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7.2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

《課里名人課外讀》這本書是一套專門爲中小學生編寫的中外名人故事集,所選人物均爲教育部統編教材《歷史》、《語文》、《道德與法治》裏的名人。書中的內容很豐富,從歷史、文化、道德中學習到了很多的課外知識,我很非常喜歡。

全書共有三冊,是按照時間順序編寫的。第一冊有上古篇、春秋戰國篇、秦漢篇等;第二冊分爲魏晉及南北朝篇、隋唐篇、宋朝篇等;第三冊是清代篇、民國篇、新中國篇、國外篇等。

教育家、文學家梁啓超曾經說過:“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他一生都在尋找讓中國繁榮富強的道路,我最喜歡他寫的《少年中國說》,特別是:“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他的文章給我了極大的鼓勵和自信,時刻告訴自己:“勇於奮鬥,敢於拼搏。”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黃帝了,他是華夏文明的始祖,他奠定天下之後,領導人們改變從前的遊獵生活,教大家建造房屋,並發現了開掘水井的辦法,解決了飲水問題,還教大家種植五穀,馴養鳥獸,帶領民衆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定居。他的刻苦奮鬥使人們過上了好日子。

在“國外篇”中,法國的科學家居里夫人也讓我印象深刻。她是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是代表世界上多個學術領域的最高獎項,她發現並且提煉出化學元素“鐳”。她對於科學有驚歎於人的意志力,雖然家境窘迫,但是沒有磨滅她的求知慾,對於知識的渴望戰勝了一切困難。她讀過很多的書,她讀書時總是全神貫注,即使有人在她的身邊吵鬧,她也不會受到干擾。居里夫人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放射科學。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纔可以多建造一層“階梯”,多邁一步,才能更上一層樓。我也要像這些名人一樣,努力學習知識,爲實現“強國夢”而不懈奮鬥!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2

最近我一直在讀《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書中每一個名人都對我們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豐功偉績,真讓我感到非常的讚歎和敬佩。同時讓我深深地明白:只要我們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堅持到底,最後都會取得成功。

例如愛迪生:他被人們稱爲“發明大王”。他的一生中有很多項發明。如電燈、留聲機、放映機等等,這些發明創造給帶來了極大的進步。但是,愛迪生小時候並不是什麼天才兒童,也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他7歲上學,因爲不愛學習老師教的東西,功課不好,又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經常把老師問的吱吱唔唔,不知怎麼回答,惹得老師很討厭他。僅僅上學三個月,老師就對愛迪生的母親說:“你這孩子實在太笨了,怎麼教都教不會。”母親一氣之下,便讓愛迪生退學回家,自己親自教他讀書寫字。

愛迪生的母親曾經做過老師。她覺得愛迪生的求知慾非常強,便不厭其煩的解答他所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還經常教他文學、歷史、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在母親不斷的教育和鼓勵下,愛迪生經常照着書上的方法模仿着去做各種試驗,使他的奇思妙想得以實現,爲他以後的發明創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愛迪生的母親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要是每一個媽媽都像她一樣支援和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生活地很快樂,長大了也一定有出息。

愛迪生在發明蓄電池的時候,爲了讓性能更好,試驗了9000多次都毫無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都沒有放棄。最後,他終於成功製成了鹼性電池。他從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來——所謂的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勤奮。如果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像愛迪生一樣勤于思考,刻苦專研,一定也能取得很多的成就。

這本書中講了很多名人的故事。他們的出生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正是因爲這種信念,他們才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克服重重困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從而激勵我們去學習和繼承他們的優秀品質,把我們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3

寒假期間,我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書中,《林巧稚的意外考試》這篇文章讓我思緒萬千,感想頗多。

林巧稚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林巧稚的意外考試》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設在上海進行一場考試。突然,林巧稚的女友暈倒了,她毅然放下自己未完成的考卷去照顧女友。一直等到女友甦醒時,才返回考場,但考試已經結束了,考官被她捨己爲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華所感動,錄取她入學。

林巧稚這種捨己爲人的行爲讓我感到非常感動又慚愧。

記得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冬天,同學們都早早地來到教室裏複習功課,爲的是今天能在期末考考個好成績。可是,我偏偏就遲到了。一路上,我拿着雨傘在雨中艱難地小跑着。雨水淅淅瀝瀝地 下着,寒風吹着雨水到我的褲子和鞋子上。這時,一位跟我同班的同學方麗急匆匆地向我跑來,只見她把書包遮在自己的頭上,對我說:“梓涵,我沒帶傘,我們可不可以共用一把傘?”我想:我用一把傘就成了這副模樣,假如兩人共用一把傘,那我豈不是變成了落湯雞了嗎?我一時找不出藉口去推辭,就假裝聽不見,向前走去。方麗急忙追上我,微笑地說:“梓涵,我真的沒帶傘......”我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說:“你用書包不就行了嗎?”我徑直往教室走去,準備考試。過了一會兒,方麗全身溼漉漉的,衝進了教室,我冷冷地看了她一眼,這不是進來了嗎?我看並不需要雨傘啊!正想着,一陣陣噴嚏聲傳進我的耳朵裏,我往後一看,我後悔了——只見方麗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全身縮成了一團,瑟瑟發抖。最後,她發燒了,回到了家。我深深地,一遍又一遍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一定會和共用一把傘。那一次考試,我一直考得很不安心。當我向方麗道歉時,她還是笑眯眯的,只是臉色有些蒼白。

讀完《林巧稚的意外考試》這篇文章,我整整齊齊地感受到在個人利益和社會救助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救助活動中去。即使是在一件對自己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也要以別人爲先。雖然這很可能讓我們渴望的事或物失之交臂,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林巧稚捨己爲人而被錄取的事告訴我們人生的考場不只表面 形式上的,還有更多的考場存在於無形之中,人生必須盡心而爲。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4

魯迅曾經說過:“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這句話告訴我們,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今天,我在《中國名人故事》裏認識一位勤奮的畫家——徐悲鴻,瞭解了關於他勤奮的故事。徐悲鴻是一個美術天才,在法國留學時,一個外國學生嘲笑中國人又蠢又笨,就是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外國人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所以徐悲鴻更加勤奮地學畫畫,他一有空就到巴黎博物館臨摹世界名畫,常常只帶一塊麪包、一壺水,一畫就是一整天。大畫家達仰都被他的堅毅品質感動了,邀請他到家裏畫畫,並親自指導他。徐悲鴻用勤奮的態度,堅持的品質,高超的畫技,轟動了巴黎美術界,讓外國人刮目相看。

我的心裏十分敬佩徐悲鴻,因爲我也在學畫畫,已經學了三年了,徐悲鴻就是我的偶像。雖然我和他相比簡直弱小得不值一提,但是這三年來我可是每一天都在進步。記得剛學畫畫時,因爲很新奇,所以我的.興趣很高。可是,慢慢的,我覺得畫畫越來越難,每次一畫就是一上午,特別是塗顏色的時候既要小心翼翼地塗,以免顏色塗到輪廓外面,又要一氣呵成,不能分心。整個一上午都是在塗顏色,我的手塗得又髒又酸,我開始感到厭煩了。老師說:“要學好一樣本領是非常難的,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新奇而簡單,但是越往後就越要堅持和努力,只有努力到最後的人才能成爲最終的勝利者。”媽媽也教育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後來,每次練畫的三個小時,我都認真對待,從不喊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着色水平越來越棒。

現在,徐悲鴻的故事更讓我明白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我已經由兒童畫晉級到了水墨畫,雖然暫時還畫得不是很好看,但是我也會像徐悲鴻一樣,勤奮學習,慢慢進步。因爲我知道:勤奮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勤奮的人也一定能成爲強者!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5

這個學期裏,我看了許多好書,受益菲淺的要數是《中國名人故事》了。這些故事從千千萬萬個名人志士中走來,帶着生活給予的啓示。故事中的名人教我們要立志奮進;故事中的名人教我們要勤學善思;故事中的名人教我們要勇敢自信……故事中的名人教我們更要誠實守信。

因爲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一貫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根本。信守諾言的宋慶齡,爲了朋友的一句話,寧可放棄與家人一起作客的機會,她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守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敬仰;零點還書又告訴我們:一個人,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都要講誠信;李嘉誠因爲母親的一句話,成爲了香港首富,那就是:誠實的人,都說真話,誠實的商人,都要貨真價實。他告訴我們:“誠”是一個企業家最大的財富,也是一個企業生存並發展的根本……無數的名人用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個誠信的好榜樣。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爲豪的民族精神。“人無信而不立”,崇尚誠信的文明源源流長。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所以有晏殊答題爲一“誠”字,曾子殺豬爲一“信”字;商鞅變法因“立木爲信”而行。有了“誠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顧客盈門。

我們每個人都是聽着誠信的故事一路走來,“狼來了”的故事耳熟能詳,“雄日養花”成爲誠實的典範,身邊的誠信更是比比皆是。誠信已成爲時代最響亮的口號。

現在我深深懂得,做人最最重要的就是講誠信,有了誠信,雄日才能被皇帝所寵愛;有了誠信,李嘉誠纔會成爲香港首富;有了誠信,領導人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誠信是一種風格,一種人品,誠信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偉大;正是誠信讓人們成功地去做每一件事,所以說,誠信,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6

第一個故事是:

李白小時候聰明過人,但是也有孩子的心性,讀書時間長了就不肯用功了。有一天,他趁老師不在學堂,就偷偷溜出去玩了。在河邊李白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在用勁地磨一根鐵杵,就上前問到:“老奶奶,你磨杵幹什麼呀?”老奶奶笑呵呵地說:“我這是要把他磨成繡花針啊!”李白吃驚的問道:“這麼粗怎麼能磨成繡花針呢?老奶奶滿懷信心地說:“只要不停地磨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繡花針的!”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學習也是這樣!從此他刻苦學習,學問大有長進。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功夫深,什麼事情都能辦到。

第二個故事是:

華盛頓小時候很勇敢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嶄新嶄新的,小巧鋒利。小華盛頓很高興。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着小斧頭,一手扶着小樹棍,在花園裏玩起了騎馬打仗的遊戲。他的爸爸回家後,看見被砍斷的小樹,非常生氣,因爲這棵櫻桃樹花了很多錢纔買到,是華盛頓的爸爸最喜歡的一棵樹。華盛頓看見爸爸很生氣,心裏雖然很害怕會被處罰,但是還是鼓起勇氣跟爸爸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我只是想試試您送我的斧頭是不是很鋒利。”他的父親看到華盛頓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不但沒處罰他,反而大大稱讚他:“好孩子,你的誠實讓我很欣慰,因爲即使是一萬棵櫻桃樹也比不上一個誠實的孩子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勇敢的承認錯誤說不定就可以獲得別人的原諒,可是一直撒謊的話是會還承諾你自己的!

俗話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所以,我要以這些名人爲榜樣,向他們學習,碰到困難要敢於面對,長大後當一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7

今天,我在小名堂寫作班圖書櫃上拿了一本書看,書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發明留聲機的愛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寫道,愛迪生在調試電話時注意到聲音的強弱與傳話器模板的顫動程度有關,經過多次實驗後,便發明了留聲機。

愛迪生從生活的實踐中發現聲音強弱與顫動程度的關係後,便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既然說話能使模板振動,那這種振動也可以發出原來的聲音。於是,他產生了發明一種留住聲音的機器。在他的努力鑽研下,一種會說話的機器——留聲機問世了,這在當時被譽爲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生活中的一個細節,讓愛迪生萌生了發明留聲機的想法,從這裏可以看出,愛迪生善於觀察和思考,從而激發起創作的興趣,最終發明留聲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生活中用到的許多東西,都是人們仔細觀察並刻苦鑽研的結果。如魯班被長滿了鋒利的齒的一種草割破手指,經過多次試驗後發明了鋸子;瓦特透過煮飯蒸汽頂開鍋蓋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發明和發現,都來源於實際生活,這說明知識都藏在萬物中,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去觀察和思考。正是因爲他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從一些現象總結規律,並想辦法如何利用這些規律,纔有了這些發明和發現。反過來講,如果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不仔細看,不認真想,不動手做,人類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多發明和發現呢?

愛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訴我們,知識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紛繁差異,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議,還有許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解開。

我覺得,我們要向愛迪生學習。學習他這種對萬物充滿好奇的心,對事物的現象多問幾個爲什麼,不怕苦不怕累,不斷探尋知識的海洋。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8

暑假期間,媽媽在圖書館借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讓我看,我一看目錄上名人的名字,就愛不釋手了。這本書列舉了許多中外名人事蹟和成功故事,他們分別具有各種高尚的道德品質:王羲之的刻苦練字、比爾蓋茨的敢於創新、周恩來的胸懷天下......這些故事給予我深刻的啓示和思考。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就十分正義,對軍閥的橫行霸道和世間的不平事,心中憤憤不平。他十分有志氣,當老師問同學爲什麼讀書時,只有他一個人鏗鏘有力的說,要爲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正因爲小時候的遠大志向和正義,周恩來才能成爲人民永遠懷念和銘記的好總理。

祖沖之,偉大的數學家,當他在官場難以立足時,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決定研究數學。祖沖之決定從圓周率開始入手,他用圓內圓外切割正多邊形的方法求圓周率,他的算籌從房裏擺到房外,而且都被汗水浸透的暗紅發亮,經過15年的努力,祖沖之終於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而3.1415926後面的一位數恰好是5,祖沖之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結果十分精確,直到一千多年以後西方國家纔算出來跟祖沖之結果一模一樣的精確值。

這本書中每一個名人的故事都令人深省,且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我知道名人並不是天生就是名人,他們的成功不是輕易得來的,而是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的。他們都有偉大的目標,並具有爲實現目標刻苦向上不畏艱難的堅強品質。

當我讀完這本名人故事,我聯想到自己和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從小嬌生慣養,吃喝不愁,沒事還玩玩手機,上網玩玩遊戲,在看看周恩來、祖沖之他們是多麼的勤奮和努力,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因此我反覆的對自己說:我今後一定要刻苦學習,發奮圖強,在學習和生活中勇往直前,勇攀高峯,做一個像名人們一樣對社會有用,爲人類創造價值的人。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9

今天,我看了《名人故事》。這本書裏面介紹了100個名人,我只說2位名人,他們就是愛因斯坦和愛迪生,先說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有個“毛病”,就是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把它搞清楚,不打破砂鍋問到底決不善罷甘休。愛因斯坦不畏艱難險阻,堅持科學研究,最終取得了勝利。

我舉個例子。愛因斯坦小時候有一次生病了,父親帶着個圓盒子來看望他。小愛因斯坦見了,說:“這麼奇怪的表啊!兩根針連成直線,還顫抖呢!”父親笑着告訴他,這不是表,這是羅盤,指針永遠指着一個方向,那就是北方。

愛因斯坦搖了幾次,發現指針果然指着一個方向,他問:“這指針爲什麼總指着北方呢?”“這是磁針。地球有磁力,是地球的磁力把磁針引向北方的。”父親說。小愛因斯坦又問,磁力在哪裏?父親回答,整個地球都有。小愛因斯坦納悶兒了,腦袋裏出現一些問題:地球上怎麼會有磁力呢?它哪來的勁兒把磁針引向北方?我怎麼看不到?……

父親原想給個羅盤給生病的小愛因斯坦解解悶,卻引發了愛因斯坦的“老毛病”。

我還要介紹的一位名人就是愛迪生。愛迪生小時候很窮,還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 但他勇於嘗試,百折不撓,遇到挫折不退縮,反而迎難而上。

愛迪生小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母親找他,怎麼找也找不到,於是出去找,終於在雞窩找到了他。父親和母親說,你在這裏幹什麼?愛迪生說:“我在孵小雞。”父親說:“你能孵得出小雞?”小愛迪生說:“我一定行!既然母雞能孵,那我也能孵!”

愛迪生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是電燈,在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紀元。你們想想,要是沒有電燈,我們晚上就只能點火來照亮了!而火又那麼不安全!不光不安全,也不方便。

我從這些名人故事裏學到了:只要不怕各種挫折,堅持,就會勝利!我也要什麼事都堅持,因爲失敗是一級級階梯,幫助我們前進!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0

時間過得真快,寒假已經接近尾聲。這個寒假,我用心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作《名人故事》。從書中,我瞭解了很多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故事中的道理也讓我記憶猶新。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墨池的故事裏,王羲之從小不停的練習書法和清洗毛筆硯臺,最終原本清澈見底的池塘竟變成了墨池。他在書法上之所以取得了那麼大的成就,這與他堅持不懈的勤學和苦練是分不開的。所謂熟能生巧,做任何事亦是如此。我們在學習上更應該做到勤勤懇懇,千萬不能心浮氣躁。

另有古人祖沖之,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最早算出圓周率的數學家。祖沖之小時候就對所有的事情都很感興趣,不懂的地方都會拉着他的祖父問個不停,而且對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經過多年的實驗與研究,終於算出了圓周率。他從小就敢想敢問並努力尋找答案,最後纔會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應該多想多問,勇於探索新知識。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向比自己職位低或者學問差的人求學,並不可恥。好學是一種美德,學習上就是在知識海洋裏的不斷尋求和探索,面對學習的困難和疑惑絕對不能敷衍和逃避。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因爲從小媽媽就給我講過。勇敢的司馬光在小朋友掉進水缸裏的時候並沒有嚇呆,而是急中生智拿起大石頭就砸向水缸,救出了小朋友。比起身邊的一羣小朋友,司馬光的沉重冷靜確實值得敬佩。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能慌張,一定要靜下心來想辦法,因爲辦法總比困難多。

讀了這麼多的名人故事,我受益匪淺。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的偉人都是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還有那些勇於挑戰自己,面對困難不畏懼,機智勇敢的小名人們。我們一定要向這些名人學習,將來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1

在世界上,讓人感動的事有很多,即使時光在飛快的流逝,但許多感動的事還深深印在我們永恆的記憶中,伴隨我們的成長。

《名人故事》中有一篇叫《令人討厭的壞學生》的故事,裏面描述了一個男孩上課搞惡作劇讓老師出醜,下課欺負同學,大家都討厭他,男孩就開始逃學,他很想找一個人述說,就寫信給毛主席,毛主席把回信寄到學校裏,學校收到信後對他有了很大的改觀,男孩成績也開始了上升,長大之後成了着名主持人和演員王剛,告訴我們成功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讚揚,而自己也要試着去肯定他人,用心去關心他人,讚美他人,會發現,自己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自我。

我從《名人故事》體會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擁有了更多的勇氣,讓自己在感動中,慢慢地長大,感悟到了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2

《名人故事》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世界上的科學家、數學家、音樂家……的故事,就因爲如此,這本書才成了我的最愛之一。

珍惜時間的魯迅,讓我明白了:時間就像是被海綿吸收的水,只要使勁地擠,總是有的。但如果你根本沒有注意到時間是那麼的寶貴,那麼”海綿裏的水“就會被你白白地浪費掉。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總理,給了我啓示:每個人都要有做一代豪傑的雄心壯志!音樂家貝多芬,讓我知道:音樂是用來去弘揚人類的美德,給那些不幸的人送去快樂和幸福。發明大王愛迪生,讓我明白:要用我的聰明和智慧去發明創造,爲人類造福。聰明的牛頓,讓我知道:要時時刻刻的讀書、學習,這樣纔會前程無量這就是我感悟最深的幾篇故事。

但是,我總不能把眼光放在這一本書上。以後,我要多多讀書,瞭解更多、更有趣的知識。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3

關於古代名人故事,兒子可是沒少讀。不過像手中這套跨度如此悠久,從戰國的孔子到清朝的林則徐這樣一套專門寫給兒童來讀的歷史故事書,我們卻是剛剛得到。

此套書共25本,每個人物單本發行,製作精良,無論是封面還是內面都有精美的插圖與文字相得益彰,由我國民國時期著名的大作家,安徽績溪人章衣萍老爺爺創作。這套書經歷了時光的考驗,如今再版,依然有令兒童閱讀的必要。

孩子們有讀史的必要,衆所周知,兒童時期的閱讀將會奠定兒童一生的閱讀基礎。但讀史是件艱鉅的任務,我們即使是窮盡一生,也不可能將歷史讀盡。但如果能夠碰到足夠精彩的歷史讀物,可能將會爲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至今我仍然讀得家中小時候的讀物稀少,只有幾本舊書,所以如今在心底能夠有深刻記憶的仍然是那時的印象。

孩子需要廣泛的閱讀,有趣的有益的,各種書籍都要接觸,如今這套書就是有益的。本套書透過二十五位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人物,爲孩子們串起時代的一串浪花,那些個閃閃發光的名字,將讓孩子看清時光中,人是如何他物歷史的。也可以讓孩子們在名人故事中看到一種種精神,以他們爲榜樣,爲自己的成長方向點燃一盞盞明燈。

本書中二十五位人物,各個領域均有涉及,文學、思想、道德、戰爭,例如孔子、諸葛亮,王安石、文天祥、朱子、戚繼光等等等等。他們都在歷史的篇章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讓孩子讀他們的故事,就是讓孩子學會從一個人物身上看清時代的印跡。

此套書有些閱讀內容稍爲不符合現在的閱讀習慣,這與作者的年代有關,不過如果稍加仔細,對孩子來說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每個故事對人物的一生都講得比較詳細,也應該算是比較簡略吧,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不薄不厚的一本書,還能接受。我覺得此套書更適合十歲以上的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有了對知識的需求,對於他們的課外知識拓展閱讀很有好處。太小的孩子讀這套書,可能就更需要親子共讀。

而且有個小小的想法,總覺得讀史的孩子很令人敬佩。試想如果一個孩子滿嘴只有明星,豈不是可悲?讀史以明志,其實是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的。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4

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名人。有古代的名人孔子、屈原、司馬遷,有現代的名人楊振寧、鄧小平、華羅庚,有外國名人比爾。蓋茨、貝多芬、愛因斯坦……使我知道這些名人的成名歷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學的孔子》這個故事。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從小失去父親,家境貧寒,他的學問都是透過自修學到的。在那個時代孔子就懂得自學,真了不起!我們也要學會自學。

透過看課外書,電腦上網,參與各種各樣活動,學到更多課外知識。孔子學習過程中碰到種種難題,但是他沒有先生可以請教,他就向各行各業的人學習各種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就是他留給我們的不朽名言。我們遇到疑問也應該虛心向別人請教,還可以查書或上網尋找答案,不要不懂裝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也是孔子對我們的教導。

比爾。蓋茨是美國頭號大富翁,也是世界上財產最多的人。比爾。蓋茨童年時喜歡反覆地沒完沒了地讀他那本《世界圖書百科全書》,這是一本有他身體三分之一重量的書。他想:要是能有個辦法,把這本書壓縮在一個小魔盒裏就好了。後來,這個當時許多人連想都沒想過的事情,比爾。蓋茨卻做到了。只要有火柴盒大小,甚至更小的一塊小芯片,就什麼都能包容了。比爾。蓋茨不但愛學習,還愛動腦筋,敢於大膽想象,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是的,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從想象變爲現實。電視機是人類製造出來的,飛機也是人類製造出來的,人類甚至能登上月球。我們要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十三歲比爾。蓋茨實現了用電腦登上月球,十五歲時他的電腦才能已經遠近聞名,二十一歲就當上了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不僅爲自己創造了財富也爲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本書還介紹了胸懷大志的諸葛亮,中國國歌作曲者聶耳,創作米老鼠的迪斯尼等等,我從這些名人身上學到了許多許多……

小學生名人故事讀後感15

放假後,我利用了兩週的時間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榮膺諾貝爾獎的名人故事》。諾貝爾獎許多人都聽說過,諾貝爾獎是由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創立的。諾貝爾畢生致力於炸藥研究,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學成果,諾貝爾一生獲得了129項專利,積聚了巨大的財富。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簽署了他死後遺留下來所有遺產的遺囑:將全部財產作爲諾貝爾獎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獎給物理、化學、經濟、文學、和平、生理(醫)學六方面對人類文化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獎激勵着許多人,許多人把它定爲自己的終身目標。

在這本書中,記錄着許多榮膺諾貝爾獎的名人。儘管他們中有些人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賦,但是他們當中一些人也資質平平,有些還被老師認爲天生愚鈍,成不了才。但是他們卻成功了,他們推進了人類的進步,成爲了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這是因爲他們有着常人所沒有的精神和品質。在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人,同時他也是俄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在長達60年的生理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液循環生理、消化生理和進階神經活動生理這三個方面。在他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巴甫洛夫對動物生理、心理、神經系統的研究,爲人類醫療健康事業,爲人類思維訓練的培養,爲人類智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1904年,巴甫洛夫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細細品味巴甫洛夫的成功之路,不難發現,巴甫洛夫從小養成的勤思好問、一絲不苟、有始有終的習慣及精神是他成功的關鍵。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透過巴甫洛夫的故事,我知道了只要小的時候養成勤思好問、一絲不苟、有始有終的習慣,就算沒有天賦,也照樣可以成功,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