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業務學習讀後感範文推薦

讀後感1.56W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當我拿到《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時,我首先想到的是:這麼多優秀的老師,再怎樣努力自己也是不可能成最好的老師,業務學習讀後感。但在讀過了書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句話所蘊涵的深意。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給我感受很深的還有以下兩點:

業務學習讀後感範文推薦

一、開心工作每一天。剛畢業時我熱情滿懷,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但當初的熱情減少了很多,而且還抱怨這,抱怨那,怨天尤人,這種心情有時也影響到了自己的教學。李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爲什麼不天天開心呢?

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李老師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二、民主參與班級管理。對於屬於班主任分內之責的'班級常規管理及各項事物,李老師那樣完全放手,讓學生學會

自己管理班級,處理班級事物。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其責任心。當班主任的我,總感覺到一個字“累”。天天腦子裏想的和處理的都是班裏邊亂七八糟的事。看完李老師的班主任管理方法之後,覺得自己在對待班主任工作時,要向李老師那樣完全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處理班級事物。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其責任心。因此,我改變了以往任何事我都親自做或親自過問的做法,班班級的事務分配到人,使學生真正成爲集體的主人,讓自己從繁重的事務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比如以前我規定兩週換一次座位,因爲忙有時會忘記,因此總有學生埋怨,現在我們班專門有一位負責調換座位的同學,不管我在不在教室,只要到了調換座位的時間,全班同學都要聽從他的指揮。現在學生能夠及時調換座位高興了,而我再也不用操心什麼時候改換座位了。班裏的花有人管了,紅領巾、吃零食、衛生有人查了……人可以默默無聞,但決不可碌碌無爲!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做有用的事纔是正道。所以,今天我也要把“做最好的老師”,“做更好的自己!”作爲對自己的要求,我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努力更好,每天睜開眼,想着今天我要“最好”!每次走進課堂,想着我必須努力做到“最好”!當一天將過,不忘自問“今天我還有哪些方面不是最好”?讓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點反思都成爲超越自我、追求“最好”的堅實的一步!《不跪着教書》讀後感《不跪着教書》,這是一個有着良知的知識分子,從靈魂深處或者說從骨子裏流淌出來的椎心泣血的呼叫;這是一個高舉理想主義大旗的勇士,以自己無畏的氣概,堵擊現實濁流的感召;這是一個對人生對生命無比崇敬和熱愛的思想者的既敦厚從容又犀利逼人的吶喊,一部書,其實就是人生的一部宣言!由此,我彷彿看到了作者在向世人宣告:這世界有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也始終會有追求火一樣理想的殉道者!“我心中的信念不會消逝。”我會“努力去做成幾件事!”多麼洗練而執着的告白!《不跪着教書》,傳達的是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知識分子人格,一種理想的教育,讀後感《業務學習讀後感》。當這種人格和理想與現實相抗衡時,她又成了捍衛人格尊嚴和理想大旗的武器。人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不跪着教書》裏,我們看到了作者對人和生命本質的全面地關注。對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殘酷的教育,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後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長嘆,或抑鬱憤慨,惑無情譏刺……如果說人的本質,是由精神灌注出來的,那麼,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獨立等等的教育理想,無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質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質的闡釋。把“人的教育”寫在我們的旗幟上,讓學生既成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包括具有崇高精神和理想的人,成爲莊嚴站立着的鐵錚錚的人),又成爲有科學精神的人,也許,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或者說是他所崇尚和實踐着的理想教育。確實,對現今教育界和整個社會功利浮躁的衆生相,對隨處可見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淪喪,作者是長嘆感喟,痛心疾首,憂心如焚的……如果說當年魯迅棄醫從文,爲的是拯救國人的靈魂的話,那麼,我們能否說,《不跪着教書》就是作者高揚人文精神的理想呼籲教育歸依正途讓學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的一個警世洪鐘呢?不可否認,全書很多篇什,披露了人們都熟知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了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可以說,大凡與中小學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或者有人就是踐行者,但又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實,直逼人生,揭開種種的瘡疤並剖析箇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可以說,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着的書。作爲一個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知識分子,這部書的字裏行間,始終流淌着作者對祖國對我們這個民族以及平民百姓所

傾注的汩汩滔滔的一片真情,對民族文化精神的熱切呼喚,這感情深沉熾烈,甚至催人淚下,雖然他的表達看似平靜甚至苛刻,但赤子的情懷,只要你讀了這部書,你隨處可以觸摸得到。儘管,作者和共和國都經歷了那一段令人反思的慘痛的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是選擇的事實歷史就意味着解釋——是對原因的尋找。從書裏,我們隨時都能看到,作者在抨擊現實之時,常常順手反思歷史,反思那段歷史中我們民族的傷痛和教訓。真的,我完全可以這樣說,作者是一個遊走在慘痛的歷史和冷漠的現實中的思想者,這樣的思想者,我想,他是有資格去評判歷史,直面現實的。回憶是爲了不要忘記,過去會推動現在的前行,而現在又昭示着將來的方向。如果我們每個年輕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能認認真真讀一讀這部書,都能沉思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爲,我想,受益肯定匪淺。是的,現實不盡如人意,甚至現實強大的習慣勢力,人心的沉淪,遠遠不是人們所估計的那麼輕描淡寫,但是,儘管這樣,我真的佩服吳非老師的勇氣和魄力,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平靜的敘述也好,憂傷地感嘆也好,甚至是憤怒的叱罵也好,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赤子對母親和我們這個民族的熾熱的情懷,《不跪着教書》一書的本身,就告訴人們:這個社會還有希望,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因爲,我們的面前還有這樣站着寫作的人,鐵骨錚錚的人!我敢肯定,而且不止一個。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雖然是由被翻譯成中文的,在此過程中難免變得晦澀難懂了許多,或許從某種角度而言較低了可讀性,但是仍然震撼心靈,畢竟是一本優秀的書籍。關於教與學,一直以來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問題,而在這裏,帕克.帕爾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我受益匪淺。無論對於課堂教師和教育者還是其他崗位的人,這本書都代領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這本書帶領我進行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們出於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他們深愛着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卻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於無力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爲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着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的優秀品質。”儘管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優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複雜的網,這張網聯結着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爲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繫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於教師的內心中。教師的內心包含着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教學勇氣》震撼我的還有它對恐懼文化的詮釋。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爲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麼大的差距……因爲恐懼,繼而便拼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抗爭、奮鬥,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然成功的喜悅尚未遍及全身,便發現自己早已因此疲憊不堪,只不過成功之前是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未覺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爭、奮鬥失敗,那更懊惱不已,覺着自己沒有功勞連苦勞也忽略不計了。於是忍不住感嘆:人是多麼渺小,以人個體之柔弱真的根本無法和那些看不見的、又無處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嘆過後,很多人會選擇再戰,當然也有人會選擇逃避,喪失鬥志,從此消沉。《教學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