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學學蘇霍姆林斯基怎樣當老師》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68W

早就知道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大教育家,對其教育理念也略知一二,但真正獲得心靈的震撼還是在讀了《學學蘇霍姆林斯基怎樣當老師》之後。

《學學蘇霍姆林斯基怎樣當老師》讀後感範文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意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從理解學生開始,那麼如何做到理解學生呢?我想至少應注重以下幾點:

1、賞識每一個孩子,培養自信,挽救“差生”。

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強調孩子是相互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當老師的要發現學生的這個獨一無二的特質,並能給予欣賞,學生會感到莫大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往往能激發學生不斷向前進步,追求高尚。我也有過這樣的教學經歷,記得我班有個學生基礎比較差,經常不完成作業,剛開始,我罰他多寫一遍,但他就是不寫,這讓我意識到,這種方法對他沒有任何作用,後來我改變了策略,努力尋找他完成的那一部分作業的閃光點,然後表揚他,當他聽到老師的表揚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喜悅的,雖然第二天的作業仍然沒能按時完成,但是作業明顯比昨天多了一些,經過多次鼓勵後,作業有了較大的進步。在課堂上,我也有意把簡單的問題給他,有時他站起來,就是不說話,有時回答也是答非所問,但我並沒有放棄他,在課下我從基礎的東西做起,一點一點的輔導。平時我經常找他談話,讓他明白做人重要的是要有自信,有了信心,學習纔會漸漸跟上。我看到了他的眼睛閃着光芒,要讓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重新培養自信心,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當我發現他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掃地時,我就表揚他這種助人爲樂的優秀品質,讓大家向他學習,他很開心,我也因勢利導,鼓勵他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就更好了。現在,當他獨立完成一份作業的時候,我總會看到了他臉上自信的微笑。可見,教師一個關愛的行動、一次具體的幫助,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像這樣的後進生需要鼓勵幫助,但也有一部分優秀學生也需要鼓勵幫助,我帶過的一個學生,成績優異,但是他總是考不出應有的成績,透過交流,我得知不是他掌握的知識不夠,而是心理有一道越不過的坎。他總是認爲自己考好就會倒黴,爲什麼呢?原來,他的成績總是好一次差一次,有一回連續考出了好成績,偏偏第二天他被摩托車撞了,不得不休學,恢復差不多時才重新就學,但在他心理上留下了陰影。我瞭解這個情況後,從思想上開導他,讓他認識到這只是偶然,它們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也從接連的測試中增加了他的自信,他成績也穩步提升。

這也讓我意識到,教學中不管優等生還是後進生,在他們身上都會存在一些問題,要及時發現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才能讓他們樹立信心。

2、課堂上給學生留有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去的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沒有真正尊重學生,只是把學生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一味地灌輸,孩子的潛能得不到發揮。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給學生的思維留足思考的空間。放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纔會提高。

我在課堂教學中也有過這樣的例子,課堂效果確實提高了許多,記得那是在教學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一課時,綜合性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如果老師代勞學生既沒有興趣也記不牢。於是我放手學生,採用分組的方法把任務分給各小組:A組負責查找關於黃河的歷史、地理資料;B組負責蒐集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或歷史人物故事;C組負責蒐集與黃河有關的俗語、諺語、成語、古今詩詞;D組負責蒐集黃河給人帶來的災難和黃河斷流,水污染現狀的資料。然後學生再分工查閱資料,課堂上把各組收集到的資訊由代表一一展示。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查閱資料,在展示過程中表現得都很積極認真,內容也很全面,課堂效果明顯提高了許多。

3、幫助學生減負,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正像空氣對於健康一樣,自由的時間對於學生是必不可少的。”

我覺得我們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教師上課節奏過快,老師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拋出,像開火車一樣,學生錯過就趕不上了。有時,教師提的問題不明確,或過於複雜,聽課的教師都覺得困惑,但是教師點了幾個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似是而非,教師很是巧妙地將幾位學生的答題組織一下,再讓個別學生連起來說說,甚至教師將需要明確的問題直接告知學生,教學就算走了過場。但實際上學生沒有自由的時間對問題進行真正的思考,他們的語言沒有得到訓練,思維沒有得到發展。課後,教師爲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會佈置大量的家庭作業,期望用練習促使學生思考,而這就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但這又會導致學生被束縛於作業之中,使他們喪失課餘自由支配的時間,成爲學習的機器。

總之,閱讀完這部書後感慨頗深,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探討,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從事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