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讀者》有感(精選29篇)

讀後感7.96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讀者》有感(精選2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讀者》有感 篇1

《讀者》是本雜誌,其中的文章包羅萬象,也包羅了許多真正的道理和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寬容。

就好像讀了《大地的耳朵》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不可以以貌取人。讀了《打翻了的油燈》讓我知道了是生活中仔細觀察,鑄造“乾洗大王”喬利·貝朗。讀了《狼的另一面》之後,知道了狼與狼之間也有着愛,而狼們沒有人們那麼貪婪,他們只是捕殺可以供他們吃飽食物而已,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能讓我們比狼還貪心。讀了《孩子的魚》以後,我知道了要多讓孩子自食其力,不要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朵!

其中還有好多文章,他教給我時間的珍貴和友誼的重要,而有時候,我又覺得它就是一位知心朋友,也是一位深不可測,知識淵博的老師,他教給了我許多人生道理。

讀了這本雜誌後,我覺得心胸開闊了許多,眼光放遠了,懂得更多了。

讀《讀者》有感 篇2

今天除了讀《看見》外,還翻了翻《讀者》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明天,明天》是俄國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文章是這樣的,度過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那麼空虛,那麼懶散,那麼毫無價值!它給自己留下的痕跡是多麼少!這些一點鐘又一點鐘消逝了的時間,又是多麼沒有意義,多麼糊里糊塗啊!

然而,人卻要生存下去;他珍惜生命,他把希望寄託在生命,寄託在自己,寄託在未來上面……噢,他期待着將來什麼樣的幸福呀!

可是,他爲什麼沒想,其它後來的日子,將不會同剛剛過去的這一天相似呢?

他就是沒有料想到這一點。他向來不愛思索——他這做得很好。“啊,明天,明天!”他安慰着自己,一直到這個“明天”把他送入墳墓。

好啦——一旦在墳墓裏——你就不得不停止思索了。

這篇文章警示我們,要珍惜今天,不能把事情拖到明天,人這一生沒有都少個明天讓你去數。

讀《讀者》有感 篇3

《寄小讀者》是冰心奶奶寫給自己的小讀者的信,這個暑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用心去看。下面就是我的讀後感。

冰心奶奶主要圍繞了三個項目來寫,分別是:報效祖國、瞭解友誼、報答父母親這三個項目。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又是我的故鄉,我從小到大都在祖國的懷抱裏。不報效祖國怎麼能行呢?所以,我長大一定要報效祖國,爲祖國爭光,我還要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朋友是不分國籍、不限年齡、不拘性別的,只要理想相同、興趣相近、情感相恰、意氣相投的人,都可以很堅固地聯結在一起。”這是冰心奶奶的一句關於友誼的名言。友誼是人生的調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藥,友誼多麼寶貴!不過友誼可不是那種“哥們兒義氣”,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友誼。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友誼,他的日子該是多麼難過呀!父母是生我養我的人,如果不孝敬父母,那你的良心上會有一生前所未有的痛苦。有一天,我算了算一年我平均需要花多少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12000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長大了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親。

我感謝冰心奶奶給我這麼多啓發,我以後一定按上面的去做。

讀《讀者》有感 篇4

在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叫《寄小讀者》的書。相信大家對這本書應該不陌生,對了!其實這就是冰心寫的一篇十分有名的書。

書中的內容只要看一下書名就可以知道了,就是把冰心從小到大的生活用寫信的格式給我們看。這本書記錄了冰心一生中發生的種種事情,如走在意大利的京城——羅馬、意大利西海岸的那坡裏城、冰心那慈祥的母親去世等等。

然而,就是這麼多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我們親愛的祖國,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從一開始的腐敗到現在的國泰民安,都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是幸福的,有多少美好的日子等着我們來過,更有多少偉大的事業等着我們去做啊!

外面的世界是廣闊的,哪兒有美麗的鮮花、挺拔的大樹、強大的部隊所以,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應該勇敢得去面對每一個困難,心中還得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長大以後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讀《讀者》有感 篇5

冰心是少年兒童文學作家,今年暑假,我也閱讀了一本她寫的書。這本書與別的書不太一樣,它是由散文,詩歌,小說等聚集在一塊兒組成的。因爲每一篇的篇幅都不是很長,所以我很愛讀。也因此,漸漸地我發現了冰心奶奶寫的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愛。她愛藍天大海,愛河流山川,愛花草樹木……更愛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因爲在她的眼裏除了宇宙,孩子就是最美好的。在她的文章中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自然,在她的世界中處處都有愛的身影。

“母親啊,你的頭髮披在你的肩上,這是你賦予我的萬縷柔絲”這首小詩雖不長但卻歌頌了母愛。父母生下了我們,培育我們,照顧我們,教導我們,我們每一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愛我們,關心我們。在我們順利時,給我們忠告;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我們幫助;在我們失敗時,給我們鼓勵;就在我們快樂的時候,他們比我們還開心;我們哭泣時,他們比我們還要傷心;我們生病時,他們比我們着急,會放下一切來照顧我們。

讀《讀者》有感 篇6

記得作家冰心曾說過這麼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提高修養、受用不盡。我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書就是冰心奶奶的散文集《寄小讀者》。這是一盞陪伴我成長的“小桔燈”,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買來放在了我的枕邊。

《寄小讀者》是冰心奶奶特意寫給少年兒童的,書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精彩的詩篇以及優美的語言。我最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只是覺得有趣易懂,書中的故事讓我快樂滿足。可是爸爸說,一本好書要讀好多次,每次都會不一樣。真的嗎?我又接着讀了下去,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我長大了,我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在每一篇通訊中流露於字裏行間的情感。當寫到悲傷之事時,字句裏溢滿了淒涼婉轉的氣氛——“我拼着受她一場責備,好減除我些痛苦”。當寫到歡樂之事時,筆調又喜慶清新——“……如同坐在舞臺前面,電燈熄滅的一剎那頃,我滿懷快樂地在等待,等待這幕布一開,臺上現出神話般五彩輝煌的仙境……”。當寫到令人擔憂的事時,語氣則是凝重雋永的……她的那隻多彩的筆,把我帶進了一個又一個奇妙的世界,讓我的情感隨之起伏。

我繼續一遍又一遍的讀着,我似乎聽到冰心奶奶用她慈祥的聲音給我講着一件件動聽的故事。當她周遊各國,思念故鄉,思念母親的時候,她告訴我母愛是什麼樣的——“只有普天下母親的愛,或隱或顯,或出或沒,不論你用斗量,用尺量,或用心靈的度量衡來推測;我的母親對於我。你的母親對於你,她的和他的母親對於她和他;她們的愛是一般的長闊高深,分毫都不差減。”這讓我感動流淚,而使我更愛自己的母親。她還告訴我怎麼去關愛他人——“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願我心如水,處處相平。我願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麗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侷促羞澀,博愛的極端,翻成淡漠。”我們每個人都要用愛心和別人相處,包容別人。

我跟着冰心奶奶的腳步來到新中國——我繼續讀着《再寄小讀者》。我彷彿看到冰心奶奶在十三陵水庫工地上勞動着,建設我們的祖國,“在這萬馬奔騰的勞動幹勁裏,我也能盡到自己微薄的一分,使我慚愧而又喜悅。”在她那雋麗優美的語言當中,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她對祖國母親深深的愛,更體會到她對祖國美好未來的信念和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有這樣地熱愛祖國的人民的國家,是不會永遠沉淪的”、“這隻要你們好好聽黨的話,從小立下雄心大志,刻苦學習,敢想,敢說,敢做,那二十一世紀的祖國和世界,將是更燦爛輝煌的新天地。”……每每讀到這些地方時,我的心就總會受到強烈的震撼,讓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復興中華。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周總理的理想:“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讓我也樹立了同樣的目標。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更堅定了我的理想,我們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一百年多年前受盡屈辱和欺凌,那時候的中國大地上,坐着汽車馬車的,是耀武揚威的洋人和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開車拉車的卻是飢腸轆轆的勞動人民。冰心奶奶那一代人流血流汗,歷經千辛萬難建立了新中國,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的重任落在我們肩上了,就像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希望的那樣:“挑起一擔,高山去一半;挑起兩擔,高山變平川”。我要堅定“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僅是我的理想,更是十三億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我也要向冰心奶奶那樣,現在刻苦學習,長大後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建設我們的祖國,到那時,我也會寫我自己的《寄小讀者》,驕傲的講述我們的人生感悟和我們建設祖國的歷程!

讀《讀者》有感 篇7

冰心在她的《再寄小讀者 通訊二》裏說:我在去年的一個春夜裏,和父母對坐在圓桌邊吃果點,談話。這時,一隻小老鼠在地上吃餅屑,還一邊看着我。我用手中的書把它蓋上了。這時,小狗跑了出來,擒了它,它在小狗口中掙扎了一下,微弱的叫了幾聲,就沒了聲息。後來,冰心遷悔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想到了很多。

首先,現在很多人爲了賺錢。連珍稀動物都不惜獵殺,獲取它們的皮毛,獲取它們的肉。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引起大自然的震怒的。

其次,有的時候我們家裏有些小飛蟲,小蛾子之類的東西,大家一般都會將其拍死,我覺得沒有必要。這些小生命並沒有給我們造成任何損失,何必要打死它們呢?最多隻是看着不順眼罷了,你能在路上看個人不順眼就打他嗎?

讓每個人都對這個世界多一份愛心吧!

讀《讀者》有感 篇8

冰心奶奶是我國著名女作家,我非常愛讀她的作品,《再寄小讀者》一文我讀得特別仔細。從“再寄小讀者”這個題目看,冰心奶奶已不止一次給我們小朋友寫過信了。她這樣關心我們下一代,實在使我感動。我讀了以後,歸納一下,主要有下面幾點體會。其一,冰心奶奶詢問我們在暑假裏有沒有參加過有意義的活動,或做過其他有意義的事。我一下子想到了夏令營。

那是一次認識大自然的夏令營,我們標本組來到了公園的草地上,捉小昆蟲作標本。有些同學捉到了樣子古怪的蟲子.嚇得“吐哇”大叫,有些同學捉蟲子時用力過猛,把捕蟲襲的竹竿也壓斷了,還有些同學因爲害怕,捉到的蟲子不是受傷,就是已經死了,多麼有趣呀!正如冰心奶奶希望的那樣,我把這些有意義的活動都寫在了日記上了。其二,冰心奶奶詢問我們寫作時有沒方閒難。對這點,我是很有體會的。比如上而說到的哪次夏令竹結束後,我寫了一篇日記,卻怎麼也寫不出活動時的樂趣‘,而同宿舍的張青卻寫得極生動有趣。

她從那天的天氣寫起,把活動的經過,活動中的歡樂情景,以至營員們的言語、動作神情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讀了以後,彷彿又回列了夏令營那快樂的日子裏,從中一也找到了自己作文‘的差距。其三,冰心奶奶用帶兩個小朋友參觀動物園後各自寫日記的例子,來指出如何才能提高寫作能力的道理我應該多觀察、多動腦、多練筆,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她還講了學好語文的好處,這些對我都很有啓發。我一向比較喜歡語文,並養成了愛看課外書和愛寫作文的習慣。今後我要更好地按照冰心奶奶的教導去做,努力把語文學得更好。

讀《讀者》有感 篇9

暑假期間,我讀了冰心的《寄小讀者》,這本書讓我深切體會到了冰心永恆的愛。

《寄小讀者》一共有二十九篇通訊,其中三分之二是冰心赴美留學期間寫成的,是她寫給讀者、母親和弟弟的信,講述了她在美國時的所見所聞,也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

最令我難忘的是《通訊二》:“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明亮的小眼睛。”從冰心的文字裏,我看到了一隻同樣的小鼠。它的眼睛多麼善良,它的耳朵多麼俏皮!它的皮毛摸在手上的感覺一定很好。通常我們見到鼠時都會因爲它偷吃人類的糧食而心生厭惡和嫌棄之情,可是這隻小鼠還那麼小,它只是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生命。我們每天又不經意地誤傷了多少生命?在走路時,螞蟻被我們踩扁;在淘米時,米蟲被我們衝涮;在看書時,書蟲被我們壓垮。“我沒有換衣服,只倚着牀沿,伏在枕上,在這種狀態之下,靜默了有十五分鐘——我至終流下淚來。”那隻小鼠的生命已經隕落,我們難以面對它,更不能向它道歉。因爲小鼠脆弱的生命已經消逝在了地球上。冰心對一切生命的愛護令我感動。

在《山中雜記七》裏,冰心提到她愛海。“只有在海上的時候,才覺得天空闊遠到了儘量處。”“從天邊微波粼粼的直捲到岸邊,觸着崖石,更欣然的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冰心愛海的無垠,海的活躍。和她寬廣的胸懷、博大的愛是相同的。

愛是生活的金鑰匙。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之愛;感謝朋友給我們友愛;感謝師長給我們師愛。冰心老人雖然已離開我們,但她留給我們的卻是永恆的愛。

讀《讀者》有感 篇10

我在寒假裏讀了冰心奶奶的寫的一本書,《寄小讀者》。讀着讀着,心中竟有一絲絲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那女兒不住地撒嬌,要湯要水。母親面目藹然,和她談話的態度,似愛憐,又似斥責。這不禁讓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親,臨風偷灑了幾滴淚。回憶起臨行時,姨母問她捨得母親麼?她從容一笑,回答:“那怎麼捨不得?日子那麼短,那邊還有人照應。”可其實內心捨不得母親,更捨不得母親對自己的愛。

讀着讀着,我的眼睛溼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真是母子情深。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永恆不變的,是溫和的、是細碎的。然而也正是這種愛時刻圍繞着我們,又是太細小了,使我們並不珍惜,有時甚至感到厭煩。記得今年寒假期間,媽媽叮囑我,別穿着襪子在地板上走,會凍着的,可是我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照樣我行我素,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有一天,我忽然感覺頭疼,流鼻涕,原來是感冒了,我媽媽又是量體溫,又是衝藥,看着媽媽忙碌的身影,我很後悔,沒聽媽媽的話,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溫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用自己的愛裝點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讀《讀者》有感 篇11

讀《開端正確:幫助幼兒成爲閱讀者》這篇文章後,我覺得有點說得非常正確:“開展分享閱讀活動,成人和幼兒一起閱讀。在與幼兒共讀的過程中,成人可以幫助幼兒認識書上的文字與口頭語言的對應關係,並作認讀文字的初步嘗試。”我認爲成人和幼兒的閱讀確實很重要,但幼兒和幼兒之間的分享閱讀更爲重要。

我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注重,我們班級就開展了“好書拿出來大家換着看”的圖書互借活動,具體做法是:讓幼兒從家裏帶幾本閒置的圖書放到班級書架上,再請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圖書到老師那裏登記、借閱,帶到家裏和爸爸媽媽一起看。規定每週二、三爲還書、借書日,同時還要求幼兒要愛護別人的圖書,損壞了要賠償。在幼兒還書時,我們會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講一講書中精彩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幼兒的膽量,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開展一年來,效果顯著。家長們反映:“孩子的閱讀習慣好了,回家更喜歡看書了,而且不用經常給孩子買書,卻能讓孩子看到很多的書。”另外自從圖書互借活動開始,班級圖書角里經常門庭若市,光顧的人越來越多了。透過這樣的活動,不但提高了圖書的利用率,培養了幼兒的閱讀習慣,無形中還加強了幼兒的分享意識。

爲了檢驗每個孩子的閱讀情況,我們還製作了閱讀卡,卡上設定了幾個小問題,請家長根據孩子的回答幫助填寫閱讀卡:

1、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

2、你和誰一起讀這本書的?

3、讀完這個故事後,你有什麼感想?

4、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

5、請你續編故事。

這樣的借書活動在分享中發展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友誼!

讀《讀者》有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三寄小讀者》這本書。這本書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寫的,此書記錄下了冰心奶奶寫給她的家人和我們這些小朋友們的信,也記錄下了一點點冰心奶奶的家人寫給冰心的信。信中的冰心,有時是一個膽小、害怕生人的寶寶;有時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有時是一個勇敢又有自信的大姐姐;有時是一名嚴厲的人民教師

每每讀到冰心生病卻還要讀書,還給我們寫信時,我都會想:“她是多麼熱愛學習呀!”此時,我就會生自己的氣,因爲我不喜歡看課本,卻喜歡課外書,不認真學習。看了《三寄小讀者》之後,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連病人都比不過了呢!”

在冰心奶奶的書中,冰心奶奶和我好像兩個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在冰心奶奶的信中,我覺得冰心奶奶好像是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小女孩。其實她只不過用小孩子的口吻把話給說出來了,讓人們都可以在冰心奶奶的文章中看到自己的童年。

讀《讀者》有感 篇13

我是一個讀者的忠實讀者,從去年的11月起之至今,我已經看了2年的讀者,爲此,我想發表一些我的看法。

讀者是一本很不錯的雜誌,它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增加了我對閱讀的興趣,讓我從一個不愛學習,閱讀的小女孩到手不離卷的中學生,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到懂得人世間情感滄桑的少女。是《讀者》陪我走過了春夏秋冬,是讀者讓我的作文水平一次次提高,在這,我要忠心的感謝讀者。

我英語不好,曾經有幾次我都想放棄,直到我看到讀者的一篇文章—一爲老伯年歲已高,卻爲了兒女乘飛機,渴了,向飯店要水,餓了,隨便吃一點,自己的兒子在國外唸書,這次,是想爲兒子送土豆。

父愛多麼偉大!想到這,不禁爲自己想放棄而羞愧,想到這,不禁爲自己的不用功而羞愧。於是,我抹掉眼淚,打起精神,翻開英語書,繼續認真學習。終於,我在小學畢業時考了94分,我再一掉下了眼淚。

讀《讀者》有感 篇14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題記

寒假剛開始,我便得到了一本沉甸甸的《讀者》,久聞《讀者》大名,如今一見,更是親身領略了它的風采。《讀者》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書,我身邊的老師,同學,甚至是我年邁的爺爺都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原本我以爲,不過是一本書罷了,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愛看呢?當我開始讀了這神奇的書,才明白爲什麼這小小的《讀者》如此地受歡迎。

《讀者》的確是一本好書,是一本純粹的書,它涉及的知識面極廣:歷史,軍事,人文......應有盡有。一本《讀者》如同一本電子書。透過閱讀《讀者》中那些優美的文字和圖畫,極大地豐富了自我,從中得到了尊重,領悟,撫慰的人生滿足;透過閱讀《讀者》那充滿愛的文字,幫助我克服偏見和狹隘,學會誠信,包容他人;透過閱讀《讀者》,使我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富有智慧和技巧;透過閱讀《讀者》,使我自覺地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遠離世俗的假醜惡。

原本我認爲,如今已是21世紀,是一個讓閱讀已經變得可有可無的時代,但是《讀者》的出現,卻讓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讀者》中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使我會情不自禁地看下去,是《讀者》,讓閱讀成爲了我的一種習慣,是《讀者》,讓我明白了無論何時何地,閱讀都必不可少,它仍然是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

雖然我只是《讀者》的初識者,但我和《讀者》卻像認識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樣。我早已被它深深吸引,早已不自覺地愛上了這本書,《讀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人性之美和人生哲理。閱讀《讀者》,甚至可以帶給我快樂,幸福以及滿足之感。

讀《讀者》有感 篇15

剛放寒假,我變坐在書桌旁翻閱起了新買的一本《讀者》,其中一篇《觸摸一個流浪百年的靈魂》令我十分感動。

定遠,這個名字也許在同學們的眼裏是很陌生的,但正是這定遠艦,曾經在東亞輝煌一時。望着定遠館,就不由得讓人想起那段慘痛的歷史。

在1894年,日本和清朝政府在鴨綠江口大東溝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最後終因李鴻章和慈禧太后當權,自動放棄了制海權而全軍覆沒,定遠艦雖英勇戰鬥但已無法挽回敗局,最後劉步蟾自盡,令部下將定遠艦炸燬。

轉眼兩年過去,日本香川縣知事小野隆介收集了一些定遠艦的殘骸,建造了一座頗有歷史滄桑的建築——定遠館。定遠館內處處都充滿了定遠艦的氣息:那廊下的支撐樑,是定遠艦的兩根桅杆;那屋檐下的一排鐵鉤,是定遠艦的吊艇鉤;那房間的側壁,是定遠艦的鋼板……一個個歷史的遺物,觸目驚心,甲午戰爭時的一個個鏡頭彷彿已浮現在了眼前。

而現在,定遠,已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去。我們這一代,有幾個人知道這個悲壯的故事?定遠,不該只成爲一個小小的字眼,而應該成爲中國人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像定遠一樣不畏艱險,揚帆遠航!

讓我們去了解定遠,瞭解那一個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故事。

定遠,不曾沉沒……

讀《讀者》有感 篇16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中記敘了一位偉大的母親透過自己的行爲教育孩子: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道理。以《滴水恩與寸草心》爲題不僅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更是從滴水恩寸草心這六個簡單的字表現出了作者對施恩於他的人從不忘記,想要對疼愛他的慈母回報以更多的愛的思想感情。

從“是啊,母親是個好人,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甚至誰對她的兒子有滴水之恩,都恨不得涌泉相報。往事如煙,卻歷歷在目。”作者對母親的短短的評價中我讀出了作者對母親的愛,這個片段雖然很短但是從“歷歷在目”詞語更是可以看出作者對母親對他付出的一切都不能忘懷。

從“記得大學同學對我的評價是:重感情,講義氣,不欠人情。是的,我不欠誰的人情,那是因爲並不富裕的老父老母都幫我還了。吃別人一個蘋果也要感動半天的我卻從沒給母親買過一件衣服!突然覺得心如刀絞,彷彿要絞出我西裝下的虛僞。”這個片段中我讀出了貧窮的父母對作者那深深的愛意,他們寧願自己日子過的苦一點,也不願苦了作者、不願讓作者欠別人情。特別是大學同學對我的評價“重感情,講義氣,不欠人情。 ”這十幾個字中更是從側面烘托了父母對作者無私的愛!

而從“等一下。媽媽,我愛你。”這個語言描寫中更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愛,雖然母親的回答是“這個話是以後對你老婆講的,快收回去留起來。”但是我想母親當時一定感動極了,母親心裏一定在說:“孩子我也愛你!”

這是一篇算不上文學經典的文章,但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對有恩於我的人要有回報永不忘記;讀懂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私是我們永遠回報不完的,他們給了我生命教我學說話、教我學走路。現在我要修改一句文中的話給我的父母:“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讀《讀者》有感 篇17

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欄杆,這根欄杆的名字叫貧窮,飢餓,災難,或者生活中的其他種種不如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它當成一根欄杆來跳,只要跳過去,你就成功了。

別讓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是要讓它成爲你的動力

父母不會站在原地等你。

因爲時鐘的滴答聲而睡不着,這是一個缺乏安定感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睡着,而不在乎時鐘的聲音,就等於與它合二爲一,變爲一體了。

當我們爲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唯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兩手空空的時候,我們因爲不怕失去,無畏的進取着,而一旦我們獲得了某些果子,就變得怕失去,於是在享受安逸中變得慵懶,並漸漸失去創新的勇氣。以至於,當安逸漸漸成爲雞肋,我們就會陷入食之無味,棄之難捨的尷尬境地。生活的意義不應該是對安逸的享受,而應該是,充滿快樂,每一天都能燃燒着生命的激情。

當安逸成爲雞肋,捨棄安逸不只是勇氣,更是一種睿智。

讀《讀者》有感 篇18

今天我讀了《讀者》,有一篇文章叫《我是北大窮學生》,說的是一個農村學生考上北大成就的故事。我給深深地打動了。

在他1999年的高考中,他成了縣裏的文科狀元,他既高興,但又擔憂。接着被北大中文系錄取;他和自己的父親在火車上整整擠了16個小時。

他讀大二時,是靠每天的課餘時間給別人家的孩子當家教,再加上父親臨走前給他的僅有的三百塊錢來度過這個學期的。

他讀到了大三時,一位央視的編導來中文系學生宿舍照兼職,他當時是班委,給這個編導介紹了幾位學生,但是都不滿意,就讓他去試試。那是正好是北京在下大雪,所以是晚上的12點纔到的。接下來,他就開始在幾個欄目做文案。過了一久,他的寫作水平就越來越高,現在還可以爲妹妹交學費和生活費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讀懂了這個大學生身上有一種堅韌和力量,一個人不會因爲貧窮讓自己止步不前。透過他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有了屬於自己事業的一篇藍天。

讀《讀者》有感 篇19

當我買回一本《讀者》,我都會品味着“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不可缺少的,《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道理,讓你不容易忘記。

請耐心地聽我把這個故事講一遍。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禁不住說:“一隻小小的螞蟻,這樣執着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第二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也禁不住說:“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

一隻小小的螞蟻途徑了7次失敗都還不放棄,而讓現在的我們呢?也許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會讓我們放棄了以及整個人生,就比如一些高考失敗的高中生吧!這是多麼令人可悲的事啊。如果高考失敗換做故事裏的兩個人的話,我相信他們絕對不會選擇對人生放棄的,要麼就去重考,要麼就找工作,就從低層慢慢做起,再苦再累也會忍着。

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要心中有盞不滅的燈,生活就會展開新的出路和生機。

讀《讀者》有感 篇20

又是一本薄薄地《讀者》看完了,還沉浸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或一個個哲理故事當中。不知不覺,《讀者》已經陪伴我十多年了,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讀者》的,只記得第一次看他就喜歡上了他,在以後的歲月當中他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開心或失落的夜晚。

我喜歡《讀者》中的每一篇故事,他雖然沒有其他雜誌的那種華麗或雜亂無章,顯得那麼樸實無華,平易近人,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書中的自己。教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在困難中怎樣面對生活;還教我們在人生得意的時候怎樣不驕不傲。是啊!他就是這種能讓人可以找到他們想要找到東西的朋友!

我記得每次的《讀者》中都有一些讓我看了不禁流淚的文章,包括了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夠在中間找到共鳴,讓我看後久久不能釋懷!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後都有一種偶然頓悟的感覺,讓我變的成熟!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它會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捨棄。

讀《讀者》有感 篇21

今天在《讀者》上讀到了這麼一段話,是這麼寫的:“……而那些”考不考大學,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畢業找什麼工作,讓家人、學校,甚至社會替我們選擇,搞得自己最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對什麼真的感興趣“得學生是無趣得;那些”大學一畢業就攢錢、找父母要錢、借錢買房子,把自己變成一個不敢冒險、小心謹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車,失去了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勇氣和隨之而來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的學生是無趣的,那些評價人只會把興奮點集中在財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受一個人的精彩之處的人、媒體和社會是無趣的……”

這種想法與我自己的追求多樣人生的生活信念是如何一致,然而我自己卻做得不成功,似一隻蝸牛一個蜷縮在一個角落裏看着精彩世界卻遲遲地沒有行動。難道我也要成爲這樣一些無趣的人嗎?我不甘心,我要改變,我要實現自己那些美麗的願望。

讀《讀者》有感 篇22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爸爸,請陪我走一走》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女兒要求爸爸陪她走一走,後來對爸爸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想和你走一走,是因爲我想爲我的生活感謝你。”孩子說的話令父親深深地感動。當我看完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被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所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明燈。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當我遇事心灰意冷的時候,它就像一位知心朋友,爲我解開心愁,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戲劇化的編制考試印證了這一點,以爲考錯了,沒希望了,沒想到,原來另一扇窗已爲我開啟,開啟《讀者》,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是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

願所有的人,加入到閱讀《讀者》這一行列中來,願所有的人人生如詩,優雅、美好!

讀《讀者》有感 篇23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讀者》,裏面的故事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讓我至今難忘。

故事大概是,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大草原上,生活着兩種不一樣的動物,一種是溫順的長頸鹿,另一種是兇猛的美洲豹。長頸鹿天生就是教育家,它教它的孩子任何生存技巧,而美洲豹卻不怎樣管剛出生的小豹,甚至丟棄它們。就算有別的動物吃小豹,母豹有時也不會管,小豹只能靠自己。但是,長頸鹿用千百次的告誡換來的僅僅只是基本生存,而美洲豹正因擁有痛苦的經驗,成爲了強者之中的強者。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想成爲強者,就務必經過一番磨難。像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一生就像是爲了演繹生命的杯具。他從小就被他的的父親逼迫去學習音樂,長大後,他的耳朵也聾了。可他卻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向命運抗爭,創作了驚世之曲--《命運交響曲》。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一個農民的孩子,天生就是口吃,可他卻立志當一名主持人。因此,他被所有的人恥笑,可他卻沒有認輸,而是以堅強的意志,向命運發出挑戰。他將小石子放到嘴裏含着,不停地練習發音。他的舌頭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最終,他成功了。他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

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會有許多困難在等着他們。因此命運是很公平的,他不會同情弱者,它使你悲痛,讓你受挫折。是爲了讓你戰勝命運,成爲強者。困難固然能夠打擊我們,讓我們內心受挫,可困難也能夠鍛鍊我們,讓我們變得堅強。

要堅信,當一切暴風雨過去之後,你的世界將變得很完美。

讀《讀者》有感 篇24

我愛流淚,但是極少是悲哀的淚,更多的,是正因感動。以前把讀者裏一個少年自強,又擔負着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着大眼專心地聽着我讀下去,我卻哽咽着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立刻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一種感動所包圍。

有時,看書,讀着讀着,不覺眼眶模糊。立刻翻開另一頁,怕感動進一步漫延。

但是,有人說,《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一個人說一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於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講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荊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於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

生活中有那麼多善良的心善良的人,怎樣能不讓我們對生活樂觀呢?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

讀《讀者》有感 篇2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讀者》上的。故事雖不長,但給我的感悟倒也不淺。故事很簡單,講的就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馬利拉。他向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可一個月了還沒還。於是,按照慣例,他必須退還那本書,並且圖書館將退還押金。接過80里拉的押金後,馬利拉長吁一口氣,但接過錢後,良心開始不安了。其實,這本書的押金只值30里拉,可由於家裏實在是太窮了,他便動起了小腦筋,偷偷地把3改成了8。

這樣他就可以從中賺取到50里拉,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幾天後,他覺得有些“不安”,便帶着錢,打算去和館長講清楚。正準備開口,館長就笑了笑說,孩子你還小,要好好學習.......聽完這些話,馬利拉的心結也開啟了。他沒再說什麼,只是像館長笑了笑。許多年過去了,馬利拉的事業很成功。便打算回到母校看望,可當他到故鄉的時候,館長卻已經去世了。他帶着一絲失望和愧疚離開了母校。

是的啊、當年,館長是那麼的包容他,鼓勵他,促使他成爲一個人才,他的“賬單”還沒還呢,馬利拉怎麼能不愧疚?仔細地想想,這種包容,是真的很重要的。現在,人們經常會有事故。坐在餐桌上聽客廳裏電視上的新聞,總會有爭吵聲,兩個女的大喊大叫、路邊兩個人爲了一輛自行車而吵得你死我活,最後打的鼻青臉腫......這個其實都是不包容而導致的。我們沒有學着去寬容,太小氣,而從不爲別人着想......人人都希望和諧的世界,沒有爭吵,只有幸福。但這也是需要我們創造的,就從這些小事做起吧!就從學會包容着別人做起吧!

讀《讀者》有感 篇26

今年暑假,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成長活動,我積極參與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讀者》。

我一上初中,便定了《讀者》這一本書。原是看到同學們都訂,我也不好意思不定,所以才定的,但當我開啟它的第一頁,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裏面的一些短小而驚駭的故事蘊藏着一個個深深的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聰明才智。

我有一個習慣,看一本書,總是會認真地看它的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非常重要的,而《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的道理,讓人們的映像十分深刻,引起人們的沉思。

我映像最深的是愛的專題上的一篇。有一位母親因出了車禍,神經變得有些不正常,還經常做一些奇怪的舉動,甚至有時會離家出走,她的丈夫也因此操透了心。

有一天,這位母親摸索着竟來到了兒子的學校。突然,她的病犯了,竟然在馬路上手舞足蹈起來,引來了許多路人駐足觀賞。兒子放學了,看到了媽媽,不由分說,抱住了媽媽,叫到媽媽。正在這時,一陣大風吹來,兒子不由自主的縮了縮。母親此時露出愛憐的目光,並脫下了身上那件僅有的襯衫,披在兒子身上。剛纔還在哈哈大笑的人們露出了眼淚。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它既體現在驚天動地的大事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我們在平時恰恰忽略了這種愛,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回眸,每一聲叮嚀,我們真的真的忽略了。

依稀記得,我幼時特愛吃荷包蛋,媽媽每次都會煎給我吃。可隨着時間的增長,我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動不動就和媽媽頂嘴,那一次早上起來,老媽給我做了荷包蛋,我興奮極了,該快跑過去吃,發現裏面有蛋殼,我生氣的丟下碗筷,去上學了,回來後,媽媽怕我餓,又重新煎了荷包蛋,還把手給燙了,我那時連句對不起都沒有,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不懂事,現在,我真心跟媽媽道歉。

讀者讓我收穫了很多,讓我明白了一個個大道理,瞭解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聽到了一個個幽默詼諧的笑話。我喜愛《讀者》。

讀《讀者》有感 篇27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仔細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的確,《讀者》裏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着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說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裏,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爲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可是,不管是哪種人,他(她)的生命僅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她)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我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說,活着,要忍受很大的痛楚,所以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這時候,他(她)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爲他(她)指點迷津,找回自我的生命。當然,找回自我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說:“我此刻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進取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歡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終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一天都堅持微笑,每一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齊來保護生命吧!

讀《讀者》有感 篇28

近幾天,我無意中在《讀者》這本書上發現一篇令我感興趣的文章,而我越讀越有勁,深深地被吸引住,才發現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歡讀。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賊和夫妻倆在停電時所發生的事,在皇后區位於美國紐約市東部,那裏環境惡劣,居民生活貧困,犯罪率高,堪稱城市中的地獄。可是,那裏的人們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停電事故中演繹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愛的頌歌,因爲丈夫的自私心不聽妻子勸告,導致商店來了一個賊,而那個賊中了丈夫的陷阱,在這過程中他們夫妻中的問題也在一夜間解決了,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終得知那個賊就是好人湯姆。

對於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應當自私自利,應當胸懷寬廣,在別人有困難時獻出自我的愛心誠心幫忙別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應對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寬容和忍耐的心對待一個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來對待這樣一個盜賊,就像這半根蠟燭,燃燒了自我,卻照亮了別人黑暗的世界。這個盜賊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我冒着危險,不怕自我的名譽背上盜賊的罪名去幫他們夫妻解決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讀完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和啓示,無論別人存在於什麼問題,我們都有一個寬容,忍耐和慈悲的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有時間也看看吧。

讀《讀者》有感 篇29

今日在《讀者》上讀到了這麼一段話,是這麼寫的:“……而那些”考不考大學,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畢業找什麼工作,讓家人、學校,甚至社會替我們選擇,搞得自我最終也不明白自我究竟喜歡什麼,對什麼真的感興趣“得學生是無趣得;那些”大學一畢業就攢錢、找父母要錢、借錢買房子,把自我變成一個不敢冒險、細心謹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車,失去了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勇氣和隨之而來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的學生是無趣的,那些評價人只會把興奮點集中在財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受一個人的精彩之處的人、媒體和社會是無趣的……”

這種想法與我自我的追求多樣人生的生活信念是如何一致,然而我自我卻做得不成功,似一隻蝸牛一個蜷縮在一個角落裏看着精彩世界卻遲遲地沒有行動。難道我也要成爲這樣一些無趣的人嗎我不甘心,我要改變,我要實現自我那些美麗的願望。

標籤:有感 讀者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