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十面埋伏讀後感

讀後感2.03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十面埋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面埋伏讀後感

十面埋伏讀後感 篇1

本以爲,我眼前的世界是純白無暇的,未曾想,只是隔着一層紗的距離,卻沉默的,讓我看不懂也聽不清……

——題記

用了整整一個晚上加一箇中午的時間,終於把張平長達5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十面埋伏》給讀到了尾聲。合上了書,我沉默了,竟發現自己的心跟這本書一樣沉。我一直以爲,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和平的、寧靜的,但《十面埋伏》它徹底打破了我這十三年來對現實社會的看法。

我不由得靜默着、思考着。不得不說這是本非常沉重的長篇小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以文章的形式揭露出現實社會中最污穢不堪,鮮爲人知的黑暗的一面。它極大的諷刺着以程隊長、單科長等人在權威與利益之間周旋的噁心嘴臉,以及對羅維民、魏德華等人爲一集體,爲維護正義和國家利益不惜一切反抗惡勢力的讚揚與推崇。

如果沒有剛直不阿的公安廳廳長蘇禹果斷指揮,沒有清正廉明的省委書記肖振邦的全力支援,那麼事情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只要想到此,不禁陷入茫然,不,是可怕,很可怕,倘若上述的設想成爲現實,他們只會像垓下之戰中被四面楚歌圍困的項羽,陷入漢軍的十面埋伏裏,最後只有全軍覆滅的命運。但如果,這些大權在握的人、只要有一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整件事情就足以翻盤,就足已免去許多無辜生命的犧牲。可他們只會討好、獻媚,去奉承那些權位高的人!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高爾基也有一句名言“文學便是人學”。這兩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總也忘不掉,尤其是讀到那些有深刻社會內容和豐富人性內涵的文學作品,更使人不由得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話。這次讀完《十面埋伏》後,這兩句話又不期而至地跳到眼前。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羅維民,他只是一名小小的獄偵員,只是臨時調過來到五中隊代替趙中和負責分管的。就如他的妻子所說的那樣“人家五中隊的事情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只不過是史幫人家值兩天班,能湊合過去就算了。那麼認真對你有什麼好?辦了沒你一點事,辦不好可就是你的事。狗咬耗子白費那吃飽了的心思,撐的.沒幹?如今的事情又難說,萬一捅出個什麼窟窿來,到時候是讓別人堵還是你自個找堵?”事實的確是這樣的。可是羅維民並沒有那樣做,並沒有只考慮到自己個人的利益,而往更深層次的想,他想到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十面埋伏”這個詞本是論述一個關於劉邦和項羽的故事。而對於張平的這部《十面埋伏》的作品,十面埋伏又在哪兒呢?在我理解裏,是監獄中的官官相護,亦是職場上的爾虞我詐。

我相信,當那些久居權威而被利益矇蔽了雙眼的人,看到了這部小說之後,會淨化他們每個人的心靈。

十面埋伏讀後感 篇2

作者張平在《十面埋伏》後記中寫道:“面對着國家的改革開放,人民的艱苦卓絕;面對着泥沙俱下,人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一個有良知的作家,首先想到的也只能是責任,其次纔可能是別的什麼……我想我不會放棄自己的這種選擇,至少眼前還不會放棄。即使自己身陷雷區,遭遇十面埋伏,那也九死而不悔。”這是對本書經典的總結。讀後有些感悟:

首先該書通篇情節緊湊,讓人不忍釋卷,從偵查員羅維民偶然介入王國炎的訊問開始,猶如在觀看電視連續劇一般,不自覺而深入其中。

書中揚正氣。正面人物夾縫中出場,令人唏噓感動。劇中的正面人物發現腐敗線索後緊追不捨,但阻力非常之大,似乎難以推進。但在山重水複中總有普通人物挺身而出,維護正義,不怕犧牲,雖是文學作品,但仍令我感動。這些人是中國的脊樑,正是由於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堅守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使得我們感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滿希望。

在道德、權利、金錢方面有更深的解讀。在“天理與人慾”的交戰中,道德與金錢的選擇變得複雜起來,但不違法而取錢,是正常人的理性選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暴力的原始積累似乎不可原諒。因爲他們觸犯了法律,傷害了公民的切身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對權力的原始積累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態度,當公權嚴重損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時,人們也會團結起來發出吼聲。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限制是大勢所趨,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