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巨嬰國》有感(精選10篇)

讀後感5.55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巨嬰國》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巨嬰國》有感 篇1

微信朋友圈裏,有個特別喜歡讀書的姐姐,不但自己喜歡讀,也會經常把自己覺得好的書推薦給我們。《巨嬰國》就是她推薦給我的,一聽完她的介紹就感覺這本書是非常適合我,立馬從京東上面購買了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僅僅讀了幾天就覺得對自己感觸特別大。

書中有個異於常人的看法,作者說: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而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初次接觸這個概念,我還有些不相信,不說別人,單論我自己,我覺得我的心理年齡怎麼也能混到18歲吧。可是接下來的心理學專業解釋,讓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這個社會,我們的這個國家,包括我,也包括你,我們的心理年齡都沒有超過一歲。書越讀,我就越來越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巨嬰。我對自己身上的毛病或者說心理反應一直懵懵懂懂,總在尋找方法解決,但是總是沒有很好的方法。也看到,自身好多的問題是父母在教育自己時不恰當的行爲導致的。

舉個自己的小例子。由於家庭條件一般,在我的印象裏,父母從來不會主動給自己買一些他們覺得沒有意義的東西。久而久之,我也不再提出要求。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懂事的孩子,可能自己知道提出要求也不會被滿足,所以乾脆就不開這個口吧。長大後,經濟已不再是個困擾,而現在我依然會被當年的事情所影響,看到自己想要的,總是退縮,似乎知道自己得不到,所以連爭取的嘗試都不願去做。最明顯簡單的例子,去逛街試衣服,總是莫名的想要退縮,對着自己最喜歡的那件似乎心中有個聲音在喊,你得不到它,所以看看又放回去,然後走掉。你從來都…..,你永遠都…….,一次錯誤就把曾經所有的好全部抹殺。這也是我最痛恨的說法。偏執分裂帶來的痛苦我卻無能爲力,因爲這樣說我的人是我的媽媽,我無法反抗,所以按照全能自戀的說法,我無法把憤怒投射給外界,所以只好把憤怒反饋給自己,毀滅不了世界,那麼只好毀滅自己吧,導致的結果就是會想到自殺,幸好,我不夠勇敢。

巨嬰國這個名字乍一聽似有搞噱頭的嫌隙,然而當你真的深入書中的內容後,你會發現,雖然我們的身體成熟,但我們的心理卻是仍舊停留在嬰兒時期,這就是作者武志紅所言的巨嬰。

讀《巨嬰國》有感 篇2

今天用很快的時間閱讀了《巨嬰國》,講了一個人對於中國社會人性的看法,不能說是對或是錯,只是一種自己的觀點並且表達上還算清晰流暢。作者依據弗洛伊德的觀點觀察社會及人性,根本上說仍然是一種西方思想的延續,但是有自己觀點並且勇敢去表達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從人性角度上去理解的話,中國社會是一種獨特的集體主義社會,小到家庭,大到團體,幾千年的集體主義不能說沒有對社會的發展產生過益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集體主義使得人類這個物種順利存活下來,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資源極大的豐富,個體似乎脫離集體也能很好的生存,尤爲明顯的就是依據互聯網生存的羣體。

集體主義,這個曾經的寵兒,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成爲桎梏個人的一把枷鎖了,作者是從家庭成長、個人心靈健康的角度闡述這個問題的。與時俱進,這是一個資源極度豐富,但是心靈日漸貧瘠的時代,自由、個性、自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人是要走向一個自我實現的時代的,雖然會受到出身或是形勢的侷限。作者想向我們傳達的是,人性的力量本身無對錯,只要社會家庭給予包容、理解、愛,至少就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健康心理的產生,人本身也能活的很快樂。而這也和我之前的感悟相一致,以前以爲人的價值是在關係中實現的,要成爲像樹一樣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的人,但是後來漸漸發現,這種想法抹殺了人性本身的自由、個性的成分,人活着,是爲了自我更好的體驗,不管是人性體驗、社會體驗、性體驗、事業體驗等,所以不論好與壞,都是一種其中的一部分,而胸懷這樣的態度,人生便是充滿樂趣的。活着很短暫,好好度過。

讀《巨嬰國》有感 篇3

作爲一個普通人,我選擇去看心理學類的書,是爲了瞭解自己和他人。但更多的同時也是更重要的是獲得正能量。武志紅的《巨嬰國》讀的特別“擰巴”,因爲書中很多觀點我都不同意,讀着就想把作者拉過來爭辯一番。

全書共有六個篇章,包括“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巨嬰心理:共生”、“中國式好人”、“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孝就是順”、“無迴應即絕境”。我認爲這些篇章展開的維度單一。共生、全能自戀、巨嬰、失控、自我、能量這些詞是這些篇章的核心詞語。書中的社會公共事件在武志紅筆下都可以用母嬰關係來找到根源,認爲這都是源於糟糕的母嬰關係,然後導致共生、全能自戀等巨嬰現象,巨嬰的打擊面如此之廣:國人基本都是巨嬰。而巨嬰有幾個特點:1.共生;2.全能自戀;3.偏執分裂。共生就是處於一種混沌未分化的狀態,巨嬰和媽媽經常在身體和心理上處於一個共同體,之間構成的各種衝突,武志紅稱之爲“共生絞殺”。全能自戀即巨嬰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擁有偏執的自戀,按照武志紅的說法這是巨嬰最核心的理念,全能自戀的人以自我爲中心,希望整個世界圍着他轉;偏執分裂是全能自戀的延伸,一旦沒有被滿足便陷入絕望無助或者攻擊別人,希望任何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武志紅認爲國人的心理平均發展水平沒有超過六個月。

書中的種種負能量現象的確存在,武志紅從巨嬰的角度看這些問題,我又該從哪個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呢。看過一個TED演講,積極正面的思維是需要刻意訓練的。因爲根據人腦的構架,人需要努力才能看到正面效果。但相比正面影響,負面影響對人們的影響則更持久。一個勝利只會帶給人們一時的興奮,而失敗則會帶給人長時間的沮喪。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事情由好變壞很容易,由壞變好卻難得多。所以我們更需要努力的去看事情積極的一面,刻意的訓練思想更積極正面的思考。

最後摘錄一段我喜歡的話:把詩和藍莓醬抹在蕎麥麪包上,用樹蔭裏的陽光做件毛坎肩,跟貓狗以及啄窗的小麻雀說說話,往深夜的咖啡杯裏倒進碎星星,在心裏裝一個小女孩兒。你如果愛着生活,生活一定比誰都清楚。

讀《巨嬰國》有感 篇4

每個人的生命是一個輪迴,你勢必會發現,“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種姿勢摔跤的歷程。同樣的,每個家族的生命也是一個輪迴。命運之所以給我們這些輪迴,正是爲了讓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個功課。

——武志紅

很有幸閱讀了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一書,讀完真的是受益匪淺。看他的書感覺武志紅老師真的是慧眼如炬,他擁有透過表面切到事物本質的特質,他的這種能力真的是讓人歎爲觀止。

《巨嬰國》一書是武志紅老師最新也是迄今爲止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成書更是耗達5年之久,這是一部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的心理學著作。“巨嬰”就是成年的嬰兒,身體上的各項指標是成年人,而心理上卻仍舊是嬰兒水平。巨嬰國顧名思義就是是由巨嬰組成的國度。而目前的大多數國人的心理水平仍停留在嬰兒水平,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屬於巨嬰國的一部分。

衆所周知,一個人有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可是當我們的心理年齡仍停留在一歲前的嬰兒期那麼我們的需求就不能按照正常成年人的需求所設定。在本書裏國內的精神分析學界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傳統的中醫對於治病有望聞問切,而看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覺是社會充滿了病態。而武志紅老師把國人的這種情況稱之爲巨嬰。但巨嬰國》一書在我看來相當於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開除了藥方開出。國人的成長看目前現狀來講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擺在面前實實在在的問題就有很多。這本書就是爲我們解惑的。書裏向我們描述了許多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爲國人的巨嬰心理。

書裏有這麼一個章節就是:田樸珺的絕招——把牛人弄成孩子,畢竟田樸珺和王石的戀情一經曝光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武志紅老師查閱了無數的資料,並且透過資料分析,得出了一些結論。“最深的關係裏,你希望對方尊敬你,視你爲一個高高在上的偉人,還是希望對方將你弄成一個孩子。答案肯定是後者,王石與田樸珺的關係,或許關鍵在於這一點,這種過於有進取心的女人,有一種能力,將牛人弄成孩子。至少鄧文迪與默克多,關鍵是這一點,據說鄧訓斥默,就像訓斥一個孩子。”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這些大佬的心理水平也在嬰兒期。男人最後變成孩子,女人變成母老虎,兇悍對待對方的同時,也兇悍的`捍衛着對方的權益。巨嬰的心理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的戀情不是偶然是必然。

《巨嬰國》這本書從各個角度展示巨嬰不同的心理,以及各種不通的需求,書裏的案例很經典,經典的同時不得不佩服武志紅老師對當下人們心理的判斷。另外中國式好人的泛濫,這是種現象更是一種大多數人的狀態,很多“好人”他不快樂,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帶來的惡果是什麼?還有人所具有的攻擊性,國人過分的壓抑自己的性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這些困擾着大多數人的問題你可以在書裏找到完美的答案。

記得以前我想過一個問題,我不快樂,但我要讓周圍的人快樂。我感覺不不是在爲自己活,我是在爲家人活,爲朋友活。我一直想不通我爲什麼不能爲自己活呢?說實話這問題我想很多朋友都想過,這本書裏有答案!武志紅老師會讓你成爲一個真實的人!

讀這本書收益很大,這是本能讓你內在長大的書。躲在成人軀殼裏的嬰兒,快速的成長吧,只有更好的長大社會和世界纔會更美好。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書,強烈推薦《巨嬰國》!畢竟我也是巨嬰國裏的一員,我想快點長大!感謝這本書,真的喜歡!

讀《巨嬰國》有感 篇5

已經讀完一段時間了,我也向許多人推薦過這本書,因爲,它把中國人剖析得太深刻了,把中國社會的病根找出來了,以致不被社會所容。真理往往是超前的,相信隨着中國社會的成長,民衆的覺醒,有一天,它將會作爲經典得與傳承。

我是被“孝順”文化所傷害的,而且傷得很深,以致現在只能刮骨療傷,其中的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得到的。“孝順”文化,本來就是一個皇權文化,是社會奴性的根本。爲什麼老子一定是對的?爲什麼一定要有尊卑之分?爲什麼不能像一對朋友一樣?爲什麼不能真誠的互相對待?親情本來就是以愛作爲基礎的,沒有愛,親情只剩下皮囊,表面功夫,怎麼樣都是假仁假義,唯利是圖。這樣的親情,沒有正能量的傳遞,只能相愛相殺。中國人內斂,但是,並不是沒有愛。只是,“巨嬰”社會,是一個不成熟的社會。如果不能覺醒,那麼,“巨嬰”就會傳承下去,代代相傳。這個也是隔代教育的悲劇。老一輩,在沒有民主的權力的傾軋下,已經奴性化,他們已經完全是一個“巨嬰”,這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作爲父母的新一代,我們要拋棄“孝順”,釋放愛的力量,引導子女追求生命的本質,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樣,整個社會將完全改變。一個成熟的社會,是一個理性的,是一個尊重他人自由和權利,而不會如嬰兒一樣,沒有道理可言。我經常看見一些家長放縱自己的孩子影響他人或侵犯他人,卻認爲,成年人,應該讓着小孩。其實,這些家長是使用作爲小孩的權力。如果,他們手頭有點權力,那麼,也一樣會放大這個權力的使用。其實,他們是很悲哀的。在單位,順從上頭,在家裏順從老一輩,而壓抑自己的能量釋放。當然,這樣安穩,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拼搏,一句話,就是舒服。這個是不成熟的表現。就好像一個“巨嬰”,吃飽了睡,睡醒了吃,玩。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只會哭鬧。要不,就壓抑住自己的需求。真的很形象。

我希望可以從我開始,對子女的教育可以完全釋放他們的能量,讓他們追求生命的快樂。而我,也要成長,不能再作爲一個“巨嬰”,要釋放自己的能量,追求生命的質量。喝茶,讀書,鍛鍊,已經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再增加一個寫作,能夠讓我記錄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我想,這個是多麼美妙的事情。爲什麼不做呢?生命的本質,就應該是快樂,健康,自然。追求自己所愛,讓正能量散發出去。雖然,很累,但是,卻很快樂。也是給濼濼做榜樣吧。就同濼濼說的,爸爸看書,我就不用看了。但是,我相信作爲學霸的後代,智商超羣的她,只要追求自己的快樂,她一定也會散發出自己的正能量的,並獲得比爸爸更大的快樂。加油,我們一起成長,雖然你不在我身邊。

讀《巨嬰國》有感 篇6

最近有不少朋友問起《巨嬰國》這本書,因爲很多朋友發現現在居然買不到該紙質書了。

一直還在納悶這件事兒,今天朋友分享給我一篇文章,才知道該書出版商發出公告嚴明該書“因質量不合格”而下架了。從當前情況來看,“質量”應該不成問題,關鍵在於書中提出了不少挑戰傳統思維的觀點,引來了很多爭議和討論。甚至還有評論說閱讀該書感覺很不舒服,主要因爲作者對習以爲常的現象、行爲、大衆思維進行深度剖析理解,應該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深處,所以引來了爭議。

書中不少觀點對傳統觀念及儒家文化產生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關於“孝”的理解,作者紮紮實實地抨擊了傳統對“孝”的定義,甚至因此而在言辭上完全否定了“孝”道。然而,真正把書認真讀下去的人,纔會知道作者抨擊的是虛僞的、不能以常理理解的、不能以法治管理的“孝”,他真正倡導的是真誠的、講道理的“孝”,且不僅僅是子女對父母的“孝”,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相處。只不過,作者沒有顧忌任何人的接受能力和感受,沒有把“孝”定義清楚,直接將“孝”否定到底,這確實挑戰了不少人的神經。

其實,一本書往往是代表作者的研究所得、自身的感悟及觀點的表達,讀者應該學會吸取書中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部分,這也是讀者應該具備的辨別能力,尤其對某些刺激到自己的觀點,更應該給予尊重,而不要因爲讀着使自己感到不適就抨擊對方。我還是覺得《巨嬰國》剖析很深刻很到位,確實找到了很多問題的癥結。而且無論如何,無論內容多不合理,我們也應當尊重對方發聲的權利。

讀《巨嬰國》有感 篇7

中國的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乃至心理學工作者,多半都有這樣的體會:從學理的角度看,心理學知識說的頭頭是道;從科研角度看,心理學研究好像也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是,一旦將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就會發現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換言之,心理學知識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較大的距離。

在大學時讀心理學的書籍,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將心理學理論本土化,這是心理學界的一大難題,任重而道遠。

今天,我開始做《巨嬰國》的讀書筆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武志紅,國內的一名心理諮詢師。書中的見解頗爲震撼,最起碼不是心理學中的一些老生常談。心理學在植入中國後水土不服,國內一些優秀心理諮詢師可以稍許緩解這一病症。他們一邊學習着心理學中的正宗理論,一邊接觸着國內數以萬計的真實故事。他們口中的心理學術語,會給人一種親切感。

我覺得,武志紅乾的事情,就是在一些心理學的理論前面加上“中國式”三字。

他是一位拓荒者,可他也很謙虛,明白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他說:“作爲一名諮詢師,我沒有治療理論上的野心,並不太想發明什麼新的療法、有中國特色的療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國特色的家庭和中國特色的愛情,是怎麼回事。”

心理諮詢這一領域的理論基礎有三,精神分析學佔據了一席之地,武志紅屬於這一派系。之前我反覆研讀過精神分析學的一些理論書籍,總是鎩羽而歸。這一次,希望能從武志紅的文章中,看到解讀精神分析學的接地氣的詮釋。

讀《巨嬰國》有感 篇8

這一段時間一直再看一本書《巨嬰國》, 今天才算把這本書看完了, 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案例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爆竹是用來驅魔避邪的,這個春節煙花爆竹被禁放了。清靜的節日裏,武志紅的《巨嬰國》倒是像爆竹一樣,振聾發聵,給人不一般的震撼和衝擊。

說是衝擊,也是期盼已久的了。此前在武志紅的微信公衆號上已瞭解了他的一些文章和風格,羅胖也有一期節目裏推薦介紹過這本書,隱隱覺得這本書將要展開的對中國人的剖析與自己已有的認識是契合的,所以很是期待,該書對中國人的剖析是到位的,並有更大的延伸解讀空間和張力,估計會有更好的後續作品來進一步解毒中國人的人性和陋習。

書中提到了心理髮育的三個階段:

1.口欲期:這個階段一般是嬰兒剛出生到6個月的階段。 主要表現是所有的快感都集中在嘴巴上, 嘴巴就是他能夠感知到的世界的中心。在這個階段嬰兒的心理主要表現得就是全能自戀, 在那個階段的嬰兒心中,自己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 只要自己想要什麼,透過哭聲一表達就馬上會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出現在眼前。 所以自己是全能的神,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世界只有自己。

2.肛欲期:在這個階段一般是嬰兒出生6個月到3歲的階段,快感的中心發生了轉移,主要集中在肛門周圍。 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徵主要是能夠理解並且接納有別人的存在。 此時已經有了我和你的概念。 但是還沒有形成"他". 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心中已經可以理解到世界上還有其他存在,自己不是世界的唯一。 但是此時他們還是和媽媽有共生感,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但同時又能把別人和媽媽區分開。 把他們劃分爲"你們".

3.俄狄浦斯期: 在這一階段一般是3歲之後, 快感中心再次發生轉移,主要集中在性器官上。在這一時期,主要表現爲仇父戀母情節。 開始能意識到異性的吸引, 並且對同性的競爭者有着仇視心理。 到了這一階段,心理髮育基本成熟。 這個時候開始有了"他" 這個概念, 自我誕生。 在心中開始走向獨立,也可以容納你我之外的"他"存在。

但是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處在第一個階段。 即口欲期, 在我們自己的潛意識中,我們都是無所不能的神。 只要我們的慾望沒有被滿足,我發出去的能量沒有被別人接納並且積極正面返回給我,我就會產生一種感覺。 一種我的全能神的感覺被攻擊的破碎了。 我已經不完整了, 我就會產生一種攻擊性, 要麼向外攻擊你,要麼向內攻擊自己。

比方說這個在我身上就有很好的例子, 當我對別人說話的時候,別人對我說的話沒有迴應(也有可能是沒聽見) 此時的我的就會暴怒,會產生一種可怕的攻擊性。 甚至會想到把對方殺死。 但是因爲有道德的壓制,所以這股子毀滅的攻擊性一般都不會向外,而是轉而向內攻擊自己。 "你怎麼這麼沒用,說的話對方都不理你","你爲什麼要和他說話,你還是死了算了" . 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過這種體驗。 但是對方可能是更本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

但是那在我們潛意識看來,我就是神。 你敢對神不尊敬, 那我就要滅了你。 好,我滅不了你。 我就滅了我自己。這就是我那時的心理活動。

巨嬰的主要表現就是全能自戀,我是神,你們都要聽我的。 要不然都去死。 他們不會容忍自己有一點失控, 因爲這樣會破壞自己的感覺。 那種全能神的感覺。

巨嬰在我們人際關係中也很普遍, 要麼你聽我的, 要麼我滅了你。 所以巨嬰們不會容忍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這就是對我全能感的自我的挑戰。 一旦你挑戰成功了,我就崩潰了。 所以在纔會出現皇帝這個全能神般的產物, 這就是巨嬰們的集體幻想。 我是皇帝,是全能的神。 所有忤逆我的人都要死。

我是一個巨嬰,在自己的生活中,經常會因爲一件很小的失控事件而產生一種毀滅一切的感覺。 比如在讀書時考試成績不理想, 在和別人社交的時候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動。 被老闆批評這些事情都會讓我崩潰, 因爲在我的潛意識中我自己應該是無所不能的神。 我發出的任何微小的聲音都因該被聽到並且按照自己的心意運作。 否則自己的全能感破滅, 我不再是神。我就會化而爲魔, 要不然就滅了別人,要不然滅了自己。

寫到這裏,我響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可笑經歷。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經常會無端挑釁別人。 而且特別傻的就攔着一個陌生的同學問上一句"你拽不拽"? 這個詞的挑釁味道十分明顯。 但是我那時的心理很奇怪, 我問這一句就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全能感。 如果對方回答是"是" 那麼我勢必會攻擊他。 因爲我是全能的神,他的回答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得攻擊性就會出來, 要麼攻擊他,要麼攻擊自己。 但是如果他的回答是"否",那我的全能感就得到滿足,就可以堅定自己是全能神的心態了。

巨嬰對自己的幻想是神,當神的自我感覺被打破時就會化而爲魔。 但是在神魔之間還有"人"的存在, "人" 可以更加客觀的對待整個世界, 他們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把自己和別人的界限嚴格的劃出來。 所有人都不可以越過這條線。 這就是心理髮育成熟的體現。 但是"人" 往往很孤立。 因爲周圍都是巨嬰, 巨嬰要的就是你服從他,殘害自己。

看看那些美國大片,我們之所以覺得精彩。 那是因爲主角們都是一個真實的"人" 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 敢於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父母的或其他人的, 敢於面對一切。 他們也會有恐懼,但是絕對不會被恐懼所驅使。 他們可以直面恐懼而不是逃避。 因爲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描繪的就是脫離了神或者魔而成爲了"人"的境地吧。

但是我們整個社會其實施行的就是一個巨嬰政策, 我們的家庭從小教育我們要"乖"要"聽話", 家長就成了神,而我們的自我被不斷否定。 我們是能夠被他們所掌控的,一旦我們做出什麼他們不能夠掌控的事情,他們那脆弱的全能感就會破碎,自我就會瓦解。 所以我們從小必須"聽話"才能維持他們的全能感,我們小時候就像是膠水一樣,透過控制我們才能去勉強粘住他們那支離破碎的自我。

巨嬰的關鍵就是想着成爲神,而不是成爲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寶。 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的內心纔是我們行動的指導,我們才能夠慢慢從巨嬰長大成人。 王陽明的心學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 一切皆在我心,不假外物。 我心中什麼東西都有了,不需要向外去要回應。

中國人都愛面子, 但是面子這個詞已經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面子就是外表的東西,外表的東西都是虛的, 虛的東西都是靠不住的。 我們要面子是爲了維繫我們的全能自戀感, 我們要用我們的所有資源去支撐自己的這種全能感。 因爲我們的內在的自我很虛,很脆弱。 所以我們必須要靠着外部的反饋去維持自己很好的假象。 那樣的我們看起來很完美,很全能。 但畢竟那不是真實的自己, 一旦外界的反饋消失或者負面。 脆弱的自我將會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真正的有效辦法是屏蔽那些外在的東西,用自己的注意力感知內心的渴望。 透過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滋養自己。 形成真正的自信力,而不是靠着外物得來的"他信力"

或許我們對自己有千般不情願,萬般不滿意。 但是我們還是要試着去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 出來。我們要意識到那纔是真正的自己,獨一無二。 《 巨嬰國》中,我對一句話印象深刻:我們要更好的做自己,而不是做更好的自己。

讀《巨嬰國》有感 篇9

沒有正式看過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先讀《巨嬰國》確實不是明智的選擇。作者提出的觀點和之前在零碎文章中學習到的知識似乎沒有本質的區別:所謂的“巨嬰”在我認爲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的情況,每個人都要完成心理上的“建設”和“解構”的任務,由於成長環境的問題,太多人在“建設”上有欠缺,或者太多人永遠停留在“建設”完成的階段,無法進行“解構”,也無法建立和外部世界的有效依存關係。“巨嬰”不就如此的道理嗎?

《巨嬰國》講的是心裏成長的問題,但正如作者在序中說的他無意研究解決方法,而是要探究其產生的原因,其中原因多從集體無意識的原因說起,但太多內容不能讓人信服:序裏說寫這本書的原因太腐舊了吧,模仿古人,太過迷信了。在論點支援的例子中也沒有實驗例證和科學數據,不僅如此,作者還大談特談臆想和幻覺,太有邪說的感覺了。

大學教授在講解《道德經》裏的“名可名,非常名”時,提到過:天下的口舌之爭有太多是定義的問題,我們總是看到到真理和本質,在邊緣性的問題上爭辯不止。太多的書都在講同一個問題,爲何不去看專業中的經典?

讀《巨嬰國》有感 篇10

今天用很快的時間閱讀了《巨嬰國》,講了一個人對於中國社會人性的看法,不能說是對或是錯,只是一種自己的觀點並且表達上還算清晰流暢。作者依據弗洛伊德的觀點觀察社會及人性,根本上說仍然是一種西方思想的延續,但是有自己觀點並且勇敢去表達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從人性角度上去理解的話,中國社會是一種獨特的集體主義社會,小到家庭,大到團體,幾千年的集體主義不能說沒有對社會的發展產生過益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集體主義使得人類這個物種順利存活下來,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資源極大的豐富,個體似乎脫離集體也能很好的生存,尤爲明顯的就是依據互聯網生存的羣體。

集體主義,這個曾經的寵兒,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成爲桎梏個人的一把枷鎖了,作者是從家庭成長、個人心靈健康的角度闡述這個問題的。與時俱進,這是一個資源極度豐富,但是心靈日漸貧瘠的時代,自由、個性、自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人是要走向一個自我實現的時代的,雖然會受到出身或是形勢的侷限。作者想向我們傳達的是,人性的力量本身無對錯,只要社會家庭給予包容、理解、愛,至少就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健康心理的產生,人本身也能活的很快樂。而這也和我之前的感悟相一致,以前以爲人的價值是在關係中實現的,要成爲像樹一樣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的人,但是後來漸漸發現,這種想法抹殺了人性本身的自由、個性的成分,人活着,是爲了自我更好的體驗,不管是人性體驗、社會體驗、性體驗、事業體驗等,所以不論好與壞,都是一種其中的一部分,而胸懷這樣的態度,人生便是充滿樂趣的。活着很短暫,好好度過。

標籤:有感 精選 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