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9篇)

讀後感1.16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9篇)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1

無意間翻開《紅色家書》,沒有按照以前讀書先看目錄的習慣,隨意的翻了翻,看到“鄒子侃”的這個名字時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當看到書中信件的主題“寧死而不求虛僞、卑污、罪惡的自由”這句話時,一股浩然正氣向我襲來,引領我想要進一步瞭解寫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鄒子侃同志寫這封信時身處囹圄,其父爲他疏通關係進行保釋,但他卻寧死不屈服,表示“大丈夫頭可斷,志不可屈”,只求靈魂潔白無瑕,不願意向反動派低頭悔過換自由,用生命詮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書信中鄒子侃流露出對父母、親人的愧疚與不捨,但爲了國家、爲了革命他把個人情感放在身後,斷然捨生取義,還囑託父親要督促弟弟妹妹用功學習,將來投身到革命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家國情懷。

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年僅19歲,在我們看來他還是一個孩子,可在他心中,革命的火種、共產主義的信念卻早已根深蒂固。讀完鄒子侃給父親的書信,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復,30多度的酷暑,卻全身泛起了雞皮疙瘩。

置身新時代,我等必須向先烈學習,堅定信念,克服萬難,一起譜寫民族復興新篇章。作者:胡堅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不知承載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時局動盪、戰火紛飛的年代。而從《紅色家書》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們的思念和喜悲外,還讀出了一種力量、一種希望,那種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第一封家書是何書恆寫給他兩位哥哥的,當讀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還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無法體會到亂世裏掙扎求生的痛苦吧。不過我知道雖曾有一句話“寧爲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但我想何書恆一定會選擇做一個亂世中激濁揚清、追尋光明的人!每一封家書都寄託着寫信人的希冀,當我讀到楊傑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談到的“世道艱苦,奮鬥纔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運氣總是落在有本錢的人身上”時,我突然感覺很親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邊叨叨,讓我勤奮努力、腳踏實地一樣。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僅僅只是一個革命英雄,一個記載在書中的人物,也是一個殷切叨唸兒子、期盼兒子能做一個有用之人的普通父親。

在這些家書中還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輩們臨死前留下的遺書,在死前他們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兒,他們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業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鴻昌所書的他們是“爲時代而犧牲”,劉願庵所書的“無產階級的意識是不能抹殺的,這是中國一線曙光,我們的犧牲總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樂的”,熊亨翰所書的“餘之死,非匪非盜,非淫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係爲國家社會,爲工農羣衆”。他們都是爲心中的理想信念、爲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他們至死不悔!

“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讀到這句時我不禁眼淚盈眶,劉伯堅他生時是不斷追求中國新的出路,追尋他心中和平、幸福、溫暖的中國,而死時他也是無悔、慷慨就義的,爲了他心中的信仰,爲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國!可能我沒有像劉伯堅那樣偉大的志向、那樣無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顆愛國心!在這一刻,我們的心是一樣的,我們的感情是共鳴的!“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我默默地念着,我放聲的吟着,此時此刻心中似有激情萬丈,熱血沸騰!

我突然覺得我很幸福,因爲我生活在一個先輩們渴求的爲之奮鬥一生並獻上寶貴生命而得來的和平、幸福和充滿生命力的新中國。先輩們心中的希望透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達到並且相信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而他們的力量,那種爲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撓、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決不能漸漸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正是當我們當代人需要繼承和發揚的!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洋洋。中國正在蓬勃的發展,身爲年青一代的我們正是要繼承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爲時代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色家書,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輩們鮮血的家書!是一封封寄託着共產主義戰士理想信念的家書!是一封封我們當代人無法遺忘時刻牢記學習的家書!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3

開啟《紅色家書》,褐色的紙張仿佛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澱,向我們慢慢展開歷史的畫卷。閱讀每一篇家書,行裏字裏句句啼血,沒有一篇是表達自己想要活下去的願望,而重在對自己的兒女同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期望,表達自己對中國光明未來的堅定,他們身上蘊含着鋼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鐵肩擔負着中國的未來。讓人不禁思考,一個人在國家處於危難之時,能夠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釗先生參與了不可計數的變革,最終造擇了一條能夠真正挽救中國的道路,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當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救亡圖存的運動之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反動分子張作霖的圍追下,被捕進監獄。在寫下一篇遺書告同胞們需將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需實現中華振興富強後,從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將自身的名利安危拋之於腦後。捨生而取義者,應爲如此吧。

每封家書中少的不過寥寥幾行,多的也僅有幾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身上沉重的擔子,感到他們堅如磐石的信念,他們本應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會感到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可是什麼令他們變得在死亡關頭依舊臨危不懼,依舊堅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麼讓他們能夠將自身安危拋於腦後,將國家將人民掛在心間?

翻開歷史畫卷,瀰漫着一股令人心驚的鐵鏽味和血氣,可當擡頭遠望時,是否能看到那些遠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靈的一陣悸動?是否能感到血液爲此沸騰?歷史終將過去,任何人物都將在時間的車輪下湮滅,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遠去,他們的精神存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刻在每個人的骨子中,融於每個人的血脈中,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推動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永夜初晗凝碧,中國沉睡在暗無希望的黑夜中時,一些人覺醒了,以身作燭,以微小的光茫,點亮國家的曙光,結束了漫長的黑夜。夢復千秋星垂野,現擡起頭來,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指引我們前行。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4

誦讀《紅色家書》後,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硝煙瀰漫、烽火連天的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先烈們爲了獨立和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纔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國的歷史,是用鮮血寫就的;新中國的未來,是用拼搏鑄就的。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要學習他們堅定信仰、對黨忠誠,不屈不撓、捨生取義,攻堅克難、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清政廉潔的革命精神與高尚品質,要銘記他們的遺願,永誌不忘他們爲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傳承偉大的紅色基因,汲取無盡的前行力量。

作爲陳家新任第一書記,使命光榮,但面對脫貧攻堅、發展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民生服務等中心工作,倍感責任重大,壓力重重。我必須對得起組織信任與領導重託,以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飛揚的豪氣,挑起這負重擔,變壓力爲動力,攻堅克難,讀書筆記。以昂揚的鬥志和優良的作風迎難而上,共克時艱。一是儘快進入角色。堅定理想信念與信心,珍惜鍛鍊機遇,儘快融入新崗位着手開展各項工作,不成功便成仁;二是沉下身靜下心。走到人民羣衆中去,與羣衆融合,打成一片。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和建議,爲民服務,解憂,做羣衆冷暖的貼心人;

三是是找準工作思路。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摸清陳家情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找準工作思路,確定發展方向。三是要有所作爲。以不屈不撓、攻堅克難的精神積極做好黨建+精準扶貧、黨建+發展集體經濟等工作,不斷推進陳家村黨建和經濟發展。四是樹立良好形象。傳承勤政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建立威信,獲得羣衆擁護。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5

“家書”其外形和材質大抵不過是幾頁紙罷了,但蘊含於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幾頁紙所能承擔的,其凝聚於其中的情感,足以抨擊人心。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便被它大紅色的封面所吸引。紅色,一個多麼美好又多麼引人深思的顏色啊!爲了它有多少人甘願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爲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嘆至極,銘記於今!爲了它又有多少時間在長河中劃下一道深深地記號!但當它在空中緩緩升起,最後飄揚飛舞時,它被世人所知曉,被世人所銘記,被世人所敬仰。這大紅色啊!跟血一樣的紅啊!在歷史和如今的連結中,它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這本書中。我慎重地將他翻開,生怕損壞了一樣,瞪大眼睛仔細地閱讀那一行行感情真摯的鉛字,直到讀完一刻也不敢放鬆。讀完後,許久,我默不作息。

我輕輕地閉上眼睛,腦海裏閃過一封封書信的畫面,書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樣,但他們的眼神卻是一樣的。他們從長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裏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裏熊熊燃燒,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親情、愛情、友情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書中發光、放大,而這些光似乎交織在了一起,變得極其閃耀,射穿人心,這就是家國之情。這種偉大的情感在這些偉大的革命烈士中體現地淋漓盡致。鄉書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爲中國革命事業犧牲了青春、犧牲了愛情甚至犧牲了生命!他在給同爲革命戰士的妻子鄭家鈞的家書中寫道:“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這是怎樣的凌雲壯志?又是怎樣的赤膽忠心?面對他的志向我們敬佩不已;聽說他的命運,我們又不禁潸然淚下。

“自古忠孝難兩全”,不又正好是爲這些烈士們唱出的壯詞嗎?多麼令人痛心和惋惜啊!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一位位青年才俊爲祖國奉獻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兒女、父母爲祖國燃燒生命。他們的鮮血化爲國旗上的一縷紅在東方初升的太陽下閃閃發光。同時,我又爲他們感到高興。畢竟,他們所奉獻的事業終是揚起了!他們所一生至死、無比殷切的中國終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們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流傳千古。作爲新青年的我們應該承紅色精神,不斷學習、進步,長大後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梁啓超先生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那麼,來吧!新時代的青年們,讓我們一起揚起我中華之富強!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6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讀完《紅色家書》我思緒萬千,心中百感交集。在作者張丁繪聲繪色的描寫中,震撼心靈畫面呈現眼前,各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令人打心底升起敬佩之情。

《紅色家書》是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編輯的民間家書系列圖書的第二輯,旨在徵集整理現存民間家書,喚起民衆對親情的珍視,傳承中國文化。

悟《紅色家書》,無數革命先烈在戰火紛飛時代,爲了保衛國人的安全,勇敢的衝鋒一線,不惜付出生命代價。放在病毒肆虐的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不顧一切的保衛我們罷了。透過誦讀《紅色家書》,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時代擔當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更從中悟到了捨己爲人的力量。

是什麼讓革命先烈們在令人聞風喪膽的生死考驗面前大義凜然?答案可想而知,是使命,是責任,是他們的信念。新時代我們又有了新的使命,堅守崗位、珍惜時光,爲國家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7

透過對《紅色家書》一書的學習,一封封感人的書信,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受到前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及對後人的敦敦教誨。作爲一名新時期下的黨員,對家庭建設,對鐵路項目建設,我想談談學習之後的一些體會。

一、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重家庭美德的傳承與弘揚。習總書記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紅色家書》中老一輩革命家就是以家書爲紐帶,進行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既反映他們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情真意切。

其中,劉少奇同志致兒子劉允若《每一個人都不應當躲避黨和人民的監督》一信讓我感觸尤爲深刻,信中,劉少奇同志能敏銳地從孩子的來信中發現孩子所暴露的思想問題,並站在一個父親和一個黨員幹部的角度對孩子進行引導,鼓勵他“虛心領受同志們的批評”,“警惕不對的'方面,獲得及時的糾正”。字裏行間流露出一位共產黨人高尚的情操。

下一代作爲祖國的接班人,需要時時加以引導,特別是暴露出一些較爲嚴重的思想問題時,必須及時加以糾正。葉劍英致女兒葉楚梅信中所說,“必須完成你們這一代的責任。”我們這代有屬於我們的責任,下一代的責任,必須在時代的角度上加以強調,使其成爲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

二、深化理論學習,提高黨性修養,在黨和人民的監督下不斷進步完善

“打鐵仍需自身硬”,作爲一名黨員幹部,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素養,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學習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領會精神實質,努力轉變學風、作風。

其次,要積極參加黨支部專題黨課、“每月一課”、組織生活會的學習,多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多與班子成員交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支部討論學習,與指揮部員工談心交心,透過羣衆找、自己查總結自身問題,並立行立改。

同時,嚴格執行《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公”要求,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堅持廉潔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並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自覺接受組織的檢查和羣衆的監督,不斷學習進步,完善自己。

三、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年代,努力做好建設工作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朝着多極化發展,對我們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爲一名鐵路建設管理者,要在兢兢業業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同時,積極開拓創新,結合現有的條件積極探索鐵路建設新的管理模式,積極推進鐵路建設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究與推廣,“擼起袖子加油幹”,爲黔張常鐵路建設不斷奮鬥。

以上是我的學習感悟,衷心祝願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8

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時代,書信似乎與我麼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經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封封書信是何其珍貴。它們寄託理想,它們寄託壯志,它們寄託思念,它們寄託着革命英雄們爲了革命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這些家書值得我們誦讀,這些家書值得我們傳承。今天,紅色家書我傳承,爲大家誦讀了杜永瘦寫給妻子的家書《啪啪的槍聲,是我們訣別的標誌》。

說實話,剛翻開家書時,映入眼簾的便是"杜永瘦"這三個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識淺薄的我對於這個爲了中國革命犧牲自我的偉大革命英雄卻沒有任何的印象。在閱讀完他的家書後,心中思潮起伏,一對於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精神感到欽佩,二更爲自己對於革命知識的淡薄而感到慚愧。

書信中提及,杜永瘦於兩日後就要被槍決了,然而在整篇書信中杜永瘦始終以一種歡快的基調寫的。雖然我們從書信的字裏行間無一不能發現他對於妻子的愛與牽掛,對於老母的思念與不捨,對於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這些他並未提出,他自始自終以一種慷慨激昂的語調錶明自己對革命的堅定意志。在他心裏,小家固然重要,然而爲了大家,他必須以歉疚的心拋棄小家,投身於奉獻大家的事業中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革命英雄只是位22歲的青年。22歲,正值青春年華之季,然而這位少年卻永遠長眠於革命故土之中。

書信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卻又激昂的話語"你的前途應當是‘幹’!你的責任應當是‘幹’!你的命運更使你不得不‘幹’!幹啊!只有才幹是你的出路---人類的出路!"這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新時代的我們也必須擁有這份幹勁。新時代,新徵程,新作爲。亦如杜永瘦所說,唯有幹,纔有出路。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爲主的時代,用自己的知識爲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傳遞自己的力量,努力讓祖國屹立於世界的巔峯。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住那些爲了祖國和平而不懈奮鬥的革命英雄,唯有這樣,我們纔有資格站立和生活在這片革命先烈由鮮血換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兩聲槍聲,雖讓我們可愛的戰士永遠地長眠於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兩聲槍響,亦打在了千萬戰士的心中,他們在哀悼犧牲戰士同時,又燃燒更強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幹勁爲中國革命的勝利拼盡全力。如今,"啪啪"的槍聲震盪在我的心跡,讓我明白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應該如何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篇9

天氣晴朗時候,我喜歡搬凳子坐陽臺邊曬太陽邊看書,樂得自在。只是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紅色家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卻一字一句像針扎着我的心。

《紅色家書》雖然只是收錄了當時戰爭期間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書,牽連三十多戶家庭,但是每個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動着我們。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用於此書的背景再貼切不過。《紅色家書》書中描繪的是衆多革命戰士背後關於愛情,關於親情,關於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愛情,親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親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將吉鴻昌在殉身前寫下這封給妻子的家書,“紅霞吾妻鑑:夫今死矣,是爲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在這封家書裏,吉鴻昌作爲一名戰士,面對死亡無所畏懼,唯一割捨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當我看到這裏,我的眼淚不禁滾落,我突然間想到了我的母親。

那一年我就讀隔壁鎮上的高中,因爲肚子疼的厲害就請假回家,母親起初以爲是普通的肚子疼並沒有十分在意,結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幾近虛脫,母親在我一夜的輾轉反側中着急的到處打電話叫醫生。村裏睡的早,醫生也少,恰好醫生不在家,母親急得團團轉,就在那樣的大雨天的晚上,母親毫不猶豫騎上電動車載我準備到鎮上的醫院。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一點也不假,電動車在大雨中倒黴的壞了,母親一步一步推着車從我們小村到了鎮裏。母親的衣服溼透了,只有我,溫暖的躲在雨衣和母親的懷抱下。我並不記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親在身邊,我就擁有全世界的溫暖。

那天之後沒幾天便是母親節,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從來沒送過花的我準備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準備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卻在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只是羞澀的說了一句:“今天是母親節,我就買花了。”

母親只是責怪我亂花錢,並沒有多說些什麼,小心翼翼的將花插 進祭臺前的花瓶裏。當我還沉浸在對母親的第一次“表白”時,我聽到樓下的母親自豪的爲經過的鄰居介紹裏這花,“我女兒今天買的,母親節的花,這孩子,真浪費錢”。我沒有看到母親的表情,但我彷彿看到了她臉上的微笑。

這兩年,母親的年齡漸大,體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時間做了手術後一直在家休養,給家裏的錢她也不願意收,總說我纔剛畢業,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總在想什麼是愛,也許現在我纔開始慢慢懂,就像我現在作爲一名老師,對班級裏的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總愛操心她們的方方面面。現在的我就像我的母親,期盼自己的學生能夠成才,卻又勿需任何回報,也許一句謝謝就是最直接的感動。

那些家書的作者都已經不在了,可是家書是帶着感情的史料。親情作爲血緣文化的非物質載體,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裏。著名作家蘇叔陽先生則針對家書的情感發表了感言:“沐浴在這種純潔的感情裏面,我們的感情也會得到昇華,所有的讀者都會在這些家書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禮。”這些普通人的紅色家書所表達的都是真情實感,不是空洞的理論和豪言壯語。母親不識字,在外讀書這些年,我並沒有在信中寫過隻言片語,也較少在話筒中說過關懷的話。

那些家書在戰火硝煙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隨戰爭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裏行間透着深深的情誼如今化作紙上的文字,靜悄悄的,像是沒有發生過似的。可是當我們讀着這些家書時,心裏頭由衷的哽咽,它像靈魂一般入侵我的身體。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親情,那是在他們看來最遙不可及的愛,而他們大多戰死了,留下許多對家庭的牽掛,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子欲養而親不在,願我們都能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也願我能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將母親對我的愛的方式繼承給我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