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精選7篇)

讀後感2.1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精選7篇)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1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着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一、學到什麼這本書道理淺顯易懂,其中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東西非到手不可,其實你是在推開這個東西;

要學習防守,學習信賴,你纔會輕鬆得到你真正渴望的東西。這兩句也存在相同之處,說的是一個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該做的之後,就該等待本應順其自然的結果。

二、聯繫實際

剛上面提到的兩個觀點,有的人會誤解爲放棄。放手和放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放棄是犧牲本來屬於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該屬於你的東西。說道這裏也許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實現自己的願景,怎麼到這裏又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其實是忽略了神祕學院裏鍊金師的解釋,他說了,當做了該做的一切之後,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訊號,接下來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確態度,而不是強求,急於求成,這隻能增強了負面的能量。類似於這樣句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緊就越容易失去他。當這樣的情緒特別強烈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整顆心都撲在這個結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實現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們往往說過程是最美的,因爲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內在與外在的,思想與行動的,而結果只能代表着我們最後獲得的東西。

三、重構反思

往往當某個東西被賦予力量時,我們就會特別緊張,特別在意這個結果,反而沒法把這個事情做好。最鬱悶的時候變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與願違。在"心想事成"的嘗試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當你有兩個願望想要實現時,如果你選擇實現你認爲最重要的而放棄另一個,往往這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願望會某種程度的實現。一個人應以什麼樣的心態生活:以一種樂觀向上,懂得接納和放手,並且時常感恩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這個目標能夠實現,時常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目標的實現就不會離自己太遠。人的一生其實也就這兩種狀態,只是我們每個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和價值,纔會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覺,把希望變成一種習慣,最後就能品嚐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2

一:認同的觀點:

當你向宇宙宣佈你的願望時,你必須要非常相信你會得到它,甚至已經得到了。所以,你要散發出去的,應該是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的感覺。因此,你的思想應該是:我已經有個溫柔美麗的老婆了。"在這個章節中,張德芬老師告訴我們,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就是自己的信念,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檢驗和審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覺,最後就能體會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我贊同她的這個觀點,相信她的這一觀點與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市息息相關的。

二:聯繫實際:

尊重自己,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經歷過的每一件事以及此刻或即將流轉於指間的事,都似乎可以與"尊重你自己"牽手,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屬於你的那些"牽手"是否正確了方向"成功是做一件事,別人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但你確實做到了,這就是成功。"也許這句話帶有"絕對"色彩,管中窺豹。然而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實際上是一個個對自己的證明,從小到大,以少見多。證明自己的每一步,你一正在尋找着一個有一個"被別人尊重"的理由。這樣看來,似乎是當你成功之後,才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而我固執的認爲,當你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之後,你才真正的接近成功。以退爲進,要學會忍耐,一直忍耐到有一天你的"敵人"不敢再擡頭看你的眼睛。一個人的眼鏡會說話,有時候"無言以對"勝過"百感交集",只需要一個堅定的眼神,所有人便都知道你已經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尊重有時候並不對等,因爲表面的尊重與內心的折服根本無法同時放在一個天平上。只有你比別人強很多事,別人纔有可能來適應你。尊重自己的人,纔有被別人尊重的可能,而將可能變爲"確實"這纔是我們真正尋找的答案。"背後的故事"是一個著名電視欄目的名稱,而這五個簡單的文字卻組成了一個如此發人深思的詞語。"尊重"的背後一定有故事,而且是一個個獨家記憶。

三:重構:

在教學過程中,曾經的汗水和淚水,流過,流出一道道記憶的痕跡,留下更加堅定的步伐和心態。曾經的不解和嘲笑,忍過,忍出一步步前行的力量,懂得了忍者無敵的內涵和真諦。曾經的打擊和挫折,爬起來過,跌倒冷靜出方法,起來找到到達終點信心。一個人奮鬥,便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慾望,捨得下享樂。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學生!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3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爲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纔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裏想着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纔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着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樣我們纔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爲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有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裏,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爲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爲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裏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着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着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4

我用三天的時間就看完了《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爲想和書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樣,儘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祕密,可以早日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書以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懷疑的阿南爲線索,因爲見到美如天人的月葉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尋找可以讓人得到永恆幸福的鎮國祕密爲引線。

德芬老師依次安排了各個人物出場,逐漸引導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則。無論《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師想闡述的理論條理清晰地逐步鋪展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看清小我,進而在生活中練習,讓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樂。勿容贅敘,書中充滿了睿智,充滿着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閱讀、認真思索的兩本書。

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我們的思想、意念也一樣是有能量的,當它們發生振動的時候,根據吸引力法則: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引起共鳴。我們的正能量振動頻率很高,當我們把它散發到宇宙之後,就會吸引振動頻率相同的充滿正能量的人、事、物來到身邊,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所思所想這些無形的東西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日常的情緒,以致於進一步影響我們採取的行動,最後導致了結果。但我們不應該糾結於結果,而是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後,回過頭去看第二遍的時候,卻變得越來越混亂,有時候甚至像亂麻一樣,沒有半點頭緒。難道真的因爲心想事成的後面藏着祕密的祕密嗎?

我覺得不是,而是因爲人生有許多的無奈,並不是因爲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麼好,就會有成功有收穫,也因此纔會說不應該糾結於結果,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讓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結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後把成敗都付與笑談中,成亦感恩,敗亦感恩。只有經過不同的結果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堅強起來,睿智起來,我們的人生纔會像陳年的醇酒一樣發出醉人的芬芳。

看過漁夫的心想事成,就覺得很費人思量,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像漁夫一樣活着,我也一樣。漁夫原本很滿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邊和朋友聊天、打漁;中午回家吃飯,和老婆睡個午覺,曬曬太陽,做做家裏的事;傍晚孩子放學回來,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卻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動了心,求教於王子,王子問:“那樣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個大圈,還不是回到原點。”於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樣滿足於現狀就算達成心想事成了嗎?

但在若干年後,當他老了,回過頭來不會因爲年輕時沒有奮鬥卻甘於平庸而留下遺憾嗎?

如果陌生人點燃了他的夢想,並且付諸於行動,雖然會辛苦,而且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我卻認爲他若成功,生活環境會得到質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實是可喜可賀;但若沒成功,身爲父親,已經盡力,儘管事與願違,畢竟努力過,奮鬥過,也給孩子做了榜樣。

確實,心想事成必須腳踏實地,而不應該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否則也不會有“不配得的情結”,但也不該緊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須重新設定自己的信念。無論如何,社會都是因爲一羣“不滿足於現狀的人”而在飛速發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爲什麼我們不去努力達成呢?雖然真正能夠達到的又有幾人?

確實,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設定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行的影響,經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我們的反應和行爲,從而形成很多錯誤的人生模式。我們應該從迷霧般的思緒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從而付諸於行動。

很多時候,失敗和平庸也不過是一種習慣,常常會制約着我們,讓我們甘於平庸,屢遭失敗。因此要想達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須破繭而出,重新審視,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這是尋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實這也是最痛的一步。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5

“心想事成”是我從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從未斷過,但是並不是件件都如我心願。看完張德芬老師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我發現是自己的發願和方法不對,主要是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計劃夢想,或是鼓勵我們去讓夢想成真。中國現下的教育,都是注重於外在的一步一腳印的紮實功夫,不可以好高騖遠,但卻讓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力量,也忽視了這個有形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操控的!

在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時候有有驚喜,有領悟,也有不解。驚喜的是發現自己和作者一樣都時常做白日夢,關鍵這種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時候我總覺得將來長大一定能夠讓父母住大房子,出門就是大海,真所謂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現在還是堅持。領悟就是讓我見識到信念對我們命運的影響有多大,它還讓我懂得,做多少挑戰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靈強大,更重要的是和內心各種情緒和平相處。

全書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心想事成的祕密,講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驟及注意事項。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對於童話故事的構思,故事銜接性合理巧妙,對我們今後的行動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還增加了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動的實例和精彩的語言做了解答,並進行了詳細的剖析,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淺。

我看完書感覺,人首先要有健康積極的信念,透過靜默冥想用覺知趕走自身思想情緒裏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點滴幫助,再透過積極的行動來爭取心想的,建立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模式,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等待接受,學習放下,讓宇宙的力量帶領你。

感恩張德芬老師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問,感恩《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給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強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師和夥伴們,讓我有所改變,有所進步,讓我們下週繼續努力尋找心靈深處的祕密!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6

我寫下了夢想句,列出了有可能影響自己心理事成的因素,同時我也開始將在神祕學院學到的東西付諸實施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所謂心想事成,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所遵循的法則,就是先想,再做,然後成。心想事成可以概括爲3個詞:思想、變成、現實。而在這個讓思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正是這樣的一些情況阻止了我們的心想事成。爲了減少各種因素對我們的影響,我認爲最主要的是做好下面兩點:

1、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心想事成。人是有意識的,積極向上的意識能夠讓我們變得樂觀、頑強、堅不可摧,不論對什麼事,不論對什麼人,都是如此。"心想事成"是一條規律。很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老在心裏嘀咕"能行嗎""可別怎麼怎麼着"疑心生暗鬼啊,當你很懷疑的時候,其實你是在想不想要的事。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目標非常明確,並且堅信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2、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意識。把夢想、渴望、價值觀念、奮鬥目標深深地刻在潛意識中,並主動地採取行動、付出代價,向着自己期望的目標一步步邁進,最終心想事成。懦弱平庸的人總是嘆息自己沒有機遇,總是等待特別的機遇。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機遇。相信自己能贏,就一定能贏。

一個人把自己當作什麼人,他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至少會比較接近那種人,這似乎是一種唯心論,但卻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預言的自我實現效應"。爲了能夠真正做到心想事成,以上兩點是我目前最先要做到的,我會努力的,相信你們也一樣。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7

暑假以來已經斷斷續續讀完《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一書,剛開始的時候,總覺得這本書寫得着實有些荒誕和不切實際,但隨着書中故事的發展,漸漸有了一些腳踏實地的感覺,在感慨作者的良苦用心之餘,對照自己的人生際遇,開始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與所處的環境,也因此有了一些收穫。

一、學到的知識這是一本類似於童話的書,講述了一個叫阿南的青年從夢想出發,尋找人生祕密的故事。故事生動,層層設定懸念,層層鋪進,層層解剖,讓讀者與阿南一起經歷了心靈的成長曆程。

1、 阿南的心靈成熟的過程就如同我們的成長過程,有些儘管顯得稚嫩,但也符合人成長的漸進過程。

2、每個人對夢想的追求,有些時候儘管並不是正確的,如同阿南對公主的追求,也是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的。

3、實現夢想需要付出代價,但也會因此獲得諸多的際遇,就如同,阿南爲此付出了很多代價,最終取得了進行神學院學習的機會。

4、爲實現夢想就必須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努力,不斷修正實現夢想的方法,有時甚至要修正或改變自己的夢想。阿南在神學院學習的歷程,就像我們爲自己夢想努力的歷程一樣。

二、聯繫實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模式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習慣養成的,每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按照它的方式過生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想想自己所經歷的或者說所成長的這三十多年的人生歷程,確實應驗了這句話。人的一生由於生活的際遇和成長的環境會不知不覺中形成許許多多無所謂好也無所謂不好的習慣,習慣成自然,爲自己打造了一個自己樂於接受,每天都例行的程序和框框。正由於此,我養成了凡事執着的習慣,一旦自己認定的事,總會想方設法去完成,很難再接受別人的意見,因此獲得了一些自己原先想要的東西,但也因此失去了許多。

三、反思重構首先我想我要找一個夢想,當青春逝去,當年華老去,兒時的夢想一些依稀已經成爲了現實,但更有一些還活躍在我的腦海裏。隨着年齡的增長,一些願景便逐漸企清晰,此刻我也更加明白,要實現她,等、靠、要,每天的冥思苦想,甚至打坐靜思,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讓自己從心靈上、從工作上、從生活上走出自己所習慣的這個圈,去看看外面的精彩,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然後我要給我的家人、我的學生一個廣大的空間,讓他們種植自己的夢想,學習爭取,學習放手,學習信賴,得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我想我們要的不是鍊金師的咒語,要的是心靈上的震撼與成長,要的是青春與活力,要的是與時俱進的能力,生活才能像童話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