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張九齡

張九齡《望月懷遠》詩詞鑑賞

張九齡1.27W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詩詞鑑賞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釋:

①生:升起。天涯:遠在天涯的人。共此時:同在此時共望明月。

②情人:可指親友,也可指妻子或尊崇愛慕之人。竟夕:終夜。

③憐:愛。光滿:月光皎潔明亮,光輝四射。露滋:露水溼衣,說明夜已深。

④不堪:不能,不可。盈手:滿手。意爲月光是抓不住的,不能拿來贈遠人。寢:臥室。佳期:歡娛的相會。

譯文

蒼茫的大海上,緩緩升起一輪皎潔的月華;遙遠的天邊,你也凝望着,靜聽心潮喧譁。這漫漫長夜,真令人愁怨;整夜整夜,低頭擡頭見你如鮮花。熄滅了燭光,滿屋的月華卻更嫵媚可愛,披衣出門,露水沾溼了臉頰。捧美妙的月光贈給你吧,月華卻從指間漏下;回吧,回吧,回到臥牀,在夢中聽你的醉語甜話!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其主旨誠如詩題所示,抒寫的是詩人對遠在天涯的情人的深切懷念。在寫作上,它緊扣題中的“望”、“懷”二字,融情景爲一,委婉纏綿,詩味雋永。

首聯緣景寫情,簡潔生動。第一句僅用了五個字,便展現了天地之間明麗壯美、渾然一體的景象。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大海和明月兩個自然物象本來相距極其遙遠,且無生緣關係,詩人拈出一個出生的“生”字,不露痕跡地注入了主觀想象,把生命和感情賦予了二物。從而,表現了水月相依相戀、相映生輝的情態和生機。這一句寫景,可謂師之造化,得乎心源,妙語天成。它既創造了令人神往的優美意境,又對全篇的抒情做了鋪墊和反襯。面對如此良辰美景,誰能無動於衷?誰不渴望同親友一起歡度良宵?所以,第二句便緊承首句,順理成章,寫了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詩人用 “共此時”三字,以實帶虛,由自己在此望月,推己及人,想象對方此時此刻也在天涯望月,深入一層表現了雙方情誼甚篤。總之,首二句雖造語平淡,卻宛如一幅 “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寫意圖。

三、四句,概括寫懷遠,情致深婉。“遙夜”,即長夜。夜晚的時間,並不因人增減。但是,時刻懷念對方的情人由於心思不寧,則會感到時光流逝太慢,夜長難熬。寫出情人這種異乎尋常的心理感受,已經深化了懷遠之情,然而詩人似嫌不足,又特意在 “遙夜”前冠以 “怨”字,表現了懷遠者心煩意亂卻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漫漫長夜的難堪之狀。接着,再用 “竟夕” (即徹夜) 的相思,表現了難堪爲時甚長。如此運筆,遂使概括寫懷遠避免了流於空泛化和失之於一般化。在章法方面,這兩句也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後四句,透過望月的具體行動,生動深入地刻畫了詩人癡情相思的心理活動。謝靈運 《怨曉月賦》 : “臥洞房兮當何悅,滅華燭兮弄素月。”本篇第五句“滅燭憐光滿”,即化用其意。滅燭的外在行爲和愛月的表層意向,均是詩人心靈深處懷遠的折光。梁簡文帝 《夜夜曲》 : “愁人夜獨長,滅燭臥蘭房。”由此可知,“滅燭”,緊承第三句的 “怨遙夜”,是懷遠的獨特心理感受支使下的外在行爲。這樣做,未能使他得到片刻安慰。他輾轉反側,望着射入屋內的皎潔月光,馳思千里,轉而幻想借月寄情。因爲: 漫漫長夜,只有普照九州的.圓月才能把自己的鐘愛帶給對方。第六句的 “披衣”而起,是這一希望的外在行爲。“覺露滋”三字,暗示他已由屋內步出屋外,望月甚久,一直待到了露水滋生的深夜。此時,詩人與明月進行了默默往復的感情交流,物我之間達到了契合無垠的境地。第七句的 “盈手贈”三字,表明詩人曾幻想把融注了自己情思的月光捧手贈給對方,但是又用 “不堪” (不能)作了否定,使人如聞嘆惋之聲。末句的 “還寢”,即由屋外返回屋內就寢。這一行動,說明他又墜入了失望的低谷。“夢佳期”,即在夢中得到與情人相會的日期。可見,詩人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仍執著地希望在夢幻中彌補現實的失望。袁枚在 《隨園詩話》卷六中說: “詩情愈癡愈妙。”本篇後四句動人之處,就在於形象地再現了一片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