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

讀後感1.5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1

《論語》是孟子與其說徒弟所編,雖然是幾千年前所編的,但或是讓全球、讓老百姓,更要我獲益匪淺。

子謂:“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是爲人處事要求真務實,不可以將信將疑。我一直把這句話作爲耳邊風,不以爲意,直至六年級危教師講這句話時,纔要我對他造成了興趣愛好。親人老說我學習培訓情況下不清楚好方法,可是我卻一直打斷她們,這才造成我考試吃完大虧。

還記得那就是桂花樹脫下她的普普通通,逐漸顯露光輝時,我卻在考試場上犯了愁。伴隨着一生聲吹哨聲,數學考試開始了。剛開始答題,有的同學們卻發愁了,眉頭緊鎖,可是我卻遊刃有餘一般。我就用鄙夷的眼光看了看她們,從心裏將她們狠狠地取笑了一番,纔再次解題,寫着寫着,我的面色卻驟然一變,死死的盯住這道題,一隻手撓了煩惱,用嘴啃着另一隻手,身上不斷地出汗。這時候,我好像看到學生們對於我指手畫腳,基友對於我堅起的拇指已慢慢往下,這打斷了我的思路。這道題是老師說了很多遍的呀!原是那樣悔恨的我,卻被想像所打斷,氣惱到眼睛基本上噴出來本質的火苗,因此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試卷上亂蒙開過。因爲這道題造成我後邊的思路錯亂,人的大腦早已奔潰。寫完後因爲我沒有查驗,僅僅拿手精神不振的,悔恨的,捶了捶腦殼,便在腦子裏回憶老師上課的關鍵點,可關鍵點都是與同學玩樂,唯一聽見的一句話是:“誰也有不容易的?”我看了看學生們也沒有伸手,也沒有臉舉起手來,這才“一錯導致千古恨。”我灰心喪氣,像霜打的茄子一樣沒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試卷發出來後,你媽在了分數線上,這很有可能對差等生而言是陽光明媚,花開富貴;可對於我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瓢潑大雨。上語文課堂時,我像失了神一般,卻猛然聽見“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看原先危教師在講這則《論語》呢!這使我禁不住回憶了一下自身在數學教學上的行爲,因此我迅速把這句話在心中唸叨了幾次,當做自身的人生格言。

從那時起,因爲我像桂花樹一樣漸漸地顯露自身的光輝,無法阻擋。而求真務實的精神實質也是刻印在我的心裏。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爲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__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爲自己想的少,爲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纔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着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透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3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論的語錄,孔子死後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創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論語》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也是瞭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論語》是一本“老古董”。年輕人很少由喜歡它的。他們多半認爲,

都21世紀了,誰還去看古文啊!儘管這樣,還是有人喜歡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愛屋及烏才喜歡《論語》的,就決定讀讀它。讀後覺得,他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們爲人處世。我最欣賞的是他“以仁爲本”的思想,他的胸懷和他的學問一樣大。我認爲,沉迷於漫畫書的朋友們,偶爾看看古書,體會一下前人留下的精華,是大有益處的。作爲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爲,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脫俗,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因此,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希望她會從中有所啓發。《論語》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閱讀的

第一本。我以前沒有系統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起讀時才發現,我許多爲人處世的原則原來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依據。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閱讀過《論語》,更希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願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孔子的學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闢的經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完成。我不認爲女兒學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爲聖人,學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了“學而時習之”就能學會學習,她的領悟需要時間,閱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啓蒙。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4

孔子曾說:“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絕對不會丟下那個裝着“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裏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頭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後輩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後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後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爲圭臬。無怪乎康有爲寫了一本《新學僞經考》,說《論語》是後世無賴僞造的。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裏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裏魯肅的誠信有目共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一句批評:“忠厚乃無用的別名。”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是因爲有些失望的緣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儘量那個提倡“誠信爲本”、

“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並親自蹈行。在這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牀,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着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爲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麼嗎?老頭說行。後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然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讓老頭看着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髮在風裏飄啊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第二天開學典禮,新生才知道這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好的榜樣!舊的糟粕多半剔除,新的風尚正在形成。這時,我腦海裏迴響着康德的名言:“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同樣使我們敬畏。”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季老在風中飄動的一頭銀絲啊……

“誠信是人生的支點,是人生最好的渡船。讓我們一起努力,擁抱誠信,擁抱成功,在孔子“仁”的'思想引導下,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精彩!

學生初一的論語讀後感5

作爲儒家的代表作,論語,在中國文化中佔了極爲重要的地位,它的理念是中國人處事的指導是中國人做人的標準,它是滋養中國文化的精神土壤,古時候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論語提倡積極入世,以克己復禮的思想給衆人約束自我智慧於他人的治理理念,讓人們能夠更好的創造一個有人心的社會,在於天下他彙集了天下,人在於個人,他指導人們實現自我價值,這份傳承至今的思想影響了一個又一箇中國人,甚至給海外也帶來了思想的碰撞。

論語讓我直面自己,摒棄壞習慣,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會遇到一知半解或者一點也不懂的狀況。可是爲了讓自己顯得聰明的,或至少不太愚笨,就假裝自己已經很懂了,可事實上這纔是真正的愚笨,想知道自己哪裏不懂並不恥下問,或恭敬地向老師詢問纔是智慧的體現呀,所以在我們提升自己的過程中,要遵循孔夫子的話纔能有所提高,做到能夠舉一而反三。

論語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學習這件事,論語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於學習,喜歡學習更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得到益處,把學習當做愛好去做,學習的效率更能提高,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多學學着,專心多問多思考,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學習,更能沉浸在其中。

當然論語最重要的還是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其中有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淡薄思想有攻自後而博澤於人的寬容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精神,也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進取態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昂揚志氣,在今天的中國這些品質都被我們的追求,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擁有這樣的品質,營造出一個大同的社會,論語無疑是一個權威的指導。

後世的許許多多的思想都源自於論語文人墨客們需要他給予治國的指導,武將們也需要他洗滌內心的力氣,而我們更需要將他細細研讀,從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它會給予我們最積極的建議,讓我們在社會中有所一代論語之光將第三10而至,萬事生生不息,論語是我國文化歷史遺產的一個瑰寶,也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應該值得品鑑的一本書。論語影響了我,我從以前的,不懂裝懂,到不懂就問,我認爲我已經明白了這道理,自身的聰明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實質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