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父親》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23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村長父親文忠玉》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讀後感範文

《父親》讀後感1

寒假裏,我讀了《父親》這篇文章。文中講的是一位即將逝去的老人躺在醫院裏,終於見到了遠方的兒子,我心中是何等的安慰。老人和軍人一直在醫院中互相傳遞着希望與力量,父子之情是深似海洋啊!我都感動得流淚了。可是當老人離開人世後,軍人卻從容地說老人不是他的父親!我詫異萬分:一直坐在病牀邊悉心照料老人的軍人,不是老人真正的兒子!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老人在臨死前軍人充當了他的兒子。這位軍人是多麼善良,他的品格是多麼高尚啊!

然而,生活中也有象這位軍人一樣,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也很多。在1996年的泰國,有一位婦女,一天她去收廢品,不小心被根鐵棍砸傷,昏倒在鄉間小路上,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玩耍時看見了她,小男孩看着頭破血流的婦女,果斷地背起她,一步一步走到鄉村醫院,他對護士說:“護士小姐,請救救她……”說着,便疲憊地躺在了地上……事後,護士問小男孩:“她是你的母親嗎?”男孩說:“不,我不認識她。”這位男孩的事蹟在泰國傳開了,不少人稱讚小男孩樂於助人。沒錯,男孩和軍人都有着一顆善良的心。

軍人如此,孩子也如此,他們都有着美好的心靈,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幫助人,他們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路過十字路口,遠遠地看見一位老人吃力地拉着裝滿貨物的板車上坡,突然,顛簸中的貨物翻倒了,板車一咕嚕滑了下去,老人也摔倒在地上,我連忙跑過去,扶起老人,幫他裝好貨物,又拉着板車把老人送到了家,老人感激不盡,誇我是雷鋒式的好少年,我心裏頓時像吃了蜜一樣甜。

一個人心裏想着別人,總能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並有愛心真情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願給別人付出真情與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爲幸福總是偏愛那些勇於奉獻,熱愛生活的善良的人。

“人間真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個春天,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願生活中處處開滿真、美、善的鮮花!

《父親》讀後感2

最近真是心煩意亂啊!“知道”和“理解”是兩回事。我早就知道“人生煩惱的大部分源自不知足”,可直到現在才理解。本來已經很好的生活偏偏又想追求些別的、更高的`、更好的,於是一地雞毛。讀了樑曉聲的《父親》讓我的心情又復平靜。這本書收錄了樑曉聲多篇短文作品,書中的文字記錄的是普通人的命運,他們是我們身旁的環衛工、門衛大爺、建築工人,字裏行間是悲天憫人的氣質。有時覺得他太善良了、有時又覺得他太矯情了,但看他的文字總感覺很真實,他寫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在《愛讀的人們》中樑曉聲寫到:讀,是一種幸福。恰逢昨天是國際幸福日,我想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們卻越發感受不到幸福,非要弄個“幸福日”出來提醒一下——你是幸福的!可是不管用,我的煩心事沒有減少,突兀地幸福日絲毫不能增加我的幸福感。世界是如此豐富,生活節奏愈發迅捷,人要求從每天的時間裏分割出多種多樣的愉悅時光,這是人的合理需求。而讀書能暫時讓人從紛繁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一個讀書的人,頭腦中別無他念,心跳和血液是平緩的,精神是專注的,表情是肅穆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書卷氣”,所以愛讀書的人在讀書時是特別容易就能感到幸福的。

在《我與文學》中作者寫了對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的看法,同時又饒有興致的介紹了多篇文學名著的開篇之語,記得前些天看網上一篇文章專門整理了名著的第一句話並分別做以評論,原來是和樑曉聲學的呀。

最後是本書的點睛之篇——《父親》。作者開篇寫道:關於父親,我寫下這篇忠實的文字,爲一個由農民成爲工人階級者“樹碑立傳”, 也爲一個兒子儲存將來獻給兒子的記憶…… 似乎每個人都有一位嚴厲的父親,樑曉聲也不例外: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可沒有人否認父親對一個家庭所做的貢獻,他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是家裏說一不二的權威,更是家族精神的傳承!我們自幼得其庇護,成年後更是自動遵從他的精神。每個人對這位嚴厲的父親必定又愛又敬,即便成年後意見相駁,矛盾衝突不斷,可心底裏那份愛必定越沉越深。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永恆的燈塔,在自己左右爲難、躊躇不前時總能想起父親說過的話、辦過的事,從而朝着燈塔的方向駛入正確的航線。

讀了此書讓我更加喜愛樑曉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