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者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1.71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者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者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者讀後感1

說起《讀者》,感觸頗多,也忘記從什麼開始喜歡的,我們家最初是老公介紹說《讀者》這本書不錯,之後女兒也喜歡上了這本書,我是我們家最後一名喜歡這本書的,也不知道從什麼開始購買,大約2-3年了吧,從未間斷過。而且女兒還常把《讀者》進行整理,並提出要求:看過後不能亂放,應該放回原處。

我現在的業餘生活,除了上網,怕就是看《讀者》了,總喜歡把幾本《讀者》放在枕邊,睡覺前總樂意去翻看幾頁,然後進入夢想。很多情況它解決了我入眠難的問題,更讓我感觸的是它其中的內容哲理性很強,耐人尋味,它還有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啓人深思,充滿了智慧與靈性,看到感動之處有時深夜都想爬起來把文章敲到我博客日誌的衝動。它能給人一種無痕的教育。

最近2012年第3期上有一篇《對年邁的父母,我們該問的8個問題》,那8個問題分別是:

1、跟我說說您的父母或祖父母好嗎?

2、能跟我分享一下您小時候的故事嗎?

3、能說說我小時候的事情麼?

4、您最想給我什麼樣的建議呢?

5、什麼事讓您最幸福、最驕傲?

6、您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有機會,您會怎麼做?

7、哪件事對您影響最大?

8、您百年之後我們該怎麼做?

說起這8個問題來,其實也不難,但不知道爲什麼讓我給母親說出來卻不是一件易事,我也許近幾年與母親交流的太少了吧。就本文來說,我的理解是除了問這幾個問題之外,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就是要時常跟父母溝通、交流,有一首《常回家看看》歌裏的歌詞說的好,一旦有時間了就常回家看看,哪怕是打打電話說說話,一句不長的祝福語也會讓父母感動,父母不會要求我們做多大貢獻,只爲求得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看到這篇文章,利用這假期時間立即動身回家,儘可能的與母親多聚幾日,相互說說母女間的悄悄話。再有5天就是母親七十大壽,在這裏也祝願母親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渡過每一天!

我看到《讀者》裏有這樣一篇文章《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同時在對待子女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類同。比如,我們總盼望着孩子穩當、聽話、才藝方面學得更多。今年寒假裏,我總見女兒上網、電紙書上看小說,怕女兒將來缺乏必備的生活經驗,於是,我就讓女兒幫我擀餃子皮,沒想到女兒做得非常好,擀得圓圓、大小也正合適。女兒什麼時候學會的,我不知道,跟誰學會的,我也不知道,其實我在這裏也不是想誇自己的女兒,而是從這篇文章裏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管他們吃穿,但千萬不要去強行左右孩子的行爲,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去正確地引導他們,卻不要讓他們一定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執行。現在的孩子學習的途徑很多很多,我覺得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好的行爲有及時的誇獎就很好了,當然這也只是對稍微偏大一點的孩子來說。

《讀者》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內容我們大部分都能看懂,它的內容大多都貼切我們的生活,它講了一個又一個真人真事以及真情,它可以讓我得到一些啓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今年我又定購了《讀者》,它是我的夥伴、伴我渡過一段又一段的休息時間,它不僅僅滋潤着我的心田,也充實了我的大腦,讓我在無聊之際心靈上有了一絲絲寄託。我想把它們訂在一起避免流失,卻又怕閱讀起來不便,想把它們隨身攜帶,又怕它們被我弄得褶皺不堪,所以只好放在枕邊,隨時可以欣賞翻閱,同時也可以隨時放在鋪下將它們壓平,以期它們有更高的價值。

讀者讀後感2

由於我的車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車了,不用費腦筋了,感覺很美,從廂紅旗坐車,到香山在轉車時,看到一個報刊亭上有《讀者》雜誌,想起了一個朋友對這本雜誌的講評,我隨手買了一本,因爲還有近四十分鐘的坐車路程,順便閱覽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本雜誌過去自己也很喜歡,堅持好長時間的不間斷閱讀,後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車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覺得還是那麼清心,內容還是那麼新穎,不免有些感慨,這本雜誌的創作信條真是太難得了。細細地看下去,感受還是很多的。

卷首語是《將生命當成租賃》內容是目前,在韓國非常流行一種“死一把”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首先要進行一個以”生命的意義“爲題的測試,留下肖像,寫下遺囑,然後穿上麻布做的的壽衣躺進棺材裏。體驗者能在棺材中聽到哭聲,大約十五分鐘後,工作人員在開啟棺材,體驗活動結束。據主創人員介紹,設計這種“死一把”活動,目的是爲了讓人們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未來。這真是巧合,我昨天就經歷了那生死一瞬間。我真的深有感觸,就象文章裏說的那樣:“國人有句俗話:不見棺材不掉淚。只有真正地面對死亡時,人的心態纔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生命有如某種租賃,只不過這種租賃有好有壞,有長有短,有悲有喜而已。說得精闢,不多說了,因爲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再說下去就會受到親人們的批評了。

叫我感到好的地第二篇文章,題目是“高貴”,文章這樣寫道:“那些內心高貴的人,即便挫折不斷,即便被壓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區別於他人的,是擁有一張從容不迫的純正的臉。臉如同一個人的心。林肯說,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臉負責。在父母的無私之愛中孕育出的清純美麗的臉,四十年後是否還能夠不染濁塵,無阿諛之風、汲汲之氣‘躲閃之態。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說得不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是具備了高貴的情感,在其善良、純正的面容之下往往藏着隱痛,而他們更以昇華自我的方式超越了那種痛楚與沉淪。

在《有一些錯不必糾正》的文章,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爲自己的生日,向父母提出質疑,爲了不讓自己有一個錯誤的生日伴我終生,他開始讓父母好好回憶,直到母親流淚,父親的指責,你究竟想幹什麼,父親的話讓他明白了,想用所謂的科學,去懷疑、否定父母爲之的美好記憶。他們的記憶是那麼溫馨,又是那麼辛酸。哪一個更重要呢?這樣這個孩子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懂得了一個道理: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但不必去糾正。看完之後,我心裏非常感動,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多一份理解,特別是親情,更應該包容。

這本雜誌還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財神》心中的財神或許是你獲取財富的一種信念。《在別人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坦誠地承認,我們在精神世界上的匱乏,在心理上的慌亂。只有誠實地面對這種匱乏與慌亂,我們纔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們用了那麼多別人的名詞與概念來武裝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們也不可能變成別人。《托爾斯泰燈》中說到: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於決心纔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閱讀史。只有閱讀才能最有效的培養人的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於性格的培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要不朋友們就沒得看了。總之我依然喜歡這本雜誌,很不錯的。我說好沒有用,個人有個人的看書閱讀習慣。就囉嗦這裏吧。

讀者讀後感3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翻閱,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還有,對於愛情,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

記是有那麼一篇文章《母親不是聖人》,講得是母親的一個女兒總因爲母親的信心而耿耿於懷,直至有一天,她忽然明白:真正能完美唯有那些聖人。而母親,不是聖人,雖然她愛每一個孩子,但難免有些顧此失彼。想到這,她內心裏完全釋然了。於是,在每一次與母親有些小矛盾之後,我馬上能告訴自己:母親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總希望她能做到與自己所期望的完全一樣。況且自己又何嘗又做到完全如她的期望呢?於是,我也釋然了,又樂悠悠地挽着母親的手四處逛街。

推而廣之,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是聖人,而我們的學生更不是完美的。這樣想想,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釋然。

林語堂說:《人生如詩》。我們應該當學會感受生命的韻律之美,像聽交響樂一樣,欣賞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緩的尾聲,就像人生活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一種美好的安排。

是的,這些反覆的樂章對於我們的生命都大同小異,但每個人的樂曲卻要自己去譜寫。也許偶爾會有些的斷奏或強音,使人生的主旋律不再和諧,那麼,趕快重新續寫好接下去的曲譜吧。

我願所有人的人生如詩,優雅、美好。

讀者讀後感4

看《讀者》,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沒有說教,只有體驗。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啓示,讓人從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弘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享受愛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啓迪你的心靈,給人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記敘了想爲爺爺買助聽器而少帶400元的我正爲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就當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着的快樂讓人感動,店主想幫他把快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一個不相識的老人一份快樂,多麼善良的人啊!”當作者做出如此感嘆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共鳴。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錢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悅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沒有擔心受騙的惶恐,沒有被騙的氣憤,人與人之間沒有戒備,那該多好啊!

另一篇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我有103個孩子》,這篇文章寫了一名山區教師在山裏教書教了13年,即使他連糧食也沒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離婚,即使他每天要揹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沒有工資,他也不曾改變過他的想法——教孩子們唸書。多麼偉大的一名教師,最終他獲得了“貴州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只有與《讀者》交往久了、深了,纔會發現:它會讓你懂得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讀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一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我喜歡它。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讀者》,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把笑帶回家》。這篇文章講了作者那時侯是一個高中生,由於分數不夠,要交八千元。那天作者回家,父親笑者說下崗了,於是,作者非常生氣。第二天,父親找到了工作,晚上回來衣服上都是泥,作者嫌父親身上髒,就把碗端走了。父親笑着說這孩子。從此,父親每天回來都先把衣服換了,再進家門。兩個月工程完了,父親又去找工作,作者生氣地說他現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活的。最後父親決定用三輪車拉貨掙錢。有一次,作者看到了父親的三輪車翻了,冰箱壞了,父親一手摸着冰箱,一手蓋住眼睛,作者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那麼悲傷。於是趕緊回家叫母親,他們趕到時,父親已經走了。晚上回家時,父親象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父親這種樂觀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作者。作者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父親。父親就用三輪車掙夠了作者上大學的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有種樂觀、拼搏的精神。

讀者讀後感5

我讀過很多的書,但我最喜歡的是《讀者》。它跟別的書不一樣,這本書中的故事篇幅短小,所以無需擔心它的時效性,《讀者》裏面的故事玲瓏挑剔,卻醒人耳目,啓入深思。小小的故事卻蘊含着大大的道理,這也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吧。

《讀者》裏的故事有很多,裏面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受益匪淺,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那篇《我到底是誰》。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一個日本某機場的一名最普通的清潔工——新津春子,她每天面對的就是馬桶,洗手池和人們根本不會留意的死角。23年來,她靠着一把拖把,一塊抹布硬是把此機場打掃成全世界最乾淨的機場。她也因此被人們稱爲“世界第一清潔工”“日本國家級匠人”。她經常蹲在地上,藉着光亮觀察地板上的灰塵,看到了不乾淨的地方就會立即進行清理。打掃馬桶時,她除了擦乾淨表面,還會拿一面小鏡子,檢查內測是否有污垢,而且還會用自己發明的小刷子清理水池的排水口,她不只是在清掃,還在時刻爲別人着想。23年來,她一直不停的忙碌着,腳步不停的四處檢查,似乎不知疲倦。

這篇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其實這篇故事主要是圍繞着‘敬業’這兩個字來寫的。有人不理解,不過是小小的一個清潔工,報酬不多,又很辛苦,何必這麼認真?但這似乎已經無關工作,而是一種態度:仰不愧天,俯不做人,不糊弄,不懈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只要用心做,無論在哪裏都會被人記在心裏。技近於道,用心做事的人最坦然。

‘敬業’二字說起來不難,可是要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就拿我來說吧。

在初一的時候,我是老師最信任的一位勞動委員。因爲我每次都會盡職盡責的去幫忙弄好教室的衛生之類的。那時候,勞動委員的主要職責是每天督促同學們做好值日,檢查好教室以及保潔區的衛生。其實這份工作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並沒有想象中這麼簡單。我記得有一次,天灰濛濛的,還下着小雨。因爲下雨,同學們都不願意去打掃衛生,老師也碰巧不在。可那天是學校突擊檢查的一天。當時,我很矛盾,一方面,我是勞委,我有責任和義務去督促同學們完成好值日任務;另一方面,我怕同學們會覺得我煩,我不想把自己和同學們之間的關係弄僵。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我最終還是從位置上站了起來,站到了講臺上,說:“麻煩今天的值日生把保潔區的衛生弄好來,現在。”頓時,同學們都在下面議論紛紛,有的說:“你又不是老師憑什麼叫我們幹我們就幹?”還有的說:“你沒看見下雨嗎?你這麼有本事你掃去?”雖然我聽到這些話心裏還是多少有些委屈,但我還是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說:“我知道現在下雨,大家都不願意做,但是雨並不大,而且今天領導要檢查,爲了我們的班級榮譽,請各位同學忍耐一下吧。”說完,我拿起了掃把,接着說:“走吧,我陪你們一起掃。”同學們一個個一愣一愣的,像是被我鎮住了,過了幾分鐘,同學們陸續都站起來,拿起掃把走出了教室。

不論是什麼工作,每個人都應該做到‘敬業’。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應該盡職盡責的去做,我們都應該學習新津春子的精神。做到:仰不愧天,俯不做人,不糊弄,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