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讀後感2.5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論語》讀後感1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衆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爲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爲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讀後感2

孔子說過好多的名言有關於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說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爲美的體現。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爲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爲自己的護衛,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

《論語》讀後感3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深奧,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語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分別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還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這一本書的語言都十分深奧,使人難以理解,可是,理解後卻覺得很對。這便是《論語》的絕佳之處。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勸人好的或好的,沒有一句話是對人沒有益處的。《論語》這一本書好像就是聖潔之書,沒有一絲一毫的叫人繼續作惡或叫人作惡。

《論語》讀後感4

我們學校是經典古詩文誦讀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文,比如說《弟子規》,《三字經》等,我們四年級讀的是《論語》。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是:”賢賢易色;是父母,能竭氣力;是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務必爲之學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學約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訴奶奶:”三點的時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嗎?“奶奶說:”好的。“到了三點我起來一看,太陽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點,太陽還是那麼大,我想5點再去吧,奶奶對我說:”趕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你不是學過論語,裏面有一句話正合適,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說:”現在就去。“我立馬跑向他家。

如果你現在來到我的學校,還能聽見琅琅上口的讀書聲,我們要講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

《論語》讀後感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以語錄體對話文體記敘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跡,以及他們心靈的追求。《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在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開國宰相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論語》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爲東方的《聖經》。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常言道:百行孝爲先。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謂的孝,是說能養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至於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是的,孝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爲大孝。對呀,如果只是養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豬狗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用孝德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生活是很難立足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治理國家也應該講求誠信。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可見,講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還能給人們帶來福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這一條旨在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思想也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成熟,見解也更加完善。不說要做到和孔子一模一樣,也至少是要有一個目標,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此,才能在老年時能夠“隨心所欲”。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幾條則是在告訴我們該怎麼學習,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學生,漫漫求學之路,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讀《論語》,讓我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實生活中的理性道德。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徵,作爲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爲今用”。我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特別是在我們努力創造和諧社會的今天,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顯得尤爲重要。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論語》讀後感6

論語中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知識時常去複習,不也很有樂趣嗎?

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因爲複習對知識鞏固的至關重要。不信,我就給你講個故事聽聽。

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字寫得非常好,所以老被人稱讚,他自己也洋洋得意起來。一天,他去”鴨兒水餃店“吃水餃,發現水餃都是從牆那邊一個個扔過來的,而且都準確地掉到了鍋裏。他去牆後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太太在那裏包餃子。包好後頭也不擡地就扔過牆去,沒有一個扔到鍋外的。這使王羲之大爲驚異,他覺得他寫字還沒有熟練到這種程度。於是,他回去後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刻苦練習書法,終於成了一代宗師。

俗話說”熟能生巧“,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複習對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在學習上也一定要時常去複習,因爲”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論語》讀後感7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論語》讀後感8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說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爲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爲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透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爲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爲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不知,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後感9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爲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爲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

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纔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