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之渙

唐詩登鸛雀樓教案

王之渙2.24W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著名作品,關於唐詩登鸛雀樓教案要怎麼寫呢?

唐詩登鸛雀樓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3、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重難點:透過朗讀,體會詩句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錄音機、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匯入,簡介詩人

1、板書:鸛雀(齊讀)指名讀,用字理識字方法教學“雀”並擴詞。 出示圖並介紹:鸛雀是一種鳥,形狀像鶴。

2、古時候,有許多的鸛雀喜歡停歇在一座樓上。因此人們把這座樓叫鸛雀樓。(板書:“樓”)用字理識字方法教學“樓”字並描紅“樓”“雀”。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登)齊讀課題。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對王之渙有那些瞭解?(教師板書作者名)並補充:唐代詩人王之渙從青少年起就勤奮讀書,刻苦寫作。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寫的這首古詩深受人們的喜愛。(出示古詩)

過渡句: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 自讀全詩,初步感知

1、自讀古詩,把字音讀準。

2、教師範讀,注意古詩的節奏。

3、指名讀詩句,正音。

三、 創設情境,理解詩意

1、哪些詩句是描寫詩人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板書:看、想)

2、同桌討論:詩人看到了什麼?想想自己能讀懂哪些詞或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詞打個標記,還可以問問前後桌的同學。

3、彙報讀懂的詞,提出不理解的詞,師生共同解決。

? 白日:傍晚的太陽 依:依靠盡:完了,不見了

(傍晚的太陽慢慢落下山去,不見了)

? 入海流:黃河水流呀流,流到哪裏去呢?(流進大海里)這就是“入海

流”。

? 比較“入”與“人”

4、指導朗讀,集體評議(太陽是怎樣落山的?黃河水是怎樣流的?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5、多美的景色呀,我們一起把它畫下來。(師生共同合作畫簡筆畫)

過渡句:傍晚的太陽慢慢落山了,天邊的雲彩笑紅了臉。滾滾的黃河水像千軍萬馬似的,飛快的向大海奔騰着。看到如此壯美的景色,詩人會想些什麼呢?

6、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齊讀)

? 你讀懂了哪個詞句?詩句中的哪個詞表示很遠很遠?

欲:想要 千里目: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 爲什麼要看到更遠的地方,要再上一層樓呢?(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7、簡筆畫把詩人得位置畫下來。(師生共同完成)

8、詩人站在樓上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學生想象併發言: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像黃河水一樣奮勇前進;要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做更多的事;要看到更遠的地方,一定要爬上更高。)

四、指導背誦,鞏固理解

1、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連老師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想說幾句。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起去感受那壯美得景色。(配樂朗讀)

師訴:一輪紅日正伴着火一般的晚霞,笑眯眯的回家了,滾滾的黃河水像千軍萬馬一樣奔騰着涌向大海。讓人不禁想起“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時間像黃河水一樣,流逝了再也不能回頭。人生要有意義,就必須奮力進取,才能獲得成就。要想看得更遠,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吟誦這首詩。(齊讀“登鸛雀樓”)

2、背古詩(邊想自己畫的畫,邊背誦)。

五、拓展延伸,積累古詩

1、古詩擂臺賽:背一背關於王之渙的古詩。

2、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背那麼多王之渙的古詩。當然,除了王之渙之外,還有很多的詩人,他們也寫了很多經典的古詩,希望同學們多讀書,多學知識,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看)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