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芬蘭爲何能成爲全球教育標杆讀後感

讀後感2.9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芬蘭爲何能成爲全球教育標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芬蘭爲何能成爲全球教育標杆讀後感

前段時間,聽曉燕說,她們辦公室的老師都爭相傳閱一本有關芬蘭教育的書,熱議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訣。因此激起我的好奇心,也想學習學習。暑假裏,我終於如願以償,領到了《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這本書。在炎炎夏日裏,有它相伴,少了許多酷熱難熬的情緒,多了一些對當前的教育現狀的深思。作爲一個教育者,我又有不少苦悶,彷徨與無奈。

芬蘭,一個北歐的小國,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地區都在北極圈以內,地理環境之惡劣,爲何能讓經濟力和教育成果躍居全球第一?

我從書中深刻領悟了教育的真諦,懂得了什麼是信任的、平等的、均衡的、爲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懂得了教育如何真正實現對人的尊重,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寫的:“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於人的關懷、對於人的信任、對於人的尊重,以及對於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場要贏在起跑線的競賽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釐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孩子滿7歲才入學,學校是沒有制服的,沒有督學,沒有精英培養,考試次數不多,授課時數最少,學校不排名,老師不做績效考覈。我很驚奇地發現,我們一直倡導的“不讓一人落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在這個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小國得到了實現。

一羣學生興高采烈地一起做飯,包括帥氣的男孩;一羣學生踩縫紉機,織布縫衣或拿起長針織毛衣,不分男女;一羣學生用電氣鋸切割木頭,包括嬌氣的小女生……這場景出現在課堂,你相信嗎?在芬蘭,這不是神話!在國際經合組織對全球40多國中學生進行的測評中,芬蘭學生的整體表現超乎尋常,其他國家學生失敗率超過20%,芬蘭不到5%,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一舉成名!

芬蘭教育不倡導學生從小就與人競爭,而是注重啓發協調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生命價值,建立可以一生遵循的正面學習心態。他們認爲,競爭讓人心的良善和互助喪失,使社會趨向功利和惡性競爭,不透過競爭依然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校正自己的學習目標,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他們更多地關注學習對每個個體的作用,以及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感受。透過學習眷注自己的內心,這是對人探索新知的深層次的追索。比如他們的學科教學採取“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的方式,先啓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整個學科有所瞭解,淡化細部知識演練,這和我們的思維截然不同。比如游泳課,老師會讓學生先玩水,不懼怕水,體會水中樂趣,不急於教學生蛙泳、仰泳等泳姿,讓學生自由逐浪,沉浮自如,一段時間後,學生真正喜歡了這項運動,學習動力自然產生。

如果說平等是芬蘭教育的內涵,那麼信任就是芬蘭教育的核心。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爲社會需要各種不同人才;儘可能地不比較,不評分,所有的學習動力來自於個人的成就感,包括老師,這種成就感不是簡單的賞識,而是制度層面的保障,文化層面的推崇,信任老師,信任學生。依據憲法規定,芬蘭的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的方式、內容,有充分的教學自由度和課程自主權,自行決定教材與教學內容和進度;老師不批改作業,而由學生自行訂正。他們認爲“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

“人生真的不是一場贏在起跑線上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一段一段的機械式的操練,固然能讓孩子們一時之間在分數上比個高下,但對啓發與養成一生的學習樂趣毫無幫助;只能讓大家在害怕輸在起跑點的.陰影籠罩下,反而看不到學習過程這一片片美麗的學問森林。”在芬蘭,一生中最重要的啓蒙階段,因爲國家法律的健全,理念進步,老師賦予更多的愛心與耐心,以及更實在的教育方法,而能使學習不見得好,卻另有愛好的學生真正健康無憾地成長。

較少對孩子生活和學習上的管制,並不代表完全沒有約束,這種約束是無形的,隱形的,是一種整體對於個體的足夠尊重。精英式教育受益的是少數學生,芬蘭式的普遍大衆式教育惠及的是每一個學生,帶來的必然是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教師得到教育制度最大的信任,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踐行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而不是功利地謀求個人成果。正如芬蘭前阿赫所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最好的人生”。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想,不是讓人有體面的工作,有大把的鈔票可揮霍,應該是讓人掌握生存的本領,讓人懂得尊重,獨立思考,讓人內心更加清澈,讓人活得有尊嚴,感覺幸福。如果有些國家的教育是如此,芬蘭應該算一個,這是他們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