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梁啓超家信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37W

其子樑思禮在《梁啓超家書》的前言中寫道:“梁啓超一生寫給他的孩子們的信有幾百封。這是我們兄弟姐妹的一筆巨大財富,也是社會的一筆巨大財富。”下面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梁啓超家信讀後感,歡迎閱讀!

梁啓超家信讀後感範文

梁啓超家信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梁啓超家書》感受頗深:梁啓超是我國近代知名的社會活動家,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發生鉅變,在輩出的英雄中,梁啓超是一位傑出的而又獨特的人物,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第一人,但除去他的博學和繁雜的重大社會活動外,其對子女教育的用心、投入、動情、細緻、關懷、指導也是當今社會重視教育的衆多家長所不及,雖歷盡百年對青年人的教育仍有重大意義,值得家長和年輕人認真學習和反思

爲教育即將步入大學學習的孩子,我將該書摘抄部分交由孩子錄入電腦,以便記錄,深層含義爲使其在逐字錄入的過程中起到學習教育之效果。也感謝孩子所做的工作,但願能使其有所獲,對今後的求學之路有益處。

梁啓超家信讀後感(二)

讀完《梁啓超家書》,對一個之前“只聞其名”的中國近代知名文化人士,有了初步的瞭解。相信對大多數同齡人來說,對“梁啓超”這個名字,都是熟悉而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爲大家中學都學過歷史,但教科書對人物的描述——尤其是近、現代諸多知名人士的描述——都是冷冰冰的,沒有血和肉。而此書,恰好將一個梁啓超賦予了血和肉,讓他成爲我們認知中的一個完完整整的人。這個人,對子女用一種言傳身教的方式扮演着嚴父和慈母的角色。這個人,毫無疑問是中國過去100年中最著名的文化人士之一,但同時,他又和我們一樣,有着平凡的一面。

整本書中,表現最多的是一種對子女在做人、做學問上的教誨——這不奇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親往往扮演一種嚴父的角色。但樑先生在度和方式上的把握,卻值得我們欣賞。這種嚴父,不是一味的打罵說教,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而多是採取鼓勵,以自己做榜樣的方式,和子女成爲朋友,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做好嚴父的同時,樑先生也對子女展現了比一般的“慈母”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面,更令人驚奇的是——在我一向認識的中國人對感情表達的羞澀、內斂一面——樑先生卻像足了西方人。對子女的愛、關心,無處不散發出一種令人歆羨的柔情。試問我們多少人不敢當面表達對父母、對子女的愛,以致空留遺憾。

其實我們與樑先生並無距離,他也像我們一樣,有着普通人的感情——這種感情包括對世間萬物的喜怒哀樂,甚至包括對錢財物的患得患失,但這纔是一個真實的、不虛僞的人。

讀這本書,讓我脫離歷史的冰冷感,去讀懂一個擁有真性情的、作爲普通人的梁啓超。

再回過頭來說句題外話,樑先生在書中提到的學校教育中知育、情育、意育三個教育層次中的厚此薄彼,在百年後的中國教育中,問題仍然存在、甚至病入膏肓,令人不禁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