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

讀後感2.5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

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1

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推薦的《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上赫然寫到:“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纔有溫度。”是的,我個人認爲,教育的溫度源於教育的本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人文關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溫暖,就是有溫度的教育。要想做好有溫度的教育,我認爲必須從以下方面出發:

在教學過程中,做一名教師就要不斷踐行終身學習。就像老話所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需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老師要用良好的品質和態度在生活中去影響學生,薰陶他們。

作爲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日後工作與生活需要等各種能力。透過有邏輯有體系地呈現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在課堂上開展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要讓學生成其爲“人”,作爲教師,要做有情懷的教師,爲他們提供有溫度的教育。有人說,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大孩子領着一羣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情懷,這是一個教師走向神聖的三尺講臺最基本的前提,越是暫時還不夠出色的學生,可能越是平時缺少愛的雨露滋潤的學生,越更需要教師的尊重、理解與關愛。教師要懂得錦上添花,更要會雪中送炭。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豐富善感的心靈比出色的成績更重要。有多少個學生,至少就應有多少把尺子。

飽含愛的教育才是有溫度的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爲“人”,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教育情懷的未來的老師,才能把有溫度的教育傳遞下去。“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應該成爲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每個教師都擁有濃郁的教育情懷,均立志做有溫度的教育,那麼學校就成了學生心中最美麗的風景,教室就是學生生活中充溢着溫馨的樂園,教育就將時時處處都是百花競彩的春天。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心和行動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於各方面因素影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並不一致,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以學生爲本、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將學生分爲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帶着一顆有溫度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呵護,自尊心被保護,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感覺到溫暖。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笑”是不可缺少的,要在學生面前常常面帶微笑,因爲笑是最能讓人感覺到溫暖的東西之一,正如《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裏提到的那樣“課堂會因微笑而美麗,教育會因微笑而溫暖”。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悟——“包含愛的教育才算真正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2

近日讀方華校長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其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長提到的教育是什麼,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還是在講述做有溫度的鄉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實和我們還是有不謀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對於我來說,很多理念還達不到方華校長的高度,從方華校長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內容真正要做起來或進行改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困難。

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纔有溫度。“溫暖”一詞,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那句“讓我們溫暖的綻放”。怎麼讓教育變得有溫度,讓學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溫暖,我想,不是簡單的喊句口號而已,而是應該在屬於自己學校的教育理念下,給孩子更多可能的實踐,讓教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長所言:“教育還應有一些更深、更長遠的看不見、摸不着、一時發現不了甚至永遠都無法量化和具體化的東西。”

在方校長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師的那句:教育當以慈悲爲懷。慈悲應從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現在的很多時候,教育變得有些急功近利,變得有些讓人看不清楚。我想,對於教育,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樣纔是好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並能影響學生的教育。

在方校長的文章中看到這麼一句話:“教學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老師開始。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這話說的一點兒不假。還記得在東小交流快結束的'時候,和幾個學生在辦公室閒聊時,一個姑娘對我說道:“陸老師,我們原來的數學成績不太好,你知道爲什麼你教了我們以後我們的數學成績變得很好嗎?”回問到:“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喜歡你呀,所以喜歡數學呀。”一句“喜歡你”,瞬間融化了我的內心。是呀,我們的教學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得到他們的認可,繼而讓教學這個事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嗎?

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教育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人的心裏,等到溫度、溼度、養分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另外,在方校長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敘事者團隊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動力,有風景就會行走。讓教師知道前方還有更好的風景並且不是他們一個人在行走,這樣,教師的職業倦怠或許就不會來得比較早、比較急。”我們的團隊也是如此,正是因爲有了一羣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現在的敘事者望亭團隊,纔有了爲之共同努力的動力。

當然,方校長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長的角度在思考與評述,對於我來說還是有很多觸及不到的地方,也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溫度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付諸實踐併爲之努力的事情。願,我們的教育有愛、有溫度。

做有溫度的教育個人讀後感3

深夜11點16分,我的思維仍然很活躍,我剛剛閱讀完方華老師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

正式走上教育崗位以來我就想透過哪個人的介紹、哪段視頻或者說哪本書的閱讀來了解弋陽教育這幾年的'發展以此來幫助自己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規劃,可是因爲某些原因一再耽擱。半個月前在教育交流傳播羣裏得知方華老師出版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我當即在羣裏回覆了一句“一定要拜讀!”很慶幸,同在羣裏的我校校長看到了我發這條資訊,在他的幫助下週五我拿到了這本書。正逢週末,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一氣呵成將這本書看了兩遍,閱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覺得透過這本書我收穫到了很多,可是,你具體問我收穫了些什麼,我也說不清,於是,我開始了第二遍閱讀。

這本書有方華老師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這些文章有的是從一個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還有的是介於兩者之間。《做有溫度的教育》,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溫暖,教育確實需要點“溫度”。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爲方華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採取策略。我從未見過方老師本人,但是透過這本書,我發現他有大量的實踐、閱讀、思考、寫作經驗。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透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做爲一個新教師閱讀本書後的感觸上崗後,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可以說大部分問題在校長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都陸續解決了,但是還有些問題沒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時,本書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豁然開朗。

做爲一個新教師的我對於書中一些詞句還無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透過今後的工作,我定能從中領悟出它們的意思。因爲我知道,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只有不用心學的人。我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探索,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滲透在教育中,讓孩子在有溫度的教育中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