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

讀後感9.12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

卡夫卡生前未得到認可,寫作並不是爲了發表,死前要求朋友把他未發表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卡夫卡的藝術創作完全是一種自我的需要,試圖走出自己內心黑暗的需要。卡夫卡在日記中稱“寫作是他祈禱的形式”,卡夫卡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寫作,這種超乎尋常方式和激情除了來自於內心,不可能來自別的任何地方。“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此話多少反映出卡夫卡內心的困境。旁觀別人其實也是反觀自己,以往我們看《變形記》總是把這個人變成甲蟲的故事,當作是作者對外部世界的評價與反應,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安與恐懼是來自於作者心靈深處的積澱。文學家有時看似是在寫別人,寫現實,寫社會,其實真正的能量來自他們自我解脫的需要,去彌補他們支離破碎的過去,逃離那個深陷其中的精神黑洞。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說,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說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說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2

讀《變形記》,很大程度是受到課文中節選那一節影響,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作品,雖然以前也聽過,卡夫卡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但真正讀了他的作品,感受深刻了許多許多。

閱讀《變形記》的過程,壓抑得厲害,就像巨石壓在身上一樣。那種生活的拘束,那種情感的壓抑,那種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動彈不得,感覺到我就是哥里高爾,我變成了甲蟲。

作品中的主人公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成了大甲蟲,全家驚恐,絕望至極。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不過,還沒有結束呢?孤獨接踵而至。怎麼辦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一家人終於接受了它。妹妹很細心,媽媽也好言好語,哥里高爾感到溫暖,溫順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不過,經濟上的不堪重負把這個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負擔也逼瘋了他。哥里高爾想剋制,卻又剋制不了。理智已經失控,回憶佔據了所有,雖然是甲蟲的軀殼,但人類的心無法讓他逃避。他要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當他是噁心的爬蟲,他渴望回到過去!但對過去又十分恐懼,以致於有些喜歡現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織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死在自己房間地板上。

哥里高爾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說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寫照。卡夫卡在寫自己,寫自己壓抑的生活。

《變形記》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們會去關心別人,愛別人,但別人一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時,愛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爾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到最後,哥里高爾在痛苦的掙扎中,悲慘的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或許還比原來好了一點。他的妹妹是跳躍着走的,似乎忘記了剛剛死去的哥哥,或許,根本就沒這個人。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3

《搗蛋小子變形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克雷從搗蛋鬼轉變爲好少年的有趣故事。

主人公克雷是一個很調皮、搗蛋的“壞”小子,瞧,美術課上,他正專心致志地畫了一張用來嘲笑校長的驢頭畫像哩,一會兒擠眉弄眼,一會兒咬鉛筆頭,那鬼機靈的模樣真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不過“人在做,天在看”,他的做法受到了哥哥的批評,在哥哥的教育下,他和哥哥約定,不再調皮,要改變 自己。在改變的過程中,他受到了好朋友的不理解和捉弄,由最初的不習慣、不喜歡到最終的適應和接受。最後,他蛻變成了一個完美的好好少年。

看到克雷,我想到自己,自己雖然沒有克雷那麼會惡搞,但讓老師頭疼的地方也不少,上課愛講話,考試粗心,寫字差。尤其是寫字差,無論是誰都說不好看,我想改又改不掉。直到一次考試,因爲我寫的字看不清楚,老師就扣了好多分,看着滿是紅叉叉的卷子,我默默下決心,不能一次寫好,就慢慢練吧,這樣字就一次比一次好,老師改作業也就一目瞭然,結果......好吧,我老實交代,雖然字有進步,但時間一長,老毛病就又犯了,真慚愧。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想克雷可以從壞小子變成好少年,我也可以!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那些像毛毛蟲一般討厭的“疑難雜症”一定能滾啊滾,滾啊滾,滾雪球似的離開我身體,掙脫我心靈。哈哈,都說“光說不練假把式”,下學期,我會讓老師看到一個“變形”後的我。讓老師,家長不再操心。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4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學校看了一部真實紀錄片——法蘭琳卡《變形記》,我看完之後深有感觸。

這個紀錄片主要講的是一個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一個在貧窮地區生活的勤勞簡樸的吳宗宏互換七天,讓他們體驗另一種生活。易虎臣經常不學習,逃課去網吧,爲了iphone4s才肯參加節目。到了山區,孩子們熱烈歡迎他,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淚,在這裏什麼髒活累活都得幹,餵豬啊之類的,七天之中,他和每個孩子都成了朋友。其中他特別關注一個叫“小黑”的男孩子,易虎臣幫他見到了因犯錯而入獄的爸爸。監獄裏,小黑和爸爸抱頭痛哭,站在一旁的易虎臣又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七天的生活很快就過去了,大家都捨不得易虎臣,唱着歌歡送着易虎臣,回到家後,易虎臣第一次來到廚房,爲家人做了一頓晚餐,也不再提iphone4s,父母看在眼裏,高興在心裏。

再看看吳宗宏,第一次坐飛機,非常興奮,一到了新家,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有沙發,有電視等等好多東西,晚飯時,易爸爸一下子給了吳宗宏一千元,這在他的世界裏可是個天文數字。易爸爸和易媽媽都對他很好,但他還是做一些能夠做的事。爲易媽媽買生日禮物;和妹妹易蓉拍了照片;在易媽媽生病的日子照顧她,給她熬粥,大家都很喜歡他,七天過去了,他回到山裏依舊和父母過着省吃儉用的生活,他相信總有一天會真正走出大山。

自從看了這節目,我覺得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吃好的,用好的,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時,我們就像以前的那個易虎臣,有時還跟父母頂幾句嘴,像這類的節目我們要多看,明白的纔會越多。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5

格雷戈爾,一個擔任着重要職位的公司職員,在家裏也有着維持家庭生活的作用,沒了他,家裏就沒有一個能掙錢的人格雷戈爾的妹妹,才十七歲,不需要指望她幹活掙錢維持家庭生活、格雷戈爾的爸爸,幾年之前就破產了,五年沒工作了,估計自信心也沒了、格雷戈爾的媽媽,更不用說,繞着房子坐一圈都喘氣。

而可憐的格雷戈爾,在一天剛剛醒來時卻意外的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令人噁心的蟲子(⊙o⊙)!。他百般嘗試的從牀上下來,可剛一下來就撞傷在了牀腿上。這隻可憐的蟲子的慘遇估計誰也無法料到。

從此以來,沒人願意再看見他,除了好心的妹妹,給他送來吃的,天天關心着他。格雷戈爾的爸爸媽媽從此一見到他這隻噁心人的蟲子就會昏過去,而家裏的生活一天一天的不富裕了,只剩下五年前格雷戈爾父親的公司倒閉時營救出來的財產了,廚工和女傭也先後被辭退了,格雷戈爾漸漸成爲了被人驅趕的對象,而他感到別人就想要踩扁了他似的。

而行動也始終控制着他,他不能走得太遠。一系列的不好的情緒困擾他,最後,可憐的格雷戈爾在凌晨三點呼出了最後一口氣。

唉,可憐的格雷戈爾,一個相當受別人歡迎的人,變成了一隻可憐的蟲子,誰都不能想象他自己該是多麼無奈,漸漸地被人疏遠,被大家所驅逐,所厭惡。許多人所厭惡的格雷戈爾是多麼可憐啊!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6

《變形記》是古羅馬著名作家奧維德的經典之作。該書用六音步詩行寫成,全詩共15卷,包括約250個神話故事。全書以編年體的形式,從創世寫到凱撒之死,奧古斯都繼位。故事人物有神話中的神,男女英雄和歷史人物。第一部分(第一卷)講述宇宙的創立及黃金、白銀、青銅、黑鐵四個時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話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爲歷史故事。作品集希臘羅馬神話之大成,每一個故事都生動搞笑,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終圍繞“變形”的主題,以闡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變幻中構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視同仁,對他們採取了不恭不敬的態度,旨在借神的變形表達事物不斷變化的道理,表達世界從混亂走向禮貌、羅馬從建城到帝國強盛、人類在不斷進步的深刻內涵,從而證明凱撒的統治不能永久,奧古斯都的登位纔是順應時代的需要。

《變形記》的對文學的主要貢獻在於把古代世界的神話傳說總集在一齊。作者把這樣豐富的材料變成了一部有機的,一氣呵成的詩作。把故事按照時代安排出場次序是奧維德的一大創舉,並且作者想盡一切辦法使故事串聯的自然而不顯得牽強,故事線索沒有正因種種原因二中斷。

在《變形記》中,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變形。這些傳說中的人物不是變成獸類,便是變成鳥形,或樹木,或花草頑石。透過變形,作者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這也貼合古羅馬著名哲學家盧克萊提烏斯的樸素唯物思想,即一切萬物都在變異。

雖然由於歷史久遠造成語言閱讀上的些許障礙,但是《變形記》仍不失爲在思想上,文學上都有建樹的時代鉅作!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7

晚上,看完《變形記》我問兜兜有什麼想法。兜兜居然說:“媽媽,你再生個小弟弟,然後你和爸爸上班去,我在家當艾瑪,小弟弟是利奧。”兜兜一直都渴望當哥哥,雖然平時我們下班後陪他的時間也挺多的,每天晚上吃晚飯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晚上睡覺前陪他聊天,講故事,週末也經常陪他出去運動、旅遊,給他體驗各種新鮮事物……有時候我們會問兜兜:“你感覺幸福嗎?”兜兜總是點點頭。可隨着他的長大,我們發現他也很渴望和同齡大小的小朋友一起玩。晚上散步到市民廣場的時候,他總會去尋找其他的小朋友,平時的言語中會很羨慕班裏的大寶和小寶,也常會和媽媽說再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哪怕最好玩的玩具給小弟弟或小妹妹玩也沒問題。

看完《變形記》後,我也反思了很久。平時我們也花了時間陪兜兜,爲什麼他還是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也許,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平時總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和孩子交流,或者按自己的想法去引導孩子,卻忽略了孩子需要什麼。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個爸爸帶着5歲的孩子去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展覽,參觀的人很多,然而在爸爸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孩子卻哭了起來。當爸爸蹲下來正準備問孩子怎麼了的時候,突然發現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人腿在周圍走來走去。看來,我們做的還是不夠,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想法,習慣於高高在上,看着孩子說話和做事。爲人父母不容易,把一個孩子培養得自信、獨立、開朗活潑更不輕鬆。以後我們一定注意“蹲下去和孩子說話”,多考慮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真正開心健康的成長。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8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人們就會立即想到《變形記》。

小說的主人公格雷高爾是一家的旅行推銷員。在一個普通的早晨,他從不安的睡眠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點之後還沒有走出自己的房間,都感到極度驚訝。隨後,公司裏的經理親自登門詢問他沒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經理的催促下,他掙扎着起牀去開門。可是他的變化越來越大,徹底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的新形象嚇跑了經理,幾乎嚇暈了母親。於是,格雷高爾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裏,因爲家人看到他的感覺只有恐懼和厭惡,他成爲家中的醜聞,成爲親人的累贅。最終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於長期不吃東西,最後悄然死去。

格雷高爾的變形僅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內心仍然執著於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來後,腦子裏仍然考慮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飲食上愛好的變化外,他幾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習慣,包括對牆上那幅畫像的喜愛,爲了阻止房中傢俱被搬走,他招來了父親那隻幾乎令自己喪命的蘋果。換言之,格雷高爾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異心”。

“變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依舊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會隨之動搖,仍要執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認清現實的狀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不容易獲得成功與尊重。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9

格里高爾的拼命工作並不是只爲了錢,更重要是爲了讓家裏人忘掉父親事業崩潰使全家淪於絕望的災難而承擔起的責任。突如其來的“變身”,催毀了格里高爾那被工作磨礪出的堅韌外殼,露出了內心深處久違的溫暖。那並不是什麼“蟲性”,而是他渴望親情的表現。

反觀葛雷特的行爲。她原本一直都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面對格里高爾的變故。她先是承擔起了照顧格里高爾的重任,但面對日益孤僻怪異的格里高爾。她最後還是沒辦法強裝鎮定地提供給幫助,最後還是竭力迴避格里高爾,甚至驅逐他。但這從人性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若說格里高爾的表現讓人同情,葛雷特的行爲可以理解的話,那麼薩姆沙夫婦的行爲……唉,不提也罷。

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然而在一天早上,大概是由於受生活重擔和職業的習慣勢力的壓迫,他竟然從人變成了一隻顧大的甲蟲。自己和家人的一翻驚慌後,家人開始明顯地對他冷淡,幾乎不予理睬,不予關照。他們甚至以“這隻蟲根本就不是格里高爾”爲由,根本不願費力養這個不能掙錢還給家裏帶來不少麻煩的“怪物”。後來這個“甲蟲”終於在虛弱和絕望中死去了。死後,家人竟“奇蹟般”地很快就恢復過來——或者說他們乾脆就沒有一絲傷心之情,反之,他們都感到了卸去重擔般的解脫,儘管他們心裏十分清楚這隻曾經開口叫過他們的甲蟲就是格里高爾,這個不幸的家庭中終於又再次充滿了陽光,老兩口看着格里高爾那心情愈發愉快的美麗的妹妹,心滿意足地想該給女兒找個好女婿啦……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0

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塑造的主人公格里高爾形象,同樣被異化了。可他只是表面上即“形”土的異化,他從未丟棄一顆正常人的心,“神”還是原來的神。這是他與阿Q質的區別。格里高爾由於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負擔,生活的奔波,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了一隻甲蟲,面對自己怪異的形態,格里高爾先感到詫異,爲何自己的身體會在一夜之間變了形;雖然他變形後不能說人語,可他的聽力和心裏反應是與正常人一樣的,尤其是他的心態是非常正常的,他在變形後還在想自己的工作和家裏的債務,想爲妹妹爭取音樂學院進修的機會,可已經沒有人能理解他那顆孤獨寂寞的心。

他雖然形變,但他善良的心卻受到家人的漠視。這一切他都坦然面對,最後他用自己的死來消除親人的厭煩和冷待。格里高爾從變形到死亡,他一直很頑強對命運很坦然,沒有太多的埋怨。應該說,人性雖然受到壓制,但畢竟還沒有完全扭曲,格里高爾仍然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正常判斷能力的孤獨者,只是身體上披着一身甲殼。

卡夫卡小說透過塑造獨特的藝術形象告訴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維持人性的本真是何等的可貴!卡夫卡在作品中表達了對人性的讚美。

家人的冷酷與格雷高爾對家庭的付出和他的心地善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格雷高爾變成甲殼蟲後,他還慶幸父親這樣的安排給他們今後的生活留了個保障。變形後的格雷高爾過着蟲的生活,卻始終想着家庭的事情,面對家人的厭棄,他異常地冷靜,最後他爲了不拖累家人,自己絕食,在親人的厭惡中絕望而平靜地死去。由此可見,格里高爾是一個好職員,好兒子,好兄長,是一個心地善良、品格堅強的人。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1

這天下午,我們看了《變形記》。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對自己產生了一些想法,有了新目標,這次觀看,也是對心靈的一種洗滌。

這次的變形記的主角是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山裏娃吳宗宏。

在互換主角之前,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每一天都和老師作對,嘲笑同學,不愛上學,鍾愛手機,在他的心裏語文老師是他的天敵,生活老師是他的剋星;而在雲南大山的吳宗宏,每一天幫忙小同學煮飯,被他們趟過河流,幫家裏採松脂掙錢。

在變形的七天中,當易虎臣應對着這綠色的森林,心裏難免有些好奇。在羊腸小道、坎坎坷坷的大山裏穿梭着,經歷了幾小時的跋涉,迎接他的是藝術野山花。穿的破爛,面黃肌瘦的同學,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場,破爛的籃球架,竹子做的五星紅旗旗杆,四壁禿廢的教室,那一刻,易虎臣心裏不知道是什麼味道,也許是後悔與無奈,也許是可憐與同情,心裏酸酸的,莫名的淚水不禁往下流。

七天的主角互換後,易虎臣明白了對他人的態度及做人的道理,吳宗宏的學校得到了捐助,孩子們不用住在破爛的宿舍裏,能夠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安心上課。

此刻,我也給自己定了新的目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珍惜此刻的一切,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忙的孩子,還要懂得關心孝敬父母正因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吳宗宏爲了賺錢而打工,我們更就應學習他的勞動潛質。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2

從小就喜歡閱讀各類書籍,而在工作後,因爲自己的職業是一名幼兒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在五年前我開始喜歡上了繪本,喜歡上了小小圖畫書中,所蘊含的大道理。每每出門逛街,總是會到書店扎一腳,首選的閱讀書類也有“懸疑”變成了“兒童讀物”。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每當輪到我帶班,我也會從文庫找很多繪本的ppt來跟我的娃娃們一起分享。

今天我跟孩子們分享了一個新的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這本繪本講述了一頭小豬因爲覺得生活很沒意思,就想體驗其他動物的有趣生活。於是,它開啓了自己的奇妙想象之旅,用盡各種方法“變身”長頸鹿、斑馬、小鳥、袋鼠等小動物,但遺憾的是它卻一直沒能變身成功,反而變得更加不快樂,絞盡腦汁的一番行動之後,它還是體會到了當一隻豬,在泥潭裏打滾時,自己是最快樂、最自由的。

這雖然只是一本簡單的兒童讀物,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每當看到這種繪本,都會讓我覺得生活美好,滿滿的都是正能量,這可能也是我喜歡各種繪本的原因吧!我們現在的生活或許很忙碌,幼兒園的教育或許很繁瑣,雖然自信,有時候也會覺得是不是可以模仿一下別人,但我一直堅持的就是做自己,做最快樂的自己,堅持自我,保持自我,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孩子般簡單、快樂、幸福,滿滿正能量的人生。

願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認識我、不認識我的人,都可以做最快樂、最幸福的自己,願每天都生活在滿滿的正能量中!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3

我這次重讀,也有不一樣的感觸。後來發現,小說故事基本發生在一棟房子裏,是封閉空間裏的戲,我個人對這種封閉空間裏的戲更喜歡,因爲這更考驗講故事的技巧,也讓故事更有張力。

《變形記》把所有人都聚集到一幢房子裏來講故事,很獨特,就是一隻甲蟲在屋子裏,整個故事就講下來了,也不覺得枯燥,確實很有創意。最打動我的是小說第一章,讀了特別心酸。作者把主人公的落魄感都寫了出來。最後,格里高爾死的那段,讀起來也非常感人。

我有一個問題,那幾個房客是否多餘?因爲故事發展到後面,增加了人物,出現了三個房客。我一直覺得,故事講不下去的時候纔會加人物。那麼,這三個人物加得是不是有點笨拙,如果不加這三個人物,故事是不是也可以結束?

我回應一下一勤關於三個房客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讓我有進一步的思考。事實上,我從來沒懷疑過三個房客的出現是否有必要。有了這個問題,我就有了思考。

我覺得,他們的出現很在必要,因爲出租房子,說明他們的經濟情況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這樣的設定非常有道理。如果沒有這些房客,當然也能寫下去,但可能故事沒這麼好看吧。

就此,我進一步反思的是,爲什麼卡夫卡安排了三個成年人作爲房客,而不是安排一家三口呢?我挺好奇的。三個大男人租了一個大房間,可能是員工宿舍或者別的,跟原來的家庭形成了滑稽的對比。好像這三個房客面目挺相似的,都很滑稽,最後因爲嘲弄房東,被攆了出去。這是一部悲傷小說的一個喜劇點。也許,這也是卡夫卡的一個特色,在悲苦當中有看似不和諧的笑聲。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4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說,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說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說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迫,使人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只能在社會的壓力下變形,其實與其說是社會讓他“變形”,不如說是他自己選擇了“變形”。擺脫自己的人形,逃離人的世界,這對於主人公而言完全是爲了不再繼續昨天的噩夢,可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主人公的命運走向期待的幸福、光明,反而使其加速滅亡,而他也只能無奈地面對這悲慘的結局。他們講述着痛苦,闡釋着痛苦,逃避着痛苦,然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就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隱藏自己。在這樣不能滿意的環境裏,選擇了最弱的方式——逃避,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安寧。

當我們在爲書中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到難過時,可曾想過,當今社會的壓力也在無形中改變着我們。但只要我們在接受當今社會形態的同時,學着適應而不屈服,守住自己心裏的那個底線,相信在變形的過程中,亦不會被社會打敗。

高中生變形記讀後感15

今天,我徹底把卡布夫寫的《變形記》讀完了。書裏有好幾篇短篇小說,我記憶最深的是其中一篇名叫《流放島見聞》的文章。

《流放島見聞》主要講了一名軍官對來訪者介紹了一臺老而殘酷的處死人的機器。最後因來訪者拒絕軍官所提出的強烈要求,軍官自己上了處死人的機器的故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終於知道了傳統力量。軍官一直沿用老司令官的方法,但新司令官不同意,來訪者也不答應他的條件。於是,他最後一次使用了那臺機器——把自己當成犯人,處死!

軍官的確讓我佩服,尊敬。他走投無路也不向新司令官屈服,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讓我感到震驚。不管有多少挫折,軍官照樣使用着那臺老機器。這種精神雖然不能讓老司令官的墓碑上的那句話——若干年後,老司令將從這裏復活帶領他的追隨者收復這塊殖民地。成爲真的。但是不管如何,這位同樣令人敬佩的老司令官和他的追隨者們,同樣會記在我的心中。

除了《流放島見聞》,還有一篇《變形記》也讓我很喜歡。《變形記》寫的並不是真實世界所發生的事。主人公格雷高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殼蟲。最後,他遭到遺棄,不幸地離開了人世。格雷高爾的遭遇佷悲慘,讓我不禁爲他同情。

總之,卡布夫寫的小說讓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