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品人錄》讀後感

讀後感3.32W

《品人錄》令人不由佩服易中天先生站得高看得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剖析絲絲入扣,對古代官場倫理洞察秋毫分明。曹操的才與情,或許社會的變遷,更多年後人們會給他更高的評價。我私下喜歡曹操與喜歡蘇東坡的豁達、李白的詩意浪漫一樣熾熱。曹操詩作文學水平極高,意象清晰、襟懷開闊一揮而就,帝王口氣、超人文采一氣呵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脣齒留香,“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警人心絃,“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嘆惜時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道盡心志。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功名利祿真的在他心裏重要嗎?一個人臨終牽掛或許就是自己視爲最珍貴的東西。曹操臨終正有人性的光輝,幼子孤兒託付曹丕,言語哀切,安排妾婦分香賣履,眷戀親情。書中高度評價曹操,富有真性情,是個可愛的奸雄,生前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唯是智慧超羣,愛才用纔不計德行與出身,挑戰了中國傳統用人制度,得罪了中國文化對人才的評價系統,一生以周公自詡,卻落得“篡漢”罪名,“亂世奸雄”爲其批註,文學成就也難幫他洗脫一分一毫。

《品人錄》讀後感

另一個品評人物是海瑞,得罪的卻是整個古代官場操作機制,幾次罷官,幾番啓用,次次都以失敗收場。幸虧海瑞自始至終爲官清廉,人品才得以保全。曹操可愛,海瑞可憐,一生坎坷,早年喪父、晚年喪子,中年喪氣妻還惹來同僚彈劾。

海瑞以身作則倡導道德清除積弊失敗了,書中還提到張居正的考成法革新法令力圖振作也失敗了、申時行妥協調和安撫團結和稀泥充老好人也失敗了,那麼怎樣的`人物做怎樣的事才能成功呢?看來集團操作機制與利益不可挑戰不可得罪,每一個風氣形成的小團體不也是如此嗎?在這樣的團體裏待人處事水深着呢,或許無爲而治就是最好的辦法,不是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嗎?

自幼認爲海瑞是官場標榜人物,必定是優秀的,青史記錄的定是褒揚之詞。記得兒時常陪奶奶看戲,戲裏的海瑞多麼睿智多麼無畏,常常一襲青衣,微服私訪,調察民意,洗刷冤情,最後的勝利都是屬於他的,善惡有報,快意恩仇,演員與觀衆的情感都抒發得淋漓盡致、舒暢張揚。看易中天如此無情批判人物性格與事情成敗,內心震撼,悲愴蒼涼夾帶絲絲失落,在酷夏裏竟是心涼!

《品人錄》對劉邦項羽的評價看得我心灰意冷,劉邦的影子永遠存在於人羣之中,項羽貴族式的教育敗給了地痞流氓般的劉邦的權術,劉邦的成功增加了教育者的難度,劉邦對人性功利的透徹理解是其成功的原因,此時想起《道德經》對水的特性、對有與無的闡釋,在此不是一次契合嗎?知識才學再多有時不如善於爭鬥的人,使人不得不承認爭鬥更是非凡的學問與才能。

書中對武則天的品度全面,武氏九死一生,宮廷爭鬥中獲得勝利。最精彩是書中對武氏革命成功後後繼何人的心理闡述部分,賦予侄子身後無人祭祀於己無利,賦予兒子還位李家心有不甘,賦予女兒權歸異姓更是荒謬,革命成功之後迷惘爲何革命?於是退了帝位,歸稱皇后,立下無字碑,任人評說。無字之碑,彰顯武氏性格特徵,時也、運也、命也,管了他人說些什麼。

書中詳細分析了項羽性格特點,李治性格弱點,性格決定命運。當一個人認命時,命運是否能安然妥當把他安放在適當的位置。武氏由唐太宗才人到帝位,是命運使然,還是宮廷爭鬥使然,或者兩者混合使然。

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謀其政,多麼不易,常見和稀泥的老好人,總是圓滑溜過去,無爲而治。若不在其位被逼要謀其政,唯有懷柔與鐵腕兼施,尋求中間道路行走,或許能把事情做好。人心多功利,自古使然。所以劉邦封賞手下,讓出生入死的下屬封妻廕子頗得人心。徐敬業的“凡諸爵賞,同指山河”卻以失敗告終,還讓武氏賞識洛賓王的文采留下愛才佳話。

讀書中就這樣邊讀邊思,給了讀書人無窮的樂趣!

標籤:品人錄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