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8篇)

讀後感5.41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8篇)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1

當蜘蛛塵封了我的爐臺,

當失望還在嘆息着絕望的悲哀,

我依然需要聖潔的雪花,

寫下苦難的日子裏也有的精彩!

——題記

一本《童年》,一段往事,一次回憶,一種享受。

這就是《童年》,也是童年。

童年,多麼溫馨,美好的詞語啊!她在我們心中是神聖的,不可褻瀆的。一個人一生中最願意回憶的也只有童年了吧!她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沒有心機,沒有爭吵,沒有煩惱的花花世界,使我們沉醉……

然而,小說的主人公阿廖沙,他的童年,說是與衆不同,倒不如說是“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這樣的往事,大概沒有一個人願意提起吧?即使提到了,也會勾起心中深深地傷痛和怨恨。

看!——

作家卻壓制住內心的傷痛,給我們講述了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

仇恨之霧

“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以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深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認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殘暴、貪婪的外祖父經常毒打幼小的阿廖沙;自私、粗野的舅舅爲了爭奪家產常常彼此打的頭破血流;小表哥雖然年紀很小,但也學會了幹壞事……

在一陣又一陣仇恨的迷霧中,阿廖沙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我的心也一陣又一陣的揪緊。“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一份”。這是阿廖沙的心聲,也是所有讀者的心聲,我們都爲之感到震撼。

可想而知,阿廖沙用了多少力量來與之抗衡,他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拼命地掙扎着,因爲他對生活充滿了勇氣與信心,他不甘就這樣埋葬於一個黑暗的世界。好一個阿廖沙!我在問我自己:當我一個人走在充滿了羈絆與坎坷的人生之路上時,偏偏又遇上了“濃霧”,腳下的路變得越來越艱難,我會做怎樣的選擇?是坐在地上失聲大哭?還是勇敢而執着地跨出每一步?——我知道一個選擇決定着我是否成功。阿廖沙已經告訴了我答案,我已經知道了做怎樣的決定。

仇恨是霧,穿越它,就能獲得霞光無限;穿越它,就能增長經驗萬千;穿越它就能平添鬥志萬丈。正因爲有了苦難仇恨,高爾基鑄就了一身錚錚鐵骨。“自古英雄多磨難”,高爾基用行動印證了這一句話。大海因爲擁有風浪,才更顯壯麗;樹木因爲接受風雨的洗禮,才更顯蒼翠;而人生因爲有挫折的存在,纔多了幾份感動,幾份堅強……於是,要在挫折面前展示出最堅強的微笑,勇敢的對它說“不”!

濃霧終究散去,迎來了溫暖之光。

溫暖之光

“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這就是那慈祥的外祖母。

外祖母的出現,如一束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似一把鑰匙,開啓了阿謬沙通往陽光殿堂的大門。

陽光裏,有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有忠厚老實,教導阿謬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長工格里戈裏伊凡諾維奇;有獻身科學的進步知識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後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照亮了可廖沙被濃霧迷住的眼睛,培養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精神。

試問,那個堅強、樂觀的阿謬沙是光靠自己的反抗造就的嗎?

試想一下,如果阿謬沙的童年生活中沒有這一羣“普通粗人”,他的將來該會怎樣?

我們多幸福啊,生長在溫暖的陽光下,陽光裏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陽光裏有美味佳餚在家等着我們品嚐,陽光裏有老師的諄諄教誨……如今我們已是初中生,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留下我們對童年的回憶。路上必定會遇到種種濃霧,我相信只有用最堅強的笑容去打敗他,讓他在陽光般的微笑中消亡。

雨後的那彎彩虹,是爲了“小茨岡”伊凡出現。

夏日裏那股清涼的風,只因外祖母而吹。

讀完《童年》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仇狠之霧與溫暖之光中就這樣匆匆而過。我震憾!我感動!我敬佩!

我發現着書中的愛,尋思着他的恨,品味着濃霧裏陽光的味道。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2

小學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真實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並且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讀了這本書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撼。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住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在這個陰暗的家庭裏,有很多善良的人們,例如阿廖沙那勤勞、堅強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動聽優美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帶給了阿廖沙光明,但他後來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而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情感和嫺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爲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多幸福啊,整日被父母寵着;一點家務活不用插手;回家有美味佳餚等着品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有任何要求父母必定答應。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甚至連安寧的日子都很少有,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回顧我的童年: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祖父母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從這琅琅的讀書聲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展開激烈的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着春風雨露的滋潤和陽光的愛撫——吮吸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但就算這樣,我們仍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追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要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更要感謝賜予我們這幸福生活的人們。我們應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反覆地讀着這本書,我陷入無盡的思索當中: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和孤苦無依的老人。試問這樣社會怎會有進步呢?怎會繁榮昌盛呢?怎會邁向新的旅程呢?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爲人民做好事的大英雄,把無數個貧窮、飢餓、無家可歸的人們從不公現象的魔爪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裏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

在此同時,我也對生命有了感悟:1、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2、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人或事令你感到痛苦、難過,但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那麼光明定會到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離開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發憤圖強,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吧!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3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裏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爲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儘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裏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裏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爲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儘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裏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4

一個夏天的下午,懷着崇敬的心情,我翻開了《童年》。隨着高爾基流利的語言,我進入了他痛苦的一年。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米德多·麥克西莫維奇&米德多·彼得·斯科夫,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稱他爲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他出生於俄羅斯中部諾夫哥羅德的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他年輕時失去了父親,後來和祖父住在一起。這是一個典型的普通市民家庭。高爾基從小就過着悲慘的生活。他只上了兩年小學,11歲就進入了社會。

童年是他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一。這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社會的縮影。它藝術地展示了當時俄羅斯人民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像鉛一樣沉重的殘酷而可怕的公民,以及以高爾基爲原型的小英雄阿萊塔的悲慘而痛苦的歲月。艾麗夏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去世,住在他祖父的屋檐下。他目睹了兩個自私和殘忍的叔叔公開和祕密地爭奪家庭財產。他被祖父打敗了,經歷了家庭財產的起伏。我母親再婚了,但她仍然沒有得到她想要的幸福。我繼父賭博輸掉了他所有的家庭財產。他喜歡新的,討厭舊的,而且冷酷無情。最後,她的母親去世了,她的祖父破產了。她變得更加吝嗇、貪婪和專橫,不再支援艾麗夏。這個受苦的孤兒告別了童年,來到了所謂的世界謀生。

在這個守法、奸詐的普通公民家庭中,有許多誠實、善良、樂觀的人,也就是以祖母爲代表的另一羣人。祖母善良、聰明、能幹。她對每個人都很有耐心,思想開放,像個聖人。她總是用自己的溫柔給艾麗夏愛和水的種子,並給它們施肥以保護它們的生長。它更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阿約沙孤獨的心。奶奶對阿約沙的愛賦予了阿約沙堅強不屈的性格,這讓阿約沙感覺像冬天的一縷陽光,溫暖了阿約沙冰冷麻木的心,給了他溫暖、愛、關懷和力量。還有善良樂觀的小茨城。伊萬,一個忠誠而誠實的老格雷戈裏大師,後來遇到了一個致力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東西。他們都給了阿萊塔一顆安慰和溫暖的心。阿麗莎是個孤兒。她過早地體驗了人性的美與醜。

讀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俄羅斯社會的腐敗和當時人民的苦難。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中,在這樣一個充滿殘忍和仇恨的家庭中,年輕的阿萊塔過早地意識到了人類的苦難、污穢和醜陋。年輕的心被許多許多沉重的打擊深深地震撼了。多少人記得童年的甜蜜糖果,新衣服的溫暖,童話的幻想和溫暖的關懷,但對高爾基先生的童年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夢想和幻想,但他仍然拒絕向黑暗勢力投降,追求光明,努力學習,探索革命真理,並最終成爲一個偉大的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他堅強、勇敢和進取的精神值得學習。有多少著名的作家和科學家,古代的和現代的,中國的和外國的,出生富裕和繁榮,並順利成長?愛迪生,一個偉大的美國發明家,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買不起書或實驗設備,所以他到處收集瓶子和罐子。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時,不小心引起了爆炸。售票員拍了他一下,他的一隻耳朵聾了。生活的艱辛和身體缺陷並沒有使他氣餒。他更加努力學習,最終成爲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懸掛的橫樑和馬刺,以及反射雪的螢火蟲。北宋的歐陽修在他父親四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家很窮,沒有錢供他學習。我妻子用蘆葦杆在沙灘上畫畫,並教他寫字。他還學會了閱讀許多古代文獻。當他長大後,家裏沒有書可讀,他就去附近的閱覽室借書,有時還會抄寫。就這樣,他日以繼夜地工作,忘記了吃飯和睡覺,致力於閱讀,最終成爲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作家和歷史學家。他們。窮人不會因爲貧窮而在逆境中成長。透過他們自己的努力,他們實現了他們的崇高理想。

我很高興我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那個家庭。但是現在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快樂的時代。我們不擔心食物和飲料,衣服,衣服和食物。我們從小就生活在成人的蜜罐裏。我們不能打或罵他們,我們也從未經歷過被皮帶和鞭子抽打。我們怎麼能意識到阿麗莎的痛苦呢?然而,他們仍然不想取得進展。他們整天想着吃、喝、玩,不專心學習,享受父母辛苦掙來的錢。瞭解高爾基先生悲慘的童年,他在逆境中成長。爲什麼我們不努力學習,努力實現我們的理想呢?

這本書《童年》讓我想起了我的生活和我對理想的渴望。它還告訴我,如果我想成功,我必須首先學會吃苦,在逆境中成長。在生活中,你必須付出一些東西才能得到好的回報。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5

拿到這本書後,雖不能說是一口氣讀完它,卻也是用我最快的速度讀完了,正如我的一位友人所說,引起了極大的共鳴。

因爲對兒子的成長越來越關注,但是在關注過程中發現我總是用我成人的思維去關注他,這樣便與他行走在兩個軌道上,不能很好地完成連結,他的需要我不知道,我的要求他也不理解,於是有時會產生衝突,對我而言有時侯的感受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他爲什麼會這麼想呢?他爲什麼就不能理解我對他的一片苦心呢?”而對孩子而言,估計就是:媽媽怎麼會這樣要求我?我不想這麼做……而且又不得不做,因爲他需要聽大人的,大人的安排貌似都是爲他好。看着他無辜而委屈的眼神,我心裏一陣一陣的難受告訴我這裏面我存在着問題,至少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上存着的一些問題,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於是,我嘗試着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但這只是隔靴弄癢,不能很好地做到共振。我要更好地瞭解他,我必須要進入到他的世界裏,真正地懂得他的需要,那我就要放下成人的心態,讓自己再回到過去。

就是這本書——《透析童年——讓愛走向成熟》讓我找到了我的童年,讓我回到了我自己的過去,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小女孩還站在那裏,抱着一個皮球,在等着我回去找她。我感受到了她的需要,感受到了她對無條件的愛、對接納、對認同、對歸屬、對安全的需要,對成長的需要……

正如作者在自序裏談到的:“我們都曾是孩子,擁有美好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環境中的缺愛、粗暴、壓制和傷害,我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靈,使自己變成一個缺失感受、單求生存的工具。”“現在,我們有了孩子。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雖然表面冷靜,但內心卻惶恐得一塌糊塗。因爲我們發現,自己早已遺忘了所有孩童時候的內在需求。同時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狀態也幾乎一無所知。由此我們無從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能做的,或者說我們正在做的,就是用我們頭腦中自以爲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長……”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記起了去年夏天發生在我和兒子及家人之間的一件事情。當時我和兒子還有爸爸媽媽帶着弟弟家的兒子一起去我的姥姥家(雖然有點複雜,但在其中這裏面的每一個人都很關鍵),兒子和小他四歲的弟弟在一起玩,大人們在客廳裏說話,正說話間我感覺到了兒子和小弟弟之間產生了一點衝突,原來他們同時看好了一個玩具,互不相讓。就在二個人僵持不下之時,坐在客廳裏的大人發言了:“貝貝,把玩具讓給弟弟玩一會,你是哥哥,他是弟弟,你要讓着他。”這本是一句經常在耳邊聽到的話,無論是在我們小的時候,還是現在,大人在對孩子之間爭玩具之類的東西的時侯,好像除了這句話之外再無他言。可這時,我看到了兒子眼裏的委屈和無奈,他無助地看着我,我的心被觸動了。

我只好說“貝貝,你自己跟弟弟商量一下,看誰先玩,你們倆自己解決。”這時,另個一個大人又說話了,“貝貝,弟弟小,你要讓他點。”在大人的集體關注下,貝貝很委屈地放棄了,很不情願的走開了。看着他的背影,我感到他受到了一些傷害,那時,那時的我還不能像現在這樣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我也有一些情緒地對對我而言也是大人的這些權威們說;“你們不能這麼說,爲什麼大的就一定要讓着小的?他們自己可以商量的,這樣貝貝會受到傷害。”

我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也都很無辜地看着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美德就是要讓大的讓着小的。”我無語了。傳統教給我們的的確就是這樣,但是讓出去時的那份委屈以及來自大人的那份壓力,該讓還不懂事的大孩子如何化解?這會不會給他們帶來一種傷害,以致於在他們長大後的成人世界裏,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我當時明明從孩子的眼睛裏看到了那種委屈,這種委屈告訴我他不願意這樣做卻又不得不這樣做,而得到玩具的弟弟就會產生一種誤解,我要什麼東西,就應該得到滿足,因爲前幾次的滿足就會導致他今後的每一次都要滿足,這也會從另一個角度影響到他的今後的生活和意識。我們完全可以變換一下說法和做法,讓這樣的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不要傷害到每一個孩子。

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因爲我們現在連愛都不會了,明明心中有愛,給出去的時候卻附加了那麼多的條件,所以給我們自己,給孩子都帶來了傷害。

透析童年,先讓自己回到童年,感受到自己在童年裏的歡樂與悲傷,體驗到自己在童年裏的渴望與壓制,就會理解現在孩子的需要。首先,最貼切最有效的做法是,當與孩子對話時,一定要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樣高度的視角線,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即使什麼也不說,眼睛裏的對接也會直通心靈,讓彼此的心靈完成連結,真正的心靈連結比什麼都有助於溝通,這樣做到了,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讓孩子成長,首先做父母的就要先成長!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6

蘇聯的高爾基一生有許多著名作品。其中《童年》是他自傳體小說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翻開書的第一頁,他這樣寫道“給我的兒子”我想這也許是他想讓兒子知道自己苦難的童年吧。

在沉痛的氛圍中外祖母出現了,雖然阿廖沙(即高爾基)的父親死了,但她的到來卻使他重見光明,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在與外祖母接觸的這一小段時間裏,阿廖沙就下此斷言,可見她的人格魅力之高。

但是,幸福相處的日子並不是很多,“一種濃厚的,色彩班駁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奔流了。”那是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普通俄羅斯人的生活。在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中,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真正拉開了帷幕。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她可以說是爲自己而活,也可以說是爲別人而活。在無數個日日夜夜之中,她讓我覺得是在爲和平爭取點什麼,也許是寧靜,也許是快樂,總讓人捉摸不透。這大概就是因爲她的善良,在爲別人付出時,她已忘懷了自己。就像冰心《觀舞記》所寫的那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自己”外祖母就像這個舞蹈者,在自我付出時,她忘懷了所有。

在《童年》整部作品中,高爾基對外祖母的外貌描寫生動而形象,惟妙惟肖,如“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裏,快活的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鬆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兒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菸壺裏嗅菸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透過她的眼睛,從她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腰彎得幾乎成爲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隻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並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外祖母的形象馬上出現在眼前,特別是她那件神祕的黑衣服,似乎在裏面藏有鮮爲人知的祕密。

導讀中說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中最光輝、最有人性,同時也是最富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那獻身科學事業的進步分子“好事情”就是最理性,但永遠被人討厭,熬到孤獨盡頭,直到人們心中醒悟,才能得到關愛的極富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在喜歡外祖母這個人物的同時我也喜歡“好事情”。雖然他叫好事情,但他一點也不好,爲了他熱衷的科學事業,他把房東的地板燒壞了,牆紙弄髒了,撕破了。

他一個人孤獨得可怕。連快樂女房客的那隻可愛的貓也不往他的膝蓋上爬。原因就是他身上有股酸味(我想可能是他在研究某化學物發出的酸味留在了身上)。最可悲的是“最有人性”的外祖母也不去接近他,還叫阿廖沙不要老在他身邊轉。

是的,“好事情”他真的是可憐極了。由於貧窮,他只穿一些破衣服;爲了事業,他幾乎沒有朋友。他知道沒有人會喜歡他,還故意不讓阿廖沙接近自己,他明知道阿廖沙可能會是他在這兒的好朋友,但爲了阿廖沙的家人不罵他,“好事情”也只能自己承受孤獨的折磨。因爲他是外地人,一個親人也沒有。他總是憋着、憋着,“哪怕對一塊石頭,對一棵樹,也想談談心”這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不禁讓我想到一些創造事業的人們,雖然他們掙了許多錢。但是由於繁忙,他們放棄了其它的一切,也失去了其它的一切。可每個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當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賞日出日落,享受絲絲涼風,品味月下美酒時,而有些人卻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業夢。對於“好事情”更可以說是一種精神與心靈共同追求的夢。物質生活只是人生的小小點綴,而因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更被他所喜愛。

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7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自己那豐富多彩的童年,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記住發生在自己童年裏許多不幸與快樂的事,並有所感悟。我相信,這少數能夠記住這些事的人都可以爲人類,爲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如果你不信,就讓我來舉個例子吧!告訴你,在這少數人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高爾基。他曾說過:不要慨嘆生活的痛苦!——慨嘆是弱者。所以,在他的童年裏,他是“幸福快樂”的!

《童年》這本書裏不僅講述了高爾基自己的故事,還描述當代社會的腐敗現象。其實,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小時候是差不多的。他也會在晚上睡覺之前,讓外婆給自己講童話故事;他也對身邊各種各樣的事物感到好奇;他也經常會和小夥伴們玩的忘了時間;他也曾想過自己的理想,夢想。可是,高爾基不像我們那樣幸運。我們有疼愛自己的家人;有好地方上學,讀書;還有許多零食,玩具。而高爾基呢?他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把他帶到外公家生活。就連在外公家他都沒過上多少天“好日子”。在這個家庭裏,吵架鬥毆是家常便飯,父子、兄弟之間爲了爭奪財產而勾心鬥角。外公又喜怒無常,脾氣不好,十分容易生氣,好幾次都把小高爾基打得昏死過去。但無論這個家庭有多陰暗,總會有一縷陽光照進來,這縷陽光就是高爾基和藹善良的外婆。

是外婆這個好心人教會了高爾基怎樣快樂的生活下去,所以高爾基是也個堅強善良的人。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大有收穫,不但理解了書中的人物,還想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首先,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書中的外公,他是個很特別的人。他好像一會兒對你很溫柔,讓人感到萬分親切;一會兒對你兇巴巴,讓人感覺像要吃了你一樣。他總對人忽冷忽熱的,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什麼。其次,就是高爾基最喜愛的外婆了!我對她印象十分好,因爲她不僅做事有條理,還很溫柔,就連說別人時,也像在“開玩笑”,也讓人感到非常親切。還有高爾基那“脆弱”的媽媽,總讓人覺得像一個一碰就碎的“瓷娃娃”。正因爲這樣,高爾基從小就很懂事,從來不讓媽媽生氣,小小年紀,總想要保護自己的媽媽。在媽媽被外公或繼父打時,他總會擋在媽媽前面,直到被打暈爲止......

其實,我覺得書中的外公也是很愛高爾基的,可能他的外公本來就是個男人,沒外婆那麼細心,也不懂得關心人,最主要的問題是外公他“身不由己”呀!因爲當時的社會風氣一直不好,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他們的思想概念很落後,滿腦子全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概念。所以,那時候男人老是打罵女人,女人們也不敢還手。還有,那時候,總有很多人鬧事,打架,滿嘴髒話,讓別人不好勸阻。本來,當時有文化,有素質的人就很少,大家還不珍惜這難得的人才,使他們自己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富裕。唉,但就算他們知道這些也沒有用。因爲,當時的人一定都十分自私,也不團結,所以什麼事也做不成。光看高爾基小時候就知道了!

連在自己家中都存在着鬥爭,那還要整天算計別人到什麼地步呀!可不是嗎,連對家人都這樣,何況外人呢!更別提關心國家了!這種現象讓我十分氣憤!雖然現在我們的社會,祖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和以前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認爲時代進步的還不夠“妙”。因爲,我們這個中國是發展的很快,已經非常之不易。但這也只能算個“好”,沒達到“妙”的境界。大家知道這個“妙”與“好”的差別在哪兒嗎?想必大家都知道“高效”這個詞語吧!這個詞的含義主要就是:把事情做的既快又好。這關鍵在於“快”和“好”二字。而中國的發展只做到“快”字,還沒達到真正的“好”!只要既快又好,就可以達到“妙”......

同學們,你們覺得高爾基的童年和你們的童年,哪個的比較幸福?你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我:當然是我們的童年比較幸福。雖然我也這麼認爲,但我要告訴你們:其實高爾基的童年也十分幸福。因爲,他爲自己爭取過,他爭取過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悄悄告訴你,如果可以幸福的指數變作倖福的分數,滿分是100分,那其中有80分是自己爭取的,只有20分是別人給的。高爾基只得到了自己爭取的80分,別人1分也沒給他。而我們呢?也只能得到90分,卻得不到100分。

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別人把20分全都給了你自己只做到了70分。因爲,我們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抱怨,而高爾基他不會,他總是堅信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

《童年》的讀後感2000字8

《童年》這部世界名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蘇聯作家高爾基用樸素的文筆講述了他那悲慘的童年生活,寫出了他艱苦、醜惡的生活環境。但同時體現出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慈祥、善良的外祖母給了阿廖沙愛、呵護、自信和勇敢,外祖父使他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堅強,有不畏艱難的堅定意志。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熱愛科學的“好事情”等,都曾給過小阿廖沙鼓勵,使他逐漸成長爲一個男子漢。阿廖沙勇敢、堅強、正直、敢作敢當的優秀品質使我更加慚愧,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心裏。

“快點快點,別磨蹭了!”小雨不耐煩地說。“一會兒就好。”我回答道。我正忙着準備梯子、袋子和木棍。沒錯,我和他約好了要去偷隔壁王奶奶家的杏子。我激動地在準備着一切,說實話,我心裏有點緊張,難道是良心遭到了譴責嗎?平日裏,王奶奶對我不錯,還經常送杏子給我,但那些杏子似乎沒有奶奶到集上賣的好,所以我討厭這些,發誓要去摘更好的,於是我們開始行動起來。這時的天使人浮躁不安,哪怕飄來一絲涼風,也是愜意的。王奶奶正在午睡,我們小心翼翼地把梯子架在牆壁上,小雨敏捷地跳上梯子,我則躡手躡腳地進了王奶奶家的院子,跑到杏樹底下,準備迎接一場“杏子冰雹”,小雨在牆頭上手持木棒,身體彷彿有點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杏樹,他這姿勢怪嚇人的。我的任務是負責在地上撿杏子。小雨狠狠地敲了一下樹枝,樹上的杏子果真像冰雹一樣似的“吧嗒吧嗒”往下落,我在樹下忙得不亦樂乎,突然有個杏子正好砸到了我的腦袋,我“哎呦!”一聲,之後屋裏傳來奶奶的聲音,“誰呀?”王奶奶剛要推門出來,一擡頭看到了一個背影,沒錯,那就是我。“哪個小兔崽子,竟然在偷杏子!”王奶奶大叫起來。說着拿起棍子往我這邊趕來。我見形勢不妙,抓起袋子撒腿就跑,“往哪跑?你給我站住!”王奶奶從家裏往外趕着、吼叫着,我趕緊跑了回家,哥哥正在寫作業,還好爸媽不在家。哥哥見我這狼狽樣就問:“怎麼啦?你到哪去幹嗎了?”我哀求道:“哥,你先別管這些了,趕快把我藏起來!快!”哥哥像尚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稀裏糊塗地把我推進了衣櫃裏。“哥,外邊的你來應付。”我說。哥哥一頭霧水地點了點頭。躲在衣櫃裏的我心臟狂跳,臉像發燒一樣又紅又熱,呼氣急促,甚至快要窒息的感覺。外面沒有什麼動靜,過了一會兒,爸媽回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害怕、恐懼、緊張……我體會到這種感覺真的不好!當然,最使我內疚、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接下來的事。

爸媽回來後,把我和哥哥叫到一起,爸爸嚴峻的臉龐透射着寒氣,高聲的吼道:“誰幹的?”就這三個字,使我的腦子全亂了,我不知道該如何向爸爸解釋,便垂下了腦袋,眼神不敢與爸爸接觸,經過一番“嚴刑拷打”後,沒想到哥哥承認了,並且還說與我無關,讓爸爸饒了我。我不明白哥哥爲什麼要這樣做,也許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也許是因爲要替我承受一頓皮肉之苦,難道僅僅是爲了這些嗎?之後,爸爸和哥哥在單獨一個房間裏,這使我的心更加的不安,我害怕爸爸會打哥哥,更害怕以後哥哥會不理我……這時,小阿廖沙突然出現在我的腦子裏,用他的經歷和經驗告訴我可以並應該告訴爸爸實情,以求他的原諒。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我鼓起勇氣,決定去敲門!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堅定地敲了一下門,我屏住了呼吸,彷彿時間凝固了一樣。迎接爸爸開門那一刻……

後來哥哥告訴我,一開始爸爸就知道不是他,爸爸只是想讓我感到罪惡感,明白偷人家東西是不對的,這是可恥的行爲,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要學會自己承擔,學會對自己負責。爸爸希望我自己能主動向他去認錯,結果,我做到了。並且,我把偷的杏子還給了王奶奶,我向王奶奶鄭重地道了歉,希望求得奶奶的原諒,奶奶又重新微笑着接納了我,對我也更加愛惜了。每到一年的夏季,我都會到王奶奶家,當然這次可不是偷了,而是幫奶奶摘杏子。奶奶的身體愈來愈弱,又沒人照顧,所以摘杏子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還想王奶奶保證過:我會像親孫女一樣來照顧她的!這時,奶奶笑得像花一樣燦爛,我也看到了奶奶的眼裏閃爍着淚花……

一個人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的勇氣。我們應像小阿廖沙一樣堅強、勇敢、敢做敢當,做一個誠實、善良、有責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