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向孩子學習一種睿智的教育視角》讀後感

讀後感1.36W

作爲一個年輕教師,在和孩子接觸時,心裏總有些疑問。有時怕和學生走得太近導致學生不害怕你,教學質量體現不了,和學生之間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上課的時候,總想把知識傳輸給學生,想讓學生能順利的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別是在成長課的時候,預設好的環節,結果學生卻不能順着你的思路。往往這時我總會把學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預設環節中,最後導致學生學得糊里糊塗,自己則感覺上的太累!結果導致一堂不成功的課!爲什麼會這樣?

《向孩子學習一種睿智的教育視角》讀後感

這種疑惑一直在我腦海裏久久不散,我該怎麼辦?期末教師會議時,王校長的一句話:“去閱讀吧!不論什麼書,只要靜下心閱讀,總能有所收穫”,讓我豁然開朗。

是啊,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交談,他會用睿智的思想、豐富的經驗爲你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便於你更好的前行。在寒假裏,我選擇了中國青少年研究副會長孫雲曉所編輯的《向孩子學習:一種睿智的教育視角》。每天午後,我一本書,一杯茶,心雖靜靜的`,思想雀躍着。書中無處不在的“向孩子學習”思想更是對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使我的教學活動從“師主生從”型逐步走向了“以生爲本”型。

“向孩子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一來,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存在着刻板偏見,就以我而言,以前總認爲孩子知識有限、思想又不成熟,除了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活動,能有什麼主見、思想,因而,常常對孩子的思考、想法乃至建議不以爲然;二來,中國自古便有“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的說法,教師在師生關係中是主導,高高在上,怎麼能夠向孩子學習?即使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只要跟教師的觀念相沖突,教師出於“好面子”的心理也會否定孩子,更談不上向其學習。我以前在教學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因此,孫老師的書對我而言,無異於醍醐灌頂。書中開篇便指出,孩子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很多品質我們成年人實際上並不具備,或者說不像孩子那麼突出,比如“樂於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體性增強”、“平等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孩子的這些寶貴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這裏孔子強調的是向別人學習的寶貴品質,並沒有區分學習對象是兒童還是成人。《三字經》所說的“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中的項橐就是孩子,這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着很深的啓發借鑑意義。

就我的教學活動而言,以後要做到以下兩點內容。首先,“以生爲本”,“以生爲本”是“以人爲本”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拓展和延伸,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將學生視作課堂教學的根本,“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爲了學生”,“向孩子學習”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爲,教師只有在向孩子學習的基礎上,才能清楚地瞭解孩子的長處與不足;其次,“以學定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形,決定相應的教學規劃,如此,才能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向孩子學習”對教師而言是手段,教育才是目標,透過“向孩子學習”來推行教育活動,可以減少教育教學環節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