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1.98W

中學對資源的配置、優化、運用令人豔羨,這也是學校能夠成功轉型的有效助力。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

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1)

透過讀《學校轉型》一書,對李校長詮釋的教育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首先,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只看分數,應追求分數以外的更重要的東西。

應注重學生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如:志存高遠、誠信篤行、思想活躍、言行規範。要想讓這種想法付諸實施,要讓老師們認同這種價值取向,並且通行過課程改革,將這種價值觀轉化爲教育行爲。

第二,教育的價值追求讓學生成爲他自己。

給學生們裝上自主發展的發動機。觀察我們周圍的學生,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厭學的很多,就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是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學習,而是在家長老師和考試的催促下進行學習,因爲不是從心裏想學習,所以學習感覺特別累,所以現在的孩子首要解決的就是“爲什麼而學習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從心裏想學了,也就是學習的動力由外因轉爲內因,就像給孩子安裝一個發動機,動力有了,不學都難。所以怎樣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因轉變爲內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改變課程設定,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加快老師的專業成長,這都是面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選擇性,透過不同的實施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胸懷包容學生、尤其富有個性的另類,讓每一門課程發揮其獨特的價值。

第三,教育的價值趨向是發現和喚醒。

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識別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隱藏的潛質,在機會裏發現,在不同領域積極尋找機會,開發學生的潛能,寬容並尊重不同個性的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尊重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心靈與心靈的影響,關注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讓校園處處都留着學生的印記,讓育人目標落地,實現教育的真正力量。

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2)

近期讀了《學校轉型——北京十一學校創新育人模式的探索》這本書,受益很多。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崇高事業,其終極目標是爲了人的自由發展,關乎學生的命運,關乎民族的未來。北京十一學校創新育人模式改革,全面詮釋了該校創新育人模式的真諦,系統展示了改革給學校帶來的衝擊變革和活力,讀後令人振奮,令人鼓舞,令人深思。

北京十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獨樹一幟,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本質,定位於育人層面的改革,着力於人的成長和發展,尊重個性發展、尊重生命成長,創設適合每一個學生髮展的教育,追求並回歸了教育的本真。

一、定位培育人、造就人的辦學目標

目標是一切行爲的指南,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在北十一學校行動綱要中明確了北十一學校的育人目標是着力於培養志遠意誠、思方行圓,即志存高遠、誠信篤志、言行規範、思想活躍的社會棟樑和民族脊樑,這是何等的膽略和氣魄呀!我想,誰看到都會熱血沸騰、激情迸發,必當引發男兒當自強、巾幗須奮進的豪情壯志。學校育人目標的具體內容是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與人生規劃,確立遠大目標,啓發學生立志成爲某一領域的領軍人物或傑出人才;誠信做人,讓每一位學生成爲值得信任的人;強化學生自律意識,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鼓勵獨立思考,培養有自己想法的學生。從奮鬥目標、做人之本和生存之道三個層面概述了學校培育人的方向和宗旨,闡釋了教育的真實內涵和真正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對學生未來負責的以人爲本的價值追求,注重教育本質、本源,彰顯了對學生個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

二、樹立學生第一的辦學理念

李希貴校長提出,北京十一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學生第一,學校的教育教學始終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一切爲了人的自由發展、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爲己任,最大程度地保留學生的學習個性,針對每名學生的個性需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髮現自我、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潛能,給學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這是北京十一學校教改的精髓,也是其改革的靈魂所在。一切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以學生個性化和發現學生的需要作爲育人目標,北京十一學校取消行政班、實行走班選課,拆掉講臺、實行導師制,真正實現了教育成爲服務的思想轉變。具體來說,課程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分類分層開發開設;課堂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室分區、任務分層、課型分設;課外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實踐活動和自修活動讓學生揚長補短;在硬件方面,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建設了“三室合一”即圖書室、實驗室、教室融合一體的功能教室,同時普及並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移動互聯終端設備,充分發揮教育資訊化功能,讓教室成爲學生最喜歡的地方之一,讓課堂教學成爲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三、讓自主成爲學生成長的內動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工業產品的生產也不是統一模型的塑造,而是尊重個性發展,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綻放各自最美的光芒。其關鍵是給學生以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成長、成才。自主的前提是實施師生關係的平等,將教師從“警察”、“看守”、“門崗”的角色中退出來,變管教爲疏導、變說教爲溝通、變強制爲自主。因此,北十一學校採取了打破行政班、取消班主任,改變班級授課制狀態、實行走課選班制,充分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構建真正的師生平等關係,讓學生擁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去激發潛能、激揚生命、自主成長。

學生的基礎不同、喜愛和興趣不同、將來的發展規劃也不同,一樣的課程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和發展,因此北十一學校基於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對課程進行了系統開發,幾年下來共開發了269門學科課程、34門綜合課程、70個職業課程和60個管理課程,組建了268個社團,對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課程進行分層開設,對語文、英語、歷史、地理、政治、體育和技術等課程進行分類開設,並且對藝術類學科進行整合開設了綜合課程,針對特別學生開設了一對一的特需課程,利用小學段針對部分學生實際開設了援助課程。豐富的課程就像超市貨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要和特長進行自主選擇、自主規劃。在這裏,4000多名學生,每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課程表,做值日、社團、遊學、職業考察隨處都有課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彰顯。在這裏,課程價值不再是盯分數、做題,而是重在培養學生思維和能力,注重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探索精神、好奇心等的培養,着眼點並不止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是在不斷選擇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興趣、才能和需求,將學習與自己的人生方向聯繫在一起。

學生的自主還體現在課堂學習方式的選擇上,課堂學習分爲自研、合作以及導學三種主要形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以及愛好進行自主選擇。在學生管理方面學校也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比如期末評語,學生願意讓哪個老師寫,就可以選哪個老師;小學段自習,學生可以提前在網上選擇自己信任的老師,請他負責指導規劃等等。

因爲選擇所以熱愛、因爲心動纔會行動,自主必然培養起學生自律、自覺的習慣,自主必然能培養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意識,自主能煥發學生的鬥志,自主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自主能讓學生在青春成長的跑道上越跑越快、越跑越好,自主是學生成長的內動力。

四、讓評價引導學生成長

在學生自主成長的過程中,科學的評價和激勵是必要的保障。尤其是打破行政班級、取消班主任後,開放的、個別化的、多樣化的課程開設更需要標準化、專業化的評價。北十一學校變過去單一化的評價爲多元評價,變過去終結性爲主的評價爲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研究制定了評價標準和實施方案,細化了評價項目、突出過程性評價,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強化評價的過程管理和結果診斷,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引導學生不斷進步,爲學生自主導航、爲學生成長把脈。在北十一學校,學生做什麼都會反映在評價上,一堂課的表現如何,教師會在課後進行過程性評價;小學段自習,學校會根據學生自主規劃的落實情況進行評價;一個學期結束,學生拿到手的不再是幾個枯燥的分數,而是一份包含了歷次測驗分數走勢、所處分數段、文字分析、綜合實踐評價以及下一步改進建議的診斷報告

同時,利用各種契機、尋找各種機會鼓勵學生、表彰先進,樹立校園正氣、傳播正能量。在校園的廊道、櫥窗到處是先進、優秀以及進步學生的表彰圖片和事蹟介紹,真正做到了讓每一扇牆壁說話、讓每一副圖文育人,爲學生的自主成長營造濃郁、積極的氛圍。

五、讓研究成就教師的專業幸福

只有把教師引向研究的生命狀態,教師纔會走向真正的專業幸福生活。根據學校學生第一的辦學理念,一切工作都服務於學生的需要和成長,由此出發必然帶來了許多問題,怎樣開發課程?怎樣制定課程標準?開發什麼樣的課程纔是學生的需要?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纔是學生所喜歡的?打破行政班、取消班主任後怎樣管理?怎樣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倒逼着教師和管理幹部們不斷進行思考和研究,這是管理者的智慧,這是消除教師職業倦怠的良藥、更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爲了創設適合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教育,李希貴校長提出了“在工作狀態下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觀點,引導老師們個個做研究、人人愛研究,設定了備課組、工作坊、工作室、研究院等許多非行政的研究機構,爲教師們構築豐富的.研究和交流平臺。透過研究他們解決了改革途中一個一個的難題,透過研究他們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透過研究成功了學生、更成就了老師。這次聆聽了多位教師的精彩報告,頗爲他們的理論見解折服,他們自信飽滿、汩汩而談,他們都成爲了教育行家,也正成長爲教育專家。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課題,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北京十一學校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教改的一面旗幟,也是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典範,該校以堅持不懈而豐富生動的實踐探索,讓教育真正迴歸其本質、本真、本色,讓教育真正迴歸到其本源、規律上來,這正是其重大的典型意義所在。

學校轉型讀後感範文(3)

觀察我們周圍的學生,不難發現,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學生最不一樣是:我們的孩子像一臺沒有動力的機器。雖然我們總是告訴學生“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這個看似最私人化、最關係到自己未來的事情,學生卻覺得跟自己關係不大。他們所有的動力幾乎來自於外部,來自於老師、家長和考試的助推。

感悟:現在的學生厭學的很多,就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是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學習,而是在家長老師和考試的催促下進行學習,因爲不是從心裏想學習,所以學習感覺特別累,還要和家長講條件,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孩子首要解決的就是“爲什麼而學習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從心裏想學了,也就是學習的動力有外因轉爲內因,就像給孩子安裝一個發動機,動力有了,不學都難。所以怎樣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因轉變爲內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改變課程設定,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加快老師的專業成長,這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們發現,教育更重要的是發現和喚醒:發現學生的潛能和發展方向,來喚醒他、幫助他。

感悟:新的教學觀念的出現,教育方式的轉變,必然帶來老師教學形式的轉變。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上課也離不開傳統的模式,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老師特別是老教師確實很難。學校很多改革都虎頭蛇尾,很多的因素都來源於老師的壓力,老師不改變,學校再提倡也不行。現在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一個模式,而社會卻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學校就應該根據社會和學生的需要來設定課程。教育不能只針對好孩子,不能面向全體,要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和發展方向,幫助孩子,喚醒孩子,這樣的教學理念必須得采用走班式的教學,現行的以班教學的模式必須要改。

艾默生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不是由你來決定他該知道什麼和該做什麼。這是上帝所造的,是先天註定的,只有他自己掌握着開啓自己祕密的鑰匙。由於你的干涉、阻撓和過多管制,他可能受到阻礙,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感悟:越讀李希貴老師的《學校轉型》越能感覺出現在教育在人的發展方面的弊端。因爲我們要面對四五十個孩子,有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使在教學層次上有所兼顧,但是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因爲我們還要面對統一的考試內容,面對統一的中考和高考,在這一指揮棒下,老師只能按統一的進度統一的教學內容去教學生,即使有所改進,也是小範圍的,不敢有大動作,更何況還有很多老師覺得這樣上課很省事而不願意改呢?

孩子長大喜歡做什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雖然起很大的作學生的成長中作用更大。孩子是否成功取決於自己先天的因素和後天的努力,所以真正喜歡是最重要的,只有喜歡他才心甘情願的去做,也不感覺累,就像孩子們玩遊戲,都樂此不疲,因爲他們有成功的喜悅。而父母和老師干涉過多。往往會使孩子的興致受到阻礙,反而使孩子不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