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師禮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讀後感1.4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禮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禮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教師禮儀》讀後感1

最近看了學校教師禮儀讀本,共13篇,同時又上網看了有關資料,覺得受益非牽:

教師禮儀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與風度,教師禮儀讀後感劉德忠。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範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着髮式無形中都成爲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在個人形象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基本禮儀和素養?教師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以高素質的內在素養(修養、素質)和外在素養(儀表、儀容)影響、教育學生?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爲人處世的行爲規範,讀後感《教師禮儀讀後感劉德忠》。

擺正位置,以學生爲本。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得誤人子弟。教師不能非議黨和政府、不能蔑視我國憲法和其他法律不能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不能和科學唱對臺戲、不能和我國的法律唱對臺戲、不能做出有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事情。這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規範做法。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寬以待人,以學生爲中心,有自知之明。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爲人師表者,不能信口開河。現代教師禮儀和古代教師禮儀最大的不同是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讓你幹什麼,我管你,我教你。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爲本。

端正態度。寬以待人,要善於包容。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容忍不同的學科有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容忍不同的學校有不同學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偏好和興趣。教師要有適應性和包容性。

《教師禮儀》讀後感2

中國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幫“。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我們”知禮“、”明禮“、”習禮“。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現代社會中,教育是立國之本。中國教育部部長賙濟說:”教育以育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辦學以人才爲本,以教師爲主體。“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的源泉,而且是傳承文明的導師,教書育人的園丁,以身作則的楷模。

”爲人師表“不僅表現在課堂上,而且表現在生活中,表現在無數細節中。學生需要學習知識並不斷更新,學習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傳承文明則更是千秋大業,不可忽視。

在座的各位老師我們都是一名被喻之爲”蠟燭“的人民教師,我們整年整月穿梭在教室和辦公室之間,天天被學生和作業本包圍,面對無數次的考試考評,即使到了寒暑假,也無法歇一歇。繁忙的工作常常讓我們只去關注孩子的進步卻沒有時間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容顏、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學業、自己的修養。這個暑假我們拿到了《教師禮儀》這本書,細細讀來,覺得受益匪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讀了《教師禮儀》一書,首先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師禮儀;懂得了什麼叫做教師素養;教師的形象應該怎樣去注意;教師的語言應該怎樣去運用;教師的裝飾、穿着應該如何搭配較得體;教師的儀表應該注重些什麼;課堂禮儀、校園禮儀應該怎樣執行;辦公室關係應該如何諧調;師生之間的禮儀應該注意什麼;社會交往中要如何注意哪些禮節。每一講都非常生動,讓我聽得很是入迷,也收穫多多。因爲教師禮儀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就在我們身邊繞,它無不讓我們敲響了應該如何塑造自己將更能勝任這神聖的職業的警鐘。

我們教師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一項不斷與人交流交往的工作,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與社會。如果不通人情事故,不懂文明禮儀,周圍的人很難接受你、承認你。一個學生關注他的老師的氣質風度、行爲儀表根本勝過關注老師的文憑;一個家長對一個教師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時候只來自一兩次談話和交往。一個校長或一個教師的修養甚至能改變一個學校或者一羣學生。所以,當我們想讓社會、家長和孩子們知道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好學校,我們的老師是一羣好老師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向他們展示我們良好的教師禮儀。

人們總是把風度翩翩、英俊瀟灑、美麗大方、高貴優雅這樣漂亮的詞用在公關先生和白領麗人身上,而人民教師,卻好象總是樸素的、嚴肅的,板着面孔,苦口婆心和嘮嘮叨叨。師道尊嚴嘛!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既然能塑造學生的靈魂,爲什麼不能塑造我們自己的形象呢?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禮儀,對於學生審美價值的形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爲教師,必須十分關注自身的文明修養,努力以自身文明的語言、行爲和高雅的風度、氣質給學生以示範和影響。透過對《教師禮儀》一書的學習,我認爲:

一、教師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以端莊優美的儀表影響學生

因爲我們是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爲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二、教師要注重教學禮儀,以文明優雅的言行示範學生

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度過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使用文明語言,不僅有助於思維、情緒的完善表達,還能使學生產生美感、親切感,從而增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甚至教學活動中,首先要帶頭使用文明用語,”請“、”謝謝“要掛在嘴邊。在教學方法上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這樣的語言,不僅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更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三、以親切、和藹的態度感染學生

溫和、耐心、尊重學生,這是愛學生的具體表現,也應該是教師必須具有的教育素養。愛學生,就不能只愛成績好的學生,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淺淺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柔柔的動作都是無聲的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於永正老師總會微笑着說:”別急,慢慢來,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行的。“充滿愛心的教師,定能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學生。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一名好教師,他的儀表乃至一句口頭禪,都會成爲學生爭相效仿的對象。我們所從事的行業是陽光下最美的行業,身爲一名小學教師,必須要注重自己的禮儀。因爲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的孩子,老師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是他們的楷模。

這次假期裏對《教師禮儀》一書的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文明禮儀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個人修養、提升學校的品質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不斷地學習更多的禮儀知識,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孩子喜歡的老師,做一名文明禮儀的老師。

《教師禮儀》讀後感3

暑假在新華書店裏看了《教師禮儀》一書,雖然稱不上十分的精彩,卻也能給自己一些啓發。

平時自己也比較注重形象,舉手投足之間也時刻提醒自己是教師的身份。然而讀了這本書後,感覺自己還有不少方面需要提高,真要去照着書上說的做,那我可就要累死了。反過來,如果形成了習慣的話,要做到這些也真不難。就像現在每次接電話時我都會親切的說“你好。”習慣了就沒覺得累。

說到禮儀,是人都要講禮儀,從人類的不斷進化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人是越來越講禮儀,這也是反映出人類的文明進步。那些英國貴族們從小就要專門學習禮儀,當然他們是爲了顯耀自己的身份。記得曾經聽過一個笑話,說一個女孩子剛到歐洲時,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的那些高鼻子藍眼睛都會對着她笑,一開始她還認爲那些人是花癡,又不認識我,對我笑幹嘛呀,後來才知道那是別人對她表示友好,歐洲人在禮儀方面似乎比我們東方人更注重,這不是給我們老祖宗丟臉嗎?我們中國可稱得上文明古國,還有“禮在東方”的美譽呢。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今天,我們也應該開始注重禮儀的培養,使自己能成爲一個溫文爾雅的人,尤其是作爲教師這一特色身份的我們,更應該不斷去完善自己,改變自己。

教師禮儀顧名思義就是作爲教師這一職業所應該具備的禮儀。就像警察、法官、播音員等等職業,都有其特殊的禮儀規範要,所以作爲教師禮儀是在作爲一個社會人應該具備的禮儀素養基礎上,帶上職業身份時所要表現的一些特徵性的禮儀,更確切的說是工作時間的禮儀。工作與生活不同,工作時更多的需要自律、自我剋制、自我約束,因此不管是外表還是語言,都需要符合身份和場所。縱觀目前的狀態,我們會比較忽略這些,有的衣着露、透,有的配飾過多、有的衣衫不整、有的行爲隨意……當我們在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時候,我們是用怎樣的形象去告訴孩子作爲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具備的表現?如果和孩子朝夕相處的老師都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那讓孩子去學誰呢?書本中的道道很多,一時半刻也不會全記住,有些記住了也不一定用得上,但我記住了書中的一句溫馨提示“禮儀無需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贏得陌生人的友善、贏得朋友的關心、贏得同事的尊重。

想我們自己平時看別人時很多時候也是先以貌取人的,對於那些不怎麼注意自己穿着的同志,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我們會覺得他(她)不怎麼樣,對於我們的職業,我們要面對很多孩子家長,家長對我們的接觸是有限的,他們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從我們的穿着和談吐舉止上來的,如果我們穿着等不得體,那麼家長對我們的能力可能就會產生不信任,一旦他們腦海裏對你產生負面印象,要再讓他們改變就很難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平時除了要提高業務能力,適時的抽出點時間來學習學習一下我們教師的禮儀知識是很應該的。

漂亮的容顏,談吐不凡的儀表很容易讓人眼前一亮。我明白:教師的禮儀風貌就像是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孩子會看到美與醜,會隨着競爭任務的快樂而快樂。有了教師這面鏡子,再加上對孩子禮儀風範的養成,我相信,澧幼的文明禮儀將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教師禮儀》讀後感4

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幫的美譽,正是我們炎黃子孫引以爲豪的資本。禮儀,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寶貴遺產之一,是自然和諧的美好結晶,它展示了社會成員的`文明形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既要摒棄傳統禮儀中的繁文縟節,又要把中華禮儀中的精華髮揚光大,並與世界接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禮儀文化,才能適應現代交際的需要。爲了普及現代禮儀,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正昆,曾作了一系列禮儀演講,尤其是在央視“百家講壇”上開設的禮儀講座,深受廣大聽衆的歡迎。

金正昆教授喜歡講一句話:“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講得對不對呢?現代人之間打交道,有時候細節你不注意,就很麻煩。有一個博士生被推薦到一個國家機關去應聘,考試成績都沒得說的,最後去面試,機關一位領導要見他。他卻晚到十分鐘!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爲晚到十分鐘,這個機關不要他了。教養體現於細節中。這個細節使他失去了一個進國家機關的機遇!

禮儀是一套行爲規範,要做出來給人看。有一次,金教授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講給客人上茶的禮儀——一天,他到一個局級單位去,人家請他當一項活動的顧問。局裏的主要領導陪着他。服務生過來上茶,第一杯給了局長,第二杯給了副局長。最後纔給他。領導徵求他的意見,他說:“你們的服務生不懂遊戲規則。招待客人上茶、上酒水。要做到:先客人後主人,先長輩後晚輩,先女人後男人。”

許多禮儀看似繁瑣,其實有規律可循,金教授擅長簡明扼要歸納使人好懂好記。請客時如何確定上座?他說“面門爲上、居中爲上、以右爲上、前排爲上”,他歸納成“四個爲上”,又上口又好記。禮儀規範經金教授“三點”濃縮,短小精悍易記憶,印象鮮明好操作。

在個人形象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基本禮儀和素養?教師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以高素質的內在素養(修養、素質)和外在素養(儀表、儀容)影響、教育學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禮儀的修養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其教育效果,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中傳播人類文明的效果。

教師禮儀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與風度。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範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着髮式無形中都成爲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

教師禮儀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形象禮儀

形象對一個人來說是其綜合素質的最初展示。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地位是崇高的。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們都急於去模仿。因此,教師必須講究美的儀表、美的儀態、美的語言。教師儀表的好壞,對於學生的價值標準、審美標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範和影響作用。爲此,教師的儀表就要符合兩個要求;具有職業美,即衣着、髮式要整潔大方,符合教師形象;還要有風度美,即氣質、舉止穩重端莊,姿態動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師的內在修養。

二、教師的教學禮儀

教師的教學禮儀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教育藝術性、科學性和方法性,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如“愉快教育法”、“美育教育法”、“創造能力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藝術。

三、教師的社交禮儀

教師,作爲社會的一個層面,要和社會打交道,需要懂得基本的社會交往禮儀。教師的社交禮儀主要體現爲教師的日常行爲禮儀舉止和人際交往活動的方式禮儀。如“稱呼禮儀”、“問候致意禮儀”、“握手禮儀”、“登門造訪禮儀”和“接待來訪禮儀”等方面。

透過觀看金教授的“百家講壇”的講座,粗略拜讀金教授撰寫的《教師禮儀》一書,結合我們現代教師的實際,我認爲教師文明禮儀規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參加升旗儀式,自覺按照儀式要求做到嚴肅、規範。

二、在校內講普通話,寫規範字。自覺使用禮貌用語和體態語言,做到語言規範、談吐文雅、舉止端莊。不講粗話、髒話,不用“教師忌語”,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接受學生問候要回禮示意。

三、舉止樸實、自然、合理,衣着整潔、莊重,自然得體。

四、教師不得在教室、會議室等公共場所吸菸或喧譁,不隨地吐痰、亂扔廢物。

五上課不遲到、早退、不拖堂,不隨意中途離開教室處理私事(如會客、接電話等),不在課上訓斥學生;不讓學生站在外面。

六、尊重學生人格,不挖苦、辱罵、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以罰款、驅趕等粗暴手段處罰學生。

七、接待或拜訪家長,做到熱情有禮、謙遜耐心,平易近人。不耍態度,不訓斥學生家長。

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要符合我們教師的身份,更應該作傳承祖國文明表率。

《教師禮儀》讀後感5

假期,透過閱讀《教師禮儀》這本書,明白了很多禮儀道理以及規範的行爲表達方式。對今後自己在行爲舉止、教師的言談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這本書系統的講解了教師禮儀中若干個對教育教學和言傳身教十分重視而我們平時又比較容易忽視得問題,從教師的素養、形象、語言、儀表、交際、細節等各個方面對教師禮儀進行了詮釋,使我對教師禮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知道禮儀的概念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爲方式。

教師在禮儀推廣和普及中,扮演着爲人師表,率先垂範的角色。而我作爲教室真的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對我們的重要性,也由此才發現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些,那麼我們即使不能成爲完美的教師,最起碼也能算得上是一名優雅的教師了。書中談到了很多,在此我選擇部分與大家分享:

一、書中談到優雅的教師用眼睛微笑

面帶笑容的教師會讓學生產生親近感,營造出舒適、寬鬆的課堂氣氛。這種氛圍有助於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也許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善於微笑。那麼微笑是否僅僅侷限在上翹的嘴角呢?不是的。優雅的教師用眼睛微笑。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可以表露出人的內心情感、對事物的反應、心理素質以及人生態度等重要資訊。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用眼神交流,用眼神表達內心的情感。

二、讚揚學生要適時適度並因人而異

任何人都期待他人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並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任何人也都希望自己的短處會被他人忽略或者不被他人發現,尤其擔心他人當衆評論自己的短處。使一個人發揮最大潛力的最好方法是讓其得到肯定和鼓勵。而無數次被否定則會使人失去自信。作者認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儘量將“你寫錯了”等否定句轉變爲“這樣寫……是正確的”等肯定句來與學生交流,從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保持師生雙方的愉悅心情,同時學生也能夠比較快地找到正確的做法。

例如,在課堂上,如果學生髮言有些含混,教師往往會給出指令:“再說一遍。”其實這時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說法:“對不起!老師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事實上,在指令性語言的前面增加道歉式語言,結尾轉變爲商量式的口氣,可以降低指令性語言的對抗性。道歉語讓對方感受到了友善的態度,商量的語氣使對方消除了被命令的想法,一般情況下,對方都會配合接受。

在肯定學生時,最好一邊用語言“對”、“沒錯”、“有道理”等肯定對方,一邊輕輕地點頭。這樣做可以極大地鼓勵學生,這是語言和體態語言綜合運用的好方法。但是讚揚也不能濫用,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讚揚學生要及時,要把握住恰當的時機,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教師要注重教學禮儀

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度過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使用文明語言,不僅有助於思維、情緒的完善表達,還能使學生產生美感、親切感,從而增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教學方法上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愉快教育法”、“美育教育法”、“創造能力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合作學習探索法”等,使課堂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好的教師不僅透過在課堂上講課實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風範,對學生實施教育,透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對學生髮揮影響。因爲“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是教書育人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學生相信的,自己必須堅信不移;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學生面前做到的,在學生不在時也必須做到。因此教師要透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一顆愛生之心。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教師首先具備的品質就是愛學生,教師要用自己博大無私的愛感化學生,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尊重理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其次,還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擡起頭來走路,不輕視“學困生”,一視同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個學生的心田。教師愛生的感情要純真,要深厚,切不可有“煩、難、厭”的情緒,一定要丹心一片,與學生心心相印。我覺得教師應象一隻通體透亮的蠟燭,燃燒自己,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平時,我們都會透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而給予他是怎樣的人的評價,因爲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儀態正是其內心世界的表達。該書作者將禮儀看作情商的外在形式,從外在的儀表細節講到內在的溝通技巧,從學校生活講到公共交際,致力於讓教師的儀表變得更得體、更善於溝通並懂得社交規則,成爲優秀、優雅的教師。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卻在於使世界成爲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平易近人。禮儀是一種習慣養成。瞭解禮儀規則是什麼,與自然地實踐禮儀是兩回事,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我想這本書更適合放在案頭,時刻提醒教師,是否該穿上優雅的禮儀外衣?

作爲教師的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教師具有良好的修養和文明的禮儀對工作有多麼重大的影響。漂亮的容顏,談吐不凡的儀表很容易讓人眼前一亮。我明白:教師的禮儀風貌就像是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學生會看到美與醜,會隨着競爭任務的快樂而快樂。有了教師這面鏡子,再加上對學生禮儀風範的養成,我相信,文明禮儀一定會成爲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教師禮儀》讀後感6

在我沒有閱讀《教師禮儀》這本書前,我一度自認爲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很注重禮儀的人,而且也是做的很好的人。因爲從小,爸爸媽媽就特別注重教我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而且成爲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而當我在書架前看到這本《教師禮儀》時,我當時並沒有覺得,值得花時間去看這本書,來學習禮儀。隨手翻閱了一下,覺得幼兒園正值禮儀教育之時,我就隨隨大流,而且懶得再去挑選別的書籍,就把它借了回去。晚上,在書房裏,兒子玩中國地圖拼圖的時候要我陪伴,於是,我隨手拿起了《教師禮儀》這本書,邊陪兒子邊翻閱起來。這一看,我可是從懶得翻看到讀的津津有味,而且還不時地,練習一下坐、站等禮儀。

《教師禮儀》作者李興國、田亞麗,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的。這本書分爲八個章節,詳細地講述了禮儀知識,包括:有教師的個人形象、教師的服飾、教師的語言、師生關係禮儀、教師與家長溝通禮儀、同事共處禮儀、集會禮儀、社會交往禮儀。在第一章裏,從老師的個人衛生、化妝、站姿、坐姿、走姿到老師的目光、微笑和手勢。不僅描述了該怎麼做,同時,也列舉了一些不恰當的,或則說是禁忌。讓讀者很好地看書來對照自己,學習禮儀。作者特地將教師的語言做爲一大章節來講述。其中,講述到電話禮儀。看完後,使我不僅想到自己接電話,我的第一句話,總是:”喂!你好!“然後再說……,結束來個”再見!“自己覺得很有禮貌呀!其實不然,接電話的禮儀也大有講究:電話鈴聲一響,應該在三聲以內拿起電話,兩聲最佳。接起電話,應說:”你好!“或者”早上好!“就可以了,可用不能說:”喂!“這可不禮貌。也不能直接就說”你是誰?“交談的時候選用清晰、悅耳的語調,選用友善的語氣……

記得,有的老師去蘇州聽課,回來說,那所幼兒園的老師像空姐,坐怎麼樣坐,站怎樣站,園長給她們開會,她們都能面帶微笑,並頻頻點頭等。細想:這些都能反應出:那所幼兒園裏所有的老師,都非常注重禮儀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範,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究禮儀並非是個人生活小節或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現實反映,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高尚的禮儀能改善人們的道德觀念,淨化社會風氣,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禮儀可以使人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爲社會人際交往、處理好各種關係鋪平道路,也爲人們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助一臂之力。

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源泉,而且是傳承文明的導師,教書育人的園丁,以身作則的楷模。學生需要知識並不斷更新,學習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傳承文明則更是千秋大業,不可忽視。禮儀是個人素養的綜合體現。得體的衣着,文雅的舉止,恰當的問候,彬彬有禮的行爲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個人很有禮貌的簡單層次,而是個人才能、自信心、熱情、對生活的熱愛等等積極的心態。從古人言”不學禮,無以立“可以看出:離禮儀有多遠,離成功就有多遠,禮儀更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育人就要講禮儀,從孔夫子開始,禮儀就被列入必修的”六藝“之中了。教師應當成爲講究禮儀的典範,言傳身教,弘揚文明的光榮傳統。俗話說的好:”學高爲師,行正爲範“。作爲一位老師,一位幼兒老師,就更應當學好禮儀,給孩子從小就良好的薰陶。

《教師禮儀》這本書讓我更深地認識禮儀,理解作爲一名老師掌握禮儀的重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本書很值得各位老師花時間去看一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教師禮儀,讓禮儀之花處處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