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

讀後感2.1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春?讀《家》有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

不知道也不記得女兒什麼時候買的這本《哈佛家訓》,無意間收拾的時候看到的。我被裏面的一條條家訓,一個個故事所吸引。

印象最深的是《籬笆上的鐵釘》講的是,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給別人吵架以後,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第一天,男孩釘了37個釘子。以後的日子裏,他慢慢學着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後,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說:“兒子,你做的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他心裏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是啊!我們每個人都能控制好的自己脾氣嗎?那一個個釘孔就像一把刀子插在身體裏,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

我的心在顫抖,我們給家人和孩子又釘了多少釘孔呢?壞脾氣真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傷害別人的時候,同時也在傷害了自己。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叫《哈佛家訓》。這本書彙集了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訓的精華。

全書從人生哲學、優秀品質、傑出本領、人性弱點等多個角度,充分體現了哈佛大學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訓的精華,觸及了人生中樸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本質的東西,並挖掘出成長路上豐富的成功內涵。其中有一篇叫“用寬容化解仇恨”讓我感觸頗多。

文中的小男孩因爲自己的狗被鄰居家的狗咬死了,想殺了那條狗,他的爸爸給了他一把槍。不過那個小男孩最後用寬容之心放下了槍,沒殺那條狗。

“能寬恕別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將別人的錯誤忘得一乾二淨,那就更好。”勃郎寧曾說過這句話。是啊,寬容是消除報復的良藥。對於心底寬容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不可以饒恕的。在你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將自己內心的仇恨一併消除。面對別人的傷害,我們要以德抱怨,時刻提醒自己,讓傷害到自己這裏爲止。

寬容就是記着別人對自己的恩典,忘掉別人對自己的傷害。用愛和感激來代替仇恨,化解積怨。生活也是一樣,衝突和爭執在所難免,我們要學會用和平的方式處理衝突與爭執。衝突只能爲雙方帶來傷害,而寬容忍讓則能夠爲我們帶來美好的結果。

衝突和爭執會破壞團結和友誼,如果以一種寬容的方式去化解衝突和矛盾,就會避免因衝突爲雙方帶來的傷害,進而重新贏得團隊。

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大度,只有這樣才能做成大事。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3

《家庭作業》是一篇小故事,主要講述了普通的初三學生小明生病了,沒上課,便讓同學把作業告訴他,其中數學老師留了兩道高考壓軸題,作爲思考題。小明算了很長時間,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解出來,可他一點也不灰心,繼續計算,可還是一無所獲。過了很長時間,他終於想出了方法。到他交作業時,老師激動地說,他做出了歷年初中學生都沒做出過的壓軸難題。

我想,其實比小明更聰明,更有數學天賦的中學生有不少,可他們爲什麼做不出來呢?不是因爲沒有這個能力,而是聽到沒有中學生做出過後,產生了畏懼心理,覺得自己也做不出來,便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沒人做出來。

看着這個故事,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那是我第一次做飯,我十分緊張,生怕搞砸了。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油,向鍋裏倒,可是由於我生怕倒多了,只倒了一點,我把油後面又提起來了一點,結果倒多了一兩倍,沒辦法,只能把多餘的油倒出來。我生怕再生什麼岔子,拿碗時,便更加小心了,可我太緊張了,手一滑,碗差點掉地上。媽媽見我手忙腳亂的樣子,便讓我別害怕做不好,放輕鬆些,於是我便壓下心中的緊張,學着媽媽平時的樣子做了起來,結果大獲成功。

看來,同樣是一件事,如果把它當做難題來解決,往往不如人意,但如果平常對待,結果往往大獲成功,因爲心態改變一切。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4

我喜歡讀詩,喜歡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開闊胸襟;喜歡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現;更喜歡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濃濃愛意。

今天我上我的舅舅家,無意間發現堂弟在寫毛筆詩,我隨手搶來:

漁家熬〔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妙,妙,這詩反映了北宋西北邊境的軍旅生活,描繪了荒涼的秋景,來顯示生活的艱苦好軍事態勢的嚴重。好一個“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寫的正是作者自抒,慨嘆功業未力和思念家鄉的房子心情,真是感人啊!

想想我們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人民素質提高了,難忘的東西也多了,想想從前的軍人生活,那真是苦不堪言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好好努力,也爲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姐,你說什麼呢?還讓不讓我寫啊!

對不起了啦!你繼續,繼續。隨後我就把它抄在了小本子上,用來激發我向上的鬥志。但我對讀書的愛好一直沒減,我想好了,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和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執著追求。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5

《楊家將》一書講述了北宋大將楊繼業一門三代赤膽忠心,爲保衛組國英勇抗拒強敵北遼、西夏的傳奇故事。書中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英勇老練的楊令公、智勇雙全的楊六郎、深明大義的佘太君、巾幗英雄穆桂英、義氣當先的焦贊、粗中有細的孟良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是“孟良盜馬”。

孟良是楊六郎手下的一員猛將,並且有勇有謀。一年中秋節,楊六郎在酒席上爲了父親客死他鄉,遺骨無法安葬在自己的家鄉而傷心,並離席而去。孟良見到這一幕後決定幫助楊六郎達成他的心願。於是,當晚孟良裝成了農夫連夜趕往幽州尋找楊六郎父親——楊繼業的遺骨。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在紅羊洞找到了楊老令公的遺骨並準備將其帶回大宋軍營。碰巧在途中看到一羣官兵擁着一匹碧眼金毛的寶馬在趕路。原來這是西涼國進貢給蕭太后的生日禮物。孟良決定把馬盜過來,於是偷偷地在馬槽裏撒了麻藥。馬吃後果然無精打采、不吃不喝。蕭太后見了趕忙下令招募良醫爲它治病。這是孟良揭下了皇榜,進宮爲馬治病。其實那麻藥的藥力只能持續一天,孟良裝模作樣地爲馬治病,不久寶馬果然恢復如初。蕭太后大喜並封孟良爲燕州總管。聰明的孟良趁機對蕭太后說:“我想把寶馬帶去燕州調養,讓它更快更好地恢復。”果然,不出孟良的所料,蕭太后同意了。於是乎,孟良不僅順利地把楊老令公的遺骨帶回了大營,還得了一匹寶馬。

讀了這個章節,我覺得孟良真是聰明絕頂啊,不僅能夠成功地達成了楊六郎的心願,而且盜走了蕭太后的一匹寶馬,令蕭太后顏面掃地。真是有勇有謀、粗中有細。我覺得以後做事也要多動腦筋,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務。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6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楊家將》的小說,看完以後,我倍感交集,又若有所思。

這本書主要講楊家將一生英勇奮戰,可婁遭奸人所害。在一次戰爭中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輝陣亡,四郎被抓,五郎失蹤,七郎遇害,只有六郎仍率領大軍頑強戰鬥,擊退了遼國。最後,楊們女將浴血奮戰,擊退了遼軍,爲保衛祖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啓示,比如說:做人要象楊家將一樣,英勇無比,忠心耿耿。他們爲了國家,楊家八子死了七子,死傷慘重,但他們的後代仍無怨無悔,報效祖國。雖說他們在報效祖國的征途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如遇到奸臣潘仁美,如楊家兄弟戰死沙場,如遼軍佈下天門陣而無人破解……可他們都還是英勇抗拒,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用自己的一身本領,保衛了美麗的家園。讓千千萬萬老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這是多麼強烈的愛國精神啊!我覺得我們學生從小就應該豎立愛國思想,長大要懂得報效祖國。而現在的我們,最重要是先好好學習,學好了纔能有能力爲祖國做貢獻!

我縱觀悠悠歷史,還有許多像楊家將一樣的人:如屈原,憂國憂民;岳飛,精忠報國;戚繼光,愛國惠民……這些英雄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楷模!我們要發揚愛國精神,有機會就爲國效力。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7

《陳涉世家》記敘了距今兩千兩百多年前的秦二世時期陳勝、吳廣率領農民在大澤鄉起義的故事。義旗一舉,天下民衆紛紛響應,“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如此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當時暴秦的法律殘酷、徭役繁重、賦稅無度等。所以,一個國家的治理應以民爲本,才能使之繁榮富強,反之,只會衰敗滅亡。

秦朝滅亡,漢朝建立。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賦稅,重視以德化民,百姓們才安居樂業,社會自然也安定了許多。國邦安定,百姓和樂,如果漢朝初期不以民爲本,這些成果從何而來?

唐朝是古代中國最繁榮昌盛的時期。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羣衆的偉大力量,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於是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呈現出“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如果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像李世民一樣,以民爲本,哪裏還會有陳勝、吳廣這樣的起義,可惜以民爲本的帝王太少了。

隋朝末年,隋煬帝徵集百萬民工開鑿大運河,建造龍舟,逼得農民紛紛起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官逼反,民不得不反”,說得正是隋煬帝這一類的暴君。

世事兩茫茫,盛衰豈無憑?以民爲本,大興治國之道,國家必然繁榮昌盛。不得民心,一心只爲“私”字奔忙,衰敗早已註定,因而就必然會有千千萬萬個陳勝、吳廣起義。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8

暑假的一天,我在家裏捧着一本名叫《家犬咕咕》的書看了又看。

《家犬咕咕》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索菲迪愛德寫的一個關於一隻狗的故事。聽說這本書還獲得過波倫亞兒童圖書獎呢。

我捧着書,跟隨着故事中的提波一起神遊。提波是一支短腿獵犬,它煩厭現在的社會,它盼望自己有着屬於它的夢幻世界。它覺得自己天生和別人就是與衆不同的。它應該去躲避兇惡的曼科奇族,在大地母親的呵護下,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漸漸地成長……它喜歡這種自由,渴望過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生活。它最不喜歡的就是每天被單身女主人叫着“親愛的皮皮思”的生活。單身女主人每天都帶着提波在同一條街上散步,讓提波在同一棵大樹下去小便,然後坐在同一把長椅上休息,接着又繼續在同一條街上散步……

“我最討厭城市了!”這是書中提波的心聲。是啊,狗也有狗的夢想,我深深地體會到,動物也向往藍藍的天空,遼遠的草坪。動物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它們都會有思想,它們知道痛苦不好受。它們渴望自己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歡笑。這樣,纔可以找到生命的樂趣,內心的安寧。

誰說不是呢,每次媽媽帶我去鄉下的時候,我總是感覺特別輕鬆自在,不用每天做作業,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奔跑、玩耍。提波讓我想起了藍天和草地,想起了無憂無慮的日子。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9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羣中間去。”

覺慧逃離了,逃離了裝線的課本,逃離了那個禮教的牢籠,在目睹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倒在禮教的血泊中之後,在目睹了一朵朵青春之花被殘忍地摧殘之後,如他自己所說:“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於是,逃離了“家”。

在這部作品中,“家”已不是一個催促晚歸的行人加快腳步的希望,在黑漆的大門的背後,儼然是一個黑洞,無法望穿,分明聽得笑聲,但更多的是哭聲,喊聲。《家》展現了這樣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處處留着血與淚,卻也處處透着希望,那是青春的力量。

覺新,作爲高家的長孫,似乎從生命一開始便被打上了責任的烙印,他的軟弱使他飽受長輩的責難,他的軟弱使他失去了妻子,他的軟弱更使他得不到兄弟的諒解。他的“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使他在家庭裏艱難而又頑強的活着。青春,似乎對覺新是一片空白。然而,他也曾有夢,但夢如幻影,破滅得使人不知所措,青春也隨之遠去。

生活是有希望的,因爲太跳動的青春仍在。在《家》中,時刻活躍着兩個活潑的青春……覺民、覺慧。或許不身在大哥的“高位”,他們可以輕鬆的在家中活動。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兄弟二人痛恨舊社會的禮教,痛恨長輩的虛僞,面對高老太爺的強行訂婚,覺慧毅然幫助哥哥覺民逃婚。儘管過程艱難,氣餒的想法也曾有過,但二人仍用行動取得了這與禮教較量的勝利。如覺慧所說:“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在經歷了少女鳴鳳的死亡,表姐梅的死亡以及嫂嫂瑞鈺的慘死之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日漸消頹的靈魂,而是一個被憤怒充斥的火熱的青春,覺慧不止一次的在心中吶喊:“我實在待不下去了!”一直船就帶走了覺慧,這太過輕易的鬥爭或許正是這家庭、這社會、這禮教搖搖欲墜的力證。

琴,是書中少數幾個可以稱得上新式的女子之一。作爲覺民的表妹,覺慧的表姐,琴深受兄弟二人的影響,她開始思考,開始抗爭,儘管也曾軟弱,但終究還是不平地叫起來:難道因爲幾千年來這條路上就浸泡了女人的血淚,所以現在和將來的女人還要繼續在那裏斷送她們的青春,流盡她們的眼淚,嘔盡她們的心血嗎?難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嗎?犧牲,這樣的犧牲究竟給誰帶來了幸福呢?琴的呼聲,也許正是那個時代許許多多擁有青春卻過早凋零的女子的吶喊。那浸滿女子血與淚的禮教之路必將被着無數醒悟的青春填平。

“青春是美麗的東西”,她是寒冬裏的一個火種,是迷霧裏的一座燈塔,是暗夜裏的一豆燭光,她時刻提醒着風雪中艱難跋涉的路人:春天會回來的,春天是你們的。

“家”是有希望的,因爲無數跳動的青春。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0

今天,我看了《暑假新天地》裏的《病牀上的作家》,對高士其老爺爺肅然起敬:要知道,患嚴重腦炎者不僅身體癱瘓,就連呼吸、飲食也有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生活的一切都要他人幫忙。

雖然高士其爺爺患了腦炎,可他不但頑強地活着,而且還給我們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但你知道身體癱瘓的高士其爺爺是如何完成這些作品的嗎?他是靠口述,讓他人代筆。但他口齒不清,半天下來,他累得滿頭大汗,可別人沒聽清楚,才記下一兩百字呢!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着,給我們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高士其爺爺那種刻苦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可是我,通常不想好好學習,總想逃避。

今天下午,媽媽讓我寫作文。我有點頭痛,就不想寫了,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現在頭很疼,要不要用溫度計量一量?”媽媽摸了摸我的頭:“沒事,可能是沒睡夠吧,那你去睡會兒吧!”我聽了滿心歡喜,立刻躺到了牀上。可是我在牀上翻來覆去,玩着被子就是睡不着。媽媽見我不想睡,就讓我起來寫作文。這時,我的頭已經不疼了,偏說還疼得厲害,我這個小伎倆還是被媽媽看出來了,最後被媽媽硬拉下牀來了。

高士其爺爺躺在病牀上還這麼頑強地堅持寫作,而我只有一點點頭疼還裝成大病,就是爲了不寫作業,想到這兒,我不禁臉紅。高士其爺爺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後不管碰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努力去克服。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1

《林家鋪子》一書主要講述了在上海附近林家的小店在多次遭受壓迫情況下生存下來可難逃破產厄運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心潮澎湃,我想在那人吃人的黑暗舊社會中,究竟還有多少人在默默忍受的慘痛一切?錢莊老闆,黑麻子他們究竟有什麼資格去榨乾基層人民的生命?不正是那沉重的“三座大山”嗎?這三座大山,不就是那些局長、會長的武器嗎?

可是,在那林老闆之下,還有着無窮無盡的小人物!這些人,安分守己,忠厚老實,方纔是社會真正的支柱!他們渴望生的希望,可那三座大山,卻是不給他們生的希望,農村三部曲中的老通寶,不也是如此?他不斷地奮鬥,希望可以還清債務,可是無數人的欺壓,終究因病失去生命,想要活下去,唯有像多多頭那般奮起、造反。可是,在那人吃人的社會下,又有幾人能成功呢?他們的希望已經徹底泯滅。

把鏡頭回到現在,看似安逸舒適的新社會也隱藏着不堪入目的一面。

街頭,乞丐手中僅剩的幾枚硬幣搖得叮噹響,可卻沒人理睬;小巷中幾個人用大水桶運着剛撈上來的地溝油,竟也沒人制止;警局裏,欠債不還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可卻一犯再犯。

現在的新社會,還處處殘留着舊社會的影子,想要改變現狀,怎麼辦?只能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希望不會泯滅,永遠不會泯滅!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2

在作者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哥在離家20多公里的地方上中學,大哥每週回一次家,車費是四角錢,娘爲了剩下着四角錢,對大哥說:“你還是放長假再回來吧。”過了一週,大哥又回來了。父親一話不說,烘着大哥的衣服,只是責備的看着大哥,大哥說:“爹,我沒乘車,我是走路回來的。”

大哥從此都走路回家,有一天,母親說:“大強,膠鞋比以前貴多了,還是放長假回來吧。”有一個週末,我們吃完晚飯,大哥回來了,手上提着一雙鞋:“娘,我是光着腳走回來的。”

什麼也阻擋不了大哥回家的腳步,沒有車票錢,就走路回家,路上會磨損鞋子,就光着腳,20里路很長,但長不過哥哥的思鄉之情;大雪紛飛的雪地很冷,但阻擋不了大哥回家的那顆火熱的心。父母看着歸來的大哥流下了熱淚,這淚水裏,有心疼,有責備,有高興,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

長大了,參軍了,生活變好了,人口也多了但大哥對家的牽掛沒有變,忙了,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親自買了很多好吃的,讓父母享受天倫之 樂,現在,這種孝順的兒女又有多少,小的時候就當上了“小皇帝”和“小公主”,上幼兒園時就要全家出動,爺爺拿玩具,奶奶拿糕點,爸爸開車,媽媽抱兒子,好像父母成了他的孩子一樣孝順他,生活方面根本是個弱智兒童。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每當想起這首常回家看看,我就會問回家看看了嗎?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3

來自劉倩的一篇回家!她寫的是,回家後,看到家裏空無一人,很是失望,最後,是她自己給自己創造了回家的溫暖!

讓我感觸很深吧!這幾天,經常把家裏弄得亂糟糟的~或許不是很亂,但是,在有潔癖的媽媽的眼裏,那很亂吧~因此,難免心情會不好!

看不見媽媽的時候,心情會失落落的,但是,看見她的時候,卻又沒有了親切感!我想,是媽媽的錯吧!我認爲她不應該將壞心情帶到這個家裏,我認爲她不應該那樣對孩子冷淡!但是,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想,是我錯了!

是我錯了吧!一整天地在家裏,但是,卻不曾好好地收拾一下我們的家,讓得她感到累了!從而,纔會然他沒有回家的感覺,導致最近幾天的他一直心情不好吧!或許就是這樣吧!

是的,有的時候,我是自私了!每次都只想到了自己,每次都認爲是他人的錯,每次都認爲他人的責任更大!我以爲!一直以來,我以爲,家,是由家長構成的,是由父母構成的,如果父母好了,那麼這個家就好了!現在的自己才知道,其實並非如此!

家,是家庭成員的努力的結果,應該每個人都努力,應該由每個人來構成的!那才叫做真正的家,那才叫溫暖的家!行嗎?

是的!從現在開始,我想,我會醒悟更多的,從一直以來認爲溫暖的家應該由家長來打造,但是,現在,我懂了,其實,這個溫暖的家,也需要我的幫助,這個溫暖的家,也需要我來打造!我應該讓母親感到回家的溫暖,而不是讓母親回家來幫自己打造溫暖的家!她,已經夠累了!因此,我更應該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小情人!

家,你我他,都是需要打造的!溫暖的家的打造,需要你我他的每一分力量!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4

奧莉芙與羅莎兩個不同世界得人,上帝卻偏偏選擇了羅莎,把她帶到奧莉芙的身邊,幫她找出真相,告訴世上那個弒母殺妹的人並不是奧莉芙。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發生,卻又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世人的眼光總是那麼膚淺,當案件漏洞百出,他們也妹發現,他們的眼睛被矇蔽了。只因爲他們看到奧莉芙滿身是血的站在案發現場;他們看到一個身高178公分,體重超過165公斤的肥胖女人;他們看到她那醜陋的面龐。世人就認定她一定是兇手,很可笑的理由,也是很現實的理由。

人們總是用外貌的美醜來決定心地的好壞。有的人極端的認爲,外貌美的,就心地善良;外貌醜的,就心地歹毒。而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潛在意識。

而可憐的奧莉芙以爲這起事件是她父親所爲的,因爲感到歉疚,覺得這是她的錯,所以,爲她父親頂罪;她那可憐的父親,也因心懷愧疚,則一直住在那座“鬼屋”來贖罪。如果他們見上一面,結局或許,不,肯定會改變的。奧莉芙不必白白做了4年牢,她的父親也不會心懷愧疚而死。

那個可恨的克拉克,害怕身敗名裂又貪圖享樂,和奧莉芙的父親發生性關係,又和奧莉芙育有一子。不過,這個孩子在還未來到這個世界時,便已離去。

人們如果能夠回頭看一下,事情也就簡單的多。記得有一段佛法說:佛在前面走,小和尚在後面跟着。突然說,‘佛祖,你能不能停一下?’佛祖回頭,看着小和尚說,‘我經常停下來,是你一直在走,沒有注意到我。’是啊,如果我們時不時停下來看看,看看我們是不是遺忘了什麼,放棄了什麼,錯過了什麼。趕路到達目的地時我們的目標,固然重要,而途中的風景也同樣,畢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會在哪一站停下,會在哪一站找到心中的幸福。

青春?讀《家》有感作文15

《浙江好家風》一本教會我們怎樣做個有家教有家規的人,留下了許多名人故事。

捧起這本薄薄的書本,但它卻讓人感受到一種厚重,因爲裏面裝載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家訓,家規。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個有禮貌的人。它沒有漫畫的輕浮淺薄,也沒有小說的沉長,它擁有的是中華民族的愛心。在那黃色的封面上,有幾個孩子圍着一個大花盆澆水,那花盆裏長出來的是一顆鮮紅的愛心。

翻開書本,找到目錄,分爲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這些目錄裏的主題都分爲三個古代故事和一個現代故事。那一則則小故事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精神,錢三強從書中找到人生觀,熱愛祖國,用自己的實力來回報祖國,從此有了《錢氏家訓》;諸葛樑爲了救病治人燒掉自己用血汗錢買來的假藥,體現他爲病人着想寧可犧牲自己的品格;陸隴其用自己的辦法“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巧妙的教育了不孝子。捧起書,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就在我眼前閃過,彷彿我也在其中看到了實景。

在書中沒有車輛呼嘯而過,也沒有燈紅酒綠的喧鬧。我彷彿身在一片竹林中,只有晚風吹過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細細地感受着晚風的清涼,同時也感受書給我帶來的快樂。當我看到顧乾麟爲了完成父親的遺訓,把自己的錢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我的心被觸動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用手摸着那光滑的封面,感受到歲月的滄桑。或許有天這樣的書會被替代,但是這厚重的道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放下書,我用心去感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用心去體會書中的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