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秋水》-讀後感

讀後感1.0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水》-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水》-讀後感

莊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中主張道家學派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寫的文章比較浪漫,也非常大氣。

下面我就談一談學習了他其中一篇著作《秋水》後的一些感悟。文中的涵義主要是在說明我們人應該以何種心態去處事的道理,即作爲人不能懷有“自高自傲”、“貢高我慢”不利的心態。在《秋水》中也有很多句子可以和現在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關係做對比。例如:“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善爲盡在已”。這句話的含義即:河伯一向以爲他所在的黃河是天下最大的,水勢很大,以爲天下所有的水全都是流向黃河的,於是自己就非常得意,而導致河伯產生傲慢之心。其實,這就與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情況相同,也是我們常常碰到的事。當一個人成就了一點事業,或得了一些什麼小名利,就會認爲自己很了不起,誇大自己的功勞,一自我爲中心,然而輕視他人,這正是因爲他還沒有在外界碰見比自己更厲害的人,所以纔會在界內自高自傲。假如哪天讓他到外界去出差或辯論問答,遇見比自己更高一層的人,這個時候就會認爲自己還不如他人,所以說我們人,在還沒有親自接觸到界外之事時,就不能以爲自己很偉大。因爲你一旦看見別人比你更厲害、比你更強大時。

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我們應該保持“中道”,不能被名利之事所牽引,否則你將會被比你更有見識的人譏笑輕視。我們只有在“中道”的界線上,才能獲得更好的學修。同樣的道理,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僧,對於一個邪知邪見深的人,我們不能急於馬上給他講佛法之奧妙,因爲這種正知正見可能會令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會認爲我們也是魔,令他生氣毀謗,這隻能等他的因緣成熟了,能夠接受真理的時候,我們再去引導他也不遲,這也就是說,當我們要去引導一個人的時候,首先必須觀察對方的根機是深、是淺,並且要看他對我們所說的法是否應機,這樣纔能有所收穫。莊子的《秋水》讓我看到了大智大美,道理與思想的引發,也使我的人生能夠漸漸趨向一種更高更美的境界。

標籤:秋水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