑娘劉巧珍。他們倆身邊,有一羣性格各異的人,加林的母親和父親對他寵溺,而身邊的劉之本等人對他卻是冷眼無視。他有着頑強的精神卻被迫僅以耕地的方式去獲得地位、獲得在村裏的尊重、獲得一個正常人的稱號。高加林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給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巧珍的相遇讓他享受到了愛情,讓他的心不在侷限於耕地的痛苦當中,而且在向現實乞求的轉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錯誤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懇求高加林,讓他在極其侷限的情況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開始得到了機會,是高明樓爲他走後門找到了報告員的職位,這讓他開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漸喜歡上了高中同學鄧亞萍,二人開始相愛,但始終是沉醉在由仰慕組合成的戀愛感覺,缺乏自由和善良。沒有這些的支撐,高加林的未來變得越來越迷茫,最後因人舉報,一下子回到農民,重新開始了他的闖進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實,不在嚮往虛假的自由。

說了那麼多,造成高加林這種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一種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種自身精神也沒有的整潔的條件下,纔會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後的勝利。他追求了虛假,高加林沒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會目的,沒有真正的愛情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是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的。自由,平等,和諧,富強,民主,文明,誠信,友善,法治……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追求,這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社會目的。一個農民,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他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夠活得出色,像高加林這樣的文化人,更能獲得出色的生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我們似乎從不在意,但生活中的處處體現。我們嚮往着衣食無憂的未來,嚮往一種自己做主的生活,這就是富強民主。喜歡與人交往,行爲文明,這就是文明和諧。在社會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護,這是公正法治。保護國家榮譽,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愛國敬業。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諧,愛國和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就是富強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處在一個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我們則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應正視這種正能量,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導我們,爲我們的未來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學習,去工作,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路遙人生讀後感5

讀過路遙小說的,最喜歡的莫過於長篇《平凡的世界》,中篇《人生》。我個人認爲,《人生》是弱化版的《平凡的世界》,而《平凡的世界》是加強版的《人生》。其實高加林就是孫少平,孫少平就是高加林,抑或那二人就是路遙自己,就像《紅樓夢》裏賈寶玉就是曹雪芹本人的化身而已!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就是寫自己,寫自己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我們知道路遙是陝西清澗人,他是家中長子,下有弟弟妹妹數人,家庭貧困,少時常常飢不果腹。因爲伯父無兒無女,路遙被過繼給他的伯父,生活纔有所改善。少時貧困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從來沒有被困難所壓倒,正是少年時候貧困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鍛鍊成他堅毅頑強的性格,也爲他日後創作積攢了素材和靈感來源。

《平凡是世界》男主人公孫少平和《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上滿滿都是路遙年少時的影子。高加林和孫少平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高加林的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悲喜倆重天反覆無常的太快。高加林和孫少平都出身寒門,家境貧寒,土生土長在農村,都能出苦耐勞,喜歡讀報看書,雖然走不出自己那狹隘的小天地,但能透過讀書來觀察和了解世界,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極度不滿和對命運的不屈不甘,讓他們有無窮的動力來滿足求知的渴望,以及對外面世界和未來充滿了無數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他們都在文革青後上過高中,遺憾的是都未能進入大學,雖然滿腹才華,多才多藝,畢業後只能回到農村老家當了民辦教師,後來都因爲不同的原因,都不再教書,高加林透過部隊進階軍官轉業的二爸進了縣委宣傳部工作,而孫少平憑藉女朋友高幹之女田曉霞疏通關係而進了銅川煤礦工作。高加林在不做民辦教師當農民後與同村姑娘劉巧珍相愛,渾身書卷氣而又帥氣陽光的加林對沒有上過學的巧珍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如果沒有加林進城工作一事,他們在農村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一雙。劉巧珍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俊俏姑娘,心靈手巧而又善良乖巧,非常討人喜歡,上門求親的人都排成隊了,可是巧珍早就芳心暗許,一顆心早就給了加林。

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被村支書高明樓的兒子高三星頂替後,加林鬱悶非常,有苦無處說。覺得自己與加林的差距拉近的巧珍主動出擊,安慰加林於水深火熱之中,表達愛意於加林窮困潦倒之際,巧珍用自己的炙熱的愛吹散了加林積聚在心頭的烏雲,撫平了加林心靈的創傷。高加林和劉巧珍陷入了愛河,簡直是天作之合!如果沒有後來的事情該多好啊,不會空留給我們讀者那麼多的遺憾!

該來的還是得來,該走的還是得走。加林如願進城工作,如魚得水,滿腹的才華終於得以展示,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一個不光彩的人物出現了,就是加林的高中同學黃亞梅,幹部子弟,跟加林同爲班幹部,又有共同的愛好,高中時期就交往密切。如果沒有加林的進城工作,高黃二人在高中畢業之後就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永遠不會有任何交集,可是命運還是安排他們曾經擁有。彼時黃亞梅跟同學張克南戀愛,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是她跟加林都背叛了自己的愛人,不光彩的走在了一起。張克南性格木訥,不善言談,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黃亞梅跟他在一起只是覺得他們門當戶對,又是同學,是適合結婚的對象而已。而高加林風度翩翩,談吐風趣,知識淵博,張克南跟他一比簡直黯然失色,黃亞梅情感的天平自然傾向了高加林。

張克南被人橫刀奪愛,倒也沒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但張克南的老媽卻咽不下那口氣,打聽到高加林的工作來路不正,就到有關部門告了高加林一狀。高加林當時正在外地採風,風光無限,等回到單位迎接自己的是一個晴天霹靂,心灰意冷,只能灰溜溜的捲鋪蓋回了農村。高黃轟動一時的愛情也無疾而終,可恨的是黃亞梅又回到了張克南的懷抱。

高加林灰溜溜的回到自己村子的時候,村裏的孩子們用"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纔回來"歌聲來迎接他。彼時劉巧珍傷心絕望之際嫁給了追求自己多時的鄰村青年馬栓,高加林落得雞飛蛋打,愛情事業雙雙失意,人生落入谷底,《人生》也宣告結束,空留給我們讀者和作者自己滿腔的遺憾。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讓我們再一次對《人生》開篇時候引用柳青的話,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路遙人生讀後感6

這幾天在家裏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寫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老師,由於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後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並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後來在馬佔奎的幫助下加林到了縣裏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起而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說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着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係着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己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一定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做出這麼多選擇。那是因爲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透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己也在選擇中得到鍛鍊,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只有透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能力纔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纔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麼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該在選擇之前認清自己的真實需要,選擇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後我們應該根據選項查閱相關資料,全面的的瞭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況;最後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爲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於有些擔心和後怕。但是人生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鍛鍊自己,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路遙人生讀後感7

記住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記住生命裏,對你好的人。這句話,說的真對啊!

帶着一種自省的心情,懷着對路遙的作品的敬仰。再次重讀路遙的《人生》,那句話說得對了,有時候,往往經歷多了,看得多了,每次的收穫都是與衆不同的。

情感總是在內心裏流淌,壓抑久了,那感情也許就會升華,思考也會慢慢變得沉重。

於是,在一週裏二次遨遊在《人生》這本書裏,是準備寫下點什麼的,就當勉勵自己,勉勵思考下當下自己不知道是不是頹廢的,荒蕪的大學生活,算給自己一點思考的餘地吧!

往往人生如同我喜歡的那個透明的玻璃杯,容不得一點污垢,那樣你就可以很清楚容易的看到你不喜歡的某些東西。因爲人生的路漫漫,漫漫的求索的人,真的還多嗎?也許很多,有夢想的人生,值得讚許的,值得肯定的,人活得光景,也就是這樣,讓你給你的精神注入了一種動力。

人是一個矛盾體,糾結中沉淪,糾結中丟失自己,大概這是對此的一種解讀吧。

二十元買一本值得讀的書,值得。

我是喜歡這本書的,喜歡那種文字,樸素。

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記住了這句話,這不正是我現在的人生道路嗎?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遭遇什麼挫折和遺憾。

當你有一天你真的接觸了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於是你渴望繼續讀下去這本書。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一個早晨來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我是認爲這本書沒有結尾的,人生的路很長,很長,他們都還有很多路沒有走呢?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爲叔父回鄉當官,透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爲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這本書中,給了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臺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爲對農村的熱愛。

高加林一樣,我覺得需要同情。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

正如路遙所說,書中的高加林的故事還沒有結局,他只不過是人生長途中艱苦跋涉的探索者,而不是絕對的失敗者或者成功者。。重要的是堅定和積極地心態,生活有時會開玩笑,但是人生還要繼續,爲了理想,爲了愛我們和我愛的人們。

致我親愛的,尊敬的路遙先生,謝謝你在我的年輕的時候,給予我這本好書。

路遙人生讀後感8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路遙《人生》有感。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路遙《人生》

路遙出生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陝北的一個農村家庭,和《平凡的世界》一樣,《人生》也是以農村生活爲背景展開的,不同的是《人生》只對主人翁年輕時期的人生經歷進行描述。

高加林,故事的主人翁,高中畢業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看完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點是遇事永遠要有自己的道德原則。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在公社小學當民辦教師並夢想着熬成公辦教師時,被別人背後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長的兒子三星所取代;就在自己回到農村失魂落魄之時,同村漂亮又深愛他的劉巧珍終於鼓足勇氣向他坦白心扉,他們深深的陷入愛河,在他最落魄時這個善良又摯熱的女子溫暖了他,他也打算和劉巧珍生活一輩子。這時高加林在部隊工作的二叔回來地方當了勞動局局長,副局長馬佔勝爲了討好他二叔,走後門安排高加林進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裏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這時她想起來她最親愛的人——劉巧珍,但爲時已晚,被他拋棄的巧珍已經在絕望中嫁給別人。愛情是純白無暇的,不能夾雜任何雜質,你可以考慮現實,但愛對方的心必須是真誠的,負責的。不然翻船後,倒黴的是你自己。

另一點,人的命運瞬息萬變,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年輕時期關鍵的幾步。高加林在現實面前顯得弱小無力,但他是一個有能力、有熱血、有思想的人,在現實面前他有些順水推舟。如果當時他和劉巧珍結婚,好好的過一輩子後面的悲劇和懊悔也就不會發生。但,可憐的人啊,他有自己未滿足的夢想,有一顆不甘一輩子當農民的雄心,他希望自己是可以展翅高飛的雄鷹,但劉巧珍跟他沒有共同語言,於是他選擇了黃亞萍,一個城市高幹女兒,他也更希望黃亞萍可以幫他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大城市發展。這時他工作被揭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如果對於工作,多聽聽周圍長輩的意見,對於工作也許會更慎重。如果他工作後依然能夠堅守自己對劉巧珍的愛情和責任,也不會被揭發。可人的慾望總是無窮的,他考慮了自己的慾望和夢想,但並沒有考慮到現實。引用文中的一段話: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路遙《人生》他對社會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也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僅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不管現實是怎樣的,已經晚了,他的人生就像電影上映一樣,很快把他年輕時期最重要的幾步一掃而過,最終他又回到了原點。

說到這裏不禁想起來大家老生長談的話題,想起筷子兄弟那首《老男孩》,在現實面前,你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或者說,你還記得當初的願望嗎?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不是因爲你不願意堅持,而更多的原因是現實。就比如我,中學時期,那時自己的夢想就是以後當大老闆,成爲有錢人,但後來慢慢的就演變成現在在學校上學,與以前的夢想相去甚遠。不同時期人們都會我自己的夢想,或者通俗的說,不同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未來的期望,你希望是怎樣的。青年時候,我們也有自己的夢想,但那時候的夢想更多的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因爲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不成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深刻,所以後來有變化也很正常。如果再有人問你,當初的願望你實現了嗎?你可以很坦然的回答他,不管結果是怎樣的,我們不需要揹負違背初心的愧疚感。當初的夢想我沒有實現,但至少我努力嘗試過。我感謝生活,在我回頭的時候,一切還在原地等我,感謝男朋友對我的不離不棄。但作者文中的高加林就沒有那麼幸運,等他回到現實時,他親愛的巧珍已經嫁給別人,這也許是上天對他對愛情褻瀆的懲罰,而我永遠不會拿愛情開玩笑。

但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渴望像馬雲一樣透過努力富甲一方,我佩服這樣的人,不管你的起點是怎樣的,你總有一腔熱血,爲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直至成功。考慮夢想之前先要認識你自己,你認識自己嗎?認識現實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真心的祝福你早日成功!社會需要這些人!

也許是個人性格原因,自己認定的事就必須去做,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更多是因爲對自己的盲目自信,所以很多時候不願意聽別人的勸。但生活很多時候是不容得自己兒戲的,就像文中光棍德順老漢說的:我知道年輕時候自己走錯了,所以纔不希望你再錯,畢竟人生不能重來。是呀,人生不能重來,但生活依然需要折騰,需要夢想,需要信念,不然該多沒意思。你的人生可以有N種開啟模式,但不管哪一種開啟模式,只要你有這樣不安於現狀的決心,你的生活永遠不會差,這個決心就是對更美好的生活的信念。但折騰的同時,也要聽聽周圍人的意見。文章最後在高加林無限的懊悔和痛苦中結束,其實他的人生依然可以有美好的開啟模式:他成爲了農民,但憑藉他個人的能力和學識,可以很快成爲村子中數一數二的領頭人,他也可以走出農村,向大城市的發展,再慢慢實現自己的夢想,唯一的缺憾就是巧珍沒能陪在他身邊。

面對過往不管你是欣慰的還是懊悔的,那都是過去了,我們總結自己的過去,總結身邊人的過去,使自己從中受益,這就是"過去"的最大意義。

在過去的一年裏,自己成長了很多,不再詳述。感謝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的613,感謝陪伴我的朋友。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完全把過去拋下,空着自己,迎接生活中更多的精彩。人生的精彩只是屬於人心中的一個念想,落實起來就是腳踏實地的去努力。新的一年,

我希望自己能夠學有所成,實現目標。

我希望自己在感情的世界裏更加成熟,對愛人,對家人,對朋友能夠包容仁愛。

我希望自己注意飲食,注意身體。

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加穩重、豁達。

路遙人生讀後感9

高加林的人生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加林做不成教師迴歸土地做農民之後發生的事,第二個階段是高加林走後門來到縣城工作之後發生的事。

第一個階段,是高加林失意的時候,農村姑娘劉巧珍給了他寬慰……

其實看這部分的時候,我已看出來了高加林並沒有多愛巧珍,而是他覺得巧珍能在那段時間可以給他寬慰。是巧珍使他重新接受現狀,走出了無法適應當農民的狀態。

巧珍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姑娘!單純善良,對高加林如此的喜歡。儘管她大字不識,但她的心比那些所謂受過教育的人好百倍千倍。就如文中德順老漢說的:“巧珍,多好的娃娃啊,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

像巧珍這麼好的姑娘真的很難得。

爲了他,巧珍不怕村上衆人異樣的目光和風言風語;爲了他,她可以不顧家裏人的反對也要和高加林在一起;

爲了他,巧珍主動提出來和高加林分手只爲了他更好;爲了他,巧珍和別人結婚之後還爲高加林求情給他找事做……

爲了高加林,巧珍可以做一切事。

可高加林呢,他是自私的,回到縣城之後,他發現自己與曾經的女同學黃麗萍在一起,纔有更好的發展,就拋棄了善良的巧珍。

第二個階段,就是高加林事業比較順利的時候,和家境好的黃麗萍也在一起了,可好景不長,高加林走後門的事被揭發了,和黃麗萍也分手了,重新回到鄉下,回到原來的生活。

但現在可沒有巧珍的陪伴,她已爲人妻,他這時感到懊悔不已……

路遙人生讀後感10

最近看了路遙的《人生》,唏噓不已。往小了說,感慨幾個年輕人被命運捉弄,在時代背景下,陰錯陽差,失敗的愛情故事。不過只這個視角,實在太狹隘了。

更多的感慨是主角高加林這個年輕人,他的經歷跌宕起伏,從被人擠掉了當教師的機會開始務農,到時來運轉走出農村進城裏當記者,事業的高峯,工作感情雙收時又被人告發走後門,打回原籍農村。他的命運,至少在書的結尾,是帶有一絲希望的有悲劇人設。時代背景無法改變,他的一波三折,他的結局該怪他嗎?

從我的角度看,性格不分好壞,接受性格帶來的後果就好,不自怨自艾,不墮落沉淪。有機會是福,無機會是命。高加林硬朗,不服輸,不甘心求上進的性格是好的,活着總要有理想,拼一把。

但他在進城工作後拋棄前農村的女友,選擇未來對他事業發展有助的新女友,又太過於現實。不過並不驚訝他的選擇,今天又有多少爲名爲利爲發展,把婚姻和事業捆綁的人呢。只不過有的人運氣好,借勢借力,又一直理智着,一輩子就過去了。但高加林呢?運氣差了些,似乎命運很快就對他的選擇做了懲罰的判決,而他本人在女友和未來的選擇中,是有痛苦,不安和心虛的。

倒是我更欣賞他最後的心態,努力過,冒險過,選擇過,爭取過,失敗過。對於自己最後的結局,清醒的很快,平靜的很快。當然,走出去對他而言任何時候都是夢想,但當沒有任何希望時,他是接受現狀的,他對鄉人的愧疚,感恩,讓他更顯成熟和韌勁。只有這樣的性格,才更有未來。齒剛易折,舌柔易存。

如果說遺憾,如果說可以避免他最後的結局,也許我對男主的建議,我得到的啓示是,順心而爲。不喜歡的人不必勉強,不安的選擇不必悲壯死撐,平淡的人生總比扭巴的人生要好得多。心安就是自己的準線,心安就是性格對結果影響的終極驗證。比如理智的人不會有一顆玻璃心帶給他的困擾;感性的人不會被自己冷漠自私的行爲折磨煎熬。

高加林如果不那麼激進,肯傾聽內心的聲音,也不會如此起落。當然我是以平頭百姓,小人物的心態來審視。此法則不適用那些有勇氣追求不成功則成仁結局的不平凡的人。

人生如戲,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道選擇題,每一道選擇題帶給我們不同的結果。我們無法保證,預判每一道題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最優的。唯一的解題思路————不求如願,但求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