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賀

李賀最有名的詩

李賀9.67K

這是詩人的幻想,這個幻想充滿着激情與浪漫的氣質。現實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滿足,所以,儘管是以神話的形式出現,卻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閃亮着理想與智慧之光,使藝術得到昇華。全詩如下:

李賀最有名的詩

  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爲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譯文】

飛逝的時光,請您喝下這杯酒。

我不知道蒼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執行,消磨着人的年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處,太一哪裏真有?

天的東方生有神樹,下置神龍銜燭環遊。

我要斬斷神龍的足,咀嚼神龍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迴,夜晚不能潛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黃金,食白玉?

有誰見過任公子,升入雲天騎碧驢?

劉徹的茂陵埋葬着殘餘的枯骨,嬴政的棺車白費了掩臭的鮑魚。

【簡析】

錢鍾書評論李賀說:“其於光陰之速,年命之短,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每感愴低徊,長言永嘆。”(《談藝錄》十四)李賀詩歌常常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而看法較全面,議論較透徹的,當數《苦晝短》。

詩的第一段有兩層意思,一是對年命短促的慨嘆,二是以理智的態度看待人生。詩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別對這層意思加以發揮,在更高的層次上重複、昇華了第一段的主旨。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脫出了一己私念,對人生,對社會懷着一種大悲憫,只是說出口來卻是一陣陣冷嘲熱諷。詩中有很多疑問句,安排在段落銜接之處,起着增強語氣與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詩歌富於一種波瀾起伏的動感。詩人又把“食熊則肥,食蛙則瘦”與“斬龍足,嚼龍肉”聯繫起來,使那種富於神祕色彩的.故事充滿了煙火味與人情味,形成李賀詩歌獨特的藝術境界。加上青天、黃地、白玉、黃金、碧驢等多種色彩的調和搭配,真有點古色斑爛的味道。全詩沒有很多的藻飾,也不着意於景緻的描繪,但由於詩中充沛的激情和豐富的藝術手法,使得這首議論性很強的詩歌顯得迴旋跌宕而又玩味無窮。

【作者介紹】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爲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爲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爲“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爲“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和(806— 820)年間。當時,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資治通鑑》),爲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爲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李賀此詩即爲諷喻此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