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22篇)

讀後感2.7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2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其間洋溢的彷彿盡是生命愛的樂章。看着這本書,就彷彿傅雷夫婦的音容笑貌都躍然於紙上,就彷彿傅聰的琴聲流淌在字裏行間。我感到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動地的一本書。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因爲它的不對外發表,導致了它的隨意天然。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半點的防範心理也不必有。所以,讀信讀到後頭實際上讀的是人。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吧。“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作爲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麼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見的。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有成就,我也是做家長的,雖然對孩子的管教還是很嚴,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愛心,相差甚遠。傅雷的博學多識和極高的個人修養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的言傳身教和循循善誘才培養出了傑出的兒子。爲了孩子,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向傅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質樸。家書因自然親切而容易貼近讀者心靈,家書因飽含真情而生動感人,每當夜深人靜我在翻閱家書的時候,總能在幻覺中隱約聽到一縷琴聲從書頁間傳出,那是兒女內心深處的琴,穿越千山萬水千年萬載的空間和時間,永不停息地在我們心頭奏響。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翻開《傅雷家書》濃濃親情溢於字裏行間,傅聰出國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書表達出對他的學習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對他的引導教育。

”先爲人,次藝術家“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聰談到藝德的時候,不止一次提到的問題。在傅雷的家書中,我們看到的是,父親如果再教導兒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藝術家。以德爲先,德藝雙修,從《傅雷家書》中,這體現在父親給兒子的點點滴滴。《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書信是維持人與人之間一個重要的溝通橋樑,而在科技日與發達的今天,這個習慣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棄。但看完《傅雷家書》以後,我非常有提筆的衝動,翻出信紙和鋼筆,給自己的父親,母親,甚至長輩來寫一份家書,也許寥寥幾句,也許幾句家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我想時時刻刻,做面‘忠實的鏡子’,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

讀書中學會向他人一樣學習,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我們纔會更加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在觀看完《傅雷家書》這本書後,我得出整本書是以傅聰去國外留學爲大背景寫的。由於傅聰去了國外學習音樂,所以傅雷和傅聰是分居兩地的,但他們一直在以家書聯絡。

兩人的家書相比起來,由於傅聰需要努力學習,所以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要更多一些。而這些家書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傅雷對傅聰的安慰、鼓勵和在求學路上的建議;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寫他和妻子對傅聰的思念。可是傅雷那些寫給兒子的建議,看似是建議,實則也暗含了對兒子的愛。比如書中有一段說的是在留學初期,傅雷告訴兒子,他的音樂中的一些問題,並給出一些建議。而當時傅雷還有他的翻譯工作,每天翻譯完那些東西之後就已經非常累了,他還要再聽兒子的音樂,並找出一些問題,難道這不是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嗎?

而對於傅聰的書信,書雖然沒有寫,但從傅雷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夫婦對兒子來信的期待,以及傅聰與他們分享了許多在國外見到的事物以及感受。由此也可以看出傅聰對於傅雷的愛。這一點從後來的採訪中,傅聰面於天價的金錢都不肯把傅雷的家書的元件交出去中也可以看出

兩地書,父子情。雖然傅雷傅聰父子兩二人分居兩地,但從他們的書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們父子間深深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爲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爲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初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透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儲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爲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這封書信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字裏行間透露着傅雷深深的愛子之情。對於不斷長大的兒子,傅雷希望他能在外面的世界茁壯成長,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們都一樣,辛辛苦苦地一點點將兒女哺育成長,希望孩子們長大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而傅雷和他的妻子也是這樣,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去培養傅聰,真是愛子情深。

從這個片段中,我體會到了父母對兒女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情,他們辛辛苦苦工作,爲兒女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兒女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種深厚的感情。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我感受到的是父母那顆熾熱的心,溫暖地照在兒女的心田,使兒女茁壯成長

一封家書,字裏行間可見傅雷對傅聰的關愛,一個嘔心瀝血的慈父形象在紙上躍動,我被傅雷的一顆愛子之心深深感動。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一個人無論在學校、公司,乃至社會都離不開人際交往這四個字。然而,我們真的懂得如何交往嗎?

傅雷曾在信中告誡過他的兒子:“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直立。”……這一點點無不都是我們日常交往中不曾注意到的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同樣,細節也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注意到了舉動、態度、禮貌及儀態,便能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從而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就更勝別人一籌。

“總而言之,你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交朋友不僅僅是爲了豐富自己的生活,更是爲了從對方身上學到一些閃光點。“見賢思齊”,便也是這個道理。只有當你在與人的交往中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纔是有意義的人際交往。

“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傅雷在信中這麼寫到。所以,傅雷夫婦纔會如此關心傅聰的人際交往,在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他可以更好的立身處世,也讓我們讀者學到了更多爲人處世之道。

《傅雷家書》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同時讓讀者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聰從小離家在外漂泊,在那個通訊技術不甚發達的年代,書信是傳遞資訊,傳達感情的有效手段。我們來看看傅雷先生給兒子寫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它各方面。”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父親的這些書信無疑給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支撐自己不斷前進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在傅雷先生寫信時,應當是無拘無束的,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僞,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爲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先生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愛國思想。從傅聰孩提時受到父親的嚴厲家教,到在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到赴波蘭留學等,其中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即使自己的國家對自己做再過分的事,他依然信賴並且深愛着自己的祖國。傅雷先生雖然已經辭世了,但他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那年火車的汽笛聲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獨自踏上前往異國的路,火車緩緩開動,漸漸遠去,餘下一個空曠的站臺,與一對攙扶的依然。望向火車逝去的地方。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給你,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幽夜,無邊的夜色涼的似水,寒寂的黑暗裏一盞暖黃色的燈光亮着,而已有些蒼老的他正伏在桌上,筆端沙沙移動洇開一片片墨色。“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跟你說……”寫到這了裏,那微蹙的眉眼不由地舒展開了些,他也許是想起了孩子那蹣跚寫不的姿態,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溫情的笑意。然而又想到孩子現在已遠在他鄉,他又不免微微惆悵。起身站到到窗前,他眺望的目光融入那蒼茫的夜色,似一根綿長的線,一直系到海洋的彼岸,孩子的身前……

《傅雷家書》,就是這幾載時光裏,一封牽掛的合集。初讀它,就爲那細緻深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讀着它,我似乎就是那個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卻能聽見那一聲聲關切的呼喚,聽見那一句句苦心的唸叨。在信裏,傅雷是傅聰導師,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親。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傅雷在各個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導。這不敢說是最權威的思維,卻一定是最真心的話語。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了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處事,如何愛國,如何做人。

再翻開它,那濃濃的父愛就在文字間流淌。爲傅聰用幾個星期時間手抄的一本六萬餘字的書,在他口中那樣輕描淡寫。怕傅聰身在異國而陌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又那般嚴厲地強調,又不顧麻煩與困難,堅持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再到自己的譯作。在信裏他一次又一次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聰用中文回信,並糾正其用錯了的字詞。這份愛,便因這種家園責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詮釋何爲父愛,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這是《傅雷家書》給我的最深感觸。即使身隔千山萬水,傅聰也一定能看着信,與父親談着心,因爲家書就像一根長長的線,無心中連接着彼此,將凝聚成珠的相思與一顆一顆串起。

抑或是,父愛就是那一封家書,在泛黃的褶皺裏在微褪色的墨跡裏,在漫遠的時光中,卻越發地濃醇,深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爲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

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我們不僅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掩卷回想,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的領會,這便使我不禁想到文學與藝術是相通的。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這是一本教育子女的好書,我們也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我們,傅雷在信中所寫已成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近期讀了《傅雷家書》,感受至深書中有不幸的作爲長者的教誨,有作爲晚輩的煩惱,書中的談藝術部分,則將我們帶入名家的人生,這讓我領悟真諦!

這本書的作者是佛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長者,更是一位好父親。從這本書裏,我可以感受到的深情無時無刻在涌出。

在這一封封家書中,我是完完全全能感受到傅雷對兒子的父愛和教育,希望兒子可以擁有與自己鬥爭的勇氣,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穩當,但是更多的是對兒子數不盡的千叮嚀萬囑咐的父親。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佛雷竟然在一封家書中向兒子道歉,因爲他曾嚴厲的打罵過兒子,或者是說了什麼刺激的話,傷害到了兒子。雖然是教育孩子中大人都會做的一件事,但是弗雷還是真誠地向兒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經多次提到對兒子的想念及是分開,他對兒子的生活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父愛的偉大,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並不會去在意或者根本不會去想這些付出,但是弗雷用真情實感,用心中的筆寫下的家書卻認人明白了父愛如山。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親的教導,孩子與父親的真情交流給了我巨大的啓發。我覺得弗雷不進再問她自己的兒子逐鹿他也成爲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近來,我讀了《傅雷家書》,雖然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但我卻能從中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沉沉的愛意。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頗深,甚至能完整的背下來:“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爲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我一直以爲距離變長了,感情也會變得有點疏遠,且傅雷教子又是以嚴厲而着稱,遠隔大洋兩端的父子感情必不會太好。但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透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靜靜的合上書籍,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意讓我感動,但我感觸最深的卻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着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爲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我很羨慕傅聰,那麼多的家書全是一個父親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着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每當我和父親溝通有障礙時,我就會想,要是我也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多好啊,或許一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爲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爲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說,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爲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着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溫婉的講述給你,作爲參考,那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爲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纔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着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爲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溫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短暫的相聚而後就是長久的別離!就像風箏,孩子像風箏一樣在遠處漂泊,而繩子就像那永遠的牽掛!每個父母都像真愛藝術品一樣愛着自己的孩子,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像愛藝術品一樣愛惜着自己!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和孩子交流、溝通,不見得是讓孩子學到我們的思想理念和我們生活的經驗、閱歷。有些時候,我們何嘗不是從孩子身上學到一些,我們跟不上時代的新的思想和觀念!

少給孩子負擔、少讓給孩子壓力,這是我們當下要做的而且必須要做的!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儘管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是需要管教的。

文章的最後,“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儘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說來說去,我仍抱着‘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心願。我相信你也是這樣的。”這句話真的很感動人!

給別人多一些快樂!我們要做一個充滿陽光的.正能量的人!多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體會對方的苦衷,我們做起事情來就會客觀公正,而不是偏頗。對待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5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爲筆,以感爲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着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着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着向她說,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爲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爲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着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爲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爲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爲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說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後,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着發燒,直到近期纔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後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經地容顏。因爲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溫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願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6

我突然想起初中讀過的《傅雷家書》。文中主要寫了傅雷和他兒子的書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讀完後我感受到傅雷的愛子情深,給遠在出國留學的兒子寫信。讀完《傅雷家書》後,傅雷和他兒子傅聰的信如同朋友對話。作爲父母,既爲他們而感到高興,也爲之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內之情,作爲子女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還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是隻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術上的打擊。”這句話好像是傅雷寫信給他兒子傅聰的一句,鼓勵兒子的一句話。

第一次看《傅雷家書》時,就看到了傅雷的簡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譯家,他翻譯了許多的外國著名的書籍。他還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傅聰是一位比較有名的音樂藝術家,他學習刻苦認真。

最後送各位一句話“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僞的,不經歷磨難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7

家書從古至今一直是古人寄託思念與慰問的一種方式,詩詞中也提到過‘家書抵萬金’。可既然假設對古人的重要性,而傅雷家書這本書也蘊含了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愛,關心和教育。

這本書彙集了父子之間近13年的來往,我們從中可以看見傅聰對追求藝術的過程,也可以體會到傅雷的教育理念與對於兒子的諄諄教誨,而在這千言萬語,如山如海的言語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原漿。’這句話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援,雖說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養料,令我深有感觸。

施蟄存先生曾經說過‘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格,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這些都是因爲他的爲人以及教育。傅雷先生人物,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書中第一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正是如此,不論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如果一個人他連最基本的禮儀廉恥,尊重,道德都沒有的話,你們我想這樣的人還不具備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謙虛,做人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民族和國家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等觀點,這對於我們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教育。我們現在的缺少的或者說是正在流失的寶貴品質,正是先生口中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現在的素質化教育也正是提倡這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單單隻在看中成績這一小方面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8

細節在詞典中的意思是瑣碎而不重要的小節,細節看似不重要,但正是這些細節,才體現出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一面。

傅雷在信中寫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華沙必須問明房東的睡眠時間,切勿深夜彈琴的事,望隨時記住。這句話說明傅雷不希望兒子練琴時打擾別人,這也體現出傅雷在日常生活中的隨和、平易近人、關心他人。信中他還提到了很多細節,“有件小事要和你談談,你寫信封爲什麼老是這麼不neat?日常瑣事要做的neat,就像彈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見字如面,傅雷認爲在平常的寫字寫信中,透過字跡頁面的整潔程度等,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所以他希望兒子無論是寫信還是彈琴,隨時隨地都要保持neat。

郭德綱有句話在網上很火,“觀人於臨財,觀人於臨難;觀人於忽略,觀人於酒後。”看一個人怎麼樣,怎麼看呢?觀人於臨財,就是要看他在金錢面前,是否見財起意?如何取利、如何駕馭財富等。觀人於臨難,就是要看他在困難面前怎麼做,是消極還是樂觀?觀人於忽略,就是要看他無意中的一些舉動,往往能體現他一個人的性格。觀人於酒後,這一點就很簡單了,我們都知道,酒後吐真言,喝酒以後說的往往都是真話。這些不都是細節體現人品的例子嗎?

我的媽媽就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吃飯時,她經常告訴我,吃飯時不要亂換座位,不要敲碗,不要把筷子插在碗裏。寫作業的時候,她又告訴我,寫作業要快,不要磨蹭,否則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拖拖拉拉,做事做不乾淨。寫大題時,要把答案從左往右寫,不要都擠在右邊,和做事一樣,要提前把事情趕出去,而不是拖到後邊。這樣的細節要求還有很多很多。

細節決定一切,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爲舉止,注意點點滴滴的細節,能做好小事,又怎會擔心做不好大事呢?這就是我讀《傅雷家書》的收穫。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9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令我深有感觸的書——《傅雷家書》。這一封封書信,集成了厚厚一本大書,不僅是傅雷父子間溝通的橋樑,也是使我們的思想通往更高階梯的橋樑。

傅雷在藝術和文學方面有着不凡的造詣。家書中有大量篇幅涉及美術、音樂、文學作品。在對傅聰進行在藝術上的引導的同時,也關心着兒子的生活。在關於日常生活上的問題這方面,傅雷也對兒子提出了很多建議。比如如何正確理財,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上的問題,如何勞逸結合。在讀書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多次提醒兒子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哪怕是找個村莊住上個三五天也好。每當讀到這樣的地方,總會感嘆傅雷對兒子近乎要溢出來的疼愛和良苦用心。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無私的,深沉的,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就是如此。傅雷與妻子收到兒子的來信總是欣喜若狂,一封信會翻來覆去讀上三五遍還覺得不夠。他們會因多日收不到兒子的來信而擔憂、難過;會因信丟在了路上而遺憾、可惜。這樣的愛是多麼的高尚、純潔、無私啊!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只剩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情啊!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瞭解了許多藝術作品,提高了藝術素養,更使我體會到了父愛的無私與高尚,體會到了父母對我殷切的關心和愛護。讀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麼的純粹、無私、美好,無時無刻不在溫暖着我們,滋潤着我們。

感謝您,傅雷先生,感謝您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導,讓我明白,父母的愛的偉大和無私,值得所有人去珍惜和回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0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是馬大哈,做任何事情不拘小節,只把這件事完成了,卻沒有把這件事弄好,最後自己吃了大虧。還有一類人他們心細如髮,任何一個細小的關鍵都能被他們發現。我算是介於這兩種之間的人。

有時很細心,可以發現很多隱藏的資訊,而有時候卻不知爲何就像是選擇性的失明,一遇到關鍵資訊就自動屏蔽,有時弄得我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於傅聰細節的要求具體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術、生活起居、待人待物,裏面提到了很多我們平時都沒有注意到的細枝末節。譬如:信封要書寫工整,研究學術要嚴謹,對待朋友不能總是一腔熱情.

注重細節,會讓我們從中受益很多,而粗心的人卻要吃虧了。我就是一個粗心的人,我們學校最近進行了生物和地理的考試,考完試之後我覺得自己答得還不錯,反正會的不會的都寫完了,沒有空題。考完試神清氣爽,趕回家,也不想考試的事,開始寫作業。考完試的第二天老師開始對題,拿出試卷,順帶看了一眼,“咦?這個咋問的是半島,我寫的啥來着?好像是大洲。”想到這我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一巴掌,這算啥?會的寫錯,太丟人了。越往下對,越認爲自己在考試時是不是眼睛突然出現了故障,大腦也不受我的控制了。這種事兒但凡是在考試時絕對不會缺席,特別準時。現在我還在努力改正,但效果甚微。

在身體方面的細節就更不注意了。我常常不注意地下的坑坑窪窪,人稱“平地摔小公主”,走着走着別人就會看到我,身體一彎,立馬抓着身邊的人,這樣就說明我又崴腳了。

細節決定成敗,不僅僅是學習還是身體上的,多注重細節學習會完成得更加完美,身體也會少受到傷害。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他們的兒子: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等的一封封書信,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父愛母愛。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還是一位嚴格慈愛,挑剔囉嗦的父親,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他用自己當年的經驗,親自教導兒子做人謙卑,待人待事嚴謹認真,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與困難,獲得成就時不驕傲,不炫耀,禮儀要得體………不但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而且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成爲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從不溺愛孩子,尤其在生活細節這方面。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傅雷先生對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兒子的生活中付諸了行動。例如:他教育兒子,食不言寢不語,尊敬師長,態度謙卑,不驕不躁,不氣不餒,不亂動別人東西,用完物品要有規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裏,這樣比插在褲兜顯得更無理;從小就要學會理財,懂得節約,未雨綢繆,養成存錢記賬的習慣……哪怕是吃飯這樣的小事也一絲不苟。

吃飯時,傅雷的孩子們必須坐如鐘,手肘的姿勢必須端莊,雅正是否妨礙了同席之人,不得發出令人厭煩的咀嚼聲,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響聲。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聰沒有遵守父親的規章,傅雷就罰他只准吃白飯。倒是卓有成效,傅聰再也不敢了。

傅雷,他不僅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相比於父親,他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傾聽者”,爲他的兒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2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詣,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了兩個出色優秀的孩子。一個成爲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另一個成爲了特級英語教師。這無疑體現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婦可以說是千叮嚀萬囑咐。看現自己的兒子即將步入千變萬化的社會,作爲父母的他們不禁百感交集。他們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積下的經驗,告訴了兒子少走彎路,多踏捷徑,自己走過的彎路,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

在爲人處事方面,傅雷告訴兒子,要做到堅持大我,放棄小我,切忽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大過計較。我們會發現人生總是充滿了苦悶與矛盾,當我們熱衷於個人名利,卻不可塵及時,必然會因爲嫉妒與仇恨而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爲社會和人類前途命運着想時,反而可以做出貢獻,這也便是治療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樣,傅雷給兒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孩子結婚前就告訴他要自愛,因爲沒有結果的戀愛會使人對愛情感到麻木。而當傅聰真正踏入愛情婚姻之後,傅雷便將自己和妻子數十年來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與溫和的感情才能天長地久。且不能因爲藝術而放棄妻子,要知道兩個人在漫長的道路上,時時都能拉對方一把,勿讓彼此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本書反映的傅雷的特點,同樣也正是中國父母的普遍特點——以孩子爲中心,甚至到生活細節也能爲孩子考慮到,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又體現出了濃濃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