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雷雨》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7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雷雨》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雷雨》讀後感15篇

《雷雨》讀後感1

爲了看《雷雨》的話劇,我這兩天做足了功課,重新翻看了《雷雨》原著,這個全長4個多小時的劇目,無疑是中國話劇藝術史上的經典。但是爲了觀衆和演員着想,一般會刪去劇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情節,儘量壓縮時間,本次整個劇目時間爲3小時。看完的時候,我們剛好趕上最後一班會學校的公車。

《雷雨》的故事我再多說無用,評論更是談不上了,只是想說說我看完之後的些許遺憾。

首先,刪掉了序幕和尾聲。如果加上這兩幕的話,估計觀衆們就該在劇場裏面打地鋪了,所以也無可厚非。不過,正如曹禺先生在《雷雨》的序中說的那樣,這兩幕,即使讓觀衆入戲,也是送觀衆回家。有了他們,觀衆可以更好的欣賞整個四幕戲,也可以更好的回家。確實,在全局的最後一幕,當曹先生把全部的矛盾和波瀾向觀衆展示之後,我們的心是不能平靜的,如果沒有尾聲感覺就是如鯁在喉,不上不下。不過,在戲院中,冗長的觀衆須知,代替了序幕,演員的謝幕代替了尾聲,一部經典就這樣去頭去尾,讓人不能盡興,實在可惜得很。

如果說刪掉序幕和尾聲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麼對於作品主要內容的刪減就讓我十分失望。

《雷雨》讀後感2

拿起這本《雷雨》,我就不禁想到了別里科夫——一個把自己套在套子裏而最終有死在套子裏的可憐蟲,我覺得周樸園比別里科夫更可憐。

他是個衛道士,爲了維護他所謂的合理而有秩序的封建社會等級門第婚姻,他狠心地離棄了爲他生了個兒子的侍萍。他要維持他“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逼繁漪喝藥,他告誡繁漪,“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當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他永遠是冷峻又毫不退讓地捍衛着自以爲正確的處世原則和家教門規。

他同時也是個犧牲品,遭受了失去愛人的痛苦和心靈的永久折磨,妻子的桀驁、兒子的畏懼,家裏永遠的昏暗、鬱悶、死氣沉沉……

如果別里科夫是自願鑽套子,那麼周樸園則是無奈地跳進墳墓。我不是爲周樸園辯護什麼,讀完劇本,我只爲他因爲封建禮教的衛道士身份而成爲犧牲品感到悲哀!

《雷雨》讀後感3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麼曹禺的《雷雨》可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穫。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卻又不自知的 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 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的戲劇衝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徵候。開始是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 的閃電煽動着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 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係。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衝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 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雷雨》讀後感4

一讀完《雷雨前》這篇文章,我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大雷雨。再就驚歎作者高超的寫作能力。

“站在橋上的人就同渾身的毛孔全都閉住,心口泛陶陶,想要吐出什麼來。”多麼切身的感受啊!“毛孔全都堵住”,可見天氣有多悶熱,我彷彿已經感受到那種令人窒息的感受了!

“人張開雙臂用力進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進來的只是熱辣的一股悶氣。”細一想,描寫的還真對。雷雨前的空氣往往都是又幹又熱,熱浪一浪接着一浪,吸進鼻子裏的也是無盡的熱氣。“汗呢,……膠的你慌神不爽快。”此時我立刻回想起來自己經歷的雷雨,那種難受得想大喊的感覺又回到了身上!

外面轟隆的雷聲,就是巨人在怒吼;閃電,就是他用大刀劃破天空留下的大口子。真是既形象又生動。這時候,蒼蠅、蚊子來了,簡直就是添亂,招人煩!“你汗也流盡了,嘴裏乾的像燒,你手腳也軟了,你會覺得世界末日也不會比這再壞!”人已經厭煩了,都暴躁了!

終於,雷打響了,巨人把灰幔劃破了,刀光在長空飛舞!蒼蠅、蚊子也躲了,人也清爽了。

……

所有的描寫都那麼細緻、形象、生動,就像切身感受一般。不僅把雷雨前的景象描寫了出來,連人的感受、心情,都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從這篇文章真是學到了太多東西。

《雷雨》讀後感5

最單純不過《雷雨》,最按髒不過《雷雨》

曾聽說:暴風雨前夕是平靜夜。而在周家的暴雨前卻是放肆的風浪,一點都不平息,直到這一股風將每個人都拋下懸崖……

故事的第一齣場人是個猥瑣的下人——魯貴。他是個狗一樣的人物,他有狗一樣靈敏的嗅覺,能嗅到周公館每個人的弱點和把柄,甚至是自己的女兒也不放過,他嗜賭,被催債,不但沒能讓女兒過上好日子,還利用女兒對周大少爺的感情,挖着女兒的工資,然後逍遙。

四鳳真是個命苦的孩子,她有母親的愛,卻在遙遠的濟南,有哥哥的疼,哥哥也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掙扎,他有個父親,在身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建議,反被推入災難的深淵。

“悶”——是雷雨的主題。“怎麼這麼悶”每一個出場的人都少不了這樣的心情。而只有十六歲的衝兒,永遠天真着他自己的世界。他像一個無憂慮的孩子一樣出場:“四鳳,四鳳……”“我找了你一早上”原來從始至終,他都在呼喚自己的愛,而那女孩卻躲藏不願呼應。

《雷雨》讀後感6

本故事的源頭,周樸園,因爲他的貪婪和無情而導致一場悲劇的發生。《雷雨》是以周樸園一家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人物之間的矛盾來展開的戲劇衝突,故事情節曲折、矛盾衝突頻繁,具有很強的戲劇性。

全劇的主人公有周樸園、侍萍、蘩漪、周萍、周衝、四鳳、魯貴、還有魯大海,雖然只有八個角色,但全劇的劇情節奏感很強,故事情節環環緊扣。矛盾的衝突穿插在文章中,每個人的所作所爲也是導致自己最後的下場的一個關鍵,而到了最後魯四鳳、周衝、周萍死了,魯侍萍、蘩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周樸園是完好無缺的,但我們都知道他失去了一切。《雷雨》中非常深刻地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和資產家的醜陋、狡猾,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收場,這個故事的原型更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

《雷雨》讀後感7

《雷雨》是一部話劇,因爲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但在課文中我們是學習過其中一個片段的,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最近,我又通讀了這本書,對話劇中的人物矛盾體會更加深刻,而這些人物的悲劇,正是封建資產階級頑固和腐化造成的,曹禺用這本書深刻的揭露了人們深受封建社會毒害的事實,驚醒所有讀者。

雷雨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與僞善的資本家周樸園相關的故事,生活在舊時代,周樸園擁有財富和地位,年輕的時候和女僕的女兒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後來有娶了門當戶對的女人爲妻,而那個時候都講究門當戶對,因此容不下出生卑微的人,侍萍成爲了犧牲品被趕走,周樸園的妻子死後又去了蘩漪,但周樸園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蘩漪過着枯燥無味的生活,受到冷落後和兒子周萍發生了關係,深刻的揭示了資產階級家庭裏的醜陋現象和罪惡。在雷雨的夜晚,一切矛盾都展現了出來,在周樸園的客廳裏,人物關係的複雜讓人歎爲觀止,在現實面前,衆人忍受不了打擊,四鳳和周衝觸電而亡,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發瘋,只剩下周樸園獨自懺悔。

讀了這本書,你會被劇作家的想象力感到震驚,可以將人物關係設定的如此複雜,而又構建了許多矛盾,然後讓所有的矛盾衝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爆發出來,讓故事變得精彩。而這種文學的手法值得我們鑽研個學習,從文學巨匠的作品中得到啓發。

雷雨將封建時代資本家的醜惡嘴臉和形象揭示的展露無疑,痛斥了舊社會對人民的毒害!

《雷雨》讀後感8

反封建,很大是在反父的威權,初談同時也是再談一下《雷雨》。

有很多評論指出不應該刪掉《雷雨》的序幕和尾聲,這個評論今天在學界已經有共識了,不贅述。

也有人指出繁漪是本劇的靈魂,是不是靈魂我不好下定論,但是繁漪的惡魔性人格的確使得其是一個比較豐滿的形象。

我現在再比較一下《雷雨》與《羣魔》,站在是對《羣魔》的借鑑這一出發點上,我認爲《雷雨》就不能說它是有靈魂人物的——這個“靈魂”,感覺是繁漪完全撐起了全劇的中心,這肯定不對。

阿爾文太太受到了曼徳牧師的影響,認爲保留住一個家庭是無比重要得一件事情——儘管這種保留是面對一個已經殘破了的醜陋的家庭,所以這種要求可以看成是資產階級道德觀的一種綁架。

相應地,《雷雨》當中的出場的中年婦女的則變成了兩個,如果說繁漪足以稱當起“全劇的靈魂人物”這樣一個頭銜,難道說飽受了“周家兩代人的摧殘”的魯侍萍就不能稱爲“靈魂人物”麼?

兩個人都是反封建的。

《雷雨》讀後感9

就如同在電影院看電影一樣,在翱翔活動中心上演的白話劇《雷雨》特比好看、特別讓人投入,首先現場的氛圍和音箱效果特別好,其次是演員們的真情表演和投入使得在場的觀衆也不自覺地融入到其中。

如果只是在電視上看的話,則很明顯地無法感受到現場的氛圍,而且更加無法感受到演員的投入。首先,演員們需要說唱,我自己感覺這可對演員們提出可高的要求了,尤其是要保持這麼長時間的說唱,還要保持聲音的清晰度,估計不僅需要肺活量不僅很好,需求需要內功十足。若看電視,則無法深刻地體會到演員們的深情投入。

正因爲演員們的真情投入和現場的氛圍才觀衆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雷雨》這部文學作品的深刻含義,理解到當時舊社會人民的窮苦生活和當代新社會、新生活的來之不易。

《雷雨》讀後感10

《雷雨》是曹禹的代表作,作於1933年大學即將畢業之際。這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描寫了一個具有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大家庭的崩潰。故事發生在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裏。其中真實而又形象的表現了周家內部的種種衝突和周、魯兩家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其中又交織着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沒矛盾衝突,所以它成爲了中國話劇創作走向成熟的標誌。

《雷雨》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蘩漪了。曹禺先生曾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着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蘩漪,《雷雨》中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她在周家18年,不但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長期的摧殘。她知道丈夫的荒唐事,她眼睜睜看着丈夫爲紀念另一個女人而保留的房間。在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下壓抑這的她,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心理。當她發現周萍拋棄了她,她徹底的爆發了!最後,周萍自殺,四鳳和周衝被電死了。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她瘋狂到讓人心痛!

當哪個雨夜過後,歸於平靜,只有我們的心,還在顫動……

《雷雨》讀後感11

雷雨的開篇就已經註定了故事是一個悲劇。向衆多同一時期的作品一樣,作者透過小說所要表達的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許多劣性在一個人物身上得到細膩的刻畫和充分的表現。

雷雨中的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劇本以扣人心絃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極爲豐富的潛臺詞。如刀刃般在心絃上緩緩劃過,那抖顫爾出的餘音,久久不能平息。

一天,卻牽扯一堆往事,一個誤會,道出一個祕密,卻害死了三個人。這就是人生。擁有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麼吥使人心痛?歷這樣悲情的故事說得上是久演不衰,類似的故事如此之多,在這背景下的犧牲者不計其數。硪想,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已吧。同許多故事一樣現實生活情況是故事的原型。在現今社會,人思想改變了非常多,女性變得堅強勇敢,不會再無聲無息地受命運的壓制。除了科技發達之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使時代向前跨了一大步。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之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的時代是多麼美好。然而硪門更需要的是懂得運用前車之鑑。

《雷雨》讀後感12

那個社會不會給她機會,不想死只有苟活着,她知道,她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誰在那個黑暗的社會給她一個溫暖呢?但是最後都沒有得到他的愛情,當魯侍萍再次遇到周樸園的時候,這也是悲劇的開始抑或是個

結局,當年的那個丫鬟,不但沒有死,反而活生生的站在他的面前,他的兒子和她的女兒再戀愛誰能接受?何況是她們,她們的糾葛一繞再繞,始終逃不了命運的糾纏,兒子就在面前,可是卻不能相認。

因爲這個兒子不相信也不敢相信,更不能相信這個丫鬟是他這個少爺的媽媽,是他的.愛人的媽媽。愛情在這個時候應該退後了,不退出怎麼要讓別人進來。

周萍把槍對着自己的時候,一定一定非常的絕望。這個世界他要承擔那麼多的東西,那麼離開這個世界呢?

是不是就是一個解脫?那裏他就可以再遇到他美麗的姑娘,再沒有什麼糾葛。雷雨交加,人物的矛盾越發清晰,當四鳳終於知道真相的時候,我想,那時候的她比任何人都要絕望吧,這個一直都單純天真的孩子,會想到

這麼複雜的關係麼,要她小小的心,如何承受生命的傷痛。衝出去的她碰到了漏電的電線,矛盾的激化,隨着電流消失殆盡。

然而另一個單純的孩子,一直深深保護着他的愛情的周衝,這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年青人,他在不明白這麼個複雜的情況下,伸手去拉四鳳,他以爲自己拉的是他的愛人,然而電流帶着矛盾,所有的愛情幻想,全部化爲灰燼,消失在雨中。

《雷雨》讀後感13

《雷雨前》的作者是我們著名愛國文學家矛盾的作品,這部作品誕生於1934年白色恐怖時期。矛盾透過對夏天的悶和熱,雷雨來臨前悶熱的獨特描寫,來表達對舊社會的憎惡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給人戰勝黑暗統治的信心,所以這是一篇含有隱喻意義的文章。

通篇採用象徵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矛盾將時代背景融入到景物中進行描寫,一輪和抒情。潮悶鬱熱的天氣象徵着當時黑暗的現實;“幔”象徵着令人窒息的黑暗統治;置身其中的人們渾身毛孔閉塞,期待雷雨的到來,以及“等着那挑破灰色幔的大刀的一道閃電,那轟隆隆的怒吼聲”這樣描寫,都象徵這大無畏的革命者對於革命的熱情與期待。“幔外邊的巨人”這個意象象徵着以及興起的革命力量,也表明了作者對於革命的憧憬與渴望,亦從側面反映出作者對於現實深惡痛絕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最後,作者高呼“讓大雷雨沖洗出個乾淨清涼的世界”,激情澎湃,進一步點名了主旨,也引導着受壓迫的人們對美好未來無限的遐想,讓人充滿期待和信心。作者用看似壓抑的象徵手法酣暢淋漓地釋放着革命激情。

《雷雨》讀後感14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

這雷雨似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同時也註定着一場悲劇的誕生。

周樸園,作爲劇中的核心人物,理所應當的成爲了開啓罪惡之盒的潘多拉。他深邃似湖的眼神,將自己永無邊際的貪婪掩藏得不留一絲痕跡;他微微上揚的嘴角,讓人看透他心中澎湃的可以奪去他人性命的滾滾波濤。他似一隻披着羊皮的狼,在人前虛僞地掩飾,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想讓別人認爲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善良之人,他用髒骯的雙手救力地在衆人面前維護自己消逝的愛情,但事實上,他對魯侍萍的感情早已在心底蒸發,曾經的愛情早已化爲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

魯侍萍,悲劇的承受者,她的命運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韶華易逝,曾經的秋月春風,夏荷冬雪都已變爲記憶中零散的碎片,無法重演。悲慽慽的三十年後,美麗如花的容顏早已不在,婀娜修長的身姿早已不在,只剩下一個老得連周樸園都不認識的佝僂的軀殼、期盼了三十年,守望了三十年的男人,最終留給自己的只是無盡的哀傷與痛恨。既然如此爲何還苦苦沉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魯侍萍將這一生的苦難都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摸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又如何悽慘,緊緊抓住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

一場命中註定的雷雨,一場無法迴避的悲劇,將人世間一切的醜惡的揭露開去,但灰暗的色調終將抹去,雷雨過後,新的生活還要繼續!

《雷雨》讀後感15

終於看完了《雷雨》。看的時候,想早些看完,而真正合上書的那一刻,卻有些意猶未盡了。我閱讀過的戲劇很少,從不知道原來戲劇可以將人物刻畫得如此鮮活。他們彷彿都在我的眼前,他們的外貌、眼神、語氣,就像真實展現在面前一樣。

每個人物都是對人性的真實詮釋,每個人都不那麼討人喜歡,卻也並不可恨。繁漪,我們可以說她是壞的。她阻擾四鳳和周萍,她瘋狂、心狠。可她也不那麼壞。她是數十年來,被現實推進了深淵,不見天日。她渴望被愛。她可以愛你如生命,也能恨你入骨髓。她是恨的痛的。這樣的人,我恨不起來,只是嘆之悲之。

……周衝,他像一縷光,早晨軟和地透過窗,從窗簾的間隙中灑進來,照亮一處,溫暖一處。它明亮柔軟,卻又來去匆匆,轉瞬即逝。他是一個眼裏心裏都清澈的男孩,可他太過清澈,太過善良了。在那短暫的時間中,我們可以看見他的成長。這樣的成長對於他而言,是痛苦的、煎熬的。可他依舊溫暖。只是,我們沒能看到他成爲一個男人的樣子了。

周樸園,他薄情虛僞,輕賤生命。他幹了許多壞事,最後,他也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孤獨一生,永遠囚禁在精神的樊籠中無法逃脫。

標籤:雷雨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