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

讀後感2.01W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在作文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說明文,根據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爲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兩大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明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 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 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 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 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 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 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 ,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 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 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 的,是自作自受 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 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2

《呼蘭河傳》是寂寞的。

蕭紅也是。

蕭紅的《呼蘭河傳》記錄她童年時的歷程,一個小女孩,解事頗早,她的身邊有外祖父,後花園老胡家的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她理解一切,又不理解一切。她似乎是有許多夥伴的,但她依然感到寂寞,因而我們也覺得寂寞。

當我看到尾聲時,心好像被什麼捆住了,前面,蕭紅正寫馮歪嘴子的孩子,似乎意猶未盡,似乎還有好多好多故事未寫。但到這裏,戛然而止,回到了現在。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聽說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着年紀也不小了”。尾聲不是華麗的,也不是總結,讀起來,讓人感到滄桑,好像蕭紅在伸手想抓住什麼,卻又來不及而產生的嘆息。這不是別的,這是寂寞啊!

寂寞是什麼?是孤單嗎?不是的。寂寞不是身邊無一人陪伴你而感到的失落。相反,是身邊有很多人,卻沒有一個與你心境相通。你想說點什麼,卻又無一人能與你溝通。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縱然有許許多多的鄰居,但她不能與他們達成共識。她的鄰居都是受着舊傳統意識的束縛,而她不甘。她渴望在那個黑暗的年代裏尋求一絲生機。寂寞的心靈是恐怖的,但蕭紅並不完全寂寞,她在後花園捕蜂捉蝶時,她無憂無慮地快樂着,當小團圓媳婦來到了胡家時,她便不寂寞了,因爲團圓媳婦和她一樣,不甘於傳統意識的束縛,她抗爭着,但她還是被龐大的、黑暗的傳統意識壓倒了。於是,蕭紅的心又重回寂寞,一直到她死去。一直到她死去,她的寂寞,不僅在她的身體裏流的,還在她所處的社會中肆虐黑暗的統治,令人麻術,戰亂不斷的年代裏有的與沒有的,灰飛煙飛。臨終前,她虛弱地說:“我將與藍天碧海共處,身先死,不甘,不甘——她至死都不忘要尋求光明。她心中的“藍天碧海”是新中國的誕生,舊中國的湮滅,她帶着寂寞而去。她用她的一生啓示人們拯救心靈,拯救社會。

茅盾說,《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的詩,因爲它帶着詩的悽美;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因爲它反映出了呼蘭河的風情;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因爲它永遠被傳誦着。我們誦着這首詩,賞着這幅畫,聽着這串歌,走進呼蘭河,走進蕭紅,走近寂寞。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3

讀《呼蘭河傳》有感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十分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正因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十分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那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十分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我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咱們最好的禮物,因此咱們要好好珍惜自我的童年。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正因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咱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

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能夠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情緒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能夠惋惜的,正像咱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但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4

掩上《呼蘭河傳》,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扎着羊角辨的小蕭紅,她指着天空絢麗燦爛的火燒雲在說着什麼,我沿着她身後一條青石板鋪的長路慢慢走進了呼蘭河這個地方。

呼蘭河小城中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有路人、有鄰居街坊,他們之間的瑣碎日常,小城中的各種特色,在蕭紅的筆下綻放出不尋常的光彩。

東二道街上有一個大泥坑,深兩米左右。晴天灰塵撲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經過那段路只能在泥坑兩邊的沿上走,非常艱難。晴天反而是危險的時候,因爲泥坑上結了一層殼,讓人誤會泥坑幹了,其實殼下面還是粥一樣粘稠的淤泥。許多小動物不小心被粘住就淹死在了裏面;也經常有車伕,爲了趕路不小心把車子和馬陷進泥坑,馬越掙扎陷得越深。這時候周圍的人就會過來幫忙,趕過來的人,有擔蔥的、賣菜的、瓦匠,也有其他車伕。他們卷卷褲腳,脫了鞋子,擼起袖子,商量着法子,附近的人則回家拿來絞錐、繩索,然後擡的擡搬的搬,喊着號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橋樑似的,把馬擡起來。旁邊穿着長袍短褂,非常清潔的,則給這幫人加油打氣,這一番景象很是熱鬧卻別有風味。

他們只是一羣呼蘭河城的普通人,大家素不相識,在他人有難處的時候,能夠自發的伸出援手,同心協力戰勝困難。這泥坑折射出的真善美和來自呼蘭河城的.溫暖讓人久久回味。

回到現代在大街上遇到這種事情,我們也能有這樣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嗎?曾經有些人,對別人以怨報德,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責罵、訛詐舉動,讓愛心人士出了力還寒了心,而旁觀者則受到反面教育,遇到他人有難時會躊躇會猶豫,患得患失。

這次疫情,無數的英雄逆風而行,不顧個人安危、捨生忘死地投入到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中。他們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也是普通人,他們卻用熱血和責任牢牢守護着家園、祖國。讓我們看到,人世間的美好依然存在。隨着疫情的勝利,這份美好會傳遞得更遠,傳遞給更多的人。

一個泥坑一場疫情,都是這世間的驗金石。讓我們吸取其中的真、善、美,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5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唯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愛的書《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惋的歌謠,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開出一株美而豔的奇葩。”此書帶我走進了二十世紀初那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那時的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又生動地將老百姓落後、平凡的生活狀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狀態。不過,在那裏有着充滿生機的園子,有和藹可親的祖父,也有着作者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衚衕裏賣麻花的小販,粉坊裏掛粉條的工人,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詼諧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繪的淋漓精緻。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時而讓人發笑,時而引人深思。這些個文字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讓我回憶起更稚嫩年歲時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寫於小團圓媳婦的那一章節,那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爛漫的年齡,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她,卻被千里迢迢送來這裏童養媳。我不太喜歡這段文字,可能我還不夠了解那時候的風土人情。因爲活潑,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罵,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幾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鐵燙壞腳心……。就這樣,美麗的姑娘永遠停止了她的活潑。多麼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裏有許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對於某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爲享受着平凡的生活,纔會對這本書如此的喜愛。安穩、平淡卻那麼深入人心,偶爾一頁讀完了仍會被這裏的文字“拴”住,它們是如此的有魅力。書的字裏行間有一種樸素的流暢,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空,聽着作者將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儘管悽婉,但依舊動人。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6

通讀完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感受最深的便是呼蘭河這座小城裏面的愚昧無知貪婪——人性的一切醜陋,都似乎在這裏集中了起來。文中出現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三個典型的代表人物。有的受盡欺壓,有的愚昧無知。

然而文章用的語言卻十分樸素,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天真而又爛漫地述說着她眼前的一切,讀來更加令人回味無窮,具有很深的諷刺意味。文中“我”見到有二伯偷東西,而有二伯也恰巧遇到“我”,在“我”一個孩子看來,有二伯是見到“我”偷東西,“我”心中卻先着了慌,這樣的寫法讓人感受到“我”的天真的同時,也看到了有二伯的無恥,頗具諷刺意味。文中還有“我”見到馮歪嘴子的孩子,覺得小孩好玩,馮歪嘴子的房子零下幾度也很好玩,但實際上,更讓人看到了馮歪嘴子的悽慘境地,令人沉思。

但這樣的語言也並不是全盤反諷,天真可愛的語言,爲這篇文章也添上了幾筆歡快的顏色。文中描寫“我”和祖父讀詩的描寫,對祖父的描寫,都具有小孩子的天真無邪,“我”讀了詩以後,每次都不滿足,要求祖父再來一首,祖父就會說道:“就一首。”讀完後“我”又會“耍無賴”,要求祖父再來一首,每每讀到這一幕,我就感覺很溫馨,腦子中就浮現出:在溫暖的炕上面,一老一少就在那裏嬉笑,屋中的熱氣和氣氛的溫馨讓冬天不再寒冷。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很多,全是用着那個年代所說的“大白話”。缺少文學的優美,但又不缺乏優美。

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團圓媳婦這個人物。

團圓媳婦最初來到婆婆家裏,“我”看到的團圓媳婦是始終笑呵呵的,面色烏黑,令人想到一個天真的少女形象。可是隨着作者的筆,團圓媳婦開始遭到不公平的對待,天天遭到打罵。可是“我”每次見到她,她始終是笑呵呵的。後來被打生病了,卻越來越離譜,街坊鄰居們的各種藥都是一片好心啊,可卻讓人看得如此憤恨無奈。接着跳大神,接着抽帖……每個人都是起一片好心,可卻又有誰知道這明明就是虐待!到最後將團圓媳婦在大鍋裏煮,讓人看得字字驚心,其中對羣衆的描寫很有魯迅先生的色彩:無惡意的看客。看着團圓媳婦被煮,個個來幫忙把她按下去,可是當把團圓媳婦撈出來時,每個人又成了菩薩心,上去要救團圓媳婦。羣衆的無知愚昧展現的淋漓盡致。

全書以最天真的話,述說着這樣最殘酷的事實,讀來令人深思,令人沉默。呼蘭河是那一個時代的淚珠,落在讀者的心頭。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7

《呼蘭河傳》這本書就像是著名作家矛盾所說的:“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它那觸動靈魂的優美文字,在歲月的長河裏,如寶石般熠熠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航。蕭紅生動詳細的寫出了每個事物的樣子和舉動,把孩子們和小動物們寫得機靈可愛,把火燒雲寫得爛漫迷人,把一切都描寫的生動美好,彷彿自己就在這個快樂仙境裏一般。

在你無聊、憂慮、愁悶的時候,翻開這本書,就好像忘掉了傷心的一切 ,看見書裏的文字在跳動,心裏的花朵好像也這樣開放了。心絃也隨即被觸動。

這本書,讓我看見一個活潑可愛的小蕭紅在活蹦亂跳,我也知道了蕭紅小時候眼裏的一切。在那個時代的小孩子,都很傻很天真!

這本書就像是一場夢,有假有真,又爛漫又仙境。

快來翻開這本書吧,是你快樂的源頭!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8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了舊社會時的封建思想,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地位,也沒有了欺壓百姓的罪惡統治者。

疫情期間,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記敘了舊社會人們的封建,思想,導致無意識的殺人。但其中也充滿了人們對“生”的希翼。

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小團圓媳婦,才只有12歲,嫁過去了沒有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打得很厲害,總是傳來哭聲、叫聲。鄰居都說那團圓媳婦早該打,走路快如風,坐得筆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潑、最可愛的。那家不打了,又開始跳大神,跳了一個冬天,把團圓媳婦都跳出病了,面黃肌瘦,但還是笑呵呵的。這團圓媳婦一病,她婆婆就給她吃連毛雞、吃黃連豬肉,又請來抽帖兒的,還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眼見小團圓媳婦越病越重,人們又想出了法子一當衆洗澡。這消息一傳開,鄰里都來看熱鬧。團圓媳婦被破棉襖蒙着,蒙的沒頭沒腦的。過了一會兒,小團圓媳婦被當衆脫了衣裳,還進大缸,用滾燙的熱水澆,她叫着、跳着,但怎麼也跳不出來,被人們按着。最後連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還沒有到二月,那個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死了,那小團圓媳婦一死,老胡家也亂了。我讀完後爲小團圓媳婦打抱不平總有兩三顆冰涼的淚珠落下,不覺感嘆一個孩子竟然都會成爲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團圓媳婦,她12歲訂了婚,嫁給了我的爺爺,奶奶的婆婆也對她很不好,經常打她、罵她,有時還騎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爲什麼總有那麼多婆婆虐待兒媳的畫面?難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兒媳爲樂嗎?奶奶現在有70歲,不識字,還患有高血壓、腦梗塞,但是她對生活總是報以樂觀的態度,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折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兩個孫子,但是對我的堂弟更疼愛一些,如果堂弟弄壞什麼就說是我的錯,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有時我晚上梳頭髮,奶奶就不讓我梳,說晚上梳頭不好,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愛我的奶奶。

我們新時代擁有了新文化,對於那些封建思想我們要巧妙對待,人們的迷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新社會的新風尚是不能改變的。

透過讀《呼蘭河傳》,我明白了:一個人,應該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對於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從,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意識。生爲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用法律來捍衛自己,決不能讓那些無知者和惡人,拿新中國未來的花朵去踐踏侮辱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9

我剛剛讀完了一本好書《呼蘭河傳》,它是由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茅盾先生曾經評價這本書說:“它是一部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此書帶我領略了二十世紀初東北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老百姓平凡而落後的生活。

我懷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了前三章,作者在祖父的菜園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綠螞蚱……這些趣事令我向往。因爲城市的空氣不如鄉村新鮮,所以我連作者筆下那紅彤彤、金燦燦的、變化多端的火燒雲也看不到,真羨慕作者的童年生活啊!我也會因爲作者的天真、頑皮而跟隨她歡笑愉悅。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那其他人呢?當我讀到第四章時,心情就逐漸沉重起來,因爲後文講述了一些人的不幸生活。我認爲其中最悲慘的是小團圓媳婦,一個十二歲的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她和我年齡相仿,本該無憂無慮地學習和玩耍,卻由於她太過大方而不合傳統“規矩”,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醫、雲遊道人不斷折磨致死。我十分悲憤,多想爲她打抱不平,又無能爲力!

而令我感觸頗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他幸運地和能幹的王大姑娘成家了。但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王大姑娘因爲難產而死,留下了兩個孩子,一個四五歲,一個剛出生嗷嗷待哺。我都覺得馮歪嘴子的日子沒法過了,他既要照顧年幼無知的孩子,又要賺錢維持生活,根本就看不到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樂觀地帶着孩子們堅強地生活,他盡全力把兩個孩子照顧好,生活的苦難並沒有磨滅他對生活的執着追求。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的:馮歪嘴子的孩子出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因爲貧窮連棉被都沒有,而我們是在溫暖舒適的空調房裏呼呼大睡;他們在冰冷的磨坊裏看着父親勞作,而我們在溫暖的家裏看電視、玩遊戲……我們可能不富有,卻吃穿不愁,相比之下,我們真幸福啊!

我不禁想起曾經學過一篇課文《生命生命》,文中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瓜苗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動容,它們和馮歪嘴子一樣,對生命負責,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磨難中的他們尚且如此珍愛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呢?只要生命沒有停息,我們就要拼命追求自己的夢想。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無論生活有多麼艱難,我們都要積極地面對它,因爲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0

開篇就是獨特的關於冬日“寒冷”的描寫。“嚴冬一封了大地的時候,大地則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似乎用徹骨的寒冷,給整部書奠定了冷色基調。

小城是寧靜的,城中的人們是寂寞的。東大街的泥坑裏陷了多少次馬,也沒有人去填;東二街上的扎彩鋪好到何種地步,也不過是爲死人準備的;小衚衕裏被無數人摸過的麻花和可口的豆腐,晚飯後變化多端的火燒雲……人們過尋常的日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

纔看到此,就已經感受到這部書的魅力。內容不過是作者兒時的記憶,卻因爲如今回想起來心中已經有了看透一切的澄澈,所以紙上寫的字句就帶了蕭索,讓人讀起來心也跟着沉下去。

蕭紅是於自己生命的晚期在異鄉香港寫出了這本分量十足的《呼蘭河傳》的。這是一部回憶性的對家鄉散文般進行描寫的作品。生活長期的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到最後竟然要客死他鄉卻無法回到家鄉去看一看,如此殘酷的現實,使得蕭紅在生命垂留之際是這麼的思念家鄉,因此,在病榻上,誕生了這本《呼蘭河傳》。

蕭紅對於故鄉的感情是複雜的。熱愛、思念故土,卻又不滿於故鄉的閉塞落後,故鄉人的愚昧無知。這種複雜的心情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文字表現起來也相當有難度。聰明的蕭紅卻出奇地用了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不管怎麼說,《呼蘭河傳》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蕭紅內心情感的真實陳述。好不做作,毫不虛假的白描,是蕭紅在爲讀者講故事,更是蕭紅爲自己漂泊的心靈尋找一個歸宿,現實點講:爲她的心靈尋求一個安慰、一種平衡。最內心、最深情的《呼蘭河傳》,成爲了蕭紅、更是中國文化的永恆的經典。

寫作,永遠是爲自己而作,爲安撫自己的靈魂、爲釋放自己的情感、爲自己的心靈尋找一個歸宿所作。

矛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的確,它訴出了作者童年的真實記憶,儘管它帶着悽婉和不留痕跡的悲傷。

有人說回憶童年會令人衰老,但對於作者蕭紅來說,回憶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違的快樂,也使衆多的讀者得到了快樂。

兒子說,這本書有點讀不進去,他無法體會作者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對於小城人們的生活因陌生而無法理解。作爲語文老師,我有責任在今後的指導課外閱讀中,向學生逐步介紹這樣的好作品,使時空的差距縮小,使心靈的共鳴增加,使孩子們遠離口袋書,品讀真正的文學作品,提高語文素養,受益終生。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1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着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透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裏。書裏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裏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裏,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着非人的虐待,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說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說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裏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2

用針扎我的祖母去世,年幼的我並不感到悲傷,只是和來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很多我之前未知的世界,到了街上,感覺後花園已容不下我,那一句是不是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觸動了我的心,年幼的思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那種好奇讓我感到很驚訝,是否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走的很遙遠,我也在問自己。

我想將來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沒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和祖父學詩,祖父給我烤乳豬,鴨子吃,可見祖父對我的疼愛之情,那種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陪伴着我成長,讓人羨慕的幸福!

破敗的老屋,其中幾件租給了養豬的,還有的租給了賣粉的人,他們生活很辛苦,整日爲了活着而工作,很可憐!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爲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又是人生的淡漠,人性的麻木與冷漠

我家是荒涼的不論周圍的風景,還是居住的人家都是荒涼一派的,團圓媳婦的到來,看似一則喜事,其實不然,只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健康的,活潑的硬生生的被折磨出了毛病,竟然還說是被靈魂附體了你,用各種偏方醫治,麻木和愚昧好讓人無奈。

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終於小團圓媳婦被他們折磨死了,在我看來,死或許是一種美好的解脫,不用再受折磨,死後被埋在城外,就如同死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有同情,只有人性的冷漠,有二伯的半瘋半癲,整日的胡言亂語,偷東西也是平常的事情。還有那馮歪嘴子的事,都讓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壓抑之感,壓抑的是他們周圍人的態度,極致的冷漠,任何一點上吊自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用買票的表演節目,從別人的悲傷之中尋求一點活着的快樂,成爲別人的看客,也在看着別人。其實,縱觀整個中國,這種愚昧的情景隨處可見,潛在的具有麻木性質的無形思想在統治着他們,失去所有作爲人該有的意義,生只是爲了死,過日子也只是爲了完成從生到死的過程,何其悲哀呢?

但是,在小說的背後馮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死了之後,他堅強的擔起了撫養兩個孩子的情景,很令人感動,其中閃出人性力量的光輝,作爲男人,或許他不成功不起眼,但他疼愛自己的老婆,堅強獨自地撫養自己的小孩,或許他不知堅強,希望爲何物,但是他在別人對他絕望的眼光中堅強了,結局不知怎樣,但在那樣一個愚昧的年代,是很令人感動的。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3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對比,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爲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爲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爲難過傷心的回憶。

“人生爲了什麼,纔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悅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爲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該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只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溫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4

書是讀不盡的,就像是海一樣。寒假裏,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關於她童年趣事的好書——《呼蘭河傳》。

書中寫的呼蘭河是東北的一個小鎮,這裏就是蕭紅小時候生長的地方。在這裏有着她童年時快樂的回憶:“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個園子,裏面五顏六色的,很漂亮,很新鮮,讓人感覺十分有活力。在園子裏無論我怎樣鬧,祖父總是放縱我,寬容我。有一次,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着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此時此刻,我的思緒回到了兒時與奶奶一起在田間的情景:奶奶在菜地裏忙個不停,我也跟在後面鼓搗着,不一會,奶奶回頭一看,着急地朝我奔來,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你這個搗蛋鬼啊!”隔壁的嬸嬸聽見了一瞧,樂得哈哈大笑。原來奶奶在前面撒種子,我以爲她在地裏藏了好東西,隨後就將之刨出。

蕭紅小時候還是封建社會,鄉村農民都十分迷信,個個奉若神明的。有一個團圓媳婦,成天受到她婆婆的欺負,半夜都能聽到她的叫聲。後來家裏人聽跳大神的主意,用開水給她洗澡把她折磨個半死,她的病越來越重。之後,來了一位雲遊真人,用迷信的法子幫團圓媳婦治病,婆婆雖然信奉但是卻捨不得給錢,團圓媳婦最終被折騰死了。讀到這兒,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我在想,不一樣的時代,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

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僅僅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鄉村生活,還得到了一些啓示,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珍貴的,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平平凡凡,健健康康,這纔是我們所向往的未來。

六年級說明文:呼蘭河傳推薦稿15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呼蘭河傳讀後感800字左右。

寒假裏,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衆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裏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脫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裏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着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裏,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