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人間失格》有感13篇

讀後感2.1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人間失格》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人間失格》有感1

“因爲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爲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人間失格》

在一次書店的閒逛中,無意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着淡然的心態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帶着魔力和侵蝕力,一點點打動我。

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痹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爲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着深淵,不如懷抱溫柔,明媚地活着。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迴歸當前,我們正走在家庭與社會的交界處,昨日我們還是那個身着校服,爭分奪秒的高三學子,如今我們都已成爲即將步入大學社會,成爲獨立生活的人。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未來,我們應懷抱溫柔,成爲陽光明媚下的是光明者,不忘初心,方可在今後的道路尋得更好的自己。

讀《人間失格》有感2

“我這一生,盡是無恥之事。”日本三大無賴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在自己生前留下的最後一部鉅作《人間失格》第一手札的第一行如是寫到。

原文的標題直譯過來淺顯易懂——人的失格。不管怎麼看,這似乎都是一部不會令人感到心情愉悅的作品。然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但文中所反應出來的,真真切切存在着的,這人世間最陰暗的一面,確實那樣的真實又那樣的令人痛心疾首。也正是因此,我才被它深深打動。

與其稱之爲故事,其實更接近於確實發生過的,作者本人的自傳體小說。在他自殺逝世那天,第三手札的完成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示着他的未來——看不見光明與希望的黑暗的漫漫長路。

故事的男主人公大庭葉藏,從幼年開始便體弱多病,卻異常聰穎。常年臥病在牀,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也或許正因此,他似是擁有着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心靈——或許稱其爲所謂“世俗的圓滑”更爲恰當,從記事起就不曾有過丁點的童真,爲取悅他人而活着,傀儡般不摻雜絲毫情感。“ 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而對喜歡的事,也是一樣,如同戰戰兢兢地行竊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種苦澀的滋味,因難以明狀的恐懼感而痛苦掙扎。 ”這是怎樣一種常人不得而知的苦楚與無奈,複雜的“人情世故”過早地將這副幼小的身軀吞噬殆盡,用不再單純的煙塵將他深深埋葬。不敢把自己所愛告訴他人,畏懼因此招來的那些厭惡而挑剔的目光。這使他恐懼,對人類感到深深的恐懼。或許他曾存一絲幼小而無力的單純,卻被生存的緊迫感無情掐滅。也正是因有些這樣黑暗的童年,爲葉藏短暫而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青年時期,考上東京高中的葉藏,在這裏的畫室遇見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堀木正雄。沾染一身惡習的堀木試圖將只傾心於讀書的葉藏拉入地獄,而葉藏對這所謂“朋友”根本不屑一顧,權當陪他玩玩而已。未曾料到,日復一日的花天酒地,竟真使葉藏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吃喝嫖賭抽,每天都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也因一時興起,葉藏隨他加入了一個叫做“共產主義讀書會”的祕密研究會,自此竟一次不落地積極參加着每一次的活動。對他而言,偷摸着從事“違法”行爲的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其它活動無法給予的。在他的內心深處,終有一層對人類深深地恐懼,隔閡了他與人類最真實的交流。

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忙碌致使葉藏的身體也開始吃不消。這是他第一次想要去死。在銀座的酒吧裏,窮困潦倒的葉藏受到了一位女招待的恩惠,兩人的憂鬱頗有幾分相似。同居兩夜後,葉藏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她殉情的請求。某日夜裏,兩人一塊兒跳進了鎌倉的海面。然而——女人死掉了,葉藏卻得救了。對葉藏來說,這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這是他人生中最黑暗也最波瀾起伏的後半期。因爲殉情事件的發生,家裏與葉藏幾乎斷絕了關係。無法忍受勢利的束縛,他從那個號稱是父母老朋友的,每月剋扣家裏寄來的生活費的男人家逃了出來。 被稱爲所謂“朋友”的堀木,面對葉藏的求助卻是那樣不耐煩,唯有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才肯答應着做些什麼。 也正是這時,葉藏的人生中出現了第二個對他影響深遠的女人——漫畫雜誌編輯靜子。鬼使神差,兩人同居了。儘管靜子是一個有些一名五歲小女孩的單身媽媽,但小姑娘也十分樂意地喚葉藏爲“爸爸”。透過畫漫畫賺取的稿費,馬上又被葉藏揮霍一空。有時他甚至還會拿靜子的衣服去典當買酒喝。醉醺醺地回來時,卻聽到母女倆的對話,是那樣的融洽幸福。想着自己就這樣夾在她們之間,是何等的罪過。

讀《人間失格》有感3

你說,你是一位徹底的搞笑分子;你說,人活着沒有太大的樂趣;你說,人間失格,你也失格。

可在我心中,你所詮釋的,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人性。要知道,你,從未失格。

在《人間失格》這本書中,我領悟今生,嘆惋人生。作者按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此書,書中道盡了人間的不公與人性的腐敗。在第一篇,作者寫下了這樣的一件小事:他爲了使自己受到關注,故意捉弄着自己,如在上課起立後坐下時故意摔倒,上完廁所出來時故意沒穿好褲子從而引發了同學們的大笑,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主人公也得到了歸屬及關注。我想和主人公對話。此時此刻的你,將嘲笑化作爲了自身的歸屬。又是什麼引發你再次質疑呢?

你認爲是自己精神上有問題,認爲自己像一個小丑。不,你不是。這,是人性。

人的性情,自身是控制不了的。他們就如同電影裏的男主角女主角,希望得到比其他配角多的鏡頭及大衆的眼球。我們又不妨問問自己,當第一次接觸人世時,是否也希望自己能夠受到關注?還記得八歲時的一次鋼琴比賽,爲了更受關注,我讓媽媽爲我買來隆重的裙子;爲了更受關注,自己一整天泡在琴房裏仔仔細細彈熟每一個音節。人性,呵,又不妨說是累的自身;人性,呵,又不妨說是個人內心中的虛榮與虛僞

總有人說,人間繁花似錦。可若不去努力,度過那一個又一個黑暗的夜,又如何換取成功後的似錦人間?

作者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僞裝、捉弄,他累了不,他的心累了他最終不願面對自己,那個虛僞,卻被真實的自己看透了的自己。他選擇了遠方的一處光明,年僅39歲。

這,也是人性。勇敢後的人性。

讀完此書,我習慣性地看了背面的評論,衆所周知,無非都是誇獎、讚揚,我不禁嘆惋;多少名人,是死後才得名;多少讚揚,又是當事人所不知?

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這,是又是人性。

你,已離去。而我,會珍惜。

所以,大膽地去做每件事吧,那些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每當遇到質疑,千萬別在意,也千萬別停下前進的腳步而去關心起他人眼光,努力衝向自己的似錦人間,努力擁有人間似錦。

因爲,你,從未失格。

讀《人間失格》有感4

太宰治原名津島修治,日本小說家。於1909年6月19日出生於(日本)青森縣金木村,他的一生是沉沉浮浮,充滿波折的。

讀完他的遺作《人間失格》,又名爲《喪失爲人的資格》,也算是他的天鵝之作。我輕輕合上這本書,。全書由序言、三篇手札組成,是典型的太宰治套匣式結構,而書裏的一句“生而爲人,我很抱歉”,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裏,讓我印象深刻,我覺得那是一種自我否定吧,可我還是不明白。

在我看來,太宰治的一生如同夜晚的煙花一樣絢麗奪目,但也同消散在空中的煙花一般悽美。從小太宰治就對文學創作充滿着熱愛,中學時的他更是熱情高漲並於18歲那年考入東大法文科,拜井伏鱒二爲師。1935年起,他的作品開始進入衆人視野,在日本文壇大展身手。而且當時的他還曾寫過一部以魯迅先生爲原型的短篇小說——《惜別》,也是很棒的文學作品。這樣看來,太宰治的人生似乎是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也沒有什麼能夠使他甘心自我放逐,靈魂墮落的事。那他爲什麼認爲自己失去爲人的資格了呢?爲什麼會寫出“生而爲人,我很抱歉”那樣自我否定的句子呢?我感到不解,也想去繼續探究。

其實這個是和他的家庭,他的思想狀態和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有關的。太宰治的父親曾任貴族院議員,所以在那時來說太宰治屬於社會中的資產階級,也就是了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後最討厭的一種人,他開始痛恨自己的身份,內心也開始變得灰暗。或許有人認爲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我並不這樣認爲,當時的中國也處在馬克思主義席捲的巨大浪潮中,但我們的文學家,小說家包括一些資產階級也沒有因此自甘墮落啊,他們積極的給自己做思想工作,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所以太宰治的自我放逐還和他自己的思想有關。

而他的母親體弱多病,他自小在親戚的照顧下長大,直到小學二年級才得知母親的存在,所以說母愛的缺失,對太宰治的人生也有着不容小覷的影響。太宰治在16歲之後收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自己的身世非常厭惡,因此產生了自殺傾向。在18歲時,他喜歡的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所以他也嘗試了第一次自殺)。在21歲時,與家裏斷絕關係,深刻厭惡學校生活,於是和咖啡館的女招待投海自殺未遂。在那之後,太宰治便退學了。他的精神生活並不安定,有過多次自殺,人們都說他的作品中飽含着極其消沉的頹廢墮落氣息,所以稱他是無賴派的旗手。在戰爭結束後,太宰治的文學作品迎來了它的黃金創作階段,但他的生命也似乎走到盡頭了。

在完成《人間失格》後,他於1948年6月13日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也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山崎富榮一起在玉川上水自殺。結束了他這短暫而絢麗的一生。

寫到這裏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太宰治一生中有過五次自殺,好像是在說,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值得他留戀的了。也可能是想告訴人們,人間不值得。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太宰治對生活的不解,對自由的渴望,對未來的迷茫,讓他不得不自我否定,因爲他無法否定這個世界,無法否定當時的社會背景,也無法否定其他人的思想。所以他難過的在他創作生涯的最後一刻寫下“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是啊,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向往自由和陽光,可總有人不得已藏於黑暗裏。可能有時自我否定也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肯定 。

我想太宰治也是嚮往自由的人吧。

讀《人間失格》有感5

一週的時間讀完了太宰治的這本書。

很多人說這是一本閱讀體驗不太好的書,很多人說這是一本充滿抑鬱的書。

但我卻從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而直到讀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爲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義。

先說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還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爲了別人活着,不管是小時候爲了博得父親一笑,把想要的禮物從書換成獅子舞面具,還是長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後那種完全沒有自我活着的狀態。所謂我很抱歉,是自己像這個世界妥協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種對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後的內容,作者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論證這件事人是應該活出自己還是成爲別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說,作者對這個世間充滿了絕望,但這句話應該還有下句:同時也充滿了希望。

只不過,那種留於文字表面的絕望太過濃重掩蓋了在深處沉寂的希望。

當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就是在寫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種種表現,比如那個出名以後墮落的畫家,比如最後這個故事的父親。沒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還想悠然的活着,勢必要對自己做一些改變,一天天一點點。

最終,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歡卻唯獨被自己討厭的人。

讀《人間失格》有感6

《人間失格》寫的不只是葉藏,也不只是太宰治。“生而爲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在有些時候對於我們也是很適用的的僞裝一副面笑臉迎接別人,對於別人的婪求無法拒絕即使讓自己受傷也不想給別人增添麻煩。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熱情,進而對於人生一切事物都失去了興趣,仿用抑鬱症。沒有主見,隨波逐流,甘做一個犬儒。不敢正視眼前的苦難,只是想着逃避,甚至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這一切難道我們能說絕對沒有嗎?

我們匍匐於某種外在強加的道德與價值標準之下,邊受着它的逼迫,事突上心裏也清楚見對自己的壓迫,一邊卻又不斷地扭曲自己,不疑自己,終於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有它的特殊性,它不能反映一個時代更不能反映大多數人,只是太宰浴自我手剖後的醫療報告表,所以不憑對號入座,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誇大的成分。然而,這樣一部作品竟然在文學史上如此重要,同時也深入n。魯風說:精神的癖,讓像太宰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卑微而自由。他想打破什麼卻又沒有萬向,他的瀾普在於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雖然太宰治,被稱爲無賴派文學大師,這本《人間失格》也是一本飽受爭議的破滅2木,但我卻想把二無穎”二字轉換爲無奈”,深深嘆是這個獨一無二的'人,何爲太師?力偉大衆人?用者共回只是做了一些別人沒有做的事,所以還不她把他叫做獨一無二的人,太串治的一生充病傳奇,五次自末,四度殉情未遂。

讀這書書的第一遍,我的心情是壓抑的,硬說太軍治頹廢消極,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其實是很可愛,很溫柔的人。不知道別人怎樣,反正我從這位“厭世者”寫下的文章中,看到了對美的追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間失格》之於我的意義,也可能和別人不同。然而這位小人太宰治先生對世界和自己的愛卻是不容置疑的,現實中有的人把吃飯看成重要的事兒,寧可餓頓,也絕不將就吃口。有些人把感情當成神聖的事兒,寧可孤獨終老,也絕不將就找個人結婚。有些人把生命的體驗當成至高無上,既然不能忠於自我去生活,不如在虛空中沉淪。或許,這就是泊在我們中間那些人間失格者”的邏輯,而我們很早就會被教育到,如果秉承這樣的態度去生活,在現實的生活中你將毫無立足之地。

我們應該學會從容生活的不美,寬容自己的言不由衷,拋棄發於自我的生活理想,我們才能夠過得更好。希望和悲劇只存在在你的書中,而不是你的身邊。

讀《人間失格》有感7

“三張照片,三篇手記”,書不厚,若投入,三小時足矣!

電影版的《人間失格》我是很早就看過的,依稀記得是大二,只記得畫面陰鬱,似乎講的是一個富家子弟的淪落生活,僞裝,不羈,放蕩,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寫,僅僅如此而已。

我喜歡這本書的名字,人間失格,自暴自棄的代言詞(失去了爲人的`資格),“生而爲人,我很抱歉”,這又是無盡的悲哀。

這種似於陰暗型的小說,亦或是過於現實的小說,人們一般是不願意去着眼的,人莫不過是理想主義者,都願意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都希望現世美好~

但若此真是常態,世間便無了類似於此書的存在!可見,生活就是如此,沒有松柏的常青,沒有生命的循環,有的便是無盡的挑戰和無駐的青春。這便是人生。

好現實的一番記述,寫盡了人情冷暖,曾世炎涼,從小的討好,逗趣,青年的逃避,尋死,到後來的尋求救贖到救贖幻滅,他沒有解脫,他的結局是他的性格招致,他的性格是從小養成,幼時的性格是天生如此還是家庭主導,這就人各執其詞了。

此外,可以說主人公的淪落和掘木有密切的關係,從罪→罰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他扮演了看客和助推者,遇人不淑,這便體現的淋漓盡致。人生有很多次遇見,但往往正是這些遇見影響了他人生的道路。

酒精和女人是貫穿的主線,他透過這兩種方式麻痹自己,從中獲得慰藉,最終傷害他的也是這兩種,讓他看破了一切,他以爲在良子身上看到的純潔能夠救贖他,然而,最終仍是悲劇收場,他的唯一希望破滅了,並非是良子的過錯,他並不恨良子,良子是信賴天才,他恨的是人的信賴之心總會因爲過於信賴別人而遭到玷污。

於是後來又開始重蹈覆轍,他是自我放棄了,他看破了親情,被友情也是傷碎了自尊,愛情的話,我覺得他從沒有愛過一個人,包括良子,良子對於他來說就是救贖工具,否則也不會最後拋下她,人其實愛的往往都是自己。

他對待房東家女兒和那個女學生的手段、伎倆,起先我真的感到憎惡,後來我便理解了,這便是所謂的按別人喜歡的方式來,看透不說透,沒必要搞得很尷尬,其實主要就是爲了好好的僞裝自己。

對這種怒不可言,悲不可泣的存在是滿滿的心疼。也正是這種特帶憂鬱性格帶着他走了又一條路,在路上離不開女人和酒精。人的體內藏着好幾個自己,甚至不只兩個,如同kill me heal me中一般,每種性格都是爲了保護自己。故,人都是多變的~

讀罷《人間失格》,文中有幾處印象很深,一處是靜子和繁子的對話,“爲什麼要喝酒呀?”

“爸爸他啊,並不是因爲喜歡才喝酒的。因爲他實在是人太好了,所以……”

另一處是最後媽媽桑的一席話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我們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喝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酒並不是人們主動就願意去喝的,似乎,這是一個解脫方式,雖說是一個不高明的途徑,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痹自己的一種方式,如同阿葉說的,他一次都沒有想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於是他的解決方式便是傷害自己!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生活會告訴你,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美夢成真,只不過遍體鱗傷後慢慢降低了對生活的要求,適者生存罷了!

即便如此,我們仍需要堅韌的活着,我從不認同人們的自殺行爲,人就算百般不如意,百般不順心,但是自殺是一件很愚蠢,很不負責的事情,如果現在你很痛苦,那就活着吧,體驗這一切,今後或許你所遇到的事情都會是美好,差也沒有關係,正所謂,無痛苦,不人生!

讀《人間失格》有感8

把每一個明天都當成世界末日,從現在開始邁出第一步。

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然後就對它產生了興趣。我去書店買的。懷着極大的好奇心,我開啟書的第一頁,細細品味。

“他以前夏天穿毛衣配單和服,就是爲了好玩;我可以半夜偷偷溜進客廳因爲怕爸爸失望,在爸爸的本子上寫“獅子”字,就是爲了不讓爸爸自己失望……”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掩飾他的憂鬱和敏感,把自己僞裝成一個天真的樂觀主義者,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滑稽的怪人。他太害怕這個世界了,認爲這個世界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還要可怕。他曾經說過:“面對這個世界,我總是膽戰心驚。”他非常敏感和小心,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面對這個世界,他總是害怕顫抖,但是面對這個世界,他不是嗎?

有些人可能認爲太宰治只是一個著名的五自殺作家,或者認爲他的作品傳達了使人越來越消極的負能量。但當你真正品味他的作品時,你會發現他用細膩的筆觸書寫了他的一生,一種讓你絕望的一生。看了他的三五本書,發現他的作品不是以“罪”“惡”“罰”爲主題創作的,而是以“愛”“善”爲主題創作的。寫每一本書的目的不是讓讀者自殺,而是讓讀者反思自己,救贖自己,不至於落得和自己一樣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一切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改變,人很容易變得抑鬱、消沉。但是,如果你再抑鬱再抑鬱,生活還是會被各種事情的變化所包圍,就像站在一個你無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和速度都是你無法控制的,所以我會選擇更從容的跑步。在這種被動的生活中盡力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反抗’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那就讓我改變自己,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做。”在我眼裏,《人間失格》可能在解釋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進瘋人院後,太宰治在書外的生活以他的第五次自殺而告終。我覺得這可能是最精彩的悲劇了。

讀《人間失格》有感9

買書的時候,一個它蜷縮在新華書店的一個小角落裏,瑟瑟發抖(網店,價格:9。9)。我查了一下它的相關背景和資料,順手買下。而後,我充滿期待。

《人間失格》是一本中篇小說合集。單從標題上來說的話,個人理解爲:人間失去了本該有的格調,世間多諂媚,人間不值得。

從內容上看的話,這是一本蕭瑟、細膩、孤單的書。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微妙的審視着這個世界,無論是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上用筆,他的一些結論總是直擊內心的底層,讓人不快,但着實屬實,甚至裸露。

在作者或者是故事的主人公看來,世人太假,每個人都是披着兩層甚至多層外套,扮演多個角色。他們猙獰諂媚,妖魔鬼怪,而且他們還洋洋得意,怡然自得,不知懊惱和懺悔,把一切的一切歸咎給圓滑世故這種“莫須有”的東西。世人多迎阿,同事可能會在一小點利益算計你;朋友可能會在背地中傷你;戀人可能內心會有從未對你提及的事情…人世間充滿了僞善,甚至全是僞善或者不善。

但在我看來,這又怎樣?我敬佩他能把一切都說透的敏感與坦率,但是我鄙棄他厭世的心理(可能我還不理解,就像不理解抑鬱症的存在一樣)。“勇士,從來都不是不怕黑暗,而是在溺入黑暗中,仍嚮往光明。”光明與陰暗同在,世人都有自己的陰面和陽面,但這並不能給我們斷章取義的權利。無論他怎樣說,我都只是欣賞他的敏銳的思考和感性的訴說,我會透過他的眼光,領略這悲慘的世道,我仍願意相信任何人(包括作者)都是喜好溫暖的。在陰深的環境中飽受折磨,仍不願背水一戰的人,我除了覺得他懦弱不已,無話可說。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拜讀《傾城之戀》。讀此書可以明顯的感覺的到,張愛玲老師文筆細膩,感情豐富,對人物描寫及事件敘述拿捏得當,遊刃有餘。但,我更喜歡《人間失格》,所以也便一鼓作氣,全部看完。王小波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論述:“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好書,那就要看這本書對個人思想覺悟上是否有了一定的提升。”很明顯,兩本都有,但我仍覺得《人間失格》對我的影響更加厚重一點,也更容易讀懂一點(直白)。

無論是葉藏、還是田島,或者娟子,每個人物都特立獨行,每部相關小說都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替主人公們遺憾,也在內心接受。我明白了生活實屬不易,人與人若做對比,沒有誰比誰幸福,只有誰比誰困難,在不厭惡塵世的時候,就要多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說到這裏,我想到了年少時內心青春的懵懂躁動,那時候快樂與悲傷都很簡單,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臉紅;厭惡一個人的時候,會動手。我們不用僞裝自己,甚至還會表現的大義凜然,一身正氣。而現在,儘管我不想承認,但是我還是被荼毒了。這世間太多紛擾讓人不能自已,除了沉默,不忘初心,和保持善良,我別無他法。有時候,我們會在交際上犯的最大的錯誤便是:“他懂我。”其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越大,越複雜,不要渴盼別人會懂你,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懂自己。

擁抱自己三千遍。

以下,關於《人間失格》的幾個句子進行賞析、總結(惟庸之妻,goodbye等不再一一羅列)。

1,“那所謂青春的感動、年輕的自豪燈話語,只會讓我膽戰不已。”

我不否認自己曾有過,我甚至覺得這些是多麼美妙的回憶。如果可以,那麼你就在你還能感受到痛苦的時候盡情體味吧;如果可以,那麼就在你還能愛的時候用力去愛吧;如果可以,那麼就在你還飽含激情的時候奮發圖強吧…莫等閒,白了少年頭,沒有人會責備你的,我也是,我相信,太宰治先生也是。

2,“也許‘激情’就是無視對方的立場。”

傾聽是一種修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欲,願我們多一些沉默,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傾聽。

3,“我身上似乎散發着讓女人懷抱幻想的氣息,這並非炫耀,也不是玩笑,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真是妄自菲薄啊,不過,很多人還真是這樣,但更多的人爲這種特質去驕傲,覺得這是一種天然的優勢。真可憐。每個人感情源泉噴灑出來的‘水量’是有限的,切莫浪費。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往往一個都愛不了了。失去了愛與被愛的能力,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此句之後跟的一句便是:“在被堀木道破之後,我漸漸失去了與娼妓遊戲的興致”),真是嘲諷。

4,“讓女人去辦事,她們絕不會垂頭喪氣,反而因爲受男人之託,倍感開心。”

關於女人是怎麼想的,我是猜不到了。但是一找我就是讓我幫她忙的女人挺讓我反感的,除非是我的故友,或者是非我不能行的事,再者就是我所傾慕的女性(不過能讓我傾慕的也少,就算是有,她的品格肯定也是不願叨擾別人的)。

5,“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這種人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列表裏有很多。當然,是把那些矯情做作的人排除在外的。

6,“原來,在我所有遇到的女人中,我真正喜歡的,只有模樣窮酸的恆子”

相信我,絕大部分男人的心裏,關於女人,相貌可能是排在第一位,但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位。

7,“這世上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如此拐彎抹角、閃爍其詞,如此的不負責任、如此微妙複雜。”

尤其是那些沉默寡言,語速緩慢,言辭中肯的人。

8,“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

“今朝,酒冷相落,徒留荒涼。”

我不喜歡喝酒,我只是單純的喜歡。

9,“所謂處女之美,不過是愚昧的詩人天真哀傷的幻想,沒想到它真的存在於世。”

人間多薄情,翠花,你可長點心把。

10,“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說不上不幸。”

這句話,讓人有種淡淡的壓抑之感,若隱若現的透露出溼冷的過往。我心中有千言萬語,卻感罄竹難書,不知從何說起。洞穿世態炎涼的人,是可憐的,但是,一切都會過去的。taasdda

生命中最誠實的事情便是:今天會過去,明天會到來,你會老,你會死。

補充:如果《GOODBYE》不是太宰治先生寫了一半的絕筆,該有多好。可能,美之所以美,就是因爲它的殘缺吧。比如:斷臂維納斯?

讀《人間失格》有感10

我最近拜讀了太宰先生的代表作——《人間失格》,讀完後我覺得《人間失格》中葉藏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恐懼與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僞和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無趣、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爲了人世間的“異類”。

葉藏本人真的太卑微了,能感到他本性善良,但是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也許是缺愛導致的,我覺得有點討好型人格。又因爲他心思的敏銳和對人性的洞察,使得他又更多看到人性的惡,儘管良子代表了人性的善,可是這個善竟然也會被惡利用,經受本不該她來承擔的痛苦。

這本書應該是從頭喪到尾,我也沒看到什麼對於生的希望,只能說如果最差的不過如此,那麼我的生活似乎還有救,就是以這樣的心態來看待生活,活着的意義就是活着本身,因爲本來生活就很難,我們不能一步一步喪失做人的資格,當然他並沒有喪失做人的資格,只是他一步步就這樣走向了這個結局,對生活的失望還有羞恥感,對人性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惶恐不安。

再看了一下太宰治的生平,只想感嘆作家總是與衆不同,跟俗世格格不入,我竟然還生出一點羨慕來,他肯定是有才華的,所以才寫出那麼多的作品,可是又爲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悲哀,以爲他過於良善和敏感,但若非如此,又無法寫出人間失格這類悲觀到極致的作品,很矛盾。

讀《人間失格》有感11

這部電影我下載過一次,沒怎麼仔細看。現在看到原著,覺得真的不錯。它在形式上類似於《狂人日記》,但這部小說是自傳體的,這與太宰治的經歷密切相關。讀書筆記就像是作者的真實寫照。

不知道是英雄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英雄。他從小就害怕社會,害怕人,完全逃避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玩遊戲隱藏自己,不讓別人發現這個外星人。他的早熟很明顯,甚至有一些洞察力。這個早熟的男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欺騙,越被欺騙越被稱爲完美的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可怕的發現,因爲他們知道,如果不能出軌,就不一定能留在人羣之中。當然,我並不認爲這意味着太宰治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點,而是他長大後明白了這一點,然後將這一觀點注入年輕英雄的內心,爲他未來的行爲奠定基礎。

人們稱太宰治的文學爲“流氓文學”。如果我們只理解“流氓”的中文字面意思,我認爲太宰治不是這樣。我覺得小說裏的人物有點存在主義的文學英雄。每個人都明白這個世界的荒謬,但又能怎樣呢?大概是被動抵抗吧。不反抗就是反抗。你應該被社會拋棄,被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從序言中提到的三張照片可以看出,這裏沒有人的氣息,它與世界和社會是分離的。可能看起來他很懦弱,有女人支援,沒有出息。然而,當他年輕的時候,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梵高式的“魔鬼”,他很自滿,但後來

沒再畫類似的畫。這未嘗不能說是他對自己的認識,最根底的是一個惡魔。但是一直沒有爆發,雖然一直“禍害”着人間。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後來的藥癮,是對社會的逃離,還是對自己本性的壓抑?

說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裏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於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也對於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祕吧。更爲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爲賦新詞強說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裏的,是從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成爲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麼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後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然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於子女的不真正瞭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後曳航》裏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爲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爲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複數的指稱已經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沒有什麼兩樣。因爲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爲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讀《人間失格》有感12

“年少莫讀太宰治”,仔細想來,這句話說得並不無道理。少年人天生帶着燦漫的朝氣,你瞧,他們那一雙雙笑盈盈的眸子裏都是星野涌動——但太宰治於讀者,卻像是明亮生活中一抹突兀的暗色調,令人心生悲慼。頹廢、陰鬱、孤獨、消沉……再多的負面詞語堆積在他身上,都不嫌多。

太宰治最廣爲人知、爲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絕筆之作——《人間失格》。小說以一種絕望、衰頹的口吻記錄下“我”可恥的一生。

合起這篇小說,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葉藏似乎就是當今社會無數人的縮影:膽怯、敏感,以討好他人爲生存目的。不論是在本子上寫下自己並不想要的禮物給父親看,還是寫滑稽可笑的作文供老師笑;不論是寄生於自己並不想參加的地下活動,還是與無數個女人發生親密又疏離的關係——他只是敏感地不安地去看這個灰色的世界,盼望着能夠找到一絲幸福與快樂讓他有勇氣活下去。

他並不快樂。

他並不快樂,但他仍願意撐出一張笑臉,去爲這個讓他心生絕望的世界帶去盡力的歡笑;他並不快樂,但他不願給他人帶去苦悶與喪氣,不願讓他人嚐到他百般痛苦苟活於世的滋味。

他在生與死之間遊離,在愛與恨之間徘徊;他與看不見的敵人戰鬥着,不過是想要一份真實的、不摻一絲雜質的情感——“想要被愛而哭泣,是因爲嚐到了人的溫暖”。正是因爲如此,他纔在年少時與一個女人相約跳海,他似乎認爲只要有這份情感,豁出性命也不足以感恩上天對他的恩賜。

所以葉藏的原型太宰治先生一生多次求死,卻比任何人都要愛這個世界。正如他在遺書中寫道:“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神的孩子,一生都在取悅別人。

讀《人間失格》有感13

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感受頗深,似懂非懂。

這本書以手札的形式表現了太宰治的內心獨白——一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只不過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一個叫葉藏的青年。

面對世人,葉藏總是怕得發抖。他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他將懊惱暗藏於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所以他常常用滑稽搞笑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懼。

他生來就是是一個孤僻的孩子。他曾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都被救了回來。在成長的道路上,葉藏只交了兩個朋友,但交友不慎,同他們走上了歪道。

但最後葉藏頓悟了。梅勒斯請求他的朋友作爲人質等待他趕赴刑場。如果梅勒斯沒有回來,那麼他的朋友將替他而死。但梅勒斯最後冒着風雨趕到了刑場。

葉藏也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他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世界,至少他可以與別人交流了。

太宰治曾說過:“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又是還會被幸福所傷。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這就是《人間失格》。在這裏,人性的醜陋和虛僞,無可遁形。

標籤:有感 人間 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