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1.5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靈斷舍離》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通用5篇)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1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曾經風靡一時。

日本是個以會收納爲榮的國家,每個成年人都要必須學會多種收納方式,特別是女性。這一點,從很多書籍和影視中都可以看出,日本的媽媽們在家就是一刻也不停的收拾整理,物品要按季節分門別類收拾整理,就連垃圾也要按類別分好整理。

斷舍離非常適合不太會收拾的人,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念。的確是這樣,氾濫的物品,收拾起來耗損了我們大部分精力,讓我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就會覺得很累。學會了斷舍離,就是學會了不收拾的收拾法。

首先,從最小的一個空間開始,如一個抽屜。然後從自己經常用的物品着手,比如杯子、餐具、衣物等等。看看自己哪些東西是每天都用的,每週用的,每月用的,甚至是每年用的,或者幾年偶爾用的物品。那些每年都難得用上一次的東西,就可以捨棄了。

學會斷舍離,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從而也會找到真正的自己。書中提到的故事:香織本來對生活感到茫然,連看電視也是不停地換臺,後來毅然將四十英寸的電視捨棄掉,整個人從此豁然開朗。

在本書中我學到了精髓。物品要爲人服務,而不是人爲物品服務,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就不需要收拾了。

斷:購物時三思而後行,不需要的東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須的物品。

舍:收拾沒用的破爛兒,賣掉、贈送物品,縮小喜好範圍。

離:脫離執念,瞭解自己,愛上自己,心情愉悅。

書上說:物質過度的泛濫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從而感受不到快樂。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實的自己的鏡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

1、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2、透過限制總量,更加嚴格地篩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味。

3、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味”。

4、所謂斷舍離,就是訓練自己成爲能夠信賴的自己。

最大限度的減少不必要的物品,讓生活變得簡單輕鬆。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生活的陽光。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2

曾經透過意象對話的覺察、體驗,領悟到現實空間的清理對於調節內在心靈的效果,也在對來訪者的工作中引導其透過感受與物品的關係而啓動了他主動整理、歸納、調節的意願,並且因此而看到他在現實關係的互動發生了驚人的轉變——當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名斷舍離》時,心中不由一陣悸動,斬“斷“不必要的物品的流入,“舍”去形同廢物的物品,“離”開對物品中的執着與依賴,讓“看得見的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變得有序、和諧。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只是懷着消遣和印證的心態,沒想持卷若珍,感悟頗深。它不是簡單的收納整理之術,而是引導人去面對與物的關係,覺察內心,迴歸感受力,直面困境,激發選擇的動力與智慧。書的內容本來就讓人感覺到清晰、透徹和溫暖,可見這個“斷、舍、離”的修煉不是取利獲益的術,而是真正在作者自己的身上,顯現出了修煉的效果。如果用意象來描述我透過這本書看到的作者的內心,那一定是窗明几淨,清爽透亮,沒有繁複多餘,但並不單調匱乏,整體格局上透着美與細緻。

“斷舍離”是一種尊重,不是簡單的捨棄與選擇,而是將物歸於其適當的地方,物盡其用。它所營造出一種“餘裕”,是一種視覺感觀的舒適,更是內心具有彈性的需要,也爲內在的美與自在騰出了必要的空間。“斷舍離”更是讓我去審視我們因物品的困擾而消耗的時間和能量,透過主動的清理,而非被動的接受,對自己承當起必要的責任,把注意力不要只放在缺失的地方,而是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斷舍離”更是相信和接納的態度,把內心開放給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一邊看書,我一邊也在對照自己對物品的態度,腦海裏閃過那些堆砌經年、閒置許久卻總是不被處理的物品,也想起了好多從來不用但卻一直被認爲是“不能棄”“不捨棄”“不敢棄”“不願棄”的東西,看來是時候要“斷舍離”了,好好去體會與這些物品的關係,審視與它們曾經或正在發生的連結,選擇用一種適當地態度對待它們——————我想我的此舉,不是因爲書的立場所激發起的一種暫時衝動,而是內在的聲音告訴我,我有清爽、和諧、舒適、自在、美好的需求,我有意願把那些“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適”釋放出來,我需要看到自己面對當下的智慧與勇氣!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3

聽朋友介紹斷舍離》這本書不錯,於是我買了這本書來讀,起初的印象是:很簡單的書頁,整個書的體積也比較小,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我便欣然開始讀了。果然讓我收穫滿滿。

什麼是斷舍離?作者告訴我們,斷舍離就是透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爲技術。也就是收拾家裏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要採取的行動是: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裏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中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初聽起來,斷舍離似乎很簡單,就是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從入口把關,解決掉多餘的存量,只剩下必需的物品,就達到斷舍離的目的了。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奇妙,不解決心理上的執念,真正到實施的階段,你會發現你忙了一天,只是對物品做了收納,卻總也難以扔掉那些似乎還有用的東西,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其實是一場內心的自省與革命。

的確,現在做家務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大多數家庭主婦深有同感。把龐雜的物品反覆整理、歸類,過不了多久,還是會恢復原貌,亂七八糟,把大量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項幾乎沒有價值的事情上面,真是讓人痛苦極了。

春節將至,又要爲大掃除了,是不是想起來就特別難心?那麼,什麼是大掃除?我們通常只是打掃、整理、歸納,卻沒有洞悉“除”的真正意義。在斷舍離裏,收拾是“篩選出必需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東西丟出家門,纔算是真正的收拾。其次纔是整理,掃、擦、刷等的打掃。

與物品的斷舍離如此能夠讓人徹悟覺醒,我們頭腦中的那些垃圾念頭呢?那些回不去的過往裏積累的怨與恨、愧疚和遺憾呢?面對人世的紛紛擾擾,需要從內心的覺知和慈悲去活好生命的這一場旅行。用生命中的那些溫暖光明的信念和力量,化解生活中的憤怒、浮躁、不安,活出生命的自在感、決斷力、愛和喜悅。讓我們停止負面的思維模式,順從自己的本心,割捨既有,簡約生活,放下一切執念,迴歸輕鬆自在的自己,在新的一年裏,輕裝上陣,帶着愉悅感一起努力奔跑吧!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4

關於“斷舍離”的文字很難寫,網絡上一搜一大把,這個詞語已經成爲了巨大的IP,山下英子創造出這個熱詞非常了不起。

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生活中的物品去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心中的渾濁,得到放鬆的行動技術。還記得浩瀚以前的系列文章中提到這樣的理念,絕大部分人都在與時間鬥爭:如何爭取時間?如何規劃時間?如何安排時間?

到頭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這種“管理時間”類的書籍看的越多越茫然……問題究竟出在哪裏了呢?時間,根本不受任何人擺佈,人是無法管理時間的,時間只會自顧自的流逝,人能管理的,只有自己。是啊,沒錯。我們管理不了時間,只能管自己。

同樣的,我們整理不了物品,只能整理自己。而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達到整理自己內心,才能獲得擺脫物品的自由狀態。你,珍惜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嗎?浩瀚我讀到書中某一頁,忽然冒出這麼一個疑問,你,珍惜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嗎?好像這個疑問很沒有意義哈,哪有人不向着自己的,難道故意自己刁難自己?

且不急下定論,我來摘抄書中一小段原文:

人之所以會說“說不定以後用得上呢”、“必須得扔掉了,可是又沒行動”這樣的想法,多半是源於對自己的不信任。用和朋友之間的約定來打比方的話,就容易理解了。

比方說我和朋友約好了吃午飯,但我卻告訴朋友:“對不起,我突然有點急事,今天約好的午飯,咱們改約到下禮拜好不好?”朋友很爽快地說:“沒事兒,下禮拜也可以。”結果到了下禮拜,我又對她說:“對不起,我今天也有點不方便,能不能改到再下週啊?”因爲已經是第二次了,所以朋友多少會有點火,可還是說:“好吧。不過,你可真夠忙的啊,英子。”然後就到了再下週,如果此時我又說:“對不起,我今天又突然不方便”的話,如果我約的是你,你會怎麼想?只是一次的話還能原諒,可是接二連三地出現這種情況,你恐怕就會覺得“和這傢伙約好了也不可信,與其被她拖來拖去的,還不如干脆不跟她約定什麼更好呢”了吧?我的信譽度就會因此而驟然下降。可大家有沒有對自己做過這種事呢?想着“要用”,想着“要處理那些破爛兒”,想着“要扔掉”,可結果卻根本置之不理,這就是拖延了與自己的約定。這種事日日重複,對自己的信任感就會一點點消失殆盡。

有沒有感覺似曾相識,好像自己經常對自己做這種舉動啊,結果一次又一次自己瞧不起自己,甚至平添了許多煩惱。自己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總之,就是焦慮煩躁。

浩瀚我認爲斷舍離,很棒,這個理念能夠讓我們自己檢查自己,怎麼檢查?你就看看自己身邊的環境、物品就行了啊。有多少是自己當下根本用不上的東西,結果還被自己當成寶貝收藏了起來,結果這些東西就成爲擁堵腸胃的.垃圾,發酵滋生細菌,最後侵蝕我們的腸胃。再比如,我們經常給自己定目標,而且是大大的目標,結果呢,每次都沒有實現,原因不是做不到,是根本就沒開始做!結果其實沒啥,最要緊的,是我們自己對這個結果的處理態度!我們的態度很常見的,就是自己不信任自己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自己的信任感消失殆盡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爲!千萬不要因爲一點點衛生,就再說吧,懶得動手,這種滋生出來的懶惰會最終讓我們一點點把自己的信任感磨滅掉!

相信我,現在,對,就是看這篇文字的現在,就動動手吧!哪怕只是擦一下桌子,但一定要認真仔細,甚至帶點敬畏心去擦桌子,一定會收穫到乾淨衛生以外的心靈清淨的!加油,你行的。

《心靈斷舍離》讀後感5

喜歡買買買的我,經常爲房間裏充斥的物品發愁,尤其是搬家的時候,面對那大堆的行李,真心累!

然而在生活中,我總是會控制不住的買很多東西,有用了一年還沒用完的面膜、有還能用兩年的洗髮水、三瓶沒用完的爽膚水還有一瓶未開封的、可以用一年的面巾紙、四瓶都只用了一點點的精油……明明已經用不完,心裏卻還是覺得不夠。

看了斷舍離》後才知道,我是喜歡憂慮未來型的人,這類型的人特點是喜歡過分囤積日用品。就比如我:去年無意識的買了7瓶洗髮水,每次有優惠就買,總覺得不買就虧了,雖然是自己很喜歡的洗髮水,但一想到一瓶都要用4個月就憂傷。還有夏天買的暖寶寶,用了一整個冬天才用完。因爲買2送1囤了近100片面膜。每次用這些物品都覺得心很累,沒有一點放鬆的感覺。

現在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則:只囤1—3個月的量,如果一樣東西能用1—2個月,就用的差不多再買。避免不良囤貨。書上說:不良囤貨=負債。要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總憂慮以後的日子,要相信在你真正需要的時候,你總能想到方法。

斷舍離》的第一步是:“斷”。第一,不因爲優惠打折,囤積很多物品,控制物品的量。第二,充分了解自己,知道哪些東西,買了自己一定會用,哪些東西,買了自己絕對不會用。哪些東西適合自己,哪些東西只是因爲便宜,並不適合自己。只有所買之物,都是我之歡喜,都能物盡其用,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物品。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分析自己,在買東西前深思熟慮,讓買的每一樣物品都能有它的價值。

“舍”也是一個比較難的步驟。“還能用,扔了怪可惜的”、“萬一哪天還用的上呢”、“花了好多錢買的”……在想舍的時候,這些想法總是冒出來,讓你“舍”不掉。

首先,當你沒有學會“斷”的時候,你是做不到真正的“舍”。因爲就算你舍了,你又會去買。只有學會了“斷”,這個“舍”纔有意義。

其次,“舍”的原則是:我需不需要,而不是物品還能不能用。主語是自己,而非物品。物品只有我用纔有價值,我不用再好的東西,也無用。

然後,時間軸是“當下”。不要總覺得以後會用。特意檢查了自己當下在用的物品,沒有一件是以前不喜歡用,擱置很久,重新使用的物品。書上說“當下都不會用的物品,以後就更不會用了”。

捨棄掉你當下不會用的物品,5次裏,你只會有一次因爲沒東西用而煩惱,而留着這樣東西,5次裏,你會有4次因爲這樣東西而煩惱。

斷舍離,做到了“斷”、“舍”,你才能真正的“離”。

在選擇物品上,也可以選擇好的、有質的物品,這是一種自我肯定,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允許自己使用好的東西,寧可“少而有質”,也不要“多而廉價”。

明白一樣物品,處理起來特別複雜,所以在購買前會反覆思考,同時也不輕易送朋友東西,因爲朋友若不喜歡,處理起來也挺麻煩的,而且這麼多年,好像朋友送的禮物,很少有在使用的,基本都當做紀念品收藏着。

這是一本教我們給物品、給慾望做減法的書。用最少的物品,過最舒適簡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