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勃

王勃詩辨析

王勃1.52W

王勃字子安,出生於公元650年,是我國唐朝時期十分著名的詩人。

明朝李贄《初潭集》雲:“王勃所至,請託爲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舌耕’。每爲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掩面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題記

唐代詩人王勃,在籍貫和年齡,詩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蜀州”、“杜少府”與“城闕輔三秦”上,留下了諸多異同問題。大凡是後世流傳以訛傳訛所致,如今需得考證一番才能澄清本來事實。

王勃是何許人也?王勃是唐代著名詩人,素有“詩傑”之稱。王勃“初勔、劇、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樹’”,後“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因爲王勃“大業末,棄官歸,以著書講學爲業”,所以著“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於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御定全唐詩》中“詩人小傳”裏所云:“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文中子通之孫。六歲善文辭,未冠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時諸王鬥雞,勃戲爲文,檄英王雞,高宗斥之。勃既廢,客劍南。久之補虢州參軍,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勃有集三十卷,今編詩二卷。”在此簡明扼要地記載了王勃的生平事蹟,爲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唐代王勃具體的生平事蹟,在後晉劉昫《舊唐書·文苑上》、北宋歐陽修與宋祁《新唐書·文藝上》、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勃》等史料文獻中,有詳細的記載。

關於王勃的籍貫,相關文獻記載略有出入。後晉劉昫《舊唐書·文苑上》雲:“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北宋歐陽修與宋祁《新唐書·文藝上》雲:“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勃》雲:“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諸孫也。”我們據此可知,王勃的籍貫都是在如今山西境內,一爲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一爲即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雖然兩部史著記載相同,都爲“絳州龍門人”,但是與詩人評傳“太原人”的記載不同,然而世人以“龍門人”爲準。

關於王勃的'年齡,相關文獻記載略有出入。後晉劉昫《舊唐書·文苑上》雲:“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北宋歐陽修與宋祁《新唐書·文藝上》雲:“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勃》雲:“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我們據此可知王勃的年齡,一爲二十八歲,一爲二十九歲。由於這三部史料記載不同,於是造成王勃的年齡至今爲估計,故而最多也才活了二十九。

唐朝王勃在長安時,寫了一首七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全首詩歌雲:“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七言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乃是王勃的傳世名詩。詩歌題目有《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異名:在明朝張燮所編《王子安集》、清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清朝彭定求所編《御定全唐詩》中,詩題作《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王瑩選注的《中國文學作品選》、暨南大學編選的《中國曆代詩歌名篇選》中,詩題作《杜少府之任蜀川》。然而在民國張元濟所編的“四部叢刊”本《王子安集》中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步瀛所編的《唐宋詩舉要》中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如今據有關詩題可知,到底是“蜀州”,還是“蜀川”呢?有關王勃的詩集,最早見於北宋時期。因爲這個宋朝版本現已不存,所以不知“王詩前無目”是“蜀州”還是“蜀川”了。據清朝孫星衍所編《平津館鑑藏書記·初唐四傑集》有云:“卷一前有景德四年汪楠序,每卷不標大題,惟題作人姓名。又楊、盧、王詩前無目,駱賓王詩前有之。”王勃集不但“此本乃明崇禎中閩人,張燮搜輯《文苑英華》諸書,編爲一十六卷”,而且“雖非唐宋之舊,而以視別本,則較爲完善矣”,然而“今錄勃集並錄,成式及邁之所記,庶耳食者無輕詆焉”。

蜀川,泛指蜀地,或蜀地的川流,唐代已是常例。例如後晉劉昫《舊唐書·畢構傳》有云:“卿孤潔獨行,有古人之風,自臨蜀川,弊化頓易。”又如唐朝皎然《詠數探得七》有云:“鶴駕迎緱嶺,星橋下蜀川。”

蜀川起初是一個縣名,始設定於漢朝。後置爲蜀郡、嘉州與廣漢三郡,合稱爲“三蜀”。蜀川治所本在嘉州,後移到成都。因嘉州位於“三蜀”中心,故稱天府之國中心地帶爲“蜀川”。正如宋朝樂史《太平寰宇記?土產》有云:“蜀川縣在川中心,《輿地志》雲:‘後漢安帝置,易州廣漢、嘉州,是爲三蜀。嘉州見在川中,故名蜀川。’”

王勃《思春賦·並序》雲:“若夫年臨九域,韶光四極。解宇宙之嚴氣,起亭皋之春色。況風景兮同序,復江山之異國。感大運之虛盈,見長河之紆直。蜀川風候隔秦川,今年節物異常年。”王勃在這篇賦文裏寫的“蜀川”,而不是“蜀州”。例如唐朝陳子昂《上蜀川安危事三首》有云:“臣伏見四月三十日敕廢同昌軍,蜀川百姓,每見免五十萬丁運糧,實大蘇息。然鬆茂等州諸羌首領二十年來利得此軍財帛糧餉,以富己潤屋。今一旦停廢,失其大利,必是勾引生羌,詐作警問,以恐動茂翼等州,復使國家徵兵鎮守。若鬆茂等州無好都督,則此詐必行,旦夕警問必有發者。一發已後,警動蜀州。朝廷不知,徵兵赴救。兵至賊散,靡弊更甚。”此文中“蜀川”所指唐朝劍南各州,“蜀州”所指成都一帶地方。

唐朝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蜀州》雲:“《禹貢》梁州之域,秦滅蜀,爲蜀郡,在漢爲郡之江原縣也。李雄據蜀,分爲漢原郡,晉穆帝改爲晉原郡。後魏平蜀後,移犍爲郡理此東三十里,因省晉原郡以並之,仍於此西十里立多融縣,取舊郡名也。隋開皇三年改屬益州,皇朝初因之。垂拱二年,割晉原等四縣屬蜀州。”

後晉劉昫《舊唐書·劍南道》雲:“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四縣置。天寶元年,改爲唐安郡。乾元元年,復爲蜀州也。”

宋朝樂史《太平寰宇記·蜀州》雲:“蜀州,唐安三,今理晉源縣,共地與蓋州同。秦有蜀池立爲蜀郡,二漢因之。至晉於此置晉原郡,宋齊以晉原之地,屬晉廉郡。後周廢而縣存馬,屬苟郡,隋亦然。唐垂拱二年,始以晉原等,四縣立蜀州。天寶元午,改爲唐安麓。乾元元年,復爲蜀州。”

唐朝楊炯《王子安集·序》雲:“並冠於篇元經之傳,未終其業命不,我與有涯先謝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不改其樂顏氏,斯殂養空而遊賈生,終逝嗚呼。”

後晉劉昫《舊唐書·文苑上》雲:“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爲《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

我們據《元和郡縣圖志·蜀州》、《舊唐書·劍南道》和《太平寰宇記·蜀州》等文獻資料可知,在“垂拱二年,割晉原等四縣屬蜀州”,後於“天寶元午,改爲唐安麓”,最後在“乾元元年,復爲蜀州也”。又據《舊唐書·文苑上》和《王子安集·序》等文獻資料可知,王勃在“上元二年”,度過“春秋二十八”,而在“上元三年秋八月”就“終逝嗚呼”了。可是蜀州設定於唐睿宗二年間,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三年就英年早逝了,此時王勃已經去世至少十年了,從而王勃不可在詩題中用“蜀州”一詞,或許有也是屬於巧合,可知“蜀州”是“蜀川”在傳抄中出現的訛誤。

唐朝王勃《王子安集》爲後人所編輯,可是王勃在寫蜀地之時,則以蜀城、蜀川、蜀都、蜀郡、蜀中、巴蜀、三蜀、西蜀、綿州、益州或梓州等詞語,在集子中從未有過“蜀州”之詞。雖然“蜀州,《輿地志》:‘崇慶州,唐名蜀州’”,但是“舊本俱作《杜少府之任蜀川》”,然而“集作‘川’”。可知後人在傳抄詩歌題目過程中,由於“川”與“州”形近所誤,於是將“蜀川”訛化爲“蜀州”了。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杜少府,乃是王勃所送的友人。這個姓杜的少府,將要到蜀地去做官。少府爲官名,乃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然而杜少府是誰?人們認爲有杜義寬、杜審言、杜易簡三人,現據有關文獻資料推測,與杜易簡較爲吻合。

我們據相關文獻資料推測,杜義寬,與王勃年齡相當,當年王勃參與滕王李元嬰的宴會,杜義寬正仕滕王,或許在場相遇。杜審言,大詩人杜甫的祖父,與王勃大兩歲,曾在京師供職,王勃在長安宦遊或曾相遇。杜易簡,杜審言族兄,杜甫的伯祖父,與王勃年齡相當,都是青年在長安宦遊仕途,似曾相遇。現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等史料進行分析,杜義寬和杜審言後來累遷高官,與宦遊仕途的王勃漸行漸遠了。當時有可能與王勃“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杜易簡,就是所謂的“杜少府”了。至於杜少府到底何人,我們如今只有猜測,或許如同當今稱張縣長一樣,只不過是一個代號,現在難以求證得知了。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聯雲:“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此句在北宋李昉所編《文苑英華》集本中,則是“城闕俯西秦,風煙望五津”。因爲“三秦”在漢朝俗稱爲“三輔”,所以“俯”被誤作爲“輔”字了。其中“西秦”一詞,指唐朝長安一帶的秦國故地。例如唐朝劉禹錫《洛中送楊處厚入關便遊蜀》有云:“洛陽秋日正悽悽,君去西秦更向西。”王勃詩句首聯,本爲倒裝句,是“三秦輔城闕,望五津風煙”。只有在城闕上向下看西秦,才能與望見五津的風煙搭配,故而“俯”和“望”在意義上才與整句詩對仗。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頸聯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成爲描寫友情的千古名句,化用了《贈白馬王彪·並序》中詩句之意。三國魏曹植古詩《贈白馬王彪·並序》有云:“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然而王勃詩句是畫龍點睛,比曹植詩句更加意境高遠了。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但“此等詩氣格渾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風骨”,而且“此等作取其氣完而不碎,有律成之始也。其工拙自不必論,然詩文有創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復求變也”。正如民國俞陛雲《詩境淺說》評價雲:“一氣貫注,如娓娓清談,及極行雲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詩,忌支節橫斷,唐人律詩,無不氣脈流通。此詩尤顯,作七律亦然。”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但悲涼悽愴婉轉,內容獨樹一幟,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而且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流傳甚廣,從而一洗往日送別詩中悲苦纏綿的狀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廣闊的胸懷。

標籤:辨析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