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白居易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審美賞析

白居易1.36W

《花非花·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審美賞析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譯文

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彷彿短暫而美好的春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無處尋覓。

註釋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爲詞牌始於此詩。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絕句的前兩句折腰而成。後兩句仍爲七言,有明顯痕跡,表明是從七言絕句演變而來,用首句“花非花”爲調名。

(2)來如:來時。

(3)幾多時:短暫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5)朝(zhāo)雲: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賞析

這首詩通篇都是隱語,主題當是詠官妓。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們驅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爲“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風塵女子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官妓不同於一般的風塵女子,更不同於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爲依存,但關係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爲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卜的感嘆。上句言會短,下旬言別長。其中“夢”、“朝雲”的描寫是借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於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會。因爲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於詩意。

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是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句解: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說它是花麼?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夜深之時它到來,天亮之後又去了!花,是這首詩的第一個關鍵意象。自古以來,花是詩人們吟詠不衰的對象。白居易酷愛花,他的'詠花詩很多,如:“花房膩似紅蓮朵,豔色鮮如紫牡丹”(木蓮花);“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牡丹花);“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和香”(石楠花);“火樹風來翻絳豔,瓊枝日出曬紅紗”(枇杷花);“風翻火焰欲燒人”(石榴花);“素房含露玉冠鮮”(白蓮花)……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是白詩常用的比喻。如“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可是這首詩中的主角,卻非花又非霧。是什麼呢?是“夜半來,天明去”的人。這個人,“來如春夢”,猶如章臺神女,倏忽來去,平添懷想,“去似朝雲”,再無蹤影。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來的時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夢,是這首詩的第二個關鍵意象。人生如夢,浮生如夢,是白居易常常感慨詠歎的。如:“人生同大夢,夢與覺誰分?況是夢中夢,悠哉何足雲”;“榮枯事過都是夢,憂喜心亡便是禪”;“是非都付夢,語默不妨禪”;“莫驚寵辱虛驚喜,莫計恩仇浪苦辛。黃帝孔丘無處問,安知不是夢中身”;“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此生都是夢,前事旋成空”。夢裏歡樂,雖然美妙,卻一切歸於虛幻。夢醒之後,未免徒增悲傷。

審美賞析:

白居易的詩向來以淺近直白著稱,但這首《花非花》卻句式奇特,且通篇取譬,十分含蓄,甚至迷離,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楊慎在《詞品》中評價說:“蓋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雖《髙唐》、《洛神》,奇麗不及也。”是的,這就是一首因情生文的情詩。詩全用比喻,但所喻之事始終未明言,可能是追憶和一個美麗女子邂逅歡會的情景。作者欲言又止,卻又止不住說出真情: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元稹《夢遊春七十韻》有句“不辨花貌人,空驚香若霧”,是以花比貌,以霧喻香,白居易則是以霧狀美人之飄逸,頗富仙韻。退一步講,即使難以確指爲追憶和一個美麗女子邂逅歡會,詩中所言也必定是雖美好而難久遠的事物。

美好的人、事、物所顯現出的光環往往轉瞬即逝,不能不使人對美僅能存留一點朦朧的感覺。其實,美就在於短暫,在於朦朧,在於無法真正把握,難得長期擁有。這不正如花之早敗,霧之易逝嗎?