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讀後感

讀後感8.75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傲慢與偏見》有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讀後感

古今中外,愛情一直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題,多少文人騷客不吝揮墨,描繪過愛情的美好,歌頌過愛情的偉大。縱觀歷史長河,人類的文明史上也不乏關於愛情的文學作品。有先秦“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有北宋“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爲愛情堅貞不渝的付出;有民國“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對浪漫愛情的灑脫。而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更像是一部對當下有深刻指導意義的愛情百科全書。儘管過去了兩百多年,卻依然給人們帶來許多的思考。回到今天,在當下這熙熙攘攘、物慾橫流的世俗生活裏,什麼纔是理想的愛情呢?

對於理想的愛情,不同時期、不同層次、不同追求的人向來有着不同的標準。《詩經》裏講“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小王子》裏說“愛情不是終日彼此對視,而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前行”,而《傲慢與偏見》則給出了這樣的理想狀態:“女方從容活潑,可以把男方陶冶得心境柔和,作風優雅;男方精明通達,閱歷頗深,也一定會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理想的愛情是不同時期、不同人的嚮往,現實卻是所有時期、所有人面臨的問題。當下社會,物質條件成爲了理想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放眼望去,有多少家庭爲厚重的彩禮而苦惱發愁,又有多少人因無房無車而選擇放棄愛情,現實讓愛情必須經受金錢的考驗。正如《傲慢與偏見》中所言:“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傲慢與偏見》開頭第一句直言不諱地講:“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隨着故事的慢慢展開,無形的對比漸漸浮現,貝內特家年收入20xx磅,賓利先生年收入5000磅,達西先生年收入10000磅。這赤裸裸的對比,像極了當下婚戀市場上對於收入三六九等的劃分,更何況在當下,什麼出身階層、學歷房車、一二線城市等硬性條件被擺上檯面,理想的愛情似乎就是透過篩選條件機械得出的最優解。在當代,人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往往羞於涉及金錢、階層等等條件,覺得是玷污了愛情二字,但事實上,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卻往往不可避免地考慮到了這些。

與此同時,人們也很容易掉入愛情浪漫主義的陷阱中去。愛情浪漫主義興起於十八世紀的歐洲,在詩人、哲學家、藝術家的推動下,在小說、電影、電視劇的宣傳下,愛情浪漫主義征服了世界,也同時帶來了一些刻板的教條,添加了許多誇張做作的情感。在此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的愛情更多的是務實的結合。而愛情浪漫主義卻認爲愛情就應該是一見鍾情,靠着感覺,至死不渝,心有靈犀。但事實上,這樣過於理想的愛情卻根本沒有考慮過現實情況。有研究表明一見鍾情更多地源自外貌吸引,所謂靠感覺也往往不盡如人意,現實中的愛情沒有那麼多的至死不渝,心有靈犀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見這虛幻的愛情並不是理想的愛情,只不過是理想的烏托邦罷了。

中國人講恩愛,意思是說兩個人相敬相容、有情有恩有義。西方心理學的愛情三角理論中,激情、親密、承諾是愛情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在現實世界中,理想的愛情並不單單是感性的情感,而是在先天吸引、後天學習、相互配合中形成的。更何況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本就不完美,所謂理想的愛情也同樣帶着不完美。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裏,理想的愛情更多的源自我們的認識和選擇。

《傲慢與偏見》中有五對夫妻,而這五種愛情的結合也基本囊括了大多數愛情。

第一種是貝內特夫婦的結合,這是一種爲傳宗接代的結合。貝內特先生自身學識淵博,卻娶了沒什麼文化的傳統婦女,他時而後悔,如果不是娶了這樣的她,可能精神生活上會有更多的滿足,他也時常感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裏需要一些交流。在當下,這樣的結合也隨處可見,這是傳統婚姻對愛情的認識,認爲愛情就是純粹爲了傳宗接代。

第二種是伊麗莎白閨蜜夏洛特與表哥柯林斯的結合,這是一種爲物質生活的結合。夏洛特是“大齡剩女”,她長得不漂亮,也沒有什麼財產,儘管受過良好教育,但沒有財產的她只有嫁人這一條路,嫁個“經濟適用男”就是婚姻的全部。柯林斯醜態百出、諂媚權貴,三天求了兩次婚,愛情於他更多的是爲了利益。在他們的觀念中,愛情不需要什麼情感,只是功能性的結合,純粹是資源和利益的交易。在當下,這樣的觀念也佔據了不少人的思想,拜金主義也一度甚囂塵上,所謂“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認爲愛情就是爲了過上好的物質生活。

第三種是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與威克姆的結合,這是一種爲情慾的結合。莉迪亞思想單純、天真爛漫,認爲威克姆英俊帥氣、風度翩翩就選擇嫁給他,根本不考慮他的物質基礎和人品。對於威克姆而言,自己本身沒有什麼財產,娶這樣的小姑娘也只是爲了敲詐、獲取好處,他生性浪蕩,結婚後也縱情享樂,利用他的顏值讓女方爲他買單。在當下,許多人對於愛情的認識,僅僅是出於情慾,也因此像威克姆透過自己的顏值躍升階層的人並不少見,所謂嫁個或是娶個有錢人能少奮鬥十年。但也常能聽說有這樣的一類人,男方發家致富娶了漂亮媳婦,卻因女方不會持家而敗家。可見儘管顏值在擇偶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在愛情裏卻起不了過多的作用。這樣的愛情是僅僅出於激情的.,認爲愛情就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情慾。

第四種是伊麗莎白的姐姐簡與賓利先生的結合,這是一種爲性情的結合。簡和賓利先生兩人都是性情寬和之人,待人友好,沒有過多的花心思,也不在意階層的差距。達西先生曾錯誤地認爲簡一家人只是爲了財富、跨越階層而選擇賓利先生,於是拆散他們,但後來在達西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也開始幫助賓利先生去追求簡。在當下,因性情相投、三觀相似而選擇結合的不可勝數,這樣的結合也是我們常說的合適。儘管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差距、會有一些客觀的障礙,但愛情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能夠克服這些困難。這樣的愛情是從性情相近開始的,認爲愛情就是爲了性情相投、相處舒服。

第五種是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結合,這是一種爲精神需求的結合。伊麗莎白伶牙俐齒、思想活躍、不卑不亢、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而達西先生出身高貴、富可敵國、相貌堂堂、知書達理而謙虛恭敬,他是一個渴望深度思想交流、欣賞女性頭腦的人。伊麗莎白曾不畏達西先生姨媽凱瑟琳夫人的強勢和詰難,說“他是個紳士,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門當戶對”。達西先生曾被伊麗莎白誤解,但寫信給伊麗莎白解釋而化解矛盾。兩人經歷許多思想上激烈交鋒,最後達西先生放下傲慢,伊麗莎白放下偏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愛情看似美好,然而這樣的結合卻並不是大多數。男性在擇偶時,往往更傾向於看重女性的容貌和持家,更傾向於易說服、好擺佈的女性,而不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中國古代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俗語,古希臘的歐里庇得斯認爲:“最幸福的還是那種人,他在家裏供養着一個女人,是個不成材的東西,蠢得沒用。我厭惡那聰明的女人,在我的家裏決不允許有這樣的女人,她的手超過女人應當的範圍。那些無能的女人因爲智慧短少,也得免於做出蠢事來了。”而到了近現代,西方首先提倡女士優先,中國在近現代化的道路上也選擇尊重女性,毛主席有言“婦女能頂半邊天”,女性的地位也不斷地提高。但事實上,傳統觀念和男性強控制慾與其社會屬性卻不可避免地左右着當下的擇偶觀。於是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真正出於精神需求的愛情少之又少。這樣的愛情是比較聖潔的,認爲愛情就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不得不說,對於所有人而言,理想的愛情也確實有很多種,而這樣的愛情是否真的理想,也往往取決於自己的需求和選擇。選擇伴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而追尋理想的愛情的道路上卻又往往不會一帆風順。誠然,許多愛情的選擇是無奈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意,許多選擇受限於自己的階層、經濟、相貌、學歷等等客觀條件,但生活無處不困難,而困難難道就會讓我們停下追尋的腳步嗎?

對於個人而言,理想的愛情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人因追尋理想而偉大。對於社會而言,理想的愛情交織着其他的理想,中國古代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交織着想要掙脫封建禮教束縛的理想;西方有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交織着想要擺脫中世紀黑暗的理想。而社會正是因追尋這樣的理想而不斷進步,也是因爲有這樣的追尋理想,我們的社會才形成了今天的這副模樣。理想的愛情是美夢,更是指路燈,它無時不刻地讓我們活得更具幹勁,也無時不刻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儘管追尋理想的愛情的路途上佈滿荊棘,現實又設下重重障礙,但顯然我們不應該放棄。理想是一個人進步的不懈動力,理想的愛情亦是如此,正如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中寫道:“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