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8.47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精選5篇)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1

這本書是在學校圖書室借的,被這本書的題目所吸引,因爲在管理孩子方面,初爲人母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著名方法學家吳甘霖夫婦19年的教子手記,是一本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讓廣大《孩子自覺我省心》由吳甘霖、鄧小波所著。他們的兒子吳牧天原是一個“搗蛋王”,後來在父母引導下,成爲善於自我管理的學生,並考上美國重點大學,並總結自己成長經歷寫作的《管好自己就能飛》一書,榮登全國優秀暢銷書排行榜總榜,激發全國近百萬學生的“自我負責,自我管理”熱潮。從一個搗蛋鬼,到走入美國重點大學的校園,吳牧天的蛻變和轉型,詮釋了一個實質:一個遵守規則並學會自我管理的人,纔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一個遵守規則並能夠自我管理的人,飛到哪裏都不會迷失方向。當今的家庭教育,最大的缺陷在於講道理太多,講方法太少。本書透過生動事例,總結了一系列讓孩子養成自覺精神和自我管理習慣的有效方法。

不少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困惑的事情就是“不聽話”,而這本書提供了不少管用的“絕招”,如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針——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有效批評的“三明治”方針——先肯定、再批評、再勉勵,等等。此外,吳甘霖老師總結的“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則”以及“4歲可學方法論,6歲可學辯證法”等教育方法,新穎實用,都給了我很多啓示。這本書在第一章裏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己懂。這點兒對我影響很大,我是一個特別寵孩子的母親,而丈夫相對來說,嚴格很多,所以孩子在我面前無法無天。看完這本書,他慢慢懂得一些規矩,知道我的原則和底線。在第一部分不給他買心愛的玩具,人生教育從挫折課開始,我慢慢嘗試給孩子講道理,讓他自己明白,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我會直接走,不會屈服。以前的我捨不得他傷心難過,一般都會屈服,現在他知道我不會聽他的,乖乖的跟我走。挫折教育不一定非要等到發生什麼大的事情再去進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正確的解決途徑。

有效批評的“三明治”方針——先肯定、再批評、再勉勵。這個方法在教育學生和孩子方面是我最受益的,因爲對於犯錯誤的孩子,我一直堅持批評爲主。實際學生爲了不再挨批,只是暫時接受,但並不接受。並且我明白批評不是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更不是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是促進他改進。爲此,父母很有必要說上一句勉勵他的話,他就能放下包袱,而立足於改正缺點,而且還不會因此而影響與父母的感情。

通讀全書,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吳牧天記錄的長達68萬字的自我管理日記,這些每日一點一滴的總結與反思,最終聚沙成塔,形成了他堅不可摧的生活好習慣和步步爲營的未來之路。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2

一年前也是從喆媽公益閱讀得吳牧天總結自己成長經歷的編寫的成長勵志書《管好自己就能飛》,當時我和洋洋都很感慨,我們倆都很佩服吳牧天的那種自持力,也很羨慕他有那麼好的家長能引導他。記得當時我還曾經推薦給很多家長看。但真正如何引導孩子管好自己還是有些迷茫。這次又有機會能得到喆媽公益閱讀推薦的牧天父母編寫的這本《孩子自覺我省心》真是感到很幸運,再次謝謝喆媽公益閱讀給我們的厚愛,同時誠摯地感謝義工媽媽的辛勤付出。

剛翻開目錄部分就看到序是著名的知心姐姐盧勤寫,可見牧天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倍受教育領域的專家所推崇的`。

這本書目錄也跟一般家教書不太一樣,有點像孩子的教輔書。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有一個提綱引導內容。每個單元又分若干章,再下面纔是每篇文章的題目。讓讀者有一目瞭然的同時可以有選擇地去閱讀。

這三個單元分別是“更新觀念——管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管”、“改善方法——少一點應該,多一點怎麼辦”、“提升素養——送金山送銀山不如送個好習慣”兩位育兒專家把很多可能很專業的管理理念用很通俗的育兒小故事展示給我們這些家長。

洋洋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在學習生活上比較自覺的孩子,大的方面還能管住自己,但在心情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問題。她是一個很情緒化的孩子,所有的不如意都在寫在臉上,很多時候她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按這個標準來要求身邊的同學、朋友,所以她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很好。這一點讓她很困惑,很苦惱,她也曾屢屢來諮詢我,問媽媽怎麼才能像別的班幹部那樣八面玲瓏,讓同學們都喜歡自己,或者來報怨別人怎麼怎麼不配合她,怎麼怎麼別人不如自己對他好等等。我也曾勸她要大度些,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對待朋友要多付出等等。但可能說教方面多,並不能引起她的真正感悟。

所以這次我在研讀這本書育兒子手冊時,比較關注關於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而我真正認真讀這本書時,發現每一單元,每一章節中都有關於管理心情的相關文章。

第一單元中第一章有“孩子是父母的寶貝,但未必是社會的寶貝‘”,第二章有“要管好事情,先管好盡情”

第二單元中最多,第三章有“弱者報怨世界,強者解決問題”第四章有“長大的第一標誌,就是學會關心他人感受”、“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先學着怎麼對待別人”、“讓別人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告別”戰爭型人格“,學

會”正面溝通“、”不因別人的臉色改變積極態度,而要用積極態度改變別人的臉色“、”快快聽,慢慢講,慢慢生氣“。

第三單元中第七章有”出現問題,先自己檢討改進“、”生氣不如爭氣,理直還需所和“等等。

從這些生動的事例裏,我感覺自己做爲一個成年人也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可能也沒能很好的引導洋洋。整本書讀完,感覺自己有了些思路,自己也要在不斷情緒管理方面改進自己。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引導孩子。

今天剛看完書我還真現學現賣地活學活用了一下,洋洋下午放學時跟我講學校裏不如意的事情。開始我總順着她說,但我想到書裏介紹的方法,弱者報怨世界,強者解決問題。便開始動員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一路上我引導洋洋想了幾個方案,分析這幾個方案的利弊後果,慢慢地孩子的情緒調整過來了……

牧天那本《管好自己就能飛》從孩子的角度告訴如何管理好自己,而牧天父母這本本告訴我們的是: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只要能讓孩子養成自覺的好習慣,我們做父母就能擺脫吃力不討好的教子忙累,讓孩子自我管理、健康成長!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3

由於放假至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旅遊,僅能利用旅途餘暇翻閱《孩子自覺我省心》,以致還沒完全讀完,但這書已經充分地激起了我的興趣。如何能夠讓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在學習中變得自覺,的確是一個極其重要又有誘惑力的話題。

兼爲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我,也曾翻閱了不少教育類書籍,聽聞過諸多教育理念,但每每深感理論的脫俗與實踐的複雜間總有那麼一道難以跨越的罅隙。但這本書,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娓娓道來之下發人深思、扣人心絃。此書的作者吳甘霖、鄧小波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吳牧天確實了不起,一些活生生的教育好例子和理念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作者在“第一時間面對,第一時間成長”的教育中爲孩子特意安排了夏令營的活動,讓孩子得到真正的鍛鍊成長。想想自己經常是空頭說教確實作用不大,孩子的記憶也不深刻。所以我非常贊同作者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活動,來達到某方面教育的目標。

作者提出的從“適者生存”到“試者生存”的教育理念。的確,要讓我們的孩子直面困難,敢於嘗試,首先我們就要鼓勵孩子,不要給孩子太多捆綁和框框,不要怕失敗、不要怕丟臉,不要讓孩子的世界有太多的“不行!”,因爲只有孩子自己經歷後所獲得的經驗,抑或教訓,纔是最寶貴最深刻的。“不試,你怎麼知道自己行或不行?!”所以,孩子要有一顆勇敢的嘗試之心,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首先明白:“事實有時候並不一定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與可怕。”

作者對孩子的追星問題的看法和引導方法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鼓勵追星,但必須追求光環後的精神”這理念和方法對於現在的孩子也非常實用和有效。我家周蜜就喜歡周杰倫,並經常在學唱他的歌,我正愁不知怎麼和她說。這下我終於找到適當方法正確引導她了,可以和她講講周杰倫創業時的艱辛付出、曲折、事蹟、精神等來鼓勵她、引導她。

這本書真的很有教育價值,值得我們去認真拜讀和學習。雖然我知道每個教育對象都是特殊的個體,而任何的成功教育都不可完全複製,但其中的所洋溢着的教育智慧和方法卻是可以慢慢領悟的。有幸遭遇此書,相信自己在往後會抽出更多時間隨它再學再思。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4

孩子自覺我省心,這是多少父母的夢想!著名方法學家吳甘霖、鄧小波夫婦現身說法《孩子自覺我省心》從更新觀念、改善方法、提升素養三個方面,用生動的事例,分享他們19年來以”學會自我管理“爲核心的教育方式,令人受益匪淺。我想從這三個方面說說自己的反思和收穫。

先說觀念,管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畢竟我們無法代替孩子成長。只有讓孩子擁有自覺意識,學會自我管理,自己成爲自己成長的發動機,在人生道路前進時,才能讓父母放心和省心。

這個觀念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但在實施中,我很難把握其中的度。就拿”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來說,學習往往成爲擺脫其它事情的理由。孩子除了學習,其它的事情不用操心。這麼一來,孩子便失去的很多實踐的機會,孩子接觸的除了書本,只有電子產品,這樣的成長不能稱爲全面的成長。

當我看到書上”不替孩子做分內的事情“這句話時反思自己,我做到了嗎?沒有。孩子要去打球,時間倉促的情況下,往往替孩子收拾東西;有時孩子遇上不懂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會代替孩子思考,直接把思路教給孩子;孩子的房間沒收拾整齊,叫孩子收拾不如自己收拾快一些,自己麻利地整理完等等。”替孩子等於害孩子“,我的代替便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只有不斷地對孩子放手,讓孩子體驗生活,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全面的成長。

再說方法,從小就可以在遊戲和解決問題中學找方法的方法,練出聰明;告別”戰爭型人格“學會”正面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人;”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是作者總結的有效教子九字方針,有效批評”三明治“方針等。

這一部分,充分展現了作者育兒的智慧,牧天爸爸從小就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開發和提高。4歲教牧天方法論,6歲學習辯證法。思維訓練就從同異比較思維開始,”同“就是總結,”異“就是分析。5歲的牧天總結豬的特徵是這麼說的,”豬是什麼?豬是這樣一種動物:活着就是爲了吃和被吃。“令人不得不讚。去年牧天出版了《管好自己就能飛》,與他平時寫自我管理日記分不開,與他從小進行總結和分析的思維訓練分不開。

讓孩子學會做人,是孩子的必修課,也是確保孩子一生快樂和順利的基礎。在牧天三年級時,牧天爸爸便把”自我管理“引進了對他的教育中。要求他”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要慢慢學會對別人負責。“剛開始,很多事情被牧天弄得一團糟,上課沒帶課本,忘戴紅領巾,衣服洗了忘記曬等等,牧天媽媽不止一次有幫他的衝動,但隨着努力和堅持,情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幾個月後,當牧天獨自一人坐火車去北京時,手機壞了,牧天考慮到爸媽的擔心,找到乘警長,用手機發短信給爸媽,從此,關心他人感受越來越多的落實到行動中。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悟是什麼?父母的差距直接造成孩子的差距。雖然在生活中有一些農家子弟,家人對他們的教育談不上引導,但換個角度來看,家人給了他們更大的成長空間。從成才的比例來看,農家子弟從讀書這條路成才的真的不多。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庭,子女成才的比例肯定高得多。我想要讓孩子成長,做父母的我們首先要成長。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我也知道,但做起來,總是不自覺地包辦代替;或者放手的過程中,一看到孩子學習生活一團糟的情形,便直接幫她解決了。教育真的需要一些等待,也需要一些狠心,幫是害。

引導孩子多考慮別人的感受,是我做得較欠缺的。我想這跟幫辦有一定的關聯,孩子習慣了被安排,便不願意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感受了。

最後說說提升素養,掌握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則,讓自覺精神落到實處,培養自律能力,不讓自覺成爲空話。一個原則:自覺不自覺,相差一百倍;兩大關鍵:結果導向與方法意識;三種思維:正、反、合;四項訓練:勇於面對、敢於承擔、善於解決、勤於總結。這些法則的實現,前提是放手。牧天爸爸重視培養牧天的總結能力,怎麼培養?就要勤總結,越是喜歡總結,越是多多總結,總結能力就越容易提高。

閱讀這本家教書,帶給我很多方法上的啓示,還有兩大反思:一方面自己不敢放手,是源於什麼?對孩子的不放心?女兒雖然會晨練,不是自己起牀去鍛鍊,而是需要我叫她起牀,才能堅持晨練,這兩者區別很大;女兒雖然願意練琴,但不太動腦,她有很好的聽音能力,但用不到練琴中去;女兒雖然有獨立的房間,但沒有獨立完成過房間的衛生清潔工作等。我的感覺就是”不自覺“,或許根源就在我的”不放手“。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還有重要的力量——言傳身教。要讓孩子”自我管理“,我捫心自問,我的自我管理做得怎樣呢?我想滿分是100分的話,我最多60分吧。這本書像一面鏡子,把我身上的問題照得一清二楚。自己是不是主動的解決家中存在的問題?自己是不是充分考慮了家庭成員的感受?自己在引導女兒時是不是講究方法?

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父母的放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成長,成長在路上!

感謝喆媽公益閱讀給予的試讀機會,感謝牧天父母分享的教育方法!感謝這本書敲響了我幫辦的警鐘,敲響了我自我管理的警鐘,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女兒的方法,與女兒現在存在問題,我將嘗試新的方法,把對生活的體驗還給女兒,讓女兒更好的成長。

孩子自覺我省心的讀後感5

好多年沒有接觸到如此勵志的好書,讀罷掩卷深思,自己高中時的點點滴滴不禁浮現在眼前:那個爭強好勝的我似乎沒有走遠,只是被生活的瑣碎掩埋。

《孩子自覺我省心》是在牧天《管好自己就能飛》出版一年後,由牧天的父母:吳甘霖老師和鄧小波夫婦共同執筆完成,字字句句全都是殷切的愛呀!雖然題目是”我省心“,其實不難看出兩人對於教育孩子付出的心血。

有些不謀而合的觀點,也有更多是我也因此大受鼓舞並且決心要以身作則改正之處。

相通的是:好孩子,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在生活中不着痕跡的或有形或無形的教育,滲透到孩子的思想,從而自律、自覺、自發的成長。

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有點多,自己慢慢改):

1、有些事情,躲不開,只有積極面對,想辦法解決。在本書第一章的第三部分:戰勝綁架中,牧天機智的表現無不令人稱道。想想自己對於孩子有時候說:班上有個大個子男生,經常會追女生,追到了就使勁扯女生的辮子,我們女生只能跑到廁所裏躲着,直到上課鈴響了,才跑回教室。對於此,我只是微笑,覺得這樣做也沒有什麼不妥,還叮囑孩子該躲的躲開,別受傷。豈不知這樣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給孩子留下更大的問題。能躲就躲的思想,是不是過於消極?如果女孩們停下來勇敢面對會如何?只是現在孩子們大了,這個問題也不了了之。

2、管好心情,才能做好事情。本書第二章中的第四部分:要管好事情,先管好心情。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易衝動,我自己還經常如此,何從談起教育孩子心平氣和呢。我們過於激動或者憤怒,把原本簡單的事情搞的過於複雜了。

3、辦法總比問題多!第三章是我個人收益最大的一部分。工作後,特別是有孩子以後,家庭、工作、人際關係,常常搞的自己生活像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就像今天,接二連三的電話和來自孩子學校的、單位同同事的,網上朋友的五六件事情糾結在一起,真是想幹脆什麼都不幹了!可是轉而想到,一件一件來,迅速理清頭緒,從最緊急的開始一一找解決辦法。有時候覺得真難,生活不像考試,非對即錯,方案也許有無數種,哪個最優?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式?以後多多面對吧,面對過經歷過就會遊刃有餘。

4、不因別人臉色而改變自己的初衷。自己總是了工作中受到同事、朋友的消極影響,會隨波逐流。以後儘量少參與消極討論,一笑置之,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這方面小嬌做得比我好呢,小嬌在學校裏看到不好的現象經常會出來制止,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

5、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這九字方針很受用,現在跟孩子溝通儘量少說,多聽。發現問題旁敲側擊,這樣子孩子更容易接受,聽的進去。當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他也能記得住,用得上。小嬌的眼睛有點近視的傾向了,鄰居給了眼保儀,也不能天天堅持使用。但是前幾天給她帶我的眼睛試試有沒有不方便?才帶了一會就受不了了,說自己可不想一輩子帶眼睛呀。這幾天眼保儀自己在家堅持鍛鍊呢。

6、自找苦吃,和空杯心態。這兩方面不僅僅是告訴孩子,更是告訴家長不要怕孩子吃苦,吃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現在社會也沒有多少苦呢,比起食不果腹的年代,孩子們真的幸福千萬倍了。有時候週末帶小嬌爬山。走着走着小嬌就會說:好累呀,但是吆喝歸吆喝。當我們問她,還爬嗎?回答是堅定的:爬!再爬一個山頭。就這樣一個又一個,過後自己都會佩服自己的堅持。三年級了,上學期小嬌參加學校400m跑步和接力賽,雖然都是第二名,回家還說:累呀,累呀。今年還是依然的選了這兩個項目,或許是自找苦吃吧。

當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總會自滿,自以爲是。小嬌的成績還不錯,但是也沒有到每每都能輕鬆過關的程度,所以自己也謙虛的覺得班上好多童鞋都比她厲害呢。向書本學習,向同學學習,向身邊的人、事、物學習,希望小嬌保持一顆好奇上進的心。

最後感謝吳爸爸和吳媽媽的現身說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