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1500字(通用9篇)

讀後感1.5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1500字(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1500字(通用9篇)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1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生動、有趣的書講述了一個淘氣的孩子黑柳徹子的童年趣事,書中的故事不僅讓我們開懷大笑,也讓我們十分感動。

小豆豆在別人的眼裏,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怪味豆”。因爲,她常常做出許多令人傷透腦筋都想不到的“怪”事。就因如此,小豆豆在一年級的時候就退學了。不過,幸運的是,小豆豆來到了這所充滿友愛、沒有歧視的學校“巴學園”。從此,小豆豆就與這個充滿想象力的學校和親密無間的同學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小豆豆由每天賴着不去上學瞬間變成了爭着上學。這,都是因爲他們有一個懂得孩子們內心和善於引導他們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從不刻薄的一味要求孩子們立刻改正他們現在所有的錯誤,而是耐心的從許多孩子們喜愛的、有趣的事情中告訴了他們這個道理,孩子們也自然而然的改正了錯誤。小林校長在高橋君的到來時,給予了這個殘疾孩子很大的鼓勵,透過光着身子在游泳池裏游泳,告訴了在校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們一個道理:“雖然我的身體有缺陷,但我也可以與大家一起玩,做大家會做的事情!”讓他們不再有自卑,而是充滿了自信。小豆豆也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其實,小豆豆的每件趣事正是童年中應有的一種最珍貴的東西,而小林校長就完好的“儲存”了這種無法“複製”的東西。

我十分羨慕小豆豆。她有一個那樣好的校長,對教育孩子有着獨特的見解。他能連續聽一個6歲的小孩子講4個小時的話,能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喜愛的電車變成教室,能尊重每一個孩子內心的想法,能……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都堆成一座“小山”的時候,他也並沒有生氣,而是對小豆豆說:“弄完之後要記得放回去哦!”這使小豆豆自覺改正了壞毛病。如果校長是這樣說的:“你在幹什麼!把校園弄得這麼髒!馬上給我收拾乾淨!”即便換做我,也會抵抗着不去做。同時,小林校長還給予了這些孩子們足夠的校內、校外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們穿最差的衣服,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無拘無束的活動。帶孩子們去溫泉等地方,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也羨慕她有一個那樣的媽媽,在孩子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並不去批評他,打擊他的自尊心,而是依舊耐心的引導着孩子。

我想,看過這本書的孩子們一定也會像我一樣憧憬着小豆豆的校園生活。慶幸的是,我也擁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雪宮小學。一所讓我們幸福快樂的“巴學園”。在這裏,既有我們快樂學習的班級,團結友愛的同學,又有我們愉快玩耍的廣闊天地。我們能隨心所欲地做一件件陶泥作品;能酣暢淋漓的來一場籃球賽;能龍飛鳳舞的畫你想象的那片彩雲;能在文學社裏討論我們喜歡的話題,能……在這愉快的環境中我們獲取着知識,快樂的成長。在這個幸福的大家庭中,也有像小林校長那樣和藹可親的老師。她,就是我們的班主任——袁老師。袁老師上課的時候風趣幽默,耐心的引導我們,從同學們能接受的,喜歡的地方入手,並讓我們天馬行空地想,痛痛快快地講。記得在我剛上學時,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是老師哪勵的話語,信任的眼神,給了我勇氣和自信。正是有了這樣的鍛鍊,才使我今天能夠大膽地走上講臺,給同學們當“小老師”。袁老師上課從不會嚴厲的批評紀律不嚴的同學,而是對那個同學會心的一笑,那個同學立刻就安靜了下來,不再上課隨便講話了。她不但是我們的良師,也是我們的益友。課間和我們一起遊戲玩耍,下雪天和我們一起扔雪球,打雪仗,被我們譽爲長不大的“老小孩”。袁老師經常抽空與我們進行“心靈溝通,”及時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讓我們彼此學會了寬容,更增進了同學之間的那一份友誼,那一份愛。

巴學園——這個讓夢想起飛的搖籃,奠定了小豆豆一生的基礎。我們也擁有着像小豆豆一樣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當我們長大後,也會像小豆豆那樣回憶起那永不磨滅的童年趣事。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2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穿梭在擁擠的人羣,往學校食堂行去。食堂前的空地上,數塊木板搭起的桌子上擺放着許多書籍,瀏覽一遍後,發現許多書籍早就想“據爲己有”,可惜身上資金有限。最後狠心拿下幾本,而《窗邊的小豆豆》正是其一。

“拿下”《窗邊的小豆豆》是因爲一次課上,老師的極力推薦,聽完老師簡單地給我們講述書中的故事後――太平洋戰爭前夕一個日本小女孩在一所學校發生的故事,內心急切地想要一睹這本書的風采。

書買後的二十幾天中,多少次翻閱這本老師極力推薦的書,就收穫了多少感動。在太平洋戰爭前夕,主人公小豆豆因不遵守課堂紀律遭到退學,但媽媽從不會告訴可愛的小豆豆真相。後來輾轉到巴學園,便發生了書中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書中,有小豆豆媽媽的偉大母愛,有校長對孩子們的愛護、獨特的教育方法,還有學校中孩子們友愛相處的溫馨畫面,更有戰爭的殘酷……

一本好書,即使身處浮華喧鬧之地,書中的文字也能讓心靈獲得平靜,在扣人心絃的情節裏,讓求知慾無限擴大。

6個小故事以時間作爲主線,向我們講訴小豆豆從坐火車到進入巴學園裏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寶貴的教育契機,很適合在職媽媽,幼兒教師、學生、男性朋友、教育者等適讀。

書中長大後的小豆豆成爲了一個很棒的人,是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著名的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親善大使。但小豆豆的媽媽、巴學園的校長、小豆豆周圍的同學……活潑可愛的人所構成的有趣生動的環境,都是小豆豆成功裏不容忽視的外部因素。

媽媽在聽到小豆豆在學校不遵守課堂紀律,影響老師和同學被勸退時,沒有第一時間責怪小豆豆,而是在二十歲之後才告訴她。小豆豆的媽媽是一位特別的母親,在面對這樣的小豆豆時,沒有給她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是選擇細心呵護。小豆豆的願望總是在改變,從宣傳藝人到間諜、售票員、再到巴學園的老師。

小林宗作先生(也就是巴學園的校長)是一個了不起的教育者。從巴學園環境的描述就可知這位校長先生教育方法的獨特。巴學園的大門是矮矮的樹,教室是廢棄的電車……他認爲: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具有良好的品質,在後天的成長裏會受到環境和成人的影響,所以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並將孩子培養成有個性的人;他崇尚自然,熱愛自然,並將這一觀點付諸於教學上,飯後散步是巴學園孩子最開心的時候;他爲讓患有殘疾的高橋君充滿自信而精心準備運動會;他第一次看見小豆豆,就認真、耐心地聽完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他很尊重孩子。巴學園的課程設定很特別,老師寫下一天的課程讓孩子從喜愛的課程開始學;就連中午的盒飯也很是特別,校長要求每一個孩子帶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包括陸地的食物與動物,比如蔬菜,豬,牛、雞等,而“海的味道”則是魚,海味等。每到吃午飯前,大家要先唱一遍《飯前歌》,這首歌是校長根據英國《划船歌》改編的,他認爲吃飯本是一件享受的事,而不應是囫圇吞棗。

每一個故事讀起來都那麼令人歡悅,但戰爭卻是讓人惋惜甚至是難受的。一天夜裏,這座承載校長先生心血的巴學園,被熊熊戰火吞噬,孩子們的快樂家園也在戰爭中化爲灰燼,校長先生在戰爭十幾年後,與世長辭,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散落天涯。如果沒有戰爭,孩子們的快樂可以一直延續,校長先生會培育出更多學生……現實沒有如果,許多事情我們無法避免,也不能重來,與其面對結果充滿未知的恐懼,不如把過程活的簡單、快樂、有意義一些。在校長先生獨特的教育下,巴學園的大多數孩子後來都成爲了不起的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豆豆、患有殘疾的高橋君有了一份很棒的工作,不再自卑、美代(校長先生的女兒)是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這一切都得益於校長先生,或許這便是對他嘔心瀝血的最好回報吧!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讓人沉迷,值得深思的好書。媽媽的靜心呵護、校長獨特的教育理念、溫馨和睦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對戰爭的無力、對未來的憧憬……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3

《窗邊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寫的。文中的巴學園是一所校園,一所專門收所謂的“個性學生“的校園。小豆豆是個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實的“壞學生”,文章第一篇就講了小豆豆的媽媽和老師的見面,老師說小豆豆在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麼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然後請他們表演,好不容易等藝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經下課了。這麼一來,老師還能講課麼老師說呀說。一大堆的事例,媽媽也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同學打擾老師了。最終媽媽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校園,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了的,因爲她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之後,精彩的巴學院生活纔開始……

說心裏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的她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纔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爲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說:“怎樣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校園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校園再要你了!”小豆豆必須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就應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我覺得書中不僅僅是作者對自己在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紹一種教育制度。

巴學園最妙之處是教導學生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就是此刻我們所提倡的“愛人,愛己”小林校長真正地實現了這一點。

如何尊重自己,愛自己呢那就是透過實現別人對孩子的尊重,讓他自己贏得信心,和自尊,那麼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來了。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個性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溺愛,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爲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長爲了他舉辦了校園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麼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忙,因爲在之後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

諸如此類的例子,多不勝數。其實天下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動(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們因此犯了錯誤還是怎樣樣,都不能夠妄下“壞學生”的定論。他們都需要尊重。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注意,先尊重學生,嘗試從他們的那個角度想一下這件事情,弄明白他們爲什麼這麼做。跟他們平等地交談,解開他們的心結,然後再教導,巴學院就是這樣。比如說,巴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的時候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話,不打斷,明白她想停的時候才停。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而此刻很多教師和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爲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脫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東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持續下去,讓他成爲他自己。

這本書不僅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應對一個孩子的行爲,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4

週一學校組織交換圖書活動,我與同學交換的是《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很快就把這本書讀完了,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潑可愛,那善解人意的品格,我很喜歡他。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小豆豆小時候所發生的事情。

我讀了這本書後,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性格開朗、喜愛和同伴們一起玩的孩子。不僅這樣,小豆豆還是個不嘲笑別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讀的“巴學園”裏,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個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兒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帶泰明一同來到她自己的那棵樹那兒,想讓泰明能看到更遠的東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裏拖來一個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樹,然後讓泰明爬上來,經過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幫助下,他終於爬上了樹,與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個患了小兒麻痹症的同齡男孩,而且還很樂意幫助他,很喜歡和泰明玩。小豆豆這種不嘲笑別人的品格,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所寫,我特別喜歡裏面的主人公小林校長,他讓小豆豆從一個淘氣的,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孩子。

小豆豆因爲在原學校淘氣被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從一個別人眼中的壞孩子變成了好孩子。巴學園的一切,讓小豆豆感到新奇,獨特而美好。巴學園幾乎每天都發生着想不到的事,小林校長對每個孩子都特別有耐心,尊重孩子。在小豆豆入校第一天就碰到了小林校長,她本以爲校長先生會問些什麼問題,讓自己回答。當聽到說什麼都行,小豆豆開心極了,立刻開始說起來,一直說了好長時間,小林校長很有耐心的聽完小豆豆說的話。有時小豆豆也會犯錯,校長並沒有嚴厲的批評她,知識善意的告誡她這樣做是不對的。正是小林校長對學生的寬容,悉心教導,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讀完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巴學園,喜歡學校的電車教室,喜歡學校每天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我認真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黑柳徹子,講述的是作者小學生活的真實故事。小豆豆因爲淘氣被退學了,她只好換了所學校。她在新學校裏逐漸變成一個受大家喜歡和尊敬的好孩子。她樂於助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喜歡的是大冒險。小豆豆爲了讓泰明爬上樹,能夠親眼看看樹上的風景,她冒了很大的風險,把比自己又大又重的泰明拉上樹,真是讓我佩服她的膽量和勇氣,欣賞她堅持不懈的精神。

因爲泰明得過小兒麻痹症,所以他幹任何事情都很困難,更別說爬樹了,泰明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小豆豆爲了幫助泰明,就邀請泰明爬自己的樹,看美麗的風景。小豆豆想了許多辦法,找了一個梯子,讓泰明爬,小豆豆從梯子下邊推泰明,從樹上邊拉泰明,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最後把泰明拉到樹上,泰明終於看到了樹上的風景,實現了夢想。

小豆豆這股強大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真希望有小豆豆這樣的好朋友啊!今天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裏面讓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電車教室這一個環接。

小豆豆因爲上學調皮所以退學了小豆豆到了另一個學校,小豆豆報了名,小豆豆可開心了,因爲自己可以在電車學校裏上課,小豆豆第一天到了電車教室裏,小豆豆站在座位上,然後就將書包放到了網架上。小豆豆又看見又有一個男孩把自己的書包拿上,像投籃球一樣,投到了網架上,可是還沒投上去就掉下來了,男孩說:“失敗。”男孩又投了一次,剛穩住了一會,男孩說:“成功。”可是沒一會又掉下來了,男孩又說:“失敗。”小豆豆想這可能是因爲那文具的事情。

我覺得小豆豆的學校可真像遊樂園,居然還能有電車教室,我也好想再電車教室上學,因爲電車教室真好玩。但不能因爲學校好玩,上課不聽講被退學。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5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黑柳徹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呵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她根據自己真實故事寫的這本書,成爲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在全球發行,擁有數千萬讀者。

《窗邊的小豆豆》能夠引起無數人共鳴,在兒童教育的方式上,給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啓示。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關鍵在於,你的愛是孩子們需要的嗎?你的愛是不是扼殺了孩子們的童真?

“我們有這樣的學校嗎?”說實話,我有點羨慕小豆豆。因爲她遇到了一位超級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小林宗作先生對教育有着獨到的見解。他連續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不打哈欠;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等等。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循規蹈矩地教書的老師眼裏,似乎是那麼不可思議,但是,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教育方式很適合孩的成長,瞭解孩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的出發點。

小豆豆因爲小林校長的愛護與引導,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着她天真的腦袋裏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巴學園的上課方式非常特別。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後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麼爆發實驗。在已經習慣了中規中矩的中國小學生看來,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是真實的。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着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於老師而言,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

我想所有看完這本書的孩子,應該沒有一個不羨慕小豆豆的吧,很多成年人也一樣,長大後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終生難忘的快樂。可惜,這種快樂在大人的呵斥聲中變得太短暫。在這本書中,小林校長說,無論哪個孩子,都具有優良的品質,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發現這些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他還說:“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爲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事實上,無拘無束成長的小豆豆長大以後就非常成功,被譽爲“日本最偉大的女性”,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學園的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說過:不要把孩子放在與成人對立的強制的軌道,成人要尊重孩子、瞭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從兒童出發,倡導兒童本位。他問了一個沉重的問題:“怎樣讓我們的孩子,更像一個孩子?”“作爲成年人、作爲父親、作爲老師、作爲校長,不知不覺中做了摧殘純美的童年生活的劊子手。我們以愛的名義做着傷害愛的事情。成人把自己以爲重要的喜歡的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平等地蹲下來問孩子需要什麼。成人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的生活被成人所控制,是孩子的悲哀。”當然小林校長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走正確的道路的方法不能隨便套用,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一個老師如果這樣幹我想一定會被開除的。但是表面的東西不一定要學,本質的東西一定要學。這本書表達了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關愛、對孩子的認可。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有極大的耐心和廣博愛心去關注問題學生,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理智地順應孩子的發展,還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6

前幾天,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我就被吸引住了,看着題目,使我產生了一種親切感。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看到小豆豆的種種舉動時,都會使我會心一笑,彷彿我也回到了純真的童年,也使我喜歡上了這個活潑可愛,真誠善良的小豆豆。

其實,文中的“小豆豆”是作者黑柳徹子的小名,她是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小學的一段真實故事:小豆豆因爲淘氣而被原學校退學了,後來又到了一所名叫“巴學園”的學校上學。在校長小林宗作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這本書爲千萬人帶來了笑聲和感動,正因爲如此,我才十分愛看這本書,有時一連看上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

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覺是:語言樸實,感情真摯。作者從來沒有用華麗的詞藻堆砌過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這種寫法既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又引人入勝,讓人讀起來十分自然親切。書中除了小豆豆,還有兩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小豆豆的媽媽(黑柳朝)和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這兩位長輩儘自己的能力使小豆豆的童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媽媽對小豆豆的理解與愛,小林宗作校長對小豆豆的平等、關愛與教育,都使小豆豆難以忘懷,也爲她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小豆豆的媽媽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她對小豆豆的理解。從小豆豆被退學的事就可以看出。在這個片段中,介紹了小豆豆爲什麼會被退學,當老師向小豆豆的媽媽彙報小豆豆在學校裏種種影響同學上課的情況時,小豆豆的媽媽雖然十分慚愧,但是她打定主意不告訴小豆豆她被退學了,而是對小豆豆說:“我們去別的學校看看吧!”這正說明了媽媽十分理解小豆豆,她知道小豆豆並不是故意犯錯誤,而是這孩子是有一些特別。設想一下,如果當時媽媽就對小豆豆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會怎麼樣?這有可能對小豆豆來說是一次嚴重地打擊,而如果像媽媽那樣說,也許問題不大。

作者在後記中寫道:我把這本書的題目命名爲“窗邊”,是因爲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正流行着“窗邊族”這個說法。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斥在外,而非處於主體地感覺。當時我總是站在窗邊等着宣傳藝人路過。而在第一所學校中,實際上,我隱隱約約地總有一種被排斥感。所以我我選擇了這樣的書名。是的,黑柳徹子在小時候的確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孩子,並不太讓人喜愛,甚至在老師的眼裏糟糕透了。直到命運有幸讓小豆豆碰到巴學園,有幸遇到一位瞭解自己的好老師時,小豆豆才走上了一條自己稱心如意的道路。

從走進巴學園起,小豆豆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所小學。在這所小學裏,一切都使小豆豆感到新奇。比如說,學校的門是用大樹做的,教室則是一輛輛不用的電車車廂。學校裏的校長一連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都不感到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則是每天必須的食物,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發生在巴學園裏。這裏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小豆豆在巴學園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巴學園裏,一切都建立在平等之上,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作者絲毫不採用理性話的言語,因爲這樣會失掉童趣。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給予讀者更爲深刻的啓迪和感觸。

有人把《窗邊的小豆豆》說成“成年人的童話”,我不贊同這種說法,小豆豆並不是成人童話,而是講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可以從中找到許多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它和童話一樣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童年絕不等於童話,童年始終是真實的,而童話純屬杜撰。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許多,也有許多體會和心得。在小豆豆的一言一行中,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童年的縮影:幼稚的心中有問不完的問題,充滿了各種各種的想法。

童年的快樂,一件件掉在了人生的道路上,每當回首觀望時,眼中卻充滿了晶瑩的淚光。童年的快樂,已經成爲永久的回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競爭與成堆的習題。靜靜地讀這本書,心中卻激昂,往事歷歷在目,卻又好像遙不可及。《窗邊的小豆豆》像是一座橋,橋的對岸,就是童年。感謝小豆豆,又讓我重新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7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我們小學生都很熟悉也很喜歡的一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而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也使小豆豆和這裏的孩子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書中的小豆豆是一個非常頑皮的小女孩,也是一個善良而有愛心的孩子。她幹過許許多多的傻事,其中最傻的莫過於在廁所裏掏錢包。如果你想象一下那堆臭哄哄的東西堆在你面前又被你親自送回原位,你肯定也會覺得自己傻得冒泡吧。

書中最有意思也最讓我向往的畫面是孩子們全部爬在小林校長的身上。每次讀到這,我就會自然地想到:要是我們全班爬在班主任許老師的身上,那該是多麼壯觀又滑稽的畫面呀!

同學們讀到這裏的時候,一定特別羨慕!也許還會忍不住地發出感慨:

巴學園太棒了!——小豆豆在這裏是那麼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裏沒有師生之分,大家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應該有的緊張與拘束。

小林校長太讚了!——他透過巴學園的環境、老師的言行以及各種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愛、平等、自由與秩序。他還透過對每個孩子無微不至地關心與幫助,讓孩子們體驗到愛的美好感覺……

小豆豆的媽媽太好了!——她在小豆豆被退學後四處奔波尋找新的學校,卻始終沒有告訴小豆豆被學校退學的事。她沒有在小豆豆犯錯回家之後厲聲責問小豆豆,你爲什麼這麼做?爲什麼要離開座位?爲什麼……小豆豆的自信心被媽媽保護得完好無損!

小豆豆實在是太幸運了!——她進入了巴學園這所完美的學校!她遇到了小林宗作這位完美的校長!她還有一個完美的媽媽!她遇到的一切都那麼美好!

或許,你還想放聲大喊:我也要去巴學園!

曾經,我讀完這本書時,也是這樣的感受。可最近,當再讀這本書時,我又讀出了許多不一樣的想法。

透過查找資料,我知道了巴學園的故事以及小林校長的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它和當時日本的教育環境以及小林校長接受的教育影響有着很大的關係。

而我們是生活在今天的中國。站在當下,這個學校並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更不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和咱們中國的國情。今天我們讀這本書,不能奢望也有這樣一個學校讓我們去上學。

讀的時候,嘗試着換個角度去思考和看待,也許你也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也有着一座自己的巴學園!

例如:巴學園裏有着與衆不同的午餐——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那是小林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用這兩個詞告訴小朋友們: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我所生活和學習的學校叫做鳳凰花園小學。我們鳳凰園的午餐並不比巴學園差!蒜香排骨、香辣雞翅、紅燒牛肉燉土豆……品種豐富,色香味全!許多畢業後的哥哥姐姐都無比懷念我們鳳凰園裏的好味道呢!

再例如: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這位小林校長就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我們鳳凰園的校長可不止一個。雖然校長們沒法聽兩千多個學生一人說上四個小時的話,但是隻要我真的想找她聊聊,會有比小豆豆更多的辦法。當面聊、寫信談、打個電話、發個emAil……這也都是有意思的事情呀!

再例如: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學習方式。每一天的第一節課,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課和每一課的重點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同學們從喜歡的'那一門學科開始學。——我們鳳凰園的老師可厲害多了!他們的課堂總是那麼的精彩!教學的手段總是那麼的多樣!一會兒來個課件,一會兒來段視頻,動不動搞個三分鐘演講,時不時搞個調查報告……比起巴學園的老師,我們鳳凰園的老師可一點也不遜色呢!

所以現在,我更願意對讀過或是即將要讀過這本書的同學說:你不用羨慕小豆豆!只要你願意,你就是小豆豆!不用羨慕巴學園!因爲你正身處美麗的校園!你不用羨慕她有善解人意的老師和媽媽。因爲,你所擁有的一點也不比她少!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8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有史以來銷售量最大的一本書,並且被翻譯成33種文字在全球發行。在兒子的推薦下,懷着對這本書的期待,一口氣讀完。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個淘氣的小女孩,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個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因爲碰到了一位賞識她的校長。結果,這位“有問題”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後,把自己在小時候的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讀完了這本書感慨很多,也讓我明白這本書如此暢銷絕對不是作者黑柳徹子的文筆怎樣優美動人,而是書中描述的那個童話般的“巴學園”傾倒了無數人,也同樣傾倒了我。

在老師的眼裏“小豆豆”是個頑皮、很難管教的孩子,在課堂上她一次次吵嚷着跑到窗邊去看自己的偶像“宣傳藝人”,她上課的時候把桌子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足足折騰了上百遍……這就是小豆豆在傳統學校開始上學僅僅幾天之內發生的事情,於是由於她不守課堂紀律而被老師“罰站”走廊,最後被校方勒令退學了。照現在看來,小豆豆這種情況稱之爲“學習障礙”或者“小兒多動症”。

而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擁有一個偉大的寬容的母親。面對女兒被校方勒令退學如此大傷臉面的情,依然疼愛着她的女兒,絲毫沒有責怪小豆豆,撒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後,默默地四處尋找適合自己女兒的學校。工夫不負有心人,母親成功了,她找到了現代教育的理想國度——巴學園。

這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學校,“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從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沒有固定的座位,孩子們想坐哪裏就坐哪裏。“巴學園”的運動會: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裏游泳,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夜晚還可以帶着毛毯到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

在這童話般的世界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裏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讓小豆豆成長爲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

當別的孩子說,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這所好學校正是因爲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細心呵護着每一個孩子,對於有困難的孩子,他從來不說“大家要幫助他們”之類,令怪孩子們喪氣的話,而只是說:“要在一起啊,大家做事要在一起啊。”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他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哦!”他爲了給一個殘疾的孩子信心,竟爲他開了一個全校性的運動會,幾乎所有的比賽項目都是爲他量身定做的,所以幾乎每一項比賽,他都是冠軍。這次難忘的經歷會給這個身體殘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對他一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啊……

小林校長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爲一名教師,雖然我們不可能像小林老師那樣徹底地去開發學生的天性,當前的教育現狀也無法達到書中那樣的境界,但我們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地範圍內像小林先生那樣走進兒童的內心深處,去呵護他們的天性,不斷地發現他們特有的品質,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去探索、觀察、創造,用愛心與信任給我們身邊的“小豆豆”們一個快樂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使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後感9

說起《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很多同事都不陌生。看過的朋友一定也曾和我一樣,被書中的故事打動。這本書以小豆豆,也就是童年時期的作者本人爲視角,回憶了在巴學園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巴學園裏的學生都有程度不一的學習障礙,他們或因爲疾病或殘疾而不能正常學習。但創建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用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接納了這羣被傳統學校拒之門外的孩子,並用博大寬厚的大愛精神爲小豆豆們營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包容的天堂。

這是一本關於愛與教育的書,五年前成爲母親的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後來多次重溫。書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在巴學園的點點滴滴,讓全世界的讀者認識了一個慈祥睿智的小林校長和一個天真爛漫的小豆豆。在這兩位重要人物的背後,我卻更想說說小豆豆的母親。或許是做母親的天性,讓我注意到這位出場次數不多,但依然給予了小豆豆溫柔而又強大的愛的人物。面對課堂表現不佳,被判定爲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學校把勸退的選擇告訴媽媽,她沒有苦苦哀求學校接納小豆豆,堅強的她尊重了學校的決定。但她沒有向小豆豆透露絲毫,而是四處奔波尋找適合小豆豆的學校。除了知道說了年幼的小豆豆也無法理解,媽媽也擔心外界的評論給小豆豆帶了思想負擔。她只是問小豆豆“想不想去新學校呀,聽說那可是一所好學校哩!”

作爲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我特別理解媽媽的做法。不管面對什麼困難,母親都會用自己的力量爲孩子豎起一道屏障,不讓外界的選擇和變化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我是一個單親媽媽,做出離婚的選擇我從未後悔,但卻一直對孩子心懷愧疚,不能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因爲父母離婚讓小小年紀,還在懵懂的他經歷痛苦。從帶着他獨自生活的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用餘生去彌補這份虧欠,用自己的懷抱盡全部力量讓孩子過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也曾忐忑不安,曾想過退縮,將就。我也曾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小心翼翼保護着孩子敏感透明的心,也曾擔心害怕不能替孩子承受他們的年紀不該承受的考驗。或許是這份共鳴讓我從《窗邊的小豆豆》裏讀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爲母則剛”的真正含義。

小豆豆在小林宗作校長和媽媽的關愛、呵護下從一個別人眼中異常的學生變成了被人喜愛的作家、電視主持人,xx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在巴學園的經歷成爲了一生的財富。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某些重要的人生角色或許會缺席孩子的成長,但父母的愛從來不會因爲時空的距離而被削弱,我會努力成爲孩子的依靠和榜樣,我們一起變得樂觀,堅強,一起讓心靈更充實、更豐沛。都說被淚洗過的心更堅韌,被雨淋過的道路更清晰,現在的我們也更強大,向着未知的未來更勇敢的前進。我希望,我能夠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帶給孩子更多溫柔和強大的一面,只要孩子在身邊,就有繼續走下去,追尋幸福的動力。

如果說巴學園和小林校長給了小豆豆一雙翅膀,勇敢地飛向自由的天空;那麼媽媽就是小豆豆身上的盔甲,堅強地應對人生路上的風雨。我想。每個做母親的人都能從小豆豆媽媽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或許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巴學園,但卻都渴望着孩子能在快樂和健康中成長,在陽光和雨露中綻放。做母親是辛苦的,做一個暫時沒有被社會接納的孩子的母親更加辛苦。但當我們看着孩子純真可愛的臉龐,聽着一聲聲“媽媽”“媽媽”的呼喚,感受着孩子的雙手雙腳逐漸變大,就會忘記疲憊和辛苦。這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更懂愛,更願意付出愛,更懂在我們背後,也有一份不求回報的愛在支撐。

這份愛源於生命的聯結,也預示着未來的陪伴。小豆豆故事結束了,對巴學園的愛,對小林校長的感激卻延續到黑柳徹子今後的生活中。《窗邊的小豆豆》已經翻到了最後一頁,但感動、體悟歷久彌新,也將潤澤我的心田,讓我以母親的身份,呵護孩子被愛和包容照耀,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